烹饪技术培训

搜索文档
中国东方教育(0667.HK):收入及招生加速 正经营杠杆效应元年
格隆汇· 2025-08-30 11: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4.03亿元同比增长48.4%,经调归母净利4.16亿元同比增长49.5% [1] - 经调净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收入加速增长带来的正经营杠杆效应 [1] - 毛利率57.3%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及租赁开支等成本下降 [3] 业务板块分析 - 烹饪技术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11.2%,西点西餐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4.3%,时尚美容收入0.77亿元同比增长90.2% [1] -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收入3.67亿元同比下降3.0%,是唯一承压的业务板块 [1] - 烹饪技术/西点西餐/时尚美业OPM分别提升8.5/14.3/22.9个百分点至31.1%/14.0%/14.9% [1] 招生与就业情况 - 新招培训人次8.4万人同比增长7.1%,平均培训人次15.3万人同比增长5.5% [1] - 三年制招生增长4.5%,1-2年制招生大幅增长85% [1][2] - 各品牌就业率均提升,新东方就业率95.7%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欧米奇就业率9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 成本与费用控制 - 总雇员10365人同比减少2%,体现人力成本优化 [3] - 销售费用率下降0.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下降2.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 [3] - 各业务毛利率普遍提升,其中时尚美业毛利率61.4%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西点西餐毛利率60.4%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 [3] 学校网络与课程结构 - 学校总数234家同比净增1家,其中万通汽车净增2家至43家,欧曼谛净增1家至8家 [2] - 长期课程学生13.4万人次同比增长4.9%,短期课程学生1.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1] - 1-2年/2-3年/3年制学生占比分别为13%/12%/75%,课程结构持续优化 [1]
中国东方教育(00667):收入增速拐点如期而至,提效控费利润快速释放
国信证券· 2025-08-28 11:21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4][6] 核心观点 - 收入增速拐点出现,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2%至21.86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6%明显提升[1][8] - 净利润同比增长48.4%至4.0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9.6%至4.16亿元,接近业绩预告上限[1][8] - 长期课程招生人数同比增长7%至8.4万人次,平均培训人次同比增长6%至15.3万人次[2][13] - 客户年平均学费提升至2.8万元,同比增长4.3%,提价幅度较2024年的3.6%进一步扩大[2][18] - 毛利率提升4.3个百分点至57.3%,经调整净利率提升5.0个百分点至19.0%,费用控制成效显著[3][20] - 校区总数234家,较2024年末新增1家,校区调整接近尾声,办学层次持续丰富[3][23] 分专业表现 - 烹饪技术收入10.2亿元(+11%),西点西餐收入1.8亿元(+14%),信息技术收入3.7亿元(-3%),汽车服务收入4.9亿元(+10%),时尚美业收入0.7亿元(+90%)[1][8] - 信息技术收入下滑因长训学生占比高(95%),但招生已同比回正,后续收入有望恢复增长[1][8] - 时尚美业在低基数上维持高增长,各专业招生增速排序为:时尚美业>汽车服务>信息技术>烹饪技术>西点西餐[2][13] 财务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6亿元(+67.8%)、10.9亿元(+26.8%)、13.4亿元(+23.1%),较前次预测上修37%/49%/58%[4][2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0.2%/12.3%/13.3%,每股收益分别为0.39/0.49/0.61元[5][26]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51.4%提升至2027年的59.0%,归母净利率从12.5%提升至23.2%[26] - 估值水平逐步下降,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19/15/12倍[4][5] 运营效率提升 - 研发费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0.2%,销售费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3%,管理费率下降2.1个百分点至11%[3][20] - 学生人数增长叠加新校区开拓谨慎,毛利率仍有较大优化空间[3][20] - 课程结构优化推动平均学费提升,1-2年训期课程占比增加[18][25]
中国东方教育(00667):收入及招生加速,正经营杠杆效应元年
华西证券· 2025-08-28 10:58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国东方教育(0667.HK)"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H1公司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4.03亿元(同比增长48.4%)、经调归母净利4.16亿元(同比增长49.5%),符合业绩预告 [2] - 业绩改善主要来自成本费用控制及招生改善带来的收入加速,新招人数8.4万人(同比增长7.1%),平均培训人次15.3万人(同比增长5.5%) [2] - 三年制招生增长4.5%、1-2年制招生增长85%,为未来3年收入增速提供保障 [2] - 2025H1经调净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体现正经营杠杆效应 [2] 业务表现 - 分业务收入:烹饪技术10.26亿元(同比增长11.2%)、西点西餐1.82亿元(同比增长14.3%)、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3.67亿元(同比下降3.0%)、汽车服务4.93亿元(同比增长9.7%)、时尚美容0.77亿元(同比增长90.2%)、其他1.29亿元(同比增长31.5%) [3] - 分业务平均培训人数:烹饪技术6.2万人(同比增长8.3%)、西点西餐0.55万人(同比增长18.5%)、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3.7万人(同比下降6.8%)、汽车服务4.3万人(同比增长6.3%)、时尚美容0.6万人(同比增长76.2%) [3] - 分业务客单价:烹饪技术3.3万元(同比增长2.9%)、西点西餐6.6万元(同比下降3.6%)、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2.0万元(同比增长4.0%)、汽车服务2.3万元(同比增长3.1%)、时尚美容2.6万元(同比增长8.0%) [3] - 分业务OPM:烹饪技术31.1%(同比增加8.5个百分点)、西点西餐14.0%(同比增加14.3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22.9%(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汽车服务21.6%(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时尚美业14.9%(同比增加22.9个百分点)、其他业务-10.0%(同比增加9.3个百分点) [3] 招生与就业 - 学校总数234家(同比净增1家),其中新东方75家、欧米奇35家、美味学院17家、新华电脑38家、华信智原18家、万通汽车43家、欧曼谛8家 [4] - 新注册用户:烹饪技术3.65万人次(同比增长5.2%)、西点西餐0.76万人次(同比增长0.7%)、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1.40万人次(同比增长6.4%)、汽车服务2.15万人次(同比增长9.3%)、时尚美业0.39万人次(同比增长34.1%) [4] - 课程周期分布:1-2年制学生占比27%(同比增长85.4%)、2-3年制占比13%(同比增长13.5%)、3年制占比60%(同比增长4.5%) [4] - 就业率:新东方95.7%(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新华电脑94.0%(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万通93.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欧米奇9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欧曼谛96.0%(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4]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57.3%(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主要因产能利用率提升及租赁开支下降 [5] - 分业务毛利率:烹饪技术60.5%(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西点西餐60.4%(同比增加6.6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57.6%(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汽车服务54.7%(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时尚美业61.4%(同比增加8.8个百分点)、其他业务-8.6%(同比增加23.6个百分点) [5] - 2025H1归母净利率18.4%(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主要因销售费用率下降0.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下降2.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 [5] - 公司总雇员10365人,同比减少2% [5]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44.6亿元、48.7亿元、53.9亿元 [7]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8.02亿元、9.73亿元、11.83亿元 [7] - 对应2025-2027年EPS预测0.36元、0.44元、0.54元 [7] - 2025年8月27日收盘价8.08港元对应2025-2027年PE为21倍、17倍、14倍 [7] 未来展望 - 短期:秋季招生良好,成本控制有望使全年业绩持续超预期 [7] - 中期:长期生招生恢复基础上,明后年收入有望加速增长,烹饪招生恢复、汽车和美业维持快速增长 [7] - 长期:就业竞争力强,课程调整能力突出,区域中心建设及技师学院资质获批后有望拉长学制 [7]
县域经济崛起背后的“职教输血”,中国东方教育如何打样?
新浪财经· 2025-07-21 12:11
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融合 - 职业教育正从传统"技能培训"升级为破解县域人才困境的核心抓手,形成"政策+职教+产业"闭环模式 [1] - 县域经济占中国经济重要地位,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但面临人才"育不出、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痛点 [2] - 小镇青年面临低技能岗位饱和与高技能岗位"招工难"双重困境,职业教育可促进人才流通与升级 [2][3] -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指出职业教育应与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紧密结合,农业农村部强调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如"头雁"计划 [3][4] 中国东方教育的职教下沉实践 -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烹饪技术、信息技术、汽车服务三大板块,旗下七大品牌与县域经济需求高度吻合 [5] - 通过"新起点·筑梦公益行动"、"技能下乡"等形式将优质资源下沉县域,年开展助农直播约300场 [5][7] - 采用"三结合"模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结合、技能传授与就业帮扶结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 [7] - 区域中心职教产业园已覆盖安徽、四川等6省,形成"产业对接-人才培养-就业服务"闭环 [9] 产业对接与人才培养案例 - 在安徽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奇瑞、比亚迪合作定向培养技术人才,累计输送实习生超万人 [9][10] - 郑州校区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师等专业,与华胜、郑州地铁等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 [13] - 四川"技能小镇"项目结合川菜文化,建设智能烹饪实训基地,毕业生直接对接高端餐饮需求 [14] -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开发90余门特色课程,毕业生省内就业率显著提升,改变以往省外就业为主格局 [19][20] 职教下沉创新路径 - 采用"因地设课"专业设计逻辑,动态调整储能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方向课程 [17] - 校企合作从"输送"升级为"共生",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入学即入职" [17] - 构建多元化就业生态:联合跨省企业提供高薪岗位,同时扶持学员返乡创业如电商直播培训 [18] - 学员肖俊案例显示职教成果:返乡创业从火锅店扩展到生态农业,年收入达百万元并带动农户增收 [18][19] 职教下沉成效 - 约90%学员毕业后留在就读省份就业,形成"人才留得住、产业活得久"良性循环 [19][20] - 职教产业园实现"在地培养、在地就业",使毕业生技能与当地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14][16] - 推动"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转型,成为县域经济与职教共赢的"中国样本"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