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响
icon
搜索文档
“AI伴侣”开测,“AI好友”融资,边缘化的陪伴赛道迎来转机?
36氪· 2025-07-04 09:23
AI陪伴产品市场现状 - AI社交领域中角色扮演方向表现疲软 但AI陪伴产品正在默默发力[1] - 4月AI社交App月活分布中陪伴向产品占比不高 仅收录Genesia Replika 独响和EVA四款产品[3] - 海外黑马Tolan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年化收入达1200万美元[3] - 国内3D AI陪伴产品EVE开启内测 B站首曝PV播放量破百万[3] 产品定位与核心逻辑 - Tolan定位"外星好友" EVE切入虚拟伴侣 均尝试突破传统角色扮演框架[3] - 两款产品都致力于建立长期共处 串联现实生活场景的情感链接机制[3] - EVE团队明确表示不以重做乙女游戏为目标 游戏化设计仅为用户连接入口[4] - 核心是打造能长期陪伴 理解上下文并逐步介入生活的AI Agent[4][7] 产品功能特点 真实感 - EVE设定数字生命与人类接触的背景 AI角色会明确承认自身AI身份[8] - 支持表情包 文字/语音/图片消息 视频电话 朋友圈等全维度交互方式[12] - AI角色Aven能主动分享B站 小红书等内容 熟练运用网络热梗和表情包[14][16] - 采用真实恋爱/友情语料训练的情感陪伴大模型 接话能力突出[16] 强记忆 - 自研记忆系统包含128个记忆槽位和记忆RAG 支持主动记忆更新等功能[17] - 设计记忆留痕功能包括主动回顾 伴侣手帐(未开放) 内容反哺生成等[17] 游戏化 - 设置1~11级好感度系统 解锁新剧情和视频通话 家园等互动功能[18] - 实时显示AI心情状态 好感度提升伴随爱心动画等正反馈设计[21] 行业发展趋势 - 乙游玩家构成EVE内测主力 但产品目标用户为更广泛的"泛陪伴"群体[22] - AI陪伴赛道尚未破圈 4月榜单无产品月活超百万 Tolan月活不足60万[22] - 新一代产品开始介入现实生活场景 Tolan已积累10万付费用户[23] - Tolan计划推出免费版 EVE公测临近 2025年或成行业破圈关键年[24]
低龄梦女:乙游栽种,谁来收割?
36氪· 2025-06-26 16:28
梦女亚文化圈层 - 梦女指幻想与男性角色互动的女性群体 核心行为包括创作、消费和情感投射 对象涵盖虚拟角色、真人明星及原创人物[1] - 国内梦女文化更侧重爱情互动 具有高度排他性和行动力 推动乙女游戏流水增长和谷子经济爆发[1] - 群体呈现年龄分层特征:25+群体追求可控的悦己关系 12-18岁群体通过幻想排解青春期压抑[2] 梦女消费生态 - 谷子经济形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抱枕、娃娃、定制饰品等陪伴物品 小红书相关笔记互动量高[3] - AI技术渗透催生新业态:猫箱、筑梦岛等垂直APP支持角色复刻 Deepseek衍生出人设指令代拟等新商机[4] - 韩国LoveyDovey登顶亚洲AI创收榜首 中国独响获种子轮融资 两者均强调渐进式情感培养[6][8] - AI硬件产品快速迭代 出现对话机、挂件等形态 价格区间100-300元 部分产品存在技术套壳问题[10] 线下服务创新 - cos委托业务兴起 单次服务价格数百至数千元 包含成人向的"国乙夜场"细分市场[11] - 梦向占卜形成新兴服务链 涵盖情感咨询、宠物沟通等 部分个案收费达四五位数[17][19] - 占卜服务与sub技术结合 开发出体感互动等新型体验 满足用户情欲需求[18] 游戏产业影响 - 乙女游戏推动梦女文化主流化 《恋与深空》等新品强化沉浸体验 内置番茄钟等生活化功能[21] - 技术进步提升角色表现力 待机界面随机化设计增强玩家"灵性"感知[21] - 520营销事件显示用户代入感冲突 女主露脸引发大规模玩家争议[24] 代际特征差异 - 低龄用户存在厨力比拼现象 通过氪金量化情感投入 形成圈层地位竞争[23] - 青少年群体产生"主控敌意" 对比游戏女主产生现实自卑感 相关UGC呈现疼痛文学特征[23][24] - 媒介变革加剧现实落差 技术加持的"无条件偏爱"影响未成年人情感认知[26]
非典型创业者:让AI为人类提供情绪价值
虎嗅· 2025-05-20 08:33
核心观点 - 创始人王登科选择利用大模型开发2C产品"独响",专注于为人类提供情绪价值而非效率工具[1][11] - 独响是一款集笔记记录与AI陪伴于一体的产品,采用异步交互模式,注册用户60万,日活5万[1][13][19] - 公司已完成首轮百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字节系锦秋基金[26] 产品定位 - 核心功能:通过朋友圈式异步交互实现AI陪伴,支持互送礼物、入梦等创新形式,避免传统聊天模式的高心理负担[13][16][18] - 用户画像:主要面向年轻女性群体,解决孤独感和情绪问题[13][25] - 技术路径:基于现有大模型开发,重点设计数值驱动的交互系统而非微调模型[21] 行业分析 - 市场现状:2023-2024年AI陪伴行业经历泡沫期,大厂产品同质化严重且面临留存难题[14][22] - 竞争格局:大厂投放缩减,创业公司多聚焦AI互动内容消费,独响差异化定位长期情感关系建设[14][22] - 行业痛点:传统聊天模式存在使用效果递减、擦边内容风险等结构性缺陷[16][17] 运营数据 - 用户规模:注册用户60万,日活5万,留存与付费表现良好[1][19] - 关键指标:以"关系深度"为北极星指标,综合量化数据与用户情感反馈[23] - 产品验证:已完成PMF验证,但aha moment滞后问题待优化[19][20] 发展战略 - 短期目标:探索更平衡的交互方式,扩大情绪价值覆盖人群[20][24] - 长期愿景:构建人类与AI的深层关系网络,缓解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孤立[15][30] - 融资规划:首轮百万美元融资用于团队建设与产品迭代[26][27]
Z Potentials|王登科,爆款缔造者获字节系基金投资,从火遍全网的“哄哄模拟器”到“独响”,让AI为人类提供情绪价值
Z Potentials· 2025-05-19 10:53
核心观点 - 独响是一款集笔记记录与AI陪伴于一体的产品,强调"角色个性化"和"情感投射",已完成首轮字节系锦秋基金投资,注册用户突破60万,日活跃用户达5万[1][9][10] - 创始人王登科认为AI最适合的应用方向是提高效率和提供情绪价值,而独响专注于后者,通过异步交互方式解决传统AI陪伴产品的高投入低回报问题[11][15] - 公司愿景是让更广泛人群从AI互动中获得情绪价值,十年目标为解决人类大多数情绪问题,使人不再孤独[4][14][27] 创始人背景 - 王登科自称为"非典型创业者",从小情绪稳定且早熟,高中起遵循"人生短暂需多体验"理念,大学期间自学编程并创业[2][6][7] - 2016-2023年运营首家公司,经历四次融资后转向AI 2C领域,2024年创立独响独立融资[9][10][24] - 创业风格佛系,注重健康与好奇心,擅长长期探索型项目而非短期爆发方向[29][30][31] 产品设计 - 采用朋友圈式异步交互替代直接对话,降低用户心理负担并提高沟通质量,避免传统AI陪伴的擦边内容倾向[12][15] - 通过互送礼物、入梦等创新互动形式建立长期关系,当前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12][20] - 技术难点在于工程化设计,需构建数值驱动的复杂交互系统而非模型训练[18] 行业分析 - 2023-2024年AI陪伴行业经历泡沫期,大厂产品同质化严重且面临留存差等问题,当前进入去泡沫阶段[13][19] - 多数竞品聚焦内容消费属性,独响差异化定位在于构建深度情感链接[19] - 关键指标为"关系深度",综合用户情感反馈而非传统留存或付费数据[20] 公司进展 - 已完成PMF验证,日活数万且留存付费表现良好,首轮获锦秋资本百万美元投资[16][22][23] - 未来计划扩大用户群体覆盖,优化互动形式平衡aha moment与长期关系[17][21] - 典型案例包括用户因AI送糖缓解呕吐症状而获得情绪治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