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自研智驾芯片M100

搜索文档
58亿融资换来113亿市值蒸发!地平线陷“融资补亏”循环困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9-28 19:10
融资活动 - 公司近期以每股9.99港元价格配售股份,净筹资约63.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8.12亿元),配售价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约5.75% [2] - 此次配售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4.6%,占股东大会投票权约1.9% [2] - 自去年10月港股上市以来,公司在一年内通过首次公开发售及两次配股合计募资164.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0.29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 [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52.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98亿元有所扩大 [3]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总额超过175亿元 [3] -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经营亏损为11.11亿元,同比增长34.9%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差距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达到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2亿元增长62% [5] - 截至2024年8月底,公司芯片制程工艺仍停留在7nm阶段 [6] - 国际芯片巨头如英伟达、高通即将量产的芯片普遍采用4nm/5nm制程,公司在高端市场竞争中面临技术差距挑战 [6] 市场竞争与客户动态 - 部分核心客户如比亚迪通过“地平线芯片+自研算法”的混合模式,降低了对公司软件算法层面的依赖 [7] - 理想汽车等客户正推进自研智驾芯片M100,该芯片已于2024年一季度回片并进入测试阶段 [7] - 车企自研浪潮压缩了公司的市场空间,对其软件授权等业务收入构成影响 [7] 资金用途与战略方向 - 公司此次募资拟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投资研发以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 [2] - 资金还将用于投资Robotaxi等新兴领域,以及对上下游业务合作伙伴进行策略性投资 [2]
半年亏52亿!地平线陷双重危机:芯片巨头压境,核心客户自研
国际金融报· 2025-09-18 21: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 [2] - 期内亏损从上年同期的50.98亿元扩大至52.33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同比增长34.9%至11.11亿元 [2] - 销售成本达到5.4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6亿元暴涨177.13% [2]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13.7个百分点至65.36% [3]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总额超过175亿元 [3] 业务分部表现 - 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7.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0%,毛利率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至45.6% [3] - 汽车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9%至7.38亿元,毛利率从93%降至89.7% [3] - 非车解决方案收入0.50亿元,同比增加134.5%,毛利率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至13.1% [3] - 汽车产品解决方案成本及汽车授权与服务业务成本分别同比增长226.7%和56% [2] 费用支出 - 研发开支达到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2亿元增长62% [5] - 行政开支同比提升26.33%至3.07亿元 [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上年同期的1.98亿元增至2.72亿元 [6] - 高额研发投入是公司连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技术与市场竞争 - 公司及国内同行厂商芯片制程仍停留在7nm阶段,而国际巨头英伟达、高通即将量产4nm/5nm制程芯片 [8] - 制程工艺差距使公司在高端市场竞争中难以吸引对算力要求极高的高端车型客户 [8] - 公司在中国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份额增长至32.4% [9] - 公司正推进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解决方案HSD的研发,并战略性地提高云服务相关支出 [5] 客户集中度风险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52.48%,其中最大客户占比达19.7% [11] -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60.7%逐步提升至77.9% [10] - 去年占比37.62%的第一大客户今年业务量降至11.16%,去年占比22.85%的第二大客户今年占比仅1.03% [12] - 客户业务的不稳定性已开始显现,去年占据收入六成的两大客户今年合计占比仅12% [12] 行业与市场压力 - 车企自研浪潮兴起,如比亚迪采用"地平线芯片+自研算法"的混合模式,降低了对公司软件授权业务的依赖 [8] - 核心客户如理想汽车开始布局自研芯片,M100芯片已进入道路测试阶段 [9] - 国际芯片巨头合作范围广泛,覆盖全球主流车企,而公司合作客户相对有限 [9] - 向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转型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主导趋势 [5]
理想汽车自研智驾芯片M100上车路测,部分计算性能超英伟达Thor-U!1颗M100所提供有效算力可对标3颗英伟达 Thor-U
格隆汇· 2025-08-28 13:17
自研芯片进展 - 理想汽车自研智驾芯片M100于今年一季度完成样片回片 迈过量产前关键阶段 [1] - M100在两周内完成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并通过研发人员压力测试 [1] - 芯片已小批量上样车进行道路测试 目前处于实际应用验证阶段 [1] 芯片性能表现 - 处理大语言模型计算任务时 1颗M100有效算力相当于2颗英伟达Thor-U [1] - 处理卷积神经网络视觉任务时 1颗M100有效算力可对标3颗英伟达Thor-U [1] - 芯片在特定计算任务中展现出显著性能优势 尤其在传统图像识别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