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数字底盘

搜索文档
合作共赢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新华网· 2025-07-06 15:36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测今年将达60%,行业从电动化进入智能化阶段 [1] - 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C位"担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1] - 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展示40多台智能汽车,60多家合作伙伴参与,50多场专题演讲 [2] 智能化技术发展 - 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普及率今年将达65%,2030年有望超90% [2] - 辅助驾驶成本降低带来用户体验提升,舱驾融合成为重要趋势 [2] - 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商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3] - 智能座舱从多屏分散向整体协同发展,车内娱乐体验持续升级 [4] 产业链合作 - 汽车行业半导体属性增强,智能座舱/驾驶/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 [5] - 零跑与高通合作开发四代芯片解决方案,功能开发速度提升50% [5] - 高通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中国品牌推出210款车型,覆盖各价格段 [7] - 蔚来与高通合作开发舱驾大模型,结合芯片算力与用户理解优势 [6] 区域产业布局 - 苏州相城区集聚250家新能源企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芯片 [9] - 地方政府整合五方力量(协会/高校/资本/企业/政府)布局智能车联网 [9] - 中国汽车行业创新速度超越海外,有望复制手机行业全球成功 [9]
合作共赢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新华网财经· 2025-07-02 16:23
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达60%,行业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阶段[1] - 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四大发展趋势(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中的核心方向[1] - 2025高通汽车峰会展示40多台智能汽车,60+合作伙伴参与,反映行业智能化发展势头[3] 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现状 - 2023年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普及率达65%,2030年预计超90%[3] - 零跑科技指出辅助驾驶成本下降带来用户体验提升,正推动基础辅助驾驶向高级演进[3] - 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商业渗透率将持续提升[4] 智能座舱技术突破 - 汽车座舱从"屏幕堆砌"转向多屏有机整合,蔚来与高通合作提升车内娱乐体验[5] - 智能座舱需解决环境感知与决策能力,实现"人车合一"的新型交互模式[5] 半导体与芯片的关键作用 - 汽车行业半导体属性增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域控三大系统加速迭代[7] - 零跑与高通合作四代芯片方案,通过GPU实现360环视等创新功能[7] - 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中国品牌推出210+车型,覆盖多元市场需求[7] 产业链协同发展 - 舱驾大模型应用成为蔚来与高通合作的典型案例,结合芯片算力与产品设计优势[7] - 苏州市相城区集聚250+新能源企业,重点布局汽车电子与芯片细分领域[8][9] - 开放合作模式产生"1+1>2"效应,中国汽车产业创新速度已超越海外市场[9]
高通Nakul Duggal:以“骁龙数字底盘”驱动汽车行业创新,携手中国生态共塑出行未来
环球网资讯· 2025-06-30 15:12
高通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汽车业务已发展20年,从车载网联与信息娱乐系统领域排名第一的生态系统供应商延伸至座舱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 [3] - 2025年是公司成立40周年,也是汽车业务发展的第20个年头 [3] 生态合作与市场覆盖 - 公司与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及众多中国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包括北汽集团、德赛西威、长安、奇瑞、吉利、理想、蔚来、上汽通用、小鹏等 [3] - 在中国市场,公司生态系统覆盖智能座舱、车联网、ADAS等多个领域,见证了中国汽车厂商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及电动化转型的全球引领地位 [3] - 2025年上海车展上,超过100款基于公司平台的车型设计或解决方案亮相 [9] 骁龙数字底盘与技术布局 - 公司提出"骁龙数字底盘"概念,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聚焦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及消费级生态引入,打造覆盖全球市场的可扩展平台 [4] - 公司将"行业首创"持续引入中国,包括5G、C-V2X、骁龙平台在座舱的大规模应用以及ADAS领域的技术合作及Flex平台布局 [4] ADAS领域的技术竞争力 - 公司在ADAS领域从芯片性能、本土化软件支持和安全架构三方面构建竞争力 [5] - 芯片性能:专注于安全性、性能、每瓦特性能及性价比,确保技术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5] - 本土化软件支持:提供契合中国汽车生态需求的软件和开发工具,并配备工程支持团队 [5] - 安全架构:以"本质安全"为原则设计底层技术模块,覆盖设计、软件流程、压力测试等全环节 [5] - 公司与宝马达成合作,2025年7月起为BMW新世代车型提供计算机视觉软件栈、联合开发的驾驶策略栈及Snapdragon Ride平台,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软件定义汽车与模块化架构 - 公司构建高度复杂、可扩展且模块化的架构,支持数字座舱和ADAS功能,以及可同时支持座舱和辅助驾驶的Flex芯片 [6] - 统一的软件和平台架构能释放性能优势,实现工作负载隔离,提供安全性和功能安全保障 [6] - 架构的可扩展性体现在5年内实现从入门级平台到双骁龙8797解决方案的演进 [7]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支持同一平台架构覆盖豪华、高端到入门级的全车型需求 [7] 技术落地与中国市场 -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工程投入,将创新转化为实际产品,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9] - 公司展现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生态合作为抓手的汽车业务战略,进一步融入本土生态,在全球出行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9]
高通孟樸:全栈布局赋能汽车智能化 携手产业伙伴共探出行新未来
环球网· 2025-06-27 13:14
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概况 - 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召开 主题为"我们一起 行稳智远" 聚焦智能汽车产业新热点与新机遇 [1] -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强调公司将依托"连接+计算+AI"核心优势 通过骁龙数字底盘推动汽车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型 [1][6] 骁龙数字底盘技术进展 - 过去三年多 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超210款中国品牌车型落地 覆盖高端豪华到大众市场全场景 [3][6] - 针对ADAS领域推出Snapdragon Ride平台 推动驾驶辅助功能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化普及 并发布技术白皮书系统阐述平台优势 [3][7] 开放合作与生态构建 - 高通强调以开放心态共建可持续合作体系 通过峰会与客户及伙伴深化协作 打造稳健生态网络 [4][7] - 与苏州高铁新城、中科创达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体现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与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的协同优势 [7] 技术创新展示 - 峰会设置车载连接、智能座舱、驾驶辅助等领域技术展示 包括5G车联网解决方案和AI车内交互系统 [5] - 全栈技术布局具象化展示汽车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的实现路径 [5]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 驾驶辅助、舱驾融合、AI车内体验成为车企竞争核心维度 [7] - 高通定位为行业"助推器" 通过全球化资源与全栈技术布局持续深耕汽车领域 [6][7]
英特尔汽车业务败走中国,喊出“All in”才过两个月
钛媒体APP· 2025-06-26 18:52
英特尔关闭汽车业务部门 - 英特尔宣布关闭汽车业务部门并进行大规模裁员,以重新聚焦客户端计算和数据中心核心业务 [1][4] - 该决定由新任CEO陈立武主导,旨在通过"瘦身"战略应对公司财务危机 [8][14] - 汽车部门此前被定位为"最大增长机遇之一",2024年将全球总部迁至中国 [4][6] 汽车业务发展历程与转折 - 汽车业务总经理Jack Weast曾主导Mobileye技术标准制定,2024年举家迁至中国推动业务 [5][6] - 2024年8月在中国首发汽车专用Arc显卡,2025年上海车展发布第二代SDV芯片并签约多家本土合作伙伴 [6] - 2025年3月新CEO上任后业务被紧急叫停,Jack Weast返回美国 [8][9] 财务压力与战略调整 - 2025年Q1公司净亏损8.21亿美元,2021-2024年总收入下跌超30%,芯片代工业务2023年亏损70亿美元 [10][11] - 汽车部门收入未单独披露,研发周期长且投入大,不符合当前现金流需求 [11][18] - 全公司范围裁员涉及代工部门15-20%员工、以色列工厂中层及营销部门,可能波及上万人 [14] 产品竞争力与市场环境 - 用户反馈英特尔车载系统响应延迟严重,PC架构移植方案存在水土不服 [16] - 面临高通(智能座舱)和英伟达(1000TOPS算力芯片)的绝对领先优势 [19][20] - 中国本土厂商芯驰科技、芯擎科技凭借本地化优势挤压外资空间 [20] 地缘政治与战略撤退 - 业务完全押注中国受美国AI芯片出口限制影响,CFO承认需在合规与市场间"走钢丝" [22] - 保留Mobileye 87.6%股权,从运营商转为投资者角色 [23][24] - 行业呈现巨头垄断趋势,新进入者面临极高壁垒 [24][25] 合作伙伴与项目进展 - 合作车企包括极氪(CES 2024首发AI座舱)、卡尔玛(CES 2025部署SDV架构) [21] - 技术合作伙伴涵盖面壁智能(AI座舱)、BOS半导体(ADAS芯片)、红帽(车载OS)、AWS(虚拟开发环境) [21] - 主导成立SAE J3311电源管理标准委员会,成员含Stellantis等企业 [21]
构建新生态 驱动智能未来,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38
行业趋势与生态构建 - 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82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1380亿美元,CAGR达8% [14] - 汽车产业正经历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终端的跨越,半导体技术推动产业链重组与价值链重构 [5] - 电动化与智能化成为不可逆浪潮,供应链从线性向网状协同生态转型 [7] - 智能技术贯穿汽车半导体发展各环节,包括智能驾驶、座舱及全场景智驾生态 [20]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均联智行产品已应用于全球超2000万辆汽车,覆盖智能座舱、驾驶等四大产品线 [12] - 博世聚焦MEMS传感器、功率半导体等四大特色产品组合,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14] - 高通推动舱驾融合,骁龙数字底盘覆盖连接、智能座舱等四大关键领域 [18] - 瑞芯微受益于AIoT爆发,汽车电子等领域增长迅猛,盈利连续翻倍 [20] - 辰至半导体推出国内首款高性能中央域控制器芯片C1系列,满足高算力与低功耗需求 [26] 国产化与竞争策略 - 英飞凌加速本地化生产,计划2027年实现更多产品国产 [32] - 长城汽车强调不因降本降低质量,车用芯片国产化替代将加速 [31][34] - 联想通过系统级方案降本,整合汽车供应链至现有体系 [34] - 杰发科技聚焦差异化产品与全链条国产化,高性能芯片已量产 [35] 创新路径与产品发布 - 加特兰提出"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双路径,后者聚焦变革市场 [16] - 黑芝麻智能强调辅助驾驶芯片需高算力+高带宽等特性 [24] -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涵盖政策、技术等多维度成果 [9] - 车规芯片技术路演展示5G射频、功率器件等自主创新成果 [37] 生态合作与平台建设 - 圆桌论坛共识:需整车-Tier1-芯片企业协同打破边界重构生态 [31] - 中科创达认为软件差异化是关键,需与芯片企业紧密合作 [31] - 大会搭建产业对话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生态构建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