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鸿物联操作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数智赋能美好生活 解码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电力密码”
国家能源局· 2025-06-02 11:42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深圳莲花山超级充电站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示范站,配备27台充电桩(含4台600千瓦超充桩),支持46辆车同时充放电,最快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家用车10分钟可充电80%以上 [1] - 该站为深圳首个"绿车充绿电"试点站,提供100%绿电服务,并配备22台V2G充电桩(36支充电枪),最大放电功率2160千瓦,单日放电量达13000度(相当于1600户家庭日用电量) [1] - 公司通过"批发+零售"市场化机制将电力交易收益补贴车主,提升车网互动参与度,增强城市能源安全韧性 [3] 数字化充电管理技术 - 莲花山站部署5台搭载"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快充桩,提升设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与组网效率,增强充换电设备可调节性,优化资源调度 [3] - 抽水蓄能电站应用第三代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集成国产抽水蓄能大模型,使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30%,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达96.59% [4]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运营 -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为全国首个城市中心大型抽蓄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累计调节电量超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深圳两月用电量),调节能力覆盖深圳峰谷差三分之一 [3][4] - 电站采用全国产化机组,90%巡检工作由机器完成,并建立融合北斗三号与InSAR技术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高精度监测 [4] - 南方电网在运抽蓄规模达1028万千瓦(调节能力2056万千瓦),粤港澳大湾区9个在建抽蓄电站群总投资近700亿元,全部投产后年消纳清洁能源244亿千瓦时(满足1100万居民年用电需求),支撑3亿千瓦新能源并网 [5] 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缩短机组检修时间、提升数字化工具应用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人工智能平台实时监测设备性能 [4][5] - 公司持续推动"超充之城"建设与车网互动技术融合,示范站模式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基础设施样板 [1][3]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探寻“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超充之旅
国家能源局· 2025-06-02 11:42
深圳超充城市建设进展 - 深圳已建成超1000座超充站,形成"1公里超充出行圈",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均超过传统加油站及加油枪 [3] - 莲花山超级充电站作为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示范站,配备27台充电桩(含4台600千瓦超充桩),最快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10分钟可充80%电量 [6][8] - 该站日均服务超600辆车,是深圳首个100%绿电充电试点站,运营6个月成为新能源车主首选 [8] 车网互动(V2G)技术应用 - 莲花山站配备22台V2G充电桩(36支枪),最大放电功率2160千瓦,单日放电量达13000度(相当于1600户家庭日用电量) [9] - 通过"批发+零售"市场化机制,车主反向送电每度收益4元,较低谷充电成本(0.4元/度)可赚3.6元差价 [9][10] - 电力鸿蒙操作系统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设备可调节能力 [14] 抽水蓄能电站创新实践 -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为全国首个城市中心大型项目,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累计调节电量超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深圳2个月用电量) [16][19] - 采用90%机器巡检+第三代人工智能分析平台,设备管理效率提升30%,嵌入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抽蓄大模型 [16][20] - 南方电网在运抽蓄规模达1028万千瓦,在建9个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全部投产后年消纳清洁能源244亿千瓦时(满足1100万居民年用电) [20] 行业技术突破与社会效益 - 超充技术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体验,充电速度接近燃油车加油效率 [3][11] - 抽蓄电站调节能力覆盖深圳峰谷差三分之一,支撑3亿千瓦新能源稳定并网 [19][20] - 媒体与意见领袖评价显示,技术突破显著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信心,推动"深圳速度"向全国推广 [11][13]
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丨在深圳,新能源汽车出行还能“赚差价”
国家能源局· 2025-05-31 10:16
超充站技术发展 - 深圳莲花山超级充电站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示范站,配备27台充电桩,可同时满足46辆车充放电,其中4台超充桩最大功率达600千瓦,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家用车10分钟内可充电80%以上 [1] - 该站为深圳首个"绿车充绿电"试点站,提供100%绿电充电服务 [1] - 接入5台搭载"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快充桩,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充换电设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可调节能力 [3] 超充站运营数据 - 莲花山超充站日均服务超过600辆车,开放运营6个月后成为新能源车主"头号选择" [2] - 配备22台V2G充电桩(36支充电枪),最大放电功率2160千瓦,在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活动中单日放电量达13000度,相当于1600户家庭一天用电需求 [2] - 新能源车主通过V2G每反送1度电可获得4元收益,相比低谷期充电成本(0.4元/度)产生3.6元/度差价收益 [2] 数字电网建设 - 南方电网在深圳全面建成以"广泛连接、全息感知、数智驱动、开放共享"为特征的超大城市数字电网 [3] - 公司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电网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构建"数字员工"新范式 [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深圳已建成超1000座超充站,形成"1公里超充出行圈" [1][3]
算力提升10倍,南方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3.0已上线运行
新京报· 2025-05-20 23:07
计量自动化系统升级 - 南方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3.0在广东上线运行,实现全国产化、全栈云化,算力提升10倍 [1] - 计量自动化检定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检定检测能力达2800万只/年 [1] - 智能电表状态评价与更换每年节省更换成本13.5亿元 [1] 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应用 - 电鸿是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破解设备互联壁垒,实现泛在感知、数据融通 [2] - 电鸿智能电表可监测漏电告警,联动消防部门保障用电安全,用户停电时间缩短半小时以上 [2] - 充电桩搭载电鸿系统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设备组网灵活高效,充换电设施可快速集结调度 [3] 智能电表精准计量技术 - 数字化检定透明工厂实现电表全自动检定,每年为数千万家庭守护用电公平 [4] - 电能表检定系统标准性能自动核查技术全天候监控检定准确度,确保电表符合国家标准 [4] - 量子标准电能表测量准确性比传统技术提高5倍,提升高端电能计量仪器自主制造能力 [5]
电力科技创新面临新挑战,业内给出这些建议
第一财经· 2025-05-10 18:39
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现状 - 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 - 2023年主要电力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科技创新投入资金1816.8亿元,较2022年增长10.49%[4] - 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建企业投入的科技创新资金分别为545.6亿元、861.7亿元、409.5亿元[4] - 截至2025年3月,全国电力装机达34.3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9%,风光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火电[4] 科技创新成果与挑战 - 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电力生产体系[2] - 光伏胶膜、风机主轴承等部分新能源组件仍然依赖欧美[5] - 长周期电化学储能技术有待创新发展,特高压套管、分接开关等核心装备研发尚未全面突破[5] - 大会发布5项重大成果包括35kV长距离高温超导电缆关键技术等[6] 未来发展方向 - "十五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期[5]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科技创新需求非常迫切,面临"双高""双峰"特性挑战[5] -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发电、数智化坚强电网、储能、CCUS、氢能等[6] -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高端装备、智能制造、AI大模型等新兴产业[6] 政策与建议 - 用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 - 四点建议: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体制创新、合作创新[5] - 建立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