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车身总成
icon
搜索文档
博俊科技(300926)2025三季报预告点评:Q3超预期 强客户结构典型代表
新浪财经· 2025-10-19 20:36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4-2.85亿元,同比增长80%-110%,中枢值为2.65亿元,同比增长94.5%,环比增长30.3% [1] - 业绩同环比高增主要得益于大客户赛力斯和理想的新车增量贡献,其中理想汽车Q3增量新车i8、i6上市,赛力斯M8三季度交付6.43万辆,较二季度的3.5万辆大幅提升 [1] 客户结构与短期增长动力 - 公司深度绑定头部客户,车身模块化业务主要客户包括赛力斯、理想、吉利、比亚迪、长安等 [2] - 2023年上半年,理想和吉利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1%和20% [2] - 展望2025年,大客户赛力斯、吉利、理想处于新能源强产品周期,增量客户小鹏、零跑等进一步放量,公司财务预算指引2025年预计净利润增长20-40% [1] 中长期竞争优势与产能布局 - 公司具备车身工艺全覆盖能力,覆盖冲压、热成型、焊接、激光焊接、注塑、激光切割、一体化压铸、装配等技术,可提供白车身一站式服务 [3] - 公司拥有从模具设计制造到车身零部件与模块化产品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形成强响应和成本优势 [3] - 产能布局完善,上市后持续在西南、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布局,重庆工厂、常州工厂等产能相继投放,24年起还有常州二期、河北、肇庆工厂陆续投产 [3] 盈利预测更新 - 基于业绩超预期,上修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9.3亿元、12亿元、14.5亿元,此前预测值为8.5亿元、10.8亿元、12.7亿元 [3] - 对应2025-202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1%、30%、21%,对应当前市盈率分别为14.5倍、11.2倍、9.3倍 [3]
博俊科技(300926):Q3超预期,强客户结构典型代表
中泰证券· 2025-10-19 19:5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博俊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4]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博俊科技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强客户结构的典型代表,其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得益于赛力斯、理想等大客户新车贡献,且中长期凭借车身工艺全覆盖、一体化能力及产能优势,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3][5][6] 公司基本状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总股本为434.31百万股,流通股本为283.30百万股 [1] - 公司市价为30.90元,总市值为13,420.32百万元,流通市值为8,753.88百万元 [1] 业绩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4-2.85亿元,同比增长80%-110%,中枢值为2.65亿元,同比增长94.5%,环比增长30.3% [5][6]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227百万元,同比增长63%,归母净利润为613百万元,同比增长99% [4][8] - 盈利预测上修,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5亿元、11.98亿元、14.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30%、21% [6][8]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13元、2.76元、3.34元 [4][8] 增长驱动因素 - 短期业绩高增得益于大客户赛力斯(如M8车型三季度交付6.43万辆,二季度为3.5万辆)和理想汽车(如i8、i6新车)的增量贡献 [6] - 公司深度绑定头部客户,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和吉利汽车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1%和20%,同时也是赛力斯、长安、比亚迪等品牌的供应商 [6] - 公司财务预算指引2025年预计净利润增长20-40% [6] 竞争优势与业务展望 - 公司车身工艺覆盖全面且水平领先,包括冲压、热成型、焊接、激光焊接、注塑、激光切割、一体化压铸、装配等技术,具备提供白车身一站式服务的能力 [6] - 具备从模具设计与制造到车身零部件与模块化产品一体的全产业链能力,形成强响应和成本优势 [6] - 上市后持续完善西南、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的产能布局,重庆工厂、常州工厂等产能相继投放,后续还有常州二期、河北、肇庆工厂计划投放,为增长奠定基础 [6] 估值指标 - 基于2025年10月19日收盘价,公司2025年至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4.5倍、11.2倍、9.3倍,预测市净率分别为4.0倍、3.0倍、2.3倍 [4][8] - 公司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5%,预计2025年至2027年将分别为28%、27%、25% [4][8]
博俊科技(300926):业绩强劲延续 强客户结构典型代表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5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收入25.1亿元 同比增长45.8% 归母净利润3.5亿元 同比增长52% [1]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4.1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52.7% 环比增长28.4% 归母净利润2亿元 同比增长55% 环比增长36% [1] - 公司财务预算指引2025年净利润增长20-40%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 10.8亿元 12.7亿元 同比增速38% 28% 17% [1][3] 业务驱动因素 - 第二季度业绩高增长受益于赛力斯问界M8等新车型贡献 当季问界M8销量达3.5万辆 [1] - 车身模块化业务绑定头部客户 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车收入占比31% 吉利汽车占比20% 同时配套赛力斯M9/M7/M5 长安汽车 比亚迪等优质客户 [2] - 中长期增长动力来自白车身总成供应商战略 具备冲压 热成型 焊接 激光焊接 注塑 激光切割 一体化压铸 装配等全工艺覆盖能力 [3] 竞争优势 - 具备从模具设计制造到车身零部件与模块化产品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 形成快速响应和成本优势 [3] - 产能布局覆盖西南 长三角 京津冀 珠三角地区 重庆工厂 常州工厂已投产 常州二期 河北工厂 肇庆工厂将于2024年起陆续投放 [3] - 当前估值对应2025-2027年PE为15倍 12倍 10倍 反映市场看好头部客户放量带来的持续高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