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播打赏
icon
搜索文档
网络直播打赏法律困境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格隆汇· 2025-09-15 18:23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技术深刻重塑社会关系的时代,网络直播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带来了一系 列新的法律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在致辞中指出,这些挑战 绝非简单的实务操作难题,其背后蕴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法学理论争议,亟待探寻答案。王利明表示, 其中,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需要得到准确界定,其究竟为有对价的网络服务合同关系,还是为无对 价的的赠与行为,直接关系到后续一系列相关权利义务的界定。 对于网络直播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谢望原,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 授、博士生导师汪洋等学者认为,直播打赏并非附义务赠与,而是具有互惠属性的价值交换行为。主播 提供劳务服务(唱歌跳舞等技能)、情绪价值,用户则通过打赏获得专属服务,实现情感满足、精神愉 悦。用户与直播平台、主播之间成立服务合同关系。 直播打赏实际上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赠与行为,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既有判例的确认。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陶涛则区分了用户在直播平台上的充值和打赏,认为应认定充值 为预付款行为,认定打赏为新型服务模式下的消费行为。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对于网络直播打赏犯罪的治理,需 ...
赃款打赏的钱,主播要不要退?业界释疑直播打赏法律争议
第一财经· 2025-09-10 18:29
例如:用户使用赃款打赏,法院能否向直播平台、主播追缴款项?面临司法追缴时,直播平台如何保障自身参与法律程序的权利?在未成年人打赏、夫妻一 方以共同财产打赏等情形中,直播平台、主播如何定责与免责? 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网络直播打赏法律困境"学术研讨会上,司法机关代表、法学专家、律师以及各主流直播平台代表, 就以上问题展开了探讨。与会者认为,当前,直播平台、主播面临的赃款追缴、未成年人打赏及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打赏的退还等问题,涉及物权变动与交 易安全保护的核心争议,必须审慎考量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在这些特殊场景下的适用。未来,立法和司法部门可进一步研究细化赃款打赏案件中善意取得的 认定标准,完善赃款追缴的司法操作规则,在进一步增强司法公平性、透明度、公信力的同时,也为直播平台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指引合规路径。 打赏行为是赠与还是消费? 在涉及赃款追缴、未成年人打赏或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进行打赏等情形中,判断是否应予追回相关款项,首先需要明确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即其究竟属于 赠与行为还是消费行为。 在涉及赃款追缴、未成年人打赏或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进行打赏等情形中,判断是否应予追回相关款项, ...
治打赏乱象,要“疏堵结合”(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7:4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网络表演(直播)行业2024年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 同比上涨1.5% [2] - 截至2025年5月末 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近1.93亿个 同比增长约7.2% [2] - 部分主播和MCN机构为追求利益编造人设和剧本 传播低俗内容诱导非理性打赏 [1] - 部分平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 反而提供流量扶持并从中获益 [1] - 乱象伤害观众合法权益 破坏社会公序良俗 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3] 治理难点 - 监管部门执法人手和技术手段有限 难以全面筛查海量内容 [1] - 司法机关对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和责任划分标准尚不统一 [1] - 行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制定自律规范和调解纠纷的作用 [1] 治理建议 - 主播应树立正确价值观 加强政策法规学习 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 [4] - MCN机构应加强合规建设 强化对主播的法规政策和职业伦理培训 [4] - 直播平台应完善规则 运用AI和人工审核手段 加强内容审核和实名认证 [4] - 监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4] - 司法机关应出台指导性案例 统一裁判标准 [4] - 行业协会应完善自律规范 明确行为准则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4] 行业发展前景 - 打赏作为新兴商业模式 助力直播业态在数字经济发展 拉动就业 创新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2] - 合法打赏属于正常民事交易行为 受民法典等法律保护 [2] - 需构建全方位 多层次的协同治理体系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