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途运输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海直:公司股价波动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
证券日报· 2025-11-18 19:38
证券日报网讯中信海直11月18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股价波动受宏观经济环境、行 业政策、市场整体情绪波动、板块轮动以及短期资金流向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 不确定性。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回报等相关工作,建立了对应的制度化机制,并在国家与集 团相关要求下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工作。公司积极通过提高分红比例及频率等方式,持续传递对公司发 展的信心。已于今年完成2024年度现金分红以及2025年半年度现金分红。业务开展方面,除传统业务 外,公司在低空经济方面开展了包括直升机文旅、短途运输、无人机等多方面业务,积极探索低空经济 的更多可能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成立
新华财经· 2025-11-14 14:20
行业政策与模式创新 - 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营的省级低空产业研究院在四川正式成立 [1] - 研究院采用政府引导、链主企业牵头、市场化运营模式 旨在推动低空经济建圈强链 [1] - 我国于11月初首次出台支持全空间无人体系发展的“场景培育开放”政策 [1] 发展瓶颈与战略重点 - 当前低空经济产业面临场景应用不足、商业模式不成熟等痛点难点 [1] - 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低空物流、短途运输、文旅观光、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主要应用场景开展研究 [2] - 具体工作包括解决技术适配性问题 优化产业链结构 促进关键环节协同发展 [2] 产业投资与区域布局 - 大会现场签约19个产业招引、产业基金、金融投资、产品订单项目 [2] - 已有50余家省外重点企业入川入链 40个亿元重大项目落地 总投资超500亿元 [2] - 产业贷款余额超190亿元 首支20亿元低空经济领域子基金成功组建 [2] - 成都和绵阳是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 [2]
山东日照机场:“硬支撑、优服务、强业态”三向发力 持续深化“三融合”发展模式
中国民航网· 2025-09-19 13:48
核心发展模式与成果 - 公司持续深化“三融合”(运通融合、军民融合、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从单一通航保障向服务低空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跃变[1][4] - 公司通航飞行量在运输机场中持续领跑全国,年通航飞行架次占全省近一半,飞行时长占比近40%[1][2] - 公司自2019年起连续6年实现通航飞行超3万小时,累计安全飞行超20万小时、60万架次,创下历史新高[2] 基础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 - 公司通过共建共享建设通用航空专用机坪、机库、维修设施,并加快远程塔台、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2] - 公司实现ADS-B监视信号对低空空域监管服务的全覆盖,并通过飞易观APP等平台免费共享,为通航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2] - 公司通过延伸加油设施、扩建通航机坪、修建海警地面站,有效适应更多类型通航飞行器的起降需求[2] 运营管理与服务优化 - 公司采取“早开飞、晚结束”的灵活方式,为通航企业最大限度提供飞行训练时间,并通过“阳光收费”政策营造透明成本环境[3] - 公司组建通航委员会,建立驻场通航单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并积极开展通航保障满意度调查以优化服务[3] - 公司创新运用“五统一”运营管理体系(统一规划选址、设计建设、管制指挥、运营管理、产业布局),为通航企业创造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营环境[4] 空域资源与产业生态构建 - 公司科学统筹空域资源,将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的空域划设特定空域供通航活动使用,并编制完成低空目视航图[4] - 公司积极探索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短途运输、航空研学(获评5A级研学基地)、直升机引航等新应用场景,通用航空产业链持续完善[4] - 2025年,山东辖区部分141航校将菏泽、滨州、东营等地飞行训练资源向日照集聚,航校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3] 近期运营数据与行业活动 - 2025年上半年,日照地区通航已飞行近1.5万小时,整体运行保持稳健态势[2] - 公司相继参与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第二届CBTA挑战赛等活动保障,助力日照市彰显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5] - 公司受邀在华东地区中小机场调研亮点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为全国中小机场贡献“日照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