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导热膜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背景、产业链、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突破驱动高端应用,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迈向百亿市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1 09:07
石墨烯薄膜行业概述 - 石墨烯薄膜是由单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超薄特性,按层数可分为单层、双层/少层及多层石墨烯薄膜,按功能化形式可分为氧化、氢化及氟化石墨烯薄膜等改性类型,按基底材料可分为铜基底、PET基底、镍泡沫基底等 [2] - 石墨烯薄膜应用覆盖柔性电子、传感器、能源存储等领域,性能与分类密切相关 [2] - 中国石墨烯薄膜产业已形成"粉体规模化、薄膜高端化"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在消费电子、柔性显示、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1] 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 - 中国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以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为核心,实现8英寸晶圆级薄膜良品率达85%,主导电子器件与柔性显示领域 [5] - 氧化还原法年产能突破5000吨级、粉体价格降至200元/克,满足储能器件与传感器的大规模需求 [5] - 机械剥离法单层率提升至92%,为高端研究及特种应用提供高结晶度、少缺陷薄膜 [5] - CVD法迁移率>15,000cm²/V·s,氧化还原法比电容>300F/g,机械剥离法强度>130GPa [6]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构建起多维度政策体系,通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明确石墨烯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7] - 行业专利布局从早期"规模扩张"转向"聚焦前沿",8英寸以上晶圆级薄膜、石墨烯量子芯片等"卡脖子"领域专利占比跃升至15% [9] - 生物提取法、机械剥离法等绿色工艺专利年均增长12%,推动技术路径向低成本、可持续方向多元化布局 [9]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形成"上游国产替代加速、中游技术分化突破、下游应用场景深化"的协同发展格局 [11] - 上游高端设备仍部分依赖进口,中游制备环节呈现技术分层,CVD法主导高端应用,氧化还原法主要用于导热膜等领域 [11] - 下游应用形成梯度发展,消费电子散热膜、柔性显示电极已实现规模化商用,新能源电池集流体快速放量,半导体、氢能等高端应用仍待突破 [1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石墨烯薄膜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突破百亿元 [15] - 消费电子散热领域石墨烯导热膜导热系数突破2000W/m·K,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等旗舰机型 [17] - 柔性显示领域国产石墨烯透明导电电极耐弯折性能超过10万次,已批量供货华为、OPPO等折叠屏手机厂商 [17] - 新能源电池领域石墨烯复合集流体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30%,2025年订单预计增长300% [17] - 医疗健康领域石墨烯发热膜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拓展了生物医学应用边界 [1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富烯科技、二维碳素、重庆金美为代表,合计市占率约20%-25% [19] - 第二梯队包括宁波墨西、柔碳科技等企业,合计市占率15%-20% [19] -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单个企业市占率不足5% [19] - 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和下游绑定加速整合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五年行业将聚焦高性能材料研发、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及产业链生态构建 [23] - 等离子体增强CVD技术、生物提取法等绿色工艺将推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单层石墨烯薄膜成本将从2025年的800元/平方米降至2030年的300元/平方米以下 [23] - 新能源领域市场规模CAGR将达35%,电子信息领域柔性显示用石墨烯透明电极在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突破50% [24] - 行业将加速构建覆盖原料制备、薄膜加工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预计2025-2030年国家层面将出台10项以上行业标准 [25]
锦富技术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16.5% 热管理材料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2:44
公司业绩与业务概览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4.51亿元 同比增长16.5% [1] - 主营业务包括电子产品精密部件、液晶显示模组(LCM/BLU)、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装备 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等领域 [1] - 公司推进业务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 在热管理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1] 热管理材料业务进展 - 石墨烯电热膜产品已进入吉利、上汽、比亚迪、通用、小米等头部客户供应链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座椅及座舱加热 [1] - 自主研发的低电导率冷却剂超级浓缩液完成新能源车企路试验证 可提升冷却系统安全性和能效 [1] - 冷却液产品向数据中心及储能电池领域推广 气凝胶材料作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隔热方案主要供应商已批量应用并延伸至航空航天 [1]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61亿美元(BCC Research数据) [2] 精细化工材料与新能源布局 - 1万吨电池用无氟粘结剂项目一期具备千吨级量产能力 已向20余家国内主流电池厂商送样且反馈良好 [2] - 无氟粘结剂经头部锂电池客户测试 性能指标行业领先 [2] - 公司发展战略为"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轮驱动 拓展石墨烯散热材料在智能手机、AR/VR设备高功耗散热场景的应用 [2] 消费电子领域技术优势 - 开发反射遮光胶带套冲成型、自动贴标打孔切片一体化、超声波弯折等领先工艺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3] - 子公司迈致科技的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设备集成精密机械、伺服控制、机器视觉技术 在PCB、平板显示设备检测领域处于行业领先 [3] 公司战略目标 - 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行业 重点发展热管理材料、高端粘结材料、电化学材料三大领域 [3] - 计划3-5年内转型为新材料类上市公司 2025年销售收入目标27亿元(非业绩承诺) [3]
道明光学2024年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 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超过90%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21: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 41亿元 同比增长8 96% 创历史新高 [2] - 归母净利润1 70亿元 同比增长8 44% 扣非净利润1 38亿元 同比增长2 94% [2] - 经营现金净流量2 62亿元 同比增长9 81% [2] - 现金分红总额1 62亿元 分红比例达90 72% 每10股派发1 30元 [2] 业务板块表现 反光材料 - 营收10 70亿元 同比增长13 67% 车牌膜国内市占率提升 海外市场拓展至中东 南美 欧洲 [3] - 车牌膜及行车安全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5% [3] 光学显示材料 - 产品包括扩散膜 增亮膜 复合膜 量子点膜等 受益于车载显示大屏化趋势及政策支持 [3] 电子功能材料 - 主要产品为离型材料 铝塑膜 PC/PMMA复合板材 石墨烯导热膜 [3] - 石墨烯散热膜应用于红魔10系列 红魔游戏Pad 努比亚折叠屏手机 联想X50等旗舰机型 [3] 研发与创新 - 杭州研究院聚焦光学关键元器件 新型功能性薄膜及显示材料研发 拓展智慧交通 智能驾驶等领域 [4] - 2024年研发人员174人 同比增长20% 硕士以上学历19人 同比增长90% [4] - 开发手机后盖装饰纹理 裸眼3D解决方案 AR-HUD核心技术 具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4][5] - 推出智能交通警示小车 具备AI避障 远程操控等功能 降低二次事故率 [5] 战略规划 -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推进国产替代 提高国内占有率 加快海外布局 [5] - 拓展光学显示 新能源汽车 消费电子等领域 目标成为国际一流综合性薄膜企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