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石墨(02237)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背景、产业链、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突破驱动高端应用,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迈向百亿市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1 09:07
石墨烯薄膜行业概述 - 石墨烯薄膜是由单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超薄特性,按层数可分为单层、双层/少层及多层石墨烯薄膜,按功能化形式可分为氧化、氢化及氟化石墨烯薄膜等改性类型,按基底材料可分为铜基底、PET基底、镍泡沫基底等 [2] - 石墨烯薄膜应用覆盖柔性电子、传感器、能源存储等领域,性能与分类密切相关 [2] - 中国石墨烯薄膜产业已形成"粉体规模化、薄膜高端化"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在消费电子、柔性显示、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1] 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 - 中国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以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为核心,实现8英寸晶圆级薄膜良品率达85%,主导电子器件与柔性显示领域 [5] - 氧化还原法年产能突破5000吨级、粉体价格降至200元/克,满足储能器件与传感器的大规模需求 [5] - 机械剥离法单层率提升至92%,为高端研究及特种应用提供高结晶度、少缺陷薄膜 [5] - CVD法迁移率>15,000cm²/V·s,氧化还原法比电容>300F/g,机械剥离法强度>130GPa [6]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构建起多维度政策体系,通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明确石墨烯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7] - 行业专利布局从早期"规模扩张"转向"聚焦前沿",8英寸以上晶圆级薄膜、石墨烯量子芯片等"卡脖子"领域专利占比跃升至15% [9] - 生物提取法、机械剥离法等绿色工艺专利年均增长12%,推动技术路径向低成本、可持续方向多元化布局 [9]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形成"上游国产替代加速、中游技术分化突破、下游应用场景深化"的协同发展格局 [11] - 上游高端设备仍部分依赖进口,中游制备环节呈现技术分层,CVD法主导高端应用,氧化还原法主要用于导热膜等领域 [11] - 下游应用形成梯度发展,消费电子散热膜、柔性显示电极已实现规模化商用,新能源电池集流体快速放量,半导体、氢能等高端应用仍待突破 [1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石墨烯薄膜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突破百亿元 [15] - 消费电子散热领域石墨烯导热膜导热系数突破2000W/m·K,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等旗舰机型 [17] - 柔性显示领域国产石墨烯透明导电电极耐弯折性能超过10万次,已批量供货华为、OPPO等折叠屏手机厂商 [17] - 新能源电池领域石墨烯复合集流体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30%,2025年订单预计增长300% [17] - 医疗健康领域石墨烯发热膜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拓展了生物医学应用边界 [1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富烯科技、二维碳素、重庆金美为代表,合计市占率约20%-25% [19] - 第二梯队包括宁波墨西、柔碳科技等企业,合计市占率15%-20% [19] -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单个企业市占率不足5% [19] - 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和下游绑定加速整合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五年行业将聚焦高性能材料研发、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及产业链生态构建 [23] - 等离子体增强CVD技术、生物提取法等绿色工艺将推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单层石墨烯薄膜成本将从2025年的800元/平方米降至2030年的300元/平方米以下 [23] - 新能源领域市场规模CAGR将达35%,电子信息领域柔性显示用石墨烯透明电极在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突破50% [24] - 行业将加速构建覆盖原料制备、薄膜加工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预计2025-2030年国家层面将出台10项以上行业标准 [25]
美国拟对中国石墨加征93.5%关税,叠加税率达160%
观察者网· 2025-07-20 13:48
关税政策 - 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征收93.5%的反倾销税,叠加现有税率后实际税率高达160% [1] - 新关税适用于纯度最低为碳含量90%(按重量计)的阳极级石墨材料,该材料为动力电池关键材料 [1] - 按照2023年进口量计算,新关税将影响价值约3.4亿美元(约24.4亿元人民币)的进口产品 [3] 行业影响 - 2023年美国进口18万吨石墨产品,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中国 [3] -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石墨在中期内仍是锂离子电池最主流阳极材料,硅基材料预计2030年才开始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1] - 160%的关税将使汽车动力电池每千瓦时平均增加7美元(约50.2元人民币)成本,侵蚀电池制造商一到两个季度利润 [3] 供应链与市场反应 - 石墨材料被IEA列为存在潜在供应风险的关键矿产之一 [3] - 美国自年初以来持续加大对中国关键矿物和电池技术出口管制,以减少对中国商品和技术的依赖 [3] - 提高进口阳极材料关税可能对特斯拉、松下等依赖该材料并在美国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公司造成重大打击 [3]
冲击电动汽车,引发多国担忧,美将对中国石墨征重税让美企叫苦
环球时报· 2025-07-19 06:46
美国对华石墨加征关税政策 - 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中国进口阳极级石墨征收93.5%反倾销关税 最终决定将于12月5日前公布 涉及2023年价值3.471亿美元进口产品 [1] - 新关税叠加现有税率将使有效关税达到160% 主要针对碳含量≥90%的阳极级石墨材料 包括人造/天然石墨及其混合物 [1][2] - 此前反补贴调查中 两家中国企业被认定补贴率超700% 其他中企补贴率为6.55% [2] 对电池产业链的影响 - 石墨占电动汽车阳极材料95% 中国供应全球90%石墨 阳极材料占电池总成本7% [2][3] - 160%关税将使每千瓦时电池成本增加7美元 相当于《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的20% 可能抹去韩国电池商1-2季度利润 [2] - 美国本土电池生产成本或增加约1000美元 推高电动车终端售价 韩国电池制造商在美扩产计划面临压力 [2] 供应链现状与替代挑战 - 2022年美国进口18万吨石墨产品 其中2/3来自中国 中国在石墨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3] - 特斯拉/松下等企业反对加税 因美国本土石墨产业无法满足汽车制造商的质量和数量需求 [3] - 长期寻找第三方替代将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 难以实现"无缝替代" [4] 产业格局与战略意图 - 石墨主要应用于电解铝(60%)和炼钢(30%) 锂电池需求占比不足10% [3] -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刺激本土石墨产业复苏 类似"芯片卡脖子"战略 [3] - 政策落地将迫使中国石墨企业开拓替代市场 同时影响美国新能源企业正常经营 [4]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涨!SaaS概念、稳定币概念表现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1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7月18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恒生指数涨1 33% 国企指数涨1 51% 恒生科技指数涨1 65% [1] SaaS概念板块 - 汇量科技涨15 56% 移卡涨10 11% 金蝶国际涨7 27% 迈富时涨5 84% 医渡科技涨4 95% [1] - 催化因素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7月26日至29日举办 [1] 稳定币概念板块 - 耀才证券金融大涨16 93% 云锋金融涨15% OSL集团涨4 25% 华检医疗涨20 41% 众安在线涨9 27% [1] - 美国众议院通过《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 旨在建立稳定币法律框架 已提交总统签署 [1] 黄金及有色金属板块 - 灵宝黄金涨6 24% 洛阳钼业涨3 96% 中国宏桥涨3 44% 紫金矿业涨3 46% 山东黄金涨2 53% [2] - 现货黄金短线拉升重回3340美元/盎司上方 中金研报称美联储主席提前离职或利好黄金 [2] 大金融板块 - 兴证国际涨7 41% 广发证券涨5 04% 招商证券涨4 21% 东方证券涨4 15% [2] - 保险股中中国太平涨5 74% 中国太保涨5 16% 中国人寿涨5 13%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天齐锂业涨5 82% 中国石墨涨4 35% 赣锋锂业涨2 18% 敏实集团涨2 47% 东风集团涨6 75% 蔚来涨4 62% [3] 消费及电力相关板块 - 影视股、烟草概念、猪肉概念等消费板块普涨:思摩尔国际涨4 99% 万洲国际涨2 58% 大麦娱乐涨6 72% [3] - 风电股、电力设备、核电等电力板块活跃 [3] 跌幅显著板块 - 化妆品、百货业股、航空股等下滑:中国东方航空股份跌2 72% 中银航空租赁跌1 67% [3] - 创梦天地暴跌30 12% 尽管公司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 [3] 热门个股异动 - 东方甄选大涨12 78% 因即将上线第二款卫生巾新品 机构看好自营品发展空间 [3]
美商务部对中国石墨征收反倾销税,外交部回应
快讯· 2025-07-18 15:52
中美贸易政策 -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进口的某种石墨初步征收超90%的反倾销税 该石墨被认定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 [1] - 中方回应希望美方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1] 行业影响 - 石墨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 其贸易政策变动可能影响相关产业链 [1]
中国石墨(0223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6-03 19:24
购股权数目 - 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各为1.6亿份[4] 购股权对应股份情况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1.6亿股,占公司2024年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约10%[4]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 - 购股权计划自2022年6月21日起计十年内有效,2024年年报日期时,剩余年期约为七年两个月[5]
中国石墨(02237.HK)5月26日收盘上涨12.73%,成交47.7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26 16:34
市场表现 - 5月26日港股收盘中国石墨股价上涨12.73%至0.31港元/股 成交量161万股 成交额47.72万港元 振幅14.55% [1] - 恒生指数同期下跌1.35%至23282.33点 [1] - 公司最近一个月累计下跌12.7% 年内累计跌幅24.66% 显著跑输恒指17.65%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42亿元 同比减少29.52%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250.1万元 同比恶化158.64% [2] - 毛利率29.2% 资产负债率22.42% [2] 行业估值 - 金属及矿石行业平均市盈率(TTM)-3.58倍 行业中值-0.1倍 [3] - 公司市盈率-32.59倍 行业排名第39位 [3] - 可比公司市盈率:其他绿色经济1.93倍 康利国际控股2.33倍 爱德新能源2.42倍 兴合控股2.45倍 沪港联合2.97倍 [3]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鳞片石墨精矿及球形石墨的生产销售 [3] - 拥有两家运营实体:溢祥石墨(2006年成立)负责石墨精矿选矿 溢祥新能源(2011年成立)负责球形石墨加工及矿山开采 [3] - 2019年获得黑龙江省萝北县石墨矿采矿权并开展开采 [3]
中国石墨(0223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0 19:4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财年销售球形石墨及其副产品收益约294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9960万元按年减少约70.5%[4] - 2024财年销售鳞片石墨精矿收益约1.09亿元,较2023财年约1.013亿元按年增加约7.5%[4] - 2024财年销售未加工大理石收益约396.9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03.2万元按年增加约284.6%[4] - 2024财年总收入约1.424亿元,较2023财年的约2.02亿元按年减少约29.5%[4] - 2024财年毛利约416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7370万元按年减少约43.6%[4] - 2024财年毛利率为29.2%,2023财年为36.5%[4] - 2024财年亏损净额约1250万元,2023财年纯利约2130万元,同比下降158.6%[4] - 2024财年净亏损率为8.8%,2023财年纯利率为10.6%[4] - 2024年集团全年总收入约为1.42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9.5%[14] - 2024年销售球形石墨及副产品收入约为294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0.5%;销售鳞片石墨精矿收入约为1.0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7.5%[14] - 2024年全年毛利约为416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3.6%;毛利率为29.2%,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录得净亏损约为1250万人民币,上年度录得除税后纯利约2130万人民币[14] - 2024年球形石墨销售部分毛利率为16.6%,同比降18.9个百分点;鳞片石墨精矿销售部分毛利率为33.8%,同比降4.0个百分点[15] - 2024财政年度总收益142371千元,2023财政年度为201994千元[43] - 2024财政年度销售球形石墨及其副产品收益29436千元,占比20.7%;2023财政年度为99629千元,占比49.3%[43] - 2024财政年度销售鳞片石墨精矿收益108966千元,占比76.5%;2023财政年度为101333千元,占比50.2%[43] - 销售球形石墨及副产品收益从2023财年约9960万元减至2024财年约2940万元,跌幅约70.5%[47] - 销售鳞片石墨精矿收益从2023财年约1.013亿元增至2024财年约1.09亿元,增幅约7.5%[47] - 2024财年石墨产品销售总收益减至约1.384亿元,较2023财年约2.01亿元跌幅约31.1%[47] - 2024财年销售未加工大理石收益约400万元,2023财年约100万元[48] - 2024财年和2023财年毛利分别约4160万元和7370万元,毛利率分别约29.2%和36.5%[50] - 其他收入从2023财年约330万元增至2024财年约450万元,因政府补助从约260万元增至约340万元[52] - 2024财年公司所得税抵免约100万元,2023财年所得税开支约280万元,主要为中国企业所得税[57] - 2024财年公司除税后净亏损约1250万元,2023财年除税后纯利约2130万元[58] - 2024财年公司收益为1.424亿元,较2023财年的2.02亿元减少;毛利为4160万元,较2023财年的7370万元减少[58] - 2024财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589万元,2023财年经调整纯利为1867.4万元[59] - 2024财年公司毛利率为29.2%,较2023财年的36.5%下降;净亏损率为8.8%,2023财年纯利率为10.6%[65] - 2024财年五大客户占集团总收益约58.8%,2023财年为46.7%;最大客户销售占2024财年总收益约25.3%,2023财年为18.9%[159] - 2024财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采购总额约49.2%,2023财年为38.6%;向最大供应商采购占采购总额约29.8%,2023财年为23.1%[159] - 2024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公司储备约为人民币259.0百万元,2023财年约为人民币270.9百万元[17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财年销售成本减至约1.008亿元,较2023财年约1.283亿元减少约21.5%[4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财年约740万元增至2024财年约1330万元,增加约79.4%[5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财年约2540万元增至2024财年约3020万元,增加约18.9%[54] - 研发开支从2023财年约1720万元减至2024财年约1090万元,减少约36.5%[55] - 2024财政年度开采成本总计25838千元,2023财政年度为24714千元,2024年爆破服务、燃料成本、机械开支增加,薪金及福利、原材料、其他成本减少[40] - 2024财政年度开采材料约2667000吨,2023财政年度约2202000吨,包括未加工大理石及废石和未加工石墨矿石[41] - 2024财政年度开采成本增加因开采材料总量增加,爆破服务、机械开支、柴油消耗增加,精简采矿人员团队使薪金及消耗品减少[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球形石墨销售量为3089吨,同比降52.0%;鳞片石墨精矿销售量为45432吨,同比增加25.0%[15] - 球形石墨总产量由2023财年约8700吨下降至2024财年约3200吨;2024财年鳞片石墨精矿总产量约为5.2万吨,2023财年为5.7万吨[15] 资源储备与开采计划 - 截至2024年4月30日,北山矿场海拔150米以下探明、控制及推断石墨矿产资源总量约为5490万吨[16] - 北山矿场现阶段许可石墨开采量为每年50万吨,公司计划大幅提升许可开采量[16] - 2024年4月30日,海拔150米以上的探明、控制及推断石墨矿产资源总量约为12205千吨,2023年12月31日为12363千吨;海拔150米以下的石墨矿产资源总量由2023年12月31日的29329千吨大幅增加至2024年4月30日的54898千吨[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批准开采许可证标高范围内的石墨矿产资源总量为11385千吨,TGC为11.02%[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批准开采许可证标高范围内的大理石矿产资源总量为2786千吨,其中控制资源量为2233千吨,推断资源量为554千吨[30] - 2024年12月31日,经批准开采许可证标高范围内石墨矿石储量总计7166千吨,TGC为11.0%,其中证实储量2209千吨,TGC为10.8%,概略储量4957千吨,TGC为11.1%[31] - 2024年12月31日,经批准开采许可证标高范围内大理石矿石概略储量为1572千吨,边界品位为45%的氧化钙,采矿回收率为97%[35] 公司发展动态 - 2024年2月2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取得北山矿场附近林地以建设选矿厂;年内完成收购山东威海工业用地[17]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170万元,已全部用于土地收购[60][62] - 2024年支付收购黑龙江林地款项约0.869亿元,收购山东土地款项约0.559亿元[66] - 收购山东土地权利代价为5588.8422万元,已支付2794.4211万元,余额于2024年5月支付[75] - 收购黑龙江林地使用权代价为8692.209万元,林地用于提高石墨开采量至每年逾50万吨等[75] 行业市场情况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9万辆和12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22] - 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221万吨,同比增长21.3%,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22] - 2024年中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占比提升至84.4%,以硅基负极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达3.3%[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致力于发展积极、进步及以行动为导向的文化,2024年加强业务扩展、客户满意度等领域工作[97] - 公司有严格及持续的策略规划过程,为股东创造可持续长期价值[97] - 公司致力达致并维持较高的企业管治水平,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大部分适用条文[98]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约每季一次[102]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三分之一[106]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两职未区分,由赵亮担任[105]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及合规委员会[112] - 董事会负责厘定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及履行相关职能,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政策[127] - 董事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负责,集团风险管治结构以“三道防线”模式为基础[129] - 集团采用控制及风险自我评估方法系统,定期评估及管理风险状况[130]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对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进行年度审查,未发现重大关注领域[131] - 公司采纳举报政策和资料及沟通政策,保护内部资料机密性[132] - 管理层确认报告期内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董事会年度检讨认为制度合理有效且无重大缺陷[133] - 集团与控股股东无业务往来和业务重叠,控股股东等无竞争业务权益须披露[134] - 董事负责编制公司报告期内财务报表,不知悉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35][136]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最低公众持股量25%[181]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600000港元,分为1600000000股,每股0.001港元[172]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6亿股[190][192][193] - 2022年6月21日,公司有条件采纳购股计划,旨在激励合资格参与者[194] 人员变动与治理 - 王贵路57岁,2006年6月加入公司任总经理,负责销售及市场营销活动管理[91] - 任羽50岁,2006年加入公司,2021年晋升副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等管理[92] - 吴恩明55岁,2007年加入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生产整体管理[93] - 徐霞52岁,2021年1月加入公司任财务主管,负责财务及内部监控事宜[94] - 何凯栋47岁,有逾20年财务管理及合规经验,2023年5月起任云账户大湾区科技首席执行官[83][84] - 申士富58岁,在矿物及采矿业有逾20年经验,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86] - 刘泽政44岁,有逾17年法律行业经验,2019年1月起于北京市青山律师事务所任律师[88] - 赵亮、李伟海等全体董事在报告期内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10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于2024年5月6日举行[103] - 赵之翘于2024年9月2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1][103][104][106] - 何凯栋于2024年9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1][103][104][106] - 赵亮出席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均为1/0/1[104] - 李伟海出席合规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0/1[104] - 执行董事赵先生及李先生任期自上市起三年,可提前一月书面通知终止[10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申先生等任期三年,可提前三月书面通知终止[107] - 每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值告退,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108] - 何凯栋、申士富、刘泽政先生将在股东大会退任并愿膺选连任[108] - 报告期内董事会组成无变动,提名委员会将定期检讨董事提名政策并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126] - 董事提名评估因素包括教育背景、诚信声誉、投入时间、独立性、对董事会多元化贡献及继任计划考虑因素[128] - 年报日期,董事会女性董事1人、男性董事5人[123] - 年报日期,董事会40岁以下董事2人、40 - 49岁董事3人、50岁或以上董事1人[123] - 年报日期,董事会服务年期1 - 3年的董事有6人[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体雇员中男性雇员占78.3%、女性雇员占21.7%[124] - 报告期内高级管理层成员(除董事外)年度薪酬在零至1000000元人民币的人数为4人[141] - 公司秘书李伟海遵照上市规则第3.29条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42] - 赵之翘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何凯栋
预见2025:《2025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4-09 10:11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石墨烯行业概况、发展历程、政策背景、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指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广泛且前景良好 [1][7][25] 产业概况 定义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应用广泛,有多种分类方式 [1] 特点及应用 |特点|描述|主要应用| | --- | --- | --- | |高导电性|载流子迁移率室温下约为15000cm²/ (V·s),超硅材料10倍|芯片、导电剂、传感器、锂电池 [3]| |高导热性|纯无缺陷单层石墨烯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散热元件、导热元件 [3]| |高强度|破坏强度42M/m,是钢铁100倍|机械机构 [3]| |高柔性|弯折不影响性能|柔性材料、可穿戴设备、曲屏 [3]| |渗透性|碳六环结构,致密性高,氨无法穿透,孔隙可修饰|滤膜、防腐涂料、海水淡化 [3]| |透光性|单层石墨烯仅吸收2.3%的可见光与红外光|透明导电薄膜 [3]| 产业链剖析 - 上游为石墨矿资源及生产设备,中游为石墨烯薄膜和粉体制造,下游应用于新能源、涂料等六大产业 [3] - 我国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众多,如上游有方大炭素等,中游有常州二维碳素等,下游各领域也有对应代表企业 [4] 行业发展历程 - 理论研究始于1947年,2004年首次获得独立存在的二维石墨烯晶体 [7] - 2007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石墨烯项目投资,2013年起被列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走向批量化、规模化生产 [7] - 2017年至今在多个行业广泛应用 [7] 行业政策背景 - 我国2012年开始出台政策支持石墨烯发展,确立其战略地位,鼓励多领域应用 [10] - 202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大力支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任务 [10] - 列举多个政策文件及主要内容,如2022年提出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75%以上等 [12] 行业发展现状 供给现状 - 2021 - 2023年中国石墨烯粉体产能逐年递增,2023年达2万吨/年 [12] -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石墨烯薄膜产能达240万平方米/年 [14] 需求现状 - 2015 - 2018年高速发展,2019年起进入快速平稳发展期,增速降低 [16] - 2020年国内石墨烯相关领域市场规模140亿元,2023年达400亿元,同比上涨19.4% [16] 行业竞争格局 企业竞争格局 - 呈现外资企业技术领头,国内企业制造领跑趋势 [18] - 第一梯队由营收规模大、有完整生产线且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上市企业组成,市占率高 [18] - 第二梯队为进入行业早、研发能力强、有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发展潜力大 [18] -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型生产制造公司,单个企业市占率不高 [18] 企业业务对比 - 部分企业深耕国内并打开国际市场,但大部分企业石墨烯业务营收有限 [20] - 列举二维碳素、方大炭素等公司2023年石墨烯业务营收、占比及业务概况 [21] 企业区域分布 华东地区凭借地理和交通优势涌现规模效应的石墨烯企业,以广东、山东等省份为代表 [2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随着制备和应用技术提升,石墨烯能应用于更多下游产品和领域 [25] - 未来将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等制造中 [25]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石墨烯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3-29 11:0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中国石墨烯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展开,指出行业投资热度下降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投融资集中在材料研发生产领域,投资主体以投资类为主,兼并重组以纵向整合为主[1][2][3][9][1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贝特瑞、方大炭素、德尔未来、沃特股份、二维碳素等[1] 行业投融资情况 投资热度 - 2021年后投融资事件集中,2023年最多达20起,2024年降至6起[1] 投资轮次 - 行业融资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投融资轮次集中在天使轮、A轮,天使轮事件最多达19起[2] 投资领域 - 融资企业业务包括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投融资集中在材料研发生产领域[3] 代表企业融资事件 - 2016 - 2024年众多企业有融资,如2024年11月德烯科技获股权投资,2022年9月贝特瑞获18亿战略投资等[4][5][6][7][8] 投资主体 - 投资主体以投资类为主,如国科投资领投、中关村创投;实业类有比亚迪、道氏技术等[9] 行业兼并重组情况 重组类型 - 行业兼并重组以纵向整合为主,企业通过此实现产业链垂直一体化[10] 代表事件 - 2024年10月德尔未来子公司收购矿业公司部分股权;2023年7月二维碳素子公司收购新能源公司股权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