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

搜索文档
生益科技涨2.05%,成交额1.8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928.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0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45.36元/股,成交额1.88亿元,换手率0.18%,总市值1101.9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928.57万元,特大单买入1281.23万元(占比6.81%)且卖出529.97万元(占比2.82%),大单买入2111.94万元(占比11.23%)且卖出1934.63万元(占比10.2%)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3.43%,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18%/19.21%/69.63% [1] -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3月19日,当日净卖出5.48亿元,买入总额3.97亿元(占比15.76%),卖出总额9.45亿元(占比37%) [1] 股东结构与公司治理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7.51万户,较上期减少14.25%,人均流通股31,561股,较上期增加16.6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9.3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5.75亿元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67亿股(较上期减少1640.04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19亿股(较上期增加140.72万股) [2] 财务业绩与业务概况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26.80亿元,同比增长31.68%,归母净利润15.20亿元,同比增长40.22%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设计、生产和销售覆铜板及粘结片,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 [1] - 概念板块覆盖液态金属、覆铜板、纳米概念、PCB概念及柔性电子 [1] - 公司成立于1985年6月27日,1998年10月28日上市,注册地址为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工业西路5号 [1]
泰达生物与弘信电子携手打造端边医疗诊疗一体机产品 为全球医疗贡献中国数智力量
全景网· 2025-08-19 10:56
行业展会与联盟成立 - 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Hospeq)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展示全球医疗科技前沿成果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成立"中非医院联盟",并启动"中非医院联盟健康丝路AI发展"等多个联合工作组 [1] - "与AI同行:健康丝路AI赋能研讨会"成功举办,由泰达生物子公司博雅全健及北大科技园联合协办 [1] 公司合作与产品创新 - 弘信电子旗下燧弘华创与博雅全健合作研发面向医疗场景的端边协同诊疗一体机,实现国产算力平台与英伟达Clara医疗AI模型的双向适配 [1] - 该诊疗一体机已在展会亮相,有望作为核心AI+医疗硬件解决方案助力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1] - 燧弘华创构建"芯片-模型-应用"三位一体的自主可控AI发展体系,提供从芯片渠道到场景应用开发的全栈式服务 [2] - 燧弘华创与燧原科技合作在甘肃庆阳建成国产万卡算力集群,为医疗AI提供强劲算力支持 [2] 医疗大模型与技术突破 - 博雅全健与北京大学研发的"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基于100万真实病案数据构建1000亿级参数体系 [3] - "羲和一号"实现98%的医学知识覆盖率与90%以上的精准率,在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等多场景展现强大能力 [3] - 诊疗一体机采用"云端训练+端边应用"架构,既保障数据隐私安全又让AI能力下沉至基层 [3] - 弘信电子推动柔性电子与AI医疗硬件融合,覆盖从数据采集到端边诊疗的完整产品服务体系 [4] 市场布局与战略意义 - 弘信电子通过"国产+国际"双轨策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收购英伟达中国区合作伙伴安联通 [6] - 诊疗一体机将参与"全球儿童'两病'早诊早治AI创新生态"共建计划,提升非洲疾病诊断准确率 [4] - 预计三年内服务患者超过1亿人次,并建立全球医疗AI协作网络 [7] - 首创"数据-模型-硬件"协同模式,为AI医疗构建可复制的商业化落地路径 [6]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诊疗一体机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使偏远地区患者享受同质化服务 [7] - 在国际市场,一体机的"端边"架构可适应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成为"健康丝路"建设核心抓手 [7] - 政企研深度协同的创新实践正重新定义AI医疗的价值边界 [7]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硬氪首发
36氪· 2025-07-24 09:3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兆威机电独家投资 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 产能扩张及供应链优化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 专注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及柔性电子皮肤系统研发 应用领域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 智能感知座舱 柔性穿戴设备及健康监测 [1] - 总部位于北京 设深圳 广州子公司及美国硅谷技术探索中心 创始人赖建诚为斯坦福大学Bao Group博士后 主持多项国家级柔性电子研发项目 [1] 行业技术发展 - 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已跨越基础研发阶段 进入快速商业化 解决材料一致性 信号串扰 生产工艺等问题后实现多模态感知融合(压力 温度 材质 滑动等) [3] - 行业当前痛点包括材料缺乏本征可拉伸性 触觉传感器模态单一 集成度低 难以满足机器人高阶触觉需求 [3] - 类人电子皮肤产品稀缺 尤其在动态变形 大面积覆盖 复杂触觉场景中 需构建模拟人类皮肤的多模态感知网络 [3] 产品技术参数 - 电子皮肤集成高密度传感器阵列 可测压力 温度 切应力等物理信号 标准产品每平方厘米400个传感器 实验室技术达10万个 空间分辨率0.5mm(实验室30um) 力分辨率0.01N/cm² [4] - 测量范围0.1kPa-1MPa 最大接近觉感知距离20cm 采样频率1-1000Hz 具备超100万次使用寿命及防水 抗干扰等特性 [4] - 自主开发本征可拉伸柔性材料 拉伸度超100%且完全恢复 可弯曲半径小于5mm 适配异形曲面 [6] 商业化进展 - 与兆威机电合作仿生灵巧手ZWHAND 搭载柔性电子皮肤系统 感知灵敏度0.01N/cm² 采样频率100Hz以上 可精准识别物体形态与材质 [6] - 已与多家上市公司 头部车企达成合作 未来聚焦多场景适配升级 量产出货及供应链规模化 重点拓展智能机器人 智慧医疗 汽车电子领域 [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背景、产业链、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突破驱动高端应用,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迈向百亿市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1 09:07
石墨烯薄膜行业概述 - 石墨烯薄膜是由单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超薄特性,按层数可分为单层、双层/少层及多层石墨烯薄膜,按功能化形式可分为氧化、氢化及氟化石墨烯薄膜等改性类型,按基底材料可分为铜基底、PET基底、镍泡沫基底等 [2] - 石墨烯薄膜应用覆盖柔性电子、传感器、能源存储等领域,性能与分类密切相关 [2] - 中国石墨烯薄膜产业已形成"粉体规模化、薄膜高端化"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在消费电子、柔性显示、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1] 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 - 中国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以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为核心,实现8英寸晶圆级薄膜良品率达85%,主导电子器件与柔性显示领域 [5] - 氧化还原法年产能突破5000吨级、粉体价格降至200元/克,满足储能器件与传感器的大规模需求 [5] - 机械剥离法单层率提升至92%,为高端研究及特种应用提供高结晶度、少缺陷薄膜 [5] - CVD法迁移率>15,000cm²/V·s,氧化还原法比电容>300F/g,机械剥离法强度>130GPa [6]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构建起多维度政策体系,通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明确石墨烯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7] - 行业专利布局从早期"规模扩张"转向"聚焦前沿",8英寸以上晶圆级薄膜、石墨烯量子芯片等"卡脖子"领域专利占比跃升至15% [9] - 生物提取法、机械剥离法等绿色工艺专利年均增长12%,推动技术路径向低成本、可持续方向多元化布局 [9]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形成"上游国产替代加速、中游技术分化突破、下游应用场景深化"的协同发展格局 [11] - 上游高端设备仍部分依赖进口,中游制备环节呈现技术分层,CVD法主导高端应用,氧化还原法主要用于导热膜等领域 [11] - 下游应用形成梯度发展,消费电子散热膜、柔性显示电极已实现规模化商用,新能源电池集流体快速放量,半导体、氢能等高端应用仍待突破 [1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石墨烯薄膜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突破百亿元 [15] - 消费电子散热领域石墨烯导热膜导热系数突破2000W/m·K,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等旗舰机型 [17] - 柔性显示领域国产石墨烯透明导电电极耐弯折性能超过10万次,已批量供货华为、OPPO等折叠屏手机厂商 [17] - 新能源电池领域石墨烯复合集流体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30%,2025年订单预计增长300% [17] - 医疗健康领域石墨烯发热膜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拓展了生物医学应用边界 [1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富烯科技、二维碳素、重庆金美为代表,合计市占率约20%-25% [19] - 第二梯队包括宁波墨西、柔碳科技等企业,合计市占率15%-20% [19] -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单个企业市占率不足5% [19] - 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和下游绑定加速整合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五年行业将聚焦高性能材料研发、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及产业链生态构建 [23] - 等离子体增强CVD技术、生物提取法等绿色工艺将推动生产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单层石墨烯薄膜成本将从2025年的800元/平方米降至2030年的300元/平方米以下 [23] - 新能源领域市场规模CAGR将达35%,电子信息领域柔性显示用石墨烯透明电极在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突破50% [24] - 行业将加速构建覆盖原料制备、薄膜加工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预计2025-2030年国家层面将出台10项以上行业标准 [25]
算力大牛股,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券商中国· 2025-03-13 22:58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针对雪球平台用户发布的不实信息报案,呼吁投资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3][4] 分组1:事件背景 - 3月12日网传弘信电子授信担保相关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尾盘公司及算力板块多只股票跳水 [1] - 当晚公司披露投票结果,相关议案均获通过,网传信息不实 [1] 分组2:公司行动 - 3月13日晚公司说明已锁定雪球平台4名用户不实言论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1][3] 分组3:不实信息影响 - 不实信息经网络传播发酵,引发市场恐慌抛售,致投资者受损,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3] 分组4:公司介绍与呼吁 - 公司自2003年成立,紧跟国家战略,融合柔性电子与绿色算力,打造AI解决方案,有良好口碑与竞争优势 [4] - 公司呼吁投资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保持理性审慎,不传播不实信息,共同维护市场稳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