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

搜索文档
【机构调研记录】金鹰基金调研捷捷微电、虹软科技等6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22 08:12
金鹰基金调研活动概况 - 金鹰基金近期对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包括捷捷微电、虹软科技、路维光电、德赛西威、华东医药和光威复材 [1] - 金鹰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680.25亿元,排名74/210;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436.44亿元,排名80/210;管理公募基金数156只,排名50/210;基金经理21人,排名67/210 [7] - 旗下最佳表现基金为金鹰科技致远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1.85,近一年增长92.17%;最新募集产品为金鹰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A,集中认购期2025年8月18日至29日 [7] 捷捷微电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26.77%;主要收入来源为晶闸管(17.94%)、防护器件(34.31%)和MOSFET(47.75%) [1] - 第二季度晶闸管营收1.51亿元、防护器件3.15亿元、MOSFET4.25亿元;毛利率下降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1] - 下游工业领域占比43.55%;6寸线产能6万片/月,8寸线产能11万片/月;成都新公司预计2025年形成500万元销售 [1] - 车规级MOSFET产品近200款,主要客户包括罗思韦尔、霍尼韦尔 [1] 虹软科技业务进展 - 手机业务Q2收入波动因客户项目验收延迟,但全年仍看好移动智能终端业务成长性 [2] - AI眼镜业务与5-6个品牌签约,计划从1.0音频眼镜发展到3.0带屏幕AR眼镜,解决对焦、成像质量等核心问题 [2] - 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完成技术验证,L2级解决方案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2] - 毛利率下滑因智能汽车业务软硬一体产品出货,未来将转向纯软件授权,目标毛利率90% [2] 路维光电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37.48%;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29.13% [3] - 平板显示掩膜版领域是国内唯一全面配套不同世代面板产线的本土企业,2024年G11掩膜版销售收入市占率25.52%,全球第二 [3] - 半导体掩膜版已实现180nm制程节点量产,150nm/130nm节点通过客户验证并小批量量产 [3] - 2025年全球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预计89.4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187亿元人民币;全球平板显示掩膜版市场规模20亿美元 [3] 德赛西威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44亿元,同比增长25.25%;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45.82%;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180亿元 [4] - 智能驾驶业务营收41.47亿元,同比增长55.49%,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4] - 智能座舱业务销售额94.59亿元,同比增长18.76%,第四代智能座舱量产,第五代平台获新项目订单 [4] - 完成多国海外分支机构布局,印尼、墨西哥工厂投产,西班牙智能工厂2026年量产 [4] 华东医药研发进展 - 创新药研发涵盖ADC、自免、内分泌等领域;ADC领域8个主要在研产品中多个进入临床阶段 [5] - 自免领域自研和合作开发多个产品;内分泌领域围绕GLP-1靶点布局多个产品,部分进入临床III期 [5] - 创新药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占比接近15%;多款医美产品预计未来两年内上市 [5] 光威复材业务状况 - 装备用碳纤维竞争格局多型号、多品种;商飞方向GW300碳纤维通过PCD审核,T800级纤维及下一代纤维进行认证 [6] - 包头项目2024年下半年投产,一期产能4000吨,尚未盈亏平衡;上半年民用碳纤维价格不理想,企业运营困难 [6] - 复材业务在3C电子、机器人、机械手臂等领域有应用;纤维、预浸料在船舶领域应用放量 [6] - 2025年上半年M40J级纤维/M55J纤维接近亿元收入;T800H级纤维千吨线等同性验证通过 [6] 消费电子ETF数据 - 消费电子ETF(159732)跟踪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近五日涨跌4.59%,市盈率43.18倍 [9] - 最新份额23.1亿份,增加50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6793.9万元;估值分位64.26% [9][10]
德赛西威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德赛西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成本与盈利** - 2025 年整体年降水平约 4%-6%,与往年持平,通过舱驾一体化方案如 8,775 可实现单车 20%-30%降本,已与奇瑞、塔塔合作[2][6] - 整套解决方案替代分散产品可为车厂带来 20%-30%降本空间并保持盈利[2][11] - 2025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恢复正常,去年第四季度受会计政策等短期因素影响较低,产品结构中域控制类产品占比提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3] - 座舱和自驾产品毛利变化幅度相近,维持在 20%左右[4] - 预计全年费用率保持小幅下降趋势,一季度费用增长与营收分母有关[10] 2. **市场与合作** - 预计到 2026 年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高通座舱域控方案市场占有率有望超 30%,产业竞争收敛,配置标准化程度提高[2][9] - 与高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覆盖自动驾驶、舱驾一体及座舱领域,推动量产并提升性价比,还推进英伟达 X2 系列及 SOAR 方案[2][7][8] - 海外业务是重点发展方向,2025 年开始大量订单上量,未来两三年内海外销售占比接近 20%,初期上量产品为显示屏等,2026 年增加智驾产品[2][20] 3. **产品与技术** - 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预计 2026 年量产,基于高通 AI 芯片,成本五六千元左右,高通方案 2024 年市场份额达 70%有望扩大[5][22] - 未来三年内 ASP 持续提升,受益于单领域产品性能升级、同一台车内配置类别增加及融合仓驾两域控系统[5][26] - 软硬结合方面,在成熟硬件中植入自研算法,较软件公司切入硬件更具优势[2][13] - 上海算法团队约 200 人并计划扩张,未来重点配套中低阶场景[16] - 拥有 WHUD 和 ARHUD 产品,AI 领域有优势,AI HUD 预计 2026 年量产,增加新产品线提升竞争力[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产品应用场景**:8,775 芯片适用于高速及泊车等场景,8,797 芯片用于城区 NOA 解决方案[28] 2. **订单交付与销售**:明后年开始交付海外主机厂订单,涉及海外市场车型;2025 年高性能方案销售金额增速更快;域控代工项目有一定比例[27] 3. **客户影响**:理想汽车推出智驾焕新版可能影响单个客户毛利率,公司目标维持总体毛利率稳定[30] 4. **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关注 ICV 领域投资机会,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