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紫花苜蓿
icon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新疆和田县探索“苜蓿治沙”新模式
新华社· 2025-09-14 09:35
作者:白志强 阿卜力克木 张淑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9月13日,新疆和田县千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3500亩紫花苜蓿进入收割期。沙丘之间,大型收割机轰鸣 作业,草捆整齐码放,勾勒出一幅沙海生金的动人画面。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带动就 业、修复生态、孕育产业的绿色宝库。 ...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 34年来增加2.4倍
科技日报· 2025-07-09 09:22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长 - 从1988年到2021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2.4倍[1] - 青海省人工草地增长尤为突出占青藏高原总量的70%西藏自治区占30%[2] - 2021年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共有人工草地157万公顷[2] 人工草地分布特征 - 青海省人工草地集中在环青海湖、祁连山、海南州和黄南州呈现集聚特征[2] - 西藏自治区人工草地多见于藏北、藏东南及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流域分布相对分散[2] 研究方法与技术 - 团队构建随机森林二值分类模型总体精度达97%适用于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制图[1] - 首次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1988年以来34年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分布数据集[1] - 通过3年野外考察明确主要人工草地类型包括垂穗披碱草、扁茎早熟禾、紫花苜蓿等[1] 生态影响与未来方向 - 天然草地退化促使人工草地成为补充但生态影响需进一步评估[1] - 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因定义不统一存在差异需科学评估草地转变的生态效应[2] - 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
甘肃安定: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7 14:34
集体林权改革模式创新 - 通过发展林苗、林药、林蜂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发展"和"多措融合" 解决分山到户后林地小而散、家庭经营成本高收益低问题 [1] - 创新"林票制"管理机制 通过合作经营、量化权益、自由流转、保底分红等手段打破森林资源流通性差壁垒 挖掘绿色资产金融属性 [1] - 按照"项目带动+村集体管护+农户收益"原则对新建林地进行资产确权 已量化到村图斑1053个 面积48.23万亩 涉及216个村级股份制合作社和4.5万户农户 [1] 林业产业量化成果 - 量化股份达48万股 在巉口镇发行林票19张2.7万股 [1] - 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推动林蜂、林药、林苗三大产业联盟和林果、林禽等特色产业发展 [1] 2025年林业发展规划 - 规划在定西城区南山发展经济林果产业1.1万亩 包括林果园2195亩 林下育苗830亩 林下种植2400亩 [2] - 提升改造刺槐、香花槐生态林5000亩 发展土鸡、家兔、蜜蜂生态养殖 形成种养结合养殖体系 [2] - 建设采摘园、农事体验区、儿童娱乐设施、观赏花海、垂钓池等休闲设施 配套森林步道、瑜伽平台、草药园、康养中心等健康设施 [2]
一棵草”带动“一条链
金融时报· 2025-07-01 12:59
行业概况 - 永昌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北纬38度的充足光照、明显的昼夜温差与纯净的水源使其成为全国优质牧草核心产区,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细腻 [2] - 金昌市围绕甘肃省产业倍增行动,聚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牧草产业 [2] - 全市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规模化苜蓿种植20万亩,培育饲草种植加工龙头企业8家 [3] 公司经营模式 - 富宏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带动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牧草产业 [1] - 合作社计划种植苜蓿草3000余亩,但因化肥需求量大且缺乏抵押物曾陷入融资困境 [1] - 甘肃银行永昌支行与甘肃金控金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建立"见贷即担"和"见担即贷"合作模式,成功发放350万元贷款支持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 [1]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金昌市分行印发工作方案推动"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提升行动,促成8家银行机构与15家企业签约1.27亿元 [2] - 2024年累计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30余场,银企签约6.32亿元,落地6.4亿元,惠及40余户企业 [2] - 永昌农商银行为荣光腾博草业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循环贷款支持收购优质饲料,兰州银行永昌支行为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定制"产业链专项授信" [2] - 2023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20.57亿元,其中菜草畜产业贷20.24亿元,牧草产业链贷款5.21亿元 [2] 产业发展成果 - 六坝镇苜蓿种植规模达7万余亩,牧草种植、仓储、加工、运销经营主体发展到22家 [1] - 全市现有规模化苜蓿种植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64家,培育"丝路花雨""番禾""润牧泽农"等饲草品牌 [3] - 苜蓿草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金昌成为全省最大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 [3]
从盐碱荒滩到塞外粮仓:河套灌区探寻耕地保护“密码”
新华社· 2025-06-04 19:31
河套灌区农业概况 -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是全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1] - 2024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58.7亿斤,被誉为"塞外粮仓"[1] - 灌区采用现代化调度系统,通过电子幕墙实时监控水位流量数据[1] 盐碱化问题与挑战 - 巴彦淖尔市1370.2万亩耕地中近一半为盐碱化耕地,是内蒙古盐碱化最严重地区[1] - 土地盐碱化问题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史记》已有相关记载[1] - 盐碱地导致作物产量受限,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加剧土壤恶化[1]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 灌区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实现水情24小时动态监测[2] - 精准滴灌技术节约30%用水量,同时改善土壤营养结构[2] - 按实际用水量计费取代粗放按亩收费,预计每亩年节水160立方米[2] 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效 - 治理后耕地全盐含量降低0.2-0.3个百分点,pH值降低0.2-0.5个单位[3] - 作物单产提高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3] - 培育出耐盐品种包括向日葵"SH363"、紫花苜蓿"巴农科1号"等[3] 创新利用模式 - 设立10余处生态涵养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规律集中处理盐分[3] - 利用地下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实现盐碱洼地变致富宝地[3] - 开展高粱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和耐盐碱牧草示范[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计划完成30.2万亩盐碱地改良任务[4] - 通过技术集成、试点引领和产业联动提升耕地质量[4] -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治水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4]
新华每日播报|5月28日
新华社· 2025-05-28 19:41
农业机械化与夏收进度 - 江苏农垦三河农场4.1万亩小麦已收获70%,农机与农人正抢抓农时进行夏收夏种作业 [4] - 甘肃张掖甘州区畜牧产业园采用大型饲草收割机、自走式粉碎机等设备规模化采收紫花苜蓿 [8] 交通基建进展 - 中欧班列"东通道"关键工程滨绥铁路绥芬河隧道全线贯通,隧道全长602米,为出入境铁路控制性工程 [6] - 渝万高铁珍溪河双线大桥合龙,该桥位于重庆涪陵区,是全线重难点工程,为按期通车奠定基础 [10] 国际物流与区域合作 - 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时隔五年重启国际邮轮始发航次,"爱达·地中海"号从该港离港 [12] - 第二届东盟-海合会峰会在吉隆坡举行,聚焦区域协作、多边主义及风险应对机制建设 [18] 能源与地缘动态 - 伊朗外交部明确表示不会在任何情况下放弃铀浓缩权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