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统(ADS)
搜索文档
京东下场“造”车
36氪· 2025-10-15 07:30
合作项目概述 - 京东联合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与广汽集团于10月14日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正式宣布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 [1] - 该车将在京东11.11期间正式发布并于京东平台进行独家销售 用户可通过京东APP搜索"国民好车"提前预约试驾并享受早鸟权益 [1] - 京东回应称其在此次合作中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 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1] 三方合作分工 - 合作基于广汽集团的智能制造 全域安全技术与全球化研发体系进行生产落地 [1] - 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负责提供换电技术和电池系统 [1] - 京东负责用户洞察 数据建模 销售与服务体系的整合 [1] 京东汽车生态基础 - 京东汽车已布局多年 拥有覆盖"买 配 养 用 换"的完整业务体系 [1] - 线上平台提供汽车配件与整车销售 线下拥有近3000家京东养车门店及超过4万家合作网点 [1] - 此次合作将京东汽车业务从"卖车"延伸到"造车" 使其汽车生态闭环得以成形 [1] 合作模式行业对比 - 京东此次"造车"模式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打法相似 均通过自身核心能力深度参与整车落地和用户体验环节而不直接生产整车 [2] - 华为从智能化切入 以鸿蒙座舱 自动驾驶系统(ADS) 车载芯片等技术为核心 与车企共创产品 形成"技术中枢+品牌共建"模式 [2] - 京东从消费端反向整合产业链 利用其6亿活跃用户 全渠道销售与供应链网络及服务生态 以"零售中台"思路驱动制造 [2] 模式差异与行业影响 - 华为模式的核心是以科技和生态定义汽车未来 解决"车如何更智能"的问题 强调技术深度 [2][3] - 京东模式的核心是以消费洞察和供应链协同让买车用车更便捷普惠 解决"买车如何更简单"的问题 强调服务广度 [2][3] - 两种路径共同重构传统汽车产业分工边界 华为代表智能制造的上游重塑 京东代表零售体系的下游创新 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边界被打破 [3]
2025世界智能安全大会解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难点与解题思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智能安全大会(ISC 2025)在西安举办,会期三天,旨在促进全球自动驾驶安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1] - 大会围绕预期功能安全、测试评价、网联协同驾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关键主题展开探讨 [1] - 目标是为自动驾驶安全解决方案搭建沟通桥梁,推动技术发展与应用,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1] 自动驾驶安全挑战与评估体系 - 自动驾驶事故逐年上升,面临操作设计域碎片化、行驶安全不确定性及长尾问题等严峻挑战 [3]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提出预期功能安全指数1.0,旨在建立科学可量化的评估范式,覆盖功能激活、运行到退出的全流程 [3] - 该指数核心目标是证明“已知的风险已可控,未知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且被积极探寻”,并希望为联合国正在起草的ADS安全法规提供支撑 [3] -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可靠性面临挑战,因汽车事故风险案例难以覆盖所有场景,导致风险验证不完整 [4] - 需建立识别未知风险的机制,包括对AI系统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分析,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以实现安全与合规的动态平衡 [4] 行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上半年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62.1%,L3/L4级自动驾驶准入与测试试点稳步推进 [5] - 面对安全挑战,需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政策法规研制,加强安全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及全球产业生态协同合作 [5] - 陕西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形成特色发展路径,实现了L4级智能重卡跨境运营、车规级安全芯片自主研发突破,并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域开放商业化试点 [6] - FISITA已成立智能安全工作组,积极推进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相关研究与白皮书制定工作 [6] 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体系 -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需从消费互联网的附加式防护,转向保证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的一体化安全质量 [8] - 新技术的落地应用需以复杂的试验、测试和检测技术为前提,完整的道路交通检测技术体系将助力攻克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难题 [9] - 可借鉴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反应、适应与协同机制,构建旨在实现“零死亡”愿景的交通免疫系统 [10] - 基于城市免疫学九项原则可指导人、车与城市的深度协同,提升交通系统的韧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0] 国际合作与现存问题 - 全球缺乏统一的自动驾驶安全标准、责任认定框架和测试规范,导致跨区域部署困难和企业投资犹豫 [9] - 现有道路、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无法支持大规模自动驾驶运行,尤其在农村或边缘地区 [9] - 车联网通信协议和数据共享平台尚未成熟,自动驾驶系统难以处理罕见但致命的极端场景 [9] - FISITA主席欢迎全球专家参与智能安全领域交流合作,期待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加强合作共促可持续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