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座舱
搜索文档
阿维塔12新车抢拍:靠颜值吸粉年轻人,半数客户对比小米SU7
车fans· 2025-10-30 08:30
新车是哪天到店的? 新车是10月20日到店的,只到了2台纯电版,展车和试驾车各一台。 大家好,我是 阿维塔体验中心的销售顾问。 今天 和大家聊聊刚刚上市的阿维塔12,看看这款车的情况 怎么样? 一台是指导价28.99万的Max纯电版,外观是耀黑,内饰是岱红;另外一台是指导价31.99万的UItra纯电 版四驱,外观云紫,内饰是墨黑。 后续车辆是根据订单匹配的,预计1-2个月到店。目前新老款一起销售,店内新款定了3台。 增程版听说是电池比较吃紧,所以没有到车,其实我们预计增程版要好卖些。 新车目前价格是多少?有什么专项政策? 新车在10月18日开始预售,但没有发布预售价。10月28日晚直接发布正式上市价格,增程版26.99万起 售,有2款车型;纯电版28.99万起售,有4款车型,基本和25款价格保持一致。 预售期间订车的客户可以享受2000元抵扣5000元,再叠加上市的现金权益10000元,总共就是13000 元。 具体的客户权益: 有一些必讲的亮点,比如未来美学的设计。在此必须得说一句,阿维塔12的外观和内饰,我个人认为是 帅到家了,表里如一的科幻。 另外格外强调的就是,升级华为四激光、华为乾崑ADS4、辅助 ...
东风与华为深化DH项目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6:26
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DH项目产品将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成为双方技术集成 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 相关资料显示,东风汽车已与华为合作多年,并于2025年全面升级至"2.0时代"。双方通过"技术+制 造"互补,构建了覆盖岚图、猛士等多品牌的智能化产品矩阵。此次DH项目合作深化,有望为中国汽车 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力。中经记者 张家振 武汉报道 【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东风携手华为加快推动DH项目落地】10月26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东风汽 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方面了解到,10月25日,华为与东风汽车DH项目联合高层决 策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围绕DH项目全链条协作展开深入沟通,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 联动加速项目落地,推动华为最新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东风DH项目产品。 据介绍,当前,DH项目团队已与华为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全流程高效协同。为进一步巩固协作成效, 双方将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具体包括:各业务模块设立专属对接组,保障日常沟通无缝衔接;定期召 开跨域协调会,统筹资源调配与目标推进。 据记者了解,DH项目于今年年初启动。2025年1月,东风汽车与华为在广东省深圳市签 ...
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东风携手华为加快推动DH项目落地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5:57
据介绍,当前,DH项目团队已与华为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全流程高效协同。为进一步巩固协作成效, 双方将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具体包括:各业务模块设立专属对接组,保障日常沟通无缝衔接;定期召 开跨域协调会,统筹资源调配与目标推进。 相关资料显示,东风汽车已与华为合作多年,并于2025年全面升级至"2.0时代"。双方通过"技术+制 造"互补,构建了覆盖岚图、猛士等多品牌的智能化产品矩阵。此次DH项目合作深化,有望为中国汽车 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10月26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方面了解到,10月25 日,华为与东风汽车DH项目联合高层决策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围绕DH项目全链条协作展开深 入沟通,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加速项目落地,推动华为最新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东风DH项 目产品。 据记者了解,DH项目于今年年初启动。2025年1月,东风汽车与华为在广东省深圳市签署智能汽车战略 合作协议,DH项目正式启航;5月,双方在武汉市升级全面战略合作,范围扩展至华为乾崑智驾、鸿蒙 座舱、乾崑车控等核心技术领域;9月,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重点攻 ...
第三季度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发布:乘用车格局生变 商用车头部稳固
证券日报网· 2025-10-26 18:56
行业总体格局 - 汽车品牌格局呈现“乘用车市场激烈演进,商用车市场稳健固化”的显著特征 [1] - 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竞争迈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5] - 品牌建设需要构建传播广度、用户口碑、技术实力与市场实绩的系统性竞争力 [5] 乘用车市场 - 本土品牌已占据影响力前十席位的七席,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1] - 比亚迪以784.54分蝉联榜首,特斯拉以780.22分位居第二 [1][2] - 问界品牌首次上榜便以767.19分跃居第五,其网络声量达到187万条,环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1][2] - 吉利银河以761.17分跻身第六,五菱汽车以755.93分位列第七,显示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成效 [2] - 传统合资品牌投诉量相较于其规模明显偏高,在网络声量构成、用户满意度等关键维度已显疲态 [2] 商用车市场 - 重卡市场形成稳固的三强阵营:中国一汽(728.99分)、中国重汽(718.74分)、东风(717.38分) [3] - 皮卡领域长城以699.74分保持绝对领先,长安(667.94分)和上汽大通(667.39分)分列二、三 [3] - 轻卡市场长安以718.38分领跑,江淮汽车(717.96分)和北汽福田(710.31分)紧随其后 [3] - 轻客领域长安以660.49分保持领先,江铃汽车(658.02分)位居第二,北汽福田(644.42分)位列第三 [3] 品牌影响力驱动因素 - 品牌影响力提升愈发依赖于传播声量与用户口碑的协同效应 [4] - 问界崛起展示了“技术+生态+口碑”的闭环竞争力,其满意度评分为4.50分,投诉量仅86件 [4] - 商用车品牌影响力构建更强调可靠性与专业性的长期积累,江铃轻客凭借超99%的正面率建立信任模型 [1][4] - 中国一汽在重卡市场拥有4.73%的主流媒体声量占比,彰显其在政策导向型市场中的优势 [1][4] - 主流品牌在网络正面信息占比方面均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 [4]
首搭华为鸿蒙座舱!新一代天籁四季度正式推出 日产汽车:2027年前要在华推10款新能源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5:45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在日产中国成立40周年品牌之夜上,公司正式亮相多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一代车型,包括轿车N6、新一代天籁以及皮卡FRONTIER PRO [1] - 日产N6是公司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配备21.1度电池,更多产品细节将于11月技术发布会公布 [1] - 新一代天籁成为公司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车型,并采用HUAWEI SOUND音响系统 [1] - FRONTIER PRO是公司全球首款插电混动皮卡,由中国团队设计并在中国制造,面向全球市场,新一代天籁和FRONTIER PRO均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正式推出 [1] - 公司正积极筹备将传奇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预计于2026年正式入华 [4] - 公司强调将坚定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承诺,计划到2027年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新能源车,涵盖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等动力形式 [4] 公司销售业绩 - 2025年9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为61552辆,较上年同期的61395辆略有增长 [4] - 2025年9月,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57161辆,环比增长4.6%,日产品牌销量为55110辆,环比增长4.4% [4] - 纯电轿车N7在2025年9月销量为6410辆,累计交付量达32901辆 [4] - 2025年1月至9月,日产汽车中国区累计销量为457138辆 [4] 行业市场表现 -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6% [5] - 2025年9月,日系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各品牌表现分化 [5] - 东风日产(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等品牌与合资板块整体趋势一致,呈现同比下滑、环比增长的态势 [5]
京东下场“造”车
36氪· 2025-10-15 07:30
通过"鸿蒙智行"体系,华为掌握了座舱系统、智驾算法、软件更新和用户数据的核心能力,使汽车成 为"行走的智能终端",并在零售端通过体验店、直营店、线上平台打通销售闭环。换句话说,华为造车 的核心,是以科技和生态定义汽车的未来。 京东的路线同样避开了重资产制造环节,但切口不同。它是从消费端反向整合产业链。京东手里握的是 6亿活跃用户、全渠道销售与供应链网络,以及覆盖"买、配、养、用、换"的服务生态。它要做的,是 让造车从研发阶段就被数据定义——通过用户洞察和行为分析确定车型定位、价格区间、续航需求,再 用平台和物流体系打通销售、交付和售后。这是一种以"零售中台"反向驱动制造的思路。 10月14日,在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上,京东正式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与广汽集团共同推 出一款"国民好车"。 根据规划,该车将于京东11.11期间正式发布,并在京东进行独家销售。即日起,用户可在京东APP搜 索"国民好车"提前预约试驾、参与互动,享受系列超值早鸟权益。 京东回应《科创板日报》称:这款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 接涉及制造环节。 根据三方企业定位,这次合作将基于广汽在智能制造 ...
华为“车友圈”扩列,重塑中国汽车中场战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0:21
合作模式演进 - 华为与车企合作存在三大模式:零部件模式(如比亚迪方程豹合作)、HI模式(如一汽红旗合作)和鸿蒙智行模式(如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等五界合作)[2] - 东风、广汽等车企探索出介于HI与鸿蒙智行之间的"HI Plus"模式,核心是保留车企品牌主权和销售渠道,华为深度嵌入产品全生命周期[3] - 东风猛士是HI Plus模式的样板,实现品牌基因与华为智能技术的"满血搭载"[3] - 东风奕派与华为的DH项目通过"四个联合"(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机制实现深度融合,团队共同办公[3] - 广汽与华为成立华望汽车,创建独立高端智能汽车新品牌"启境",华为在产品、营销、财经等关键领域派驻团队驻场,双方合署办公[5][6] - 启境品牌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华为参与深入至产品生命周期每一环节[6] - 阿维塔正与华为携手推进Hi Plus模式,双方联合团队已有近千人入驻阿维塔科技重庆总部[6] 车企合作动态与成果 - 东风汽车参股的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贡献了东风新能源车近一半的销量[4] - 岚图汽车与华为深度合作后,2025年前9个月交付96992辆,同比激增85%,其中全新岚图知音9月销量达3670辆,成为华系纯电车型销量冠军[4] - 东风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目标为100万辆,东风奕派是核心业务板块,DH项目同期启动逾50个相关岗位招聘[5] - 广汽昊铂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智慧旗舰轿车昊铂A800在成都车展首发,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5] - 广汽"传祺向往S9乾崑"车型9月上市,指导价22.99万元起,实现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等三大核心技术标配[5] - 阿维塔已累计支付115亿元,完成对华为持有引望公司10%股权的投资,为合作注入新动能[7] - 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于2025年6月批量投产,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江淮专门组建超5000人的研发与交付团队[7] - 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覆盖20余家主流车企,合作车型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8] - 岚图汽车已启动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的进程[8] 合作挑战与应对 - 华为"朋友圈"扩大导致合作车企间对技术、渠道等核心资源的争夺浮现,例如奇瑞为优先保障智界项目,暂停了自家星纪元MPV的研发[9] - 华为销售渠道资源有限,部分合作品牌如智界、享界已开始筹建独立销售网络[9] -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是管理体系与文化的碰撞,奇瑞团队在引入华为IPD流程时面临"革命性"适应压力[10] - 东风与华为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融合,但需将华为敏捷研发体系与央企既有机制结合[10] - 广汽集团同时通过昊铂与华望两个品牌与华为合作,两者均主攻30万级市场,未来面临内部竞争与资源倾斜考验[10] - 东风、长安等央企需在借助华为技术冲击高端的同时,避免品牌形象被"华为化"稀释[10]
车企让渡 “灵魂”:华为的甜蜜与烦恼
虎嗅· 2025-10-11 16:28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市场表现 - 上汽集团与鸿蒙智行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尚界H5在2025年9月8日宣布预售一周后小订突破8万台[2] - 该车型于9月23日正式上市1小时后,大定订单仅为1万台,低于市场预期[3] - 购买华为智驾系统需要额外支付数万元费用的操作引发了外界的不解与质疑[3]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 - 华为与车企合作分为三种模式,按合作深度从浅到深分别为:零部件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和鸿蒙智行模式[7] - 零部件模式下,华为提供AR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等单个零部件,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具备高研发能力的车企也会采用此模式[8] - HI模式下,车企负责整车设计制造并掌握主导权,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一汽红旗与华为的合作属于此类[9] - 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整车定义、产品设计、渠道销售等环节,该模式下的合作品牌包括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和上汽尚界,即“五界”[10][11] - 华为计划在年内发布一种名为“HI Plus”的新合作模式,东风猛士是该模式的试点,新模式下合作车型“除了不进华为门店,其他都跟鸿蒙智行差不多”[9] 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的原因 - 截至新闻发布,华为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主流国有车企如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江淮以及民营企业比亚迪、赛力斯、小鹏汽车和海外巨头丰田[5] - 阿维塔科技为保持品牌独立性,仅将华为视为Tier 1供应商,选择HI模式合作路线[12] - 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拥有多年合资品牌经验,不介意与华为共同打造新品牌,因此选择鸿蒙智行模式[13][14] - 奇瑞汽车2024年总销量达260.4万辆,但新能源车销量为58.4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22.4%,低于行业45.7%的平均水平,其需要华为助力新能源高端化转型[19] - 上汽集团2024年销量为401.3万辆,净利润同比下降88.2%至16.7亿元,其需要华为的流量引擎和渠道优势以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充[25][28] - 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68.5%至9.6亿元,北汽蓝谷净亏损扩大至69.5亿元,连续5年累计亏损近300亿元,其与华为合作是破局之举[24] - 江淮汽车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7.4亿元,已连续八年为负,其将希望寄托于鸿蒙智行模式以实现翻身[31][33] 鸿蒙智行模式下的资源分配与品牌差异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2024年6月表示资源极度紧张,仅能承担四家合作车企,而目前资源需要分配给五家车企[35] - 资源分配不均,华为在问界品牌中话语权最大,合作最深,最新技术如ADS4.0和高压七合一电驱率先用于问界M8[39] - 截至2025年8月,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超90万辆,其中问界交付75万辆,占比高达83%[43] - 为解决渠道资源紧张问题,华为开始将部分销售主导权让渡给车企,智界和尚界将设立独立销售渠道[41] - 尚界H5将价格下探至20万以下,但余承东曾表示20万以下车型会亏损,其盈利模式存疑[45][46] - 享界S9定价偏高,若价格能下探至25万左右可能成为走量车型[46] - 尊界S800因价格定位难以走量,对连续亏损的江淮汽车利润贡献有限[47] - 除赛力斯外,华为在其他车企的话语权有限,各品牌最终比拼的是自身的产品定义、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能力[44]
“流量”变“增量” “智造”赢未来——浦江潮声里听见“新质”脉动
新华网· 2025-10-10 11:11
港口物流与贸易流量 - 上海港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达172,395标准箱,刷新历史纪录 [1] - 1至8月上海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70.3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一,其中8月吞吐量首次突破502万标准箱,刷新月度纪录 [1] - 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日均出口近4,000辆中国制造汽车 [1] - 8月上海市进出口总额3,874.3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1,830.8亿元,增长17.1% [3] - 8月上海市机电产品出口1,253.9亿元,增长19%,占全市出口总值近七成,连续6个月规模破千亿元 [4] 高端制造与出口结构 - 上海出口产品结构向高端升级,船舶、高端机床、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5.1%、43.7%、37.1%和39% [4]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带动锂电池出口增长,前8个月上海锂电池出口272.8亿元,增长13.2% [4] - 1至8月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0.6%,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6% [19] - 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2%和12% [19] 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 - 上海累计建成7座世界灯塔工厂、培育28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 [14] - 上海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14] - 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63%,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订单交付时间缩短67% [14] - 预计上海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每万人500台 [16] 外商投资与营商环境 - 1至7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3,624家,同比增长3.1% [7] - 全市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050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623家 [7] - 法雷奥新制造基地体现"拿地即开工"的上海速度,反映优质营商环境 [6] 产业服务平台与数字化生态 - 海智在线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全国70万家中小企业升级全球接单能力,标注超过200个工厂标签和150个买家标签 [11][13] - 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匹配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订单,提升盈利水平 [11] - 上海形成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等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效应 [13] 新兴产业与未来布局 - 傅利叶智能展示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实现多机协同与自主作业 [16] - 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尚界"H5车型,预售小订突破16万台,搭载华为ADS 4.0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 [17] - 上汽开发第二代固态电池,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年底即将量产 [19]
“可怕”的岚图招股书
搜狐财经· 2025-10-09 20:11
上市申请与市场定位 - 公司于10月2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选择在基本盘稳定盈利后上市,区别于多数在亏损中仓促上市的新势力[2] - 公司是港股申报新势力车企中唯一在上市前实现盈利的车企,成为国有新能源中唯一盈利的上市车企[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2年的31.25亿元大幅压缩至2024年的0.91亿元,并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3] - 2025年前七个月,公司已实现整体盈利,期内盈利及综合收益总额为4.341亿元[4] - 2025年前七个月收入达到157.81亿元,毛利为33.63亿元[4] - 有机构分析师预计公司2025年净利润有望超过10亿元,市值预计在350亿至400亿港元左右[11] 毛利率水平 - 公司2025年前七个月整体毛利率高达21.3%,超越理想汽车20.5%的毛利率,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中毛利率的新标杆[2][9] -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8.3%升至2023年的14.2%,2024年全年预计为21%[9] - 公司毛利率在三年内抬升了13个百分点,走出了厚积薄发的盈利路线[11] 销量增长与产品矩阵 - 公司销量从2022年的不到2万辆,翻倍提升至2023年的5万辆,2024年超过8万辆,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03.2%[6] - 2025年1-7月累计交付66,680辆,同比增长85%,仅用7个月完成2024年八成以上的交付量[6] - 产品矩阵由岚图梦想家、追光L和泰山组成的三旗舰覆盖MPV、轿车和全尺寸SUV三大品类[4] - 2024年梦想家单款车型交付达4.7万辆,成为新能源MPV销量亚军,2025年多月位居品类市场销量第一[4] 研发投入与技术平台 - 公司研发投入规模持续增长,2025年1-7月研发投入接近12亿元,占同期收入7.6%,开支规模较2024年同期增长103.7%[16] - 公司拥有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是中国首个兼容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的构架,硬件通用化率90%[13] - ESSA架构使车型研发周期从24个月缩短到12-15个月,单车研发成本降低30%[13] - 公司叠加SOA电子电气架构、800V岚海超混平台及自研鲲鹏智驾,技术模块可叠加、可升级、可迭代[14]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已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1519项,申请中4783项,海外授权21项、申请182项[20]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 - 公司研发节奏清晰,2022年研发投入13.4亿元占收入22.2%,2023年占比回落至8.8%,平台化效应凸显单位研发成本摊薄[16] - 公司背靠东风集团56年整车工程积累,无需从零搭建底盘和供应链,同样的研发投入能实现更高的技术迭代密度[18] - 公司的研发体系具有“研产一体”的节奏感,每一笔投入都有节奏地铺在研发护城河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