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旅游

搜索文档
首胜如过年!常州早已“破圈”,“苏超式”足球联赛多地开花
第一财经· 2025-08-18 12:33
赛事表现与球迷反响 - 常州队1比0战胜镇江队,打破9轮不胜和零进球纪录,现场观众达4.2万人[3] - 常州推出六重大礼庆祝胜利,包括新增"常州赢球"抽奖活动[3] - 苏超前九轮现场观赛人数累计超过120万[4]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常州文旅行业推出系列福利:姓氏为"赵"游客免门票、镇江市民免门票、体育老师免门票等[4] - 苏超前六轮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实现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5] - 南京主场比赛期间带动河西地区酒店入住间夜量同比增长近30%,部分酒店增长达111%[5] 赞助与商业价值 - 苏超联赛拥有1家总冠名商(江苏银行)、8家战略合作伙伴、7家合作商、6家赞助商、8家供应商[4] - 赣超联赛首轮后广告商竞争激烈,队服冠名更换四次,数十家广告商申请加盟[11] 赛事模式与区域复制 - 多地筹备"苏超式"联赛:赣超、湘超、川超、渝超、汉超等[3][10] - 汉超揭幕战吸引超4万观众,首次实现武汉16个城区与8所高校联动[11] - 湘超联赛计划9-12月举办,深圳湖南籍群体请求以"湖南人第二省会"名义参赛[12] 社会文化影响 - 72.3%受访者认为苏超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61.4%认为推广了足球文化[7] - 常州官方主动接梗网友调侃,发起"补笔画挑战"引发城市联动,话题阅读量破亿[7] - 专家认为赛事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构建"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升级"链条[8][9] 基础设施与产业带动 - 赛事盘活存量场馆资源,提升设施利用率[13] - 每张比赛门票可撬动周边休闲、旅游、餐饮等消费增长[13] - 体育赛事增加带动体育用品、设施等关联行业发展[13]
首胜如过年!常州早已“破圈”,“苏超式”足球联赛多地开花
第一财经· 2025-08-17 21:46
赛事热度与现象级表现 - "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现场观赛人数截至第九轮已超过120万[4] - 单场比赛吸引超过4.2万名球迷现场观战(常州vs镇江)[1] - 赞助商体系完善,包括1家总冠名商(江苏银行)、8家战略合作伙伴、7家合作商、6家赞助商、8家供应商及2家公益单位[4]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前六轮赛事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5] - 美团数据显示徐州、镇江、淮安等主场城市文旅预订量同比增超20%[6] - 南京奥体中心周边3公里内酒店入住间夜量增长显著,其中新华传媒大酒店同比增长111%[6] - 常州文旅推出针对性福利:赵姓游客免门票、镇江市民及全国体育教师免票、苏锡常市民四折票[4] 城市营销与文化认同 - 常州通过"自嘲营销"(如"笔画保卫战")形成全民互动,话题阅读量破亿[8] - 72.3%受访者认为赛事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61.4%认为推广了足球文化[8] - 赛事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构建"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升级"闭环[9] 区域复制与行业扩张 - 多地效仿"苏超"模式,赣超、湘超、川超、渝超、汉超等联赛陆续推出[3][10] - 赣超首轮即火爆,广告位供不应求,商家竞价导致队服冠名更换四次[11] - 汉超揭幕战吸引超4万观众,首次实现武汉16城区与8高校联动[11] - 湘超筹备中,深圳湖南籍群体申请以"第二省会"名义参赛[11] 产业经济拉动作用 - 赛事盘活存量体育场馆资源,提升设施利用率[12] - 单张门票可撬动周边休闲、旅游、餐饮等多业态增长[12] - 体育赛事增加带动体育用品、设施供给及相关行业发展[13]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文旅多场景消费加速释放内需潜力
人民网· 2025-08-13 13:37
文旅市场新场景新业态 - 文旅市场涌现新场景如蜡染技艺体验、木偶戏表演、VR技术还原千年光影等差异化旅行体验 [1] - 暑期文旅行业融合创新带动夜游、避暑游等新场景消费热力十足,城乡旅游双向流动加强,青少年旅游需求快速增长 [1] - "演艺+旅游""赛事+旅游"形式发展迅猛,如太原演唱会、上海话剧、成都赛事带动游客跨地区观光消费 [1] 夜间旅游与文化体验 - 夜间旅游消费高峰期表现突出,如上海豫园光影秀、贵州甲秀楼灯光秀、杭州西湖夜游等吸引游客打卡 [2] - 文化需求提升推动旅游业态丰富化,如云南普洱茶文化体验、贵州侗族民族歌舞表演等特色活动 [2] - 红色旅游热度上升,暑期预订量显著增长,80后、90后家庭客群为主力,VR技术、情景剧等科技手段增强体验 [2] 旅游市场数据与产业融合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15.2%),城乡消费同步增长 [3] - 文旅消费潜力释放反映生活水平提高,产业与多行业深度融合(如科技、文化),丰富场景提升综合效益 [3]
上半年1.13亿游客到访广州,文旅消费1621.8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3:40
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13亿人次,同比增长6.3% [1][3] - 文旅消费总额1621.8亿元,同比增长8.1% [1][3] - 入境过夜游客达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 [1][3] - 入境文旅消费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1][3] - 2025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634万人次,清明假期接待548万人次 [4] - "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1190万人次,实现文旅消费超121亿元 [4] 政策与规划 - 印发《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3] - 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城市名片 [3] - 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即买即退"政策 [5] 国际推广与入境游 - 2025年上半年白云机场口岸免签入境外籍人员超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 [5] - 新增及恢复定期国际客运航线18条,引入5家国际航空公司 [5] - 举办"花开广州盛放世界——广州欢迎您"文旅推介会 [5] - 获得2024年度微博"最具国际影响力入境游城市"荣誉 [7] 大型活动与赛事 - 2025年11月9日将举办十五运会开幕式 [9][10] - 发布广州全运之年的50条旅游线路 [10] - 30个赛事场馆完成焕新升级 [10] 演艺与文化活动 - 2025年上半年审批营业性演出近6万场,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62场 [13] - 推出芭蕾舞剧《家园》、话剧《向南,向北》等文艺精品 [13] - 启动2025年湾区音乐汇和2025广州艺术季 [13] 城市品牌建设 - 举办"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活动,邀请70多名全球旅游业人士体验广府文化 [6] - 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吸引55个国家和地区1006家旅游机构参展 [7] - 打造"国际演艺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13][14]
四川青川县“坝坝经济”引燃文旅融合消费新热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23:13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经济 - 青川县通过举办"浙川东西部协作杯"篮球联赛、三人"坝坝篮球"擂台赛等赛事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周边商铺生意,如餐饮店主李金玲日收入最高达数千元[1] - 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超12000场篮球比赛,吸引国内外6800余支队伍参赛,赛事流量激增[4] - "五一"小长假期间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达4.7亿元,同比增长33.4%[6] "坝坝经济"模式创新 - 构建"1+20+N"的"坝坝经济"体系:以县城篮球公园为中心,辐射20个乡镇示范点,发展乡村民宿、坝坝活动等[4] - 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四川铜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赛事,半年内吸引38家商户入驻,盘活5000平方米闲置资产[5] - 形成"赛事+旅游+美食+娱乐+文化"的"坝坝产品"矩阵,带动全县文旅消费攀升[6]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 地坪村结合茶园与体育公园,举办"村BA"篮球赛吸引游客,村民高敬忠在赛事期间日均收入超万元[7][8] - 曹发菊将养殖圈改造为"圈圈茶馆",保留原始形态吸引游客,同时销售自种茶叶[9] - 各乡镇开展特色活动如木鱼镇露营音乐季、七佛乡垂钓活动等,构建多点布局的"坝坝商圈"[10] 网络营销与农产品销售 - 骑马乡利用荒滩打造"牧马园",通过直播吸引游客,"五一"期间入园超20000人次[11][12] - 设置移动直播间开展"现场互动+直播带货",推动黑木耳、茶叶等农特产品精准对接市场[12] - 2024年实物型网络零售额达5.3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1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三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市第一[13] - 村民通过餐饮、民宿、零售等业态形成"坝坝商圈",收入显著提升[10] - 闲置资产被盘活,如篮球公园周边87间商铺重新启用,带动就业与创业[5]
超火!龙舟“弯道飘移”、叠滘“郭富城”出圈,传统文化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7:31
端午民俗旅游市场升温 - 端午民俗体验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游客热衷参与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活动[1] - 佛山叠滘夜训现场吸引大量游客围观,龙舟队训练强度大且具有社区传承特色[1] - 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佛山叠滘"龙船漂移"等特色赛事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链协同发展[2] 龙舟赛事全国性热潮 - 2023年南海"龙超"概念首次出现,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关注[3] - 广州车陂村龙舟招景活动包含46艘传统龙舟,保留游龙探亲、斗标等非遗内容[4] - 猎德村端午正日将汇聚150多条龙舟,举办"千围龙舟宴",海珠湿地同步推出"千人龙船宴"[4] - 东莞18个镇街近50场龙舟活动,包含巡游、非遗墟市、夜训观赏等特色项目[5] 区域旅游经济拉动效应 - 佛山叠滘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167%,酒店订单增145%,机票订单增110%[6] - 湖南汨罗端午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85%,酒店订单增88%[6] - 浙江嘉兴端午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40%,酒店订单增63%[6] - 东莞"龙舟月"设置免费接驳车、临时停车场及延长夜训时间,提升游客体验[8] - 佛山地铁3号线直达赛场,科学规划停车场及标注最佳观赛点,提升参与感[9]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东莞推出龙舟主题非遗墟市、篆刻展、AI影像展及研学项目[8] - 佛山酒店提供"观赛住宿+接送"服务,胜记艇仔粥推出龙船主题碗等限定美食[10] - 四川巴中中华龙舟大赛配套宋风集市、无人机表演等14项活动,恩阳古镇打造《梦华录》IP沉浸式街区[10] - "云上赛龙舟"线上活动设计虚拟赛道,全球用户可通过"手机划桨"赢取旅游券[10] 赛事规格与竞技水平 - 中华龙舟大赛设7个组别4个比赛项目,48支队伍约1100名运动员参赛[7] - 佛山叠滘龙舟赛因25米长船体50人团队在窄河道完成"L弯""S弯"漂移而具有高观赏性[6]
长三角体育节回归“上海时间” 首次推出10条赛事旅游线路 28项体育赛事活动持续至11月
解放日报· 2025-05-25 10:05
长三角体育节概况 - 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开幕式在上海体育场举行 时隔四年回归上海举办 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 [1] - 赛事设置竞技类 展演类 活动类共28项 新增匹克球 滑板 桨板等潮流项目吸引年轻群体 [1] -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办赛模式 通过招投标由市场主体承办 推进赛事进街区 景区 商圈 [2] 赛事创新与参与规模 - 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设1主赛场4分赛场 覆盖9个行政区 含24条主题线路近200个点标 [6] - 首次放宽报名门槛 设立全女性队伍 吸引1000多名女性参与 亲子线路增至6条 参与人数2200人创纪录 [6] - 视觉设计融入"城市游戏"概念 定制地铁卡受追捧 被誉为历届天花板 [6] 体育+文旅融合 - 首次推出10条赛事旅游线路 结合骑行 徒步与文旅资源 推动"赛事+旅游"发展 [3] - 主题嘉年华设置13项趣味体验 涵盖儿童健身 科学减重 残健融合等互动板块 [2] - 定向挑战赛打卡点包含商圈经济 美食餐饮 红色印记等多行业元素 实现"边赛边游"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