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麻辣香锅
搜索文档
“月薪万元,不敢吃麻辣烫”?杨国福“28.8元豆芽”上热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2:27
公司近期价格争议 - 公司因麻辣香锅品类中绿豆芽标价2.88元/50克(折合28.8元/斤)引发价格争议,该价格远高于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8.25元/斤的价格 [1][2] - 公司客服回应称因各门店房租、人工等成本不同,故未对全国门店售价进行统一要求 [2] - 在北京部分门店,麻辣香锅售价为39.8元/斤,麻辣烫售价为32.8元/斤,外卖平台上素食食材价格多为3.58元/50克(折合35.8元/斤) [5] 公司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 - 公司是“称重消费”模式的首创者,打破按碗售卖模式,该模式后被诸多麻辣烫品牌沿用 [6] - 公司采用“克重计价、荤素同价”策略,专家分析此策略是为保证自身利益,对荤菜标价显得便宜,但利润很多时候出在素菜上 [6] - 专家指出,此种定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误导消费者,换算后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对品牌整体口碑不利 [6][7]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地位 - 麻辣烫行业竞争激烈,门店在汤底口味、食材选择和计费模式等方面趋于相似,难以形成显著差异化 [10] - 公司及其主要竞争对手仍是行业第一梯队品牌 [6] - 连锁品牌门店人均消费为31.4元,比行业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35% [6] - 行业同时面临火锅、冒菜、串串香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 [10] 公司业务拓展与增长举措 - 公司为寻找新增长曲线,于今年6月推出“草本麻辣香锅”正式进军麻辣香锅市场,并于一个月后在青岛试运营自助旋转小火锅 [11] - 专家认为公司进军新业态有优势,原有供应链能力可延续,定价模式类似麻辣烫,可以较低成本切入新赛道 [11] - 但新进入的麻辣香锅和小火锅赛道竞争也非常激烈,面临同质化竞争挑战,低价、品控、食品安全是核心要素 [11] 公司发展历程与运营现状 - 公司曾于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旗下共有餐厅5783家,包括21家海外门店 [9] - 近4年门店版图迅速扩张,门店数已增长至近7000家,海外门店数增长至近200家 [10]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餐厅运营业务,包括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及销售货品 [9] 公司面临的运营挑战 - 公司门店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屡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今年3月苏州印象城店出现老鼠事件 [10] - 食安问题与价格争议交织,凸显连锁餐饮在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间的艰难平衡 [10] - 根据行业报告,与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的麻辣烫门店相比,连锁品牌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1][6]
“月薪万元,不敢吃麻辣烫”?杨国福“28.8元豆芽”上热搜,但外卖绿豆芽35.8元1斤!专家:利润往往出在素菜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1:40
核心观点 - 杨国福麻辣烫因“天价豆芽”等价格争议陷入舆论风波,其“称重消费”模式及定价策略被指容易误导消费者,对品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1][2][6] - 连锁麻辣烫品牌面临吸引力下降、行业同质化严重及近亲品类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正通过拓展麻辣香锅和小火锅等新业务寻找增长曲线 [1][7][9] - 公司在快速扩张至近7000家门店的同时,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之间的平衡难题 [8] 价格争议与定价策略 - 杨国福麻辣香锅的绿豆芽标价为2.88元/50克,折算约28.8元一斤,远高于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8.25元一斤的价格 [2] - 门店点菜柜仅标注“荤素同价 称重计价”,未明确公示多数菜品单价,需顾客查看墙上价目表或询问店员 [2][4] - 外卖平台显示,北京多家门店的素食食材价格多为3.58元/50克,折算高达35.8元一斤,荤菜价格多为3.98元/50克或4.28元/50克 [6] - 公司对全国门店售价未统一要求,理由是各家门店有房租、人工等不同成本 [2] - 专家分析,“克重计价、荤素同价”策略旨在保证自身利益,素菜是利润主要来源,但这种标价方式经换算后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容易误导消费者 [6]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杨国福麻辣烫与张亮麻辣烫仍是行业第一梯队品牌 [7] - 连锁品牌门店人均消费为31.4元,比麻辣烫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35% [7] - 与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的麻辣烫门店相比,连锁品牌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1][7] - 麻辣烫品类在汤底口味、食材选择和计费模式上趋于相似,难以形成显著差异化,品牌竞争压力大 [9] - 品类正面临火锅、冒菜、串串香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 [1][9]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公司曾在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1][8] - 面对竞争压力,公司于今年6月推出“草本麻辣香锅”进军麻辣香锅市场,并于一个月后在青岛试运营定价59.9元的自助旋转小火锅 [9] - 拓展新业务被视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优势在于可延续原有供应链能力,且定价模式类似,可以较低成本切入新赛道 [9] - 新进入的麻辣香锅和小火锅赛道竞争同样激烈,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做出差异化,核心要素包括低价、品控和食品安全 [9] 运营状况与挑战 - 公司门店版图迅速扩张,从2021年9月的5783家(含21家海外门店)增长至近期的近7000家(含近200家海外门店) [8]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及销售货品 [8] - 门店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屡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今年3月苏州印象城店出现老鼠,涉事门店已停业整改 [8] - 公司面临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间的艰难平衡,专家建议加强加盟商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和标准 [7][8]
杨国福能否靠麻辣香锅、小火锅赛道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1:33
核心观点 - 杨国福麻辣烫因高价豆芽等产品引发价格争议,其“称重消费”模式被指易误导消费者,损害品牌口碑 [1][2][3] - 连锁麻辣烫品牌吸引力下降,面临同质化竞争及火锅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公司正通过拓展麻辣香锅和小火锅业务寻求新增长点 [4][7][8] - 公司在快速扩张至近7000家门店的同时,面临食品安全问题和加盟商管理挑战,凸显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间的平衡难题 [6][7] 价格争议与消费模式 - 杨国福麻辣烫的绿豆芽标价2.88元/50克,折算为28.8元一斤,远高于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8.25元一斤的价格 [2] - 在外卖平台上,北京多家门店的素食食材价格多为3.58元/50克,折算高达35.8元一斤,荤菜价格则为3.98元/50克或4.28元/50克 [3] - 公司采用“克重计价、荤素同价”策略,但换算后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易误导消费者,对品牌整体口碑产生负面影响 [3] - 公司客服回应称,因各家门店有房租、人工等成本,故未对全国门店售价进行统一要求 [2]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杨国福麻辣烫与张亮麻辣烫仍是行业第一梯队品牌,但连锁品牌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1][4] - 截至2025年1月,麻辣烫连锁品牌门店的人均消费为31.4元,比麻辣烫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35% [4] - 行业竞争激烈,门店在汤底口味、食材选择和计费模式上趋于相似,难以形成显著差异化,同时面临火锅、冒菜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 [7] 业务拓展与战略转型 - 公司于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包括21家海外门店;近期门店数已增长至近7000家,海外门店数增长至近200家 [6] - 为寻找新增长曲线,公司于2025年6月推出“草本麻辣香锅”进军麻辣香锅市场,并于同年7月在青岛试运营定价59.9元的自助旋转小火锅 [7] - 新业务可利用原有供应链能力,并以类似的定价模式低成本切入新赛道,但面临激烈竞争,需在低价、品控和食品安全方面做出差异化 [8] 运营管理与品牌挑战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餐厅运营业务,包括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及销售货品 [6] - 门店服务品质参差不齐,曾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如2025年3月苏州印象城店出现老鼠,涉事门店已停业整改 [7] - 行业专家建议公司实事求是,不要玩“克重”概念,应将精力集中于菜品品质和服务体验,并加强加盟商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和标准 [1][5]
上市餐企业绩回顾,餐饮企业如何做好年度规划?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28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餐饮行业面临消费信心不足、到店客流下滑、盈利空间压缩等挑战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为35元,近2年呈现消费降级趋势 [2] - 行业逐渐褪去“网红营销”和“流量玩法”的光环,进入“回归本质”的时代 [2] 企业业绩亮点 - 海底捞旗下14个餐饮品牌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0% [1] - 绿茶上半年营收为22.9亿元,同比增长23.1%;经调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40.4% [1] - 小菜园上半年实现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6.5%;期内利润达到3.8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5.7% [1] 战略规划与诊断 - 年度规划是餐饮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实现逆势增长的核心导航 [5] - 制定年度规划前需进行诊断复盘,包括企业内部业绩、财务、运营效率、产品竞争力等数据评估,并结合外部行业数据趋势 [5] - 清晰的顶层设计能指引企业集中资源规划战略增长路径,例如久久丫将传统卤味升级为“久久丫·火锅鲜卤”模式,喜茶宣布暂停接受事业合伙申请以强化品牌与用户连接 [7] 产品创新与体系 - 餐饮行业的本质逻辑是好吃、安全、实惠,产品是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抓手 [9] - 茶百道2025年上半年共推出55款新品,二季度新品销售杯数达整体销量的28%,其中“荔枝冰奶”上架44天销量破1000万杯 [9] - 杨国福麻辣烫推出战略级新品类“草本麻辣香锅”,采用20味天然草本香辛料和门店现场炒制工艺 [9] - 企业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确定菜单中的爆款、招牌、问题产品,并预判市场需求变化以降低创新试错成本 [10] 运营模式优化 - 行业竞争转向供应链效率、门店运营效率、产品上新效率等方面的综合比拼 [12] - 南城香自2024年开始探索“自选现炒”模式转型,围绕“极致效率”对单店模型进行全方位提升 [12] - 海底捞在北京开设首家社区火锅店,采用“火锅+早餐+熟食+小吃”的“一店多能”组合,营业时间从早上6点至凌晨3点,升级为“一站式社区餐饮综合服务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