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曲线

搜索文档
卤味巨头,集体下场“开餐饮店”
36氪· 2025-08-21 19:52
行业转型背景 - 卤味市场规模2024年达1573亿元 同比增速从2023年48%下滑至37% [12] - 行业增速放缓促使头部品牌探索新增长曲线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14] - 同质化竞争加剧推动企业通过场景扩展和模式创新寻求突破 [20] 商业模式创新 - 久久丫升级"火锅鲜卤"模式 采用现场熬煮+二次回锅工艺 客单价保持25元 [3][5] - 周黑鸭推出"3斤拌"子品牌 采用小锅现制+主食搭配模式 单品定价4-449元/250克 [5][7] - 绝味食品开设"绝味plus"店型 融合炸卤/小吃/酒饮等30个SKU 单品定价8-28元 [9][11] 消费场景拓展 - 从休闲零食向正餐场景延伸 周黑鸭"3斤拌"搭配拌饭拌面切入午晚餐市场 [15] - 久久丫试点引入煎饼果子/猪脚饭等地域小吃 转型"快餐+轻正餐"复合业态 [15] - 绝味plus聚焦夜宵社交场景 打造"卤味+酒饮"复合空间延长消费时段 [16] 多元化经营策略 - 周黑鸭进军复合调味品赛道 推出卤料包/鸭肉酱等产品 [19] - 绝味食品试点奶茶并开展联名合作 与古茗推出"轻乳茶+鸭翅根"套餐 [19] - 盛香亭布局小火锅赛道 "转转热卤"已拓展至四省约百家门店 [16] 国际化布局 - 周黑鸭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在东南亚推出卤味关东煮融合快闪店 [20] - 紫燕百味鸡海外门店达9家 覆盖澳美两国 并与大华超市达成渠道合作 [20]
“非洲手机之王”,卖起电动两轮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2:06
传音控股业务拓展 - 公司已成立出行事业部 探索两轮电动车业务 计划向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铺开 [1] - 两轮电动车业务为内部孵化项目 已发展近3年 在南亚和非洲进行测试 曾因研发和生产难度放弃部分区域测试 [2] - 正在招聘多个出行业务相关岗位 涉及尼日利亚 科特迪瓦 哥伦比亚等地 包括海外大客户经理和市场营销职位 [2] 电动车品牌布局 - Revoo为公司旗下独立电摩品牌 与Tecno Infinix Itel同属传音体系 官网显示多款两轮电动车车型 [3] - 招聘信息显示公司正积极布局出行领域 推广新能源业务落地 [2][3] 手机业务现状 - 一季度营业收入130.04亿元 同比下降25.45% 归母净利润4.9亿元 同比下降69.87% [4] - 市场竞争加剧和供应链成本上升是业绩下滑主因 其他手机厂商加大非洲市场投入蚕食公司份额 [5] - 一季度出货量900万部 市场份额47%仍居第一 但出货量同比下滑5% [6]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米在非洲主推Redmi品牌 价格区间与传音相近 目标抢占中低端市场 [6] - 竞争对手小米 OPPO 荣耀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32% 17% 283% [6] - 竞争对手复制公司三级渠道模式 通过更时尚设计 更强配置和更大胆营销赢得年轻消费者 [6] 股价表现 - 电动车业务消息传出后 6月16日收盘价78.82元/股 涨1.56% 总市值898.82亿元 [6]
星帅尔更新报告:全球压缩机配件龙头,发力电机等新领域打造新增长曲线
浙商证券· 2025-06-11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压缩机配件龙头,在家电零部件领域深耕多年,切入小家电温度控制器、电机、光伏领域,2025年一季度收入5.03亿元,同比增加8.37%,归母净利润6430万元,同比增加21.73% [1] - 受益以旧换新和小家电品类扩张,家电板块业务稳健增长,2024年该业务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21.04% [1] - 加大浙特电机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打开新增长曲线,可转债转股后利息费用有望减少,资产负债率下降,在手现金充沛支撑发展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压缩机配件龙头,产品包括制冷压缩机用热保护器、起动器、密封接线柱,小家电用温度控制器,中小型、微型电机产品,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1] 家电板块业务 - 家电板块业务产品覆盖国内外主要压缩机生产厂家,终端客户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1] - 政府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家电市场增长,温度控制器产销受益于小家电细分种类扩张需求,部分产品应用于车载冰箱、电动汽车等,光通信、光传感组件等打开新增长路径 [1] 浙特电机业务 - 全资子公司浙特电机从事中小型、微型电动机业务,应用范围广泛,客户众多,产品竞争力突出 [2] - 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市场批量供货,已取得军工相关资格证书,未来将加大对浙特电机支持,重点研发高效永磁电机、伺服电机等 [2]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2.69、3.0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4、0.74、0.8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9、16、15倍 [3] 财务数据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77.19|2181.60|2325.12|2476.82| |营业收入增长率| - 27.84%|5.03%|6.58%|6.5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3.69|233.25|268.94|303.1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 29.03%|62.32%|15.30%|12.73%| |每股收益(元)|0.40|0.64|0.74|0.84| |ROE(%)|8.00%|10.55%|9.99%|10.18%| |P/E|30.72|18.93|16.41|14.56|[5]
百润股份(002568):预调酒业务韧性彰显 关注威士忌双品牌成长动能持续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4-30 10:4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8亿元,同比下滑6.6%,归母净利润7.19亿元,同比下滑11.2%,扣非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下滑13.7% [1] - 分季度看,24Q4营业收入6.62亿元,同比下滑18.0%,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0.5%,25Q1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滑8.1%,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7.0% [1] - 2024年毛利率69.67%,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24Q4毛利率68.09%,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25Q1毛利率69.66%,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3] - 25Q1毛销差同比提升9.5个百分点,带动归母净利率提升至24.61%,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3] 业务分析 - 预调鸡尾酒业务2024年收入26.77亿元,同比下滑7.2%,占比提升至87.83%,香精香料业务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6.3% [1] - 预调酒线下渠道收入27.11亿元,同比下滑1.5%,数字零售渠道收入2.66亿元,同比下滑30.8%,即饮渠道收入0.36亿元,同比下滑43.6% [1] - 预调酒销量同比下滑8.8%,吨价同比提升1.8%,强爽产品占比达40-50%,25Q1清爽产品增速领先微醺和强爽 [2] - 威士忌业务百利得22及66产品已于25年3月推出,22小酒反馈好于预期,25H1以招商铺货为主,预计25H2加速推广 [2] 产品与战略 - 预调酒产品矩阵持续优化,清爽产品更新500ml新品及口味,网点数量增长,微醺更换代言人并加强春节投放 [2] - 威士忌业务双品牌布局,百利得定位流通渠道,崃州品牌将推出荟萃、甄选、特色桶等多类型单一麦芽威士忌 [4] - 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威士忌基酒产能及储量,未来有望向白酒、烈酒经销商渗透 [4] 未来展望 - 预计25-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91亿元和39.53亿元,同比增长11.2%和16.6% [4] - 预计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0亿元和10.01亿元,同比增长12.6%和23.6% [4] - 预调酒业务25年有望通过结构调整和新品推出维持稳定增长,威士忌业务H2推广加速有望带来增量 [4]
伊利、农夫山泉、统一们11年财报拆解:存量市场时代,增长该从哪里"抢"?
36氪· 2025-04-14 10:25
文章核心观点 2013 - 2024年中国主要食品饮料企业营收整体增长但有波动,企业通过围绕核心业务布局新增长曲线、打造大爆品、因品制宜建设渠道、用利润换营收、拓展海外市场等方法实现持续增长,同时遵循聚焦核心业务、打造大爆品、保持强渠道力、适时用利润换市场、寻找新市场等法则提升竞争力穿越经济周期 [7][9][24][67] 各部分总结 2024年部分食品饮料企业营收情况 - 统一企业中国2024年总营收303.32亿元,同比增长6.1%;农夫山泉总营收428.96亿元,同比增长0.5%;康师傅总营收806.51亿元,同比增长0.3%;中国食品总营收414.92亿元,同比增长0.21%;海天味业总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 [1] - 看似微小增幅背后增量体量不小,如统一企业中国增加17.41亿元,康师傅增加2.33亿元,农夫山泉增加2.29亿元 [1] 2013 - 2024年14家食品饮料巨头营收趋势 - 统计样本为预包装食品饮料企业(不含白酒),多元化业务企业只统计预包装食品饮料业务营收,需满足已披露2013 - 2024年营收数据且至少连续两年年营收超200亿元,共14家企业 [11][12][13] - 14家企业增长曲线整体上升,但大多经历阶段性营收下滑和增速放缓,如2016年伊利营收增速放缓至0.75% [14] - 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观察2013 - 2023年增长情况,除娃哈哈和中国旺旺为负,其他12家为正,均值6.48%,能比肩全球顶级企业 [16][19] - 以6.48%为界分为持续领跑型(伊利、蒙牛等7家)和复苏型(康师傅、娃哈哈等7家),部分企业不同阶段增速有变化,如农夫山泉后发优势明显,康师傅等部分企业后期重回增长 [19][20][23] 企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方法 围绕核心业务提前布局“新增长曲线” - 农夫山泉即饮茶类产品成新增长曲线,自2020年起水类产品营收下滑,即饮茶类上升,2024年分别贡献37.19%和39.04%营收,此前还布局功能、果汁饮料业务 [26][28][29] - 14家企业最少有两条业务线,如康师傅拓展饮品业务且在细分赛道布局,但达利食品业务多元化未带来增长 [30][35][37] - 成功打造新增长曲线需围绕核心业务,有“关联性抓手”,如伊利蒙牛围绕乳制品,农夫山泉围绕水和饮料 [37] 集中资源打造“大爆品” - 大爆品是企业营收增长关键,光明莫斯利安、蒙牛纯甄、伊利安慕希在常温酸奶品类打造爆品,安慕希增长迅猛,2020年伊利近三成营收来自安慕希 [39][40][44] - 打造爆品要关注品类变化,集中资源持续打造,如安慕希口味包装创新、重金营销 [44][45][47] 因“品”制宜建设渠道 - 娃哈哈宗馥莉通过线下渠道“再构造”和“重构”适配渠道使2024年营收增长,农夫山泉两次渠道改革使销售额增长,元气森林重视线下渠道 [48][52][53] - 软饮企业“重仓”线下渠道因产品属性,不同品类企业侧重渠道不同,如乳品和软饮强调渠道下沉,海天味业侧重餐饮渠道 [54][56] 用利润换营收 - 旺旺2021/2022财年营收创新高但利润下滑,主动营销和渠道投入换营收,农夫山泉也有类似手段,该策略常见于存量市场竞争阶段 [58][60] - 长期依赖低价策略可能损害品牌溢价和陷入恶性循环,旺旺后期营收和利润同步增长 [62] 寻找新市场,走向国际化 - 万洲国际2013年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肉制品业务营收跃升,增强国际议价和品牌影响力;蒙牛收购东南亚艾雪和澳大利亚Lion - Dairy & Drinks,实现业务增长 [63][64][66] - 国内食品饮料企业海外扩张分出口商品、投资并购、本地化、海外建厂四步 [66] 持续增长背后的5条法则 - 针对核心业务运营投资,增强抗风险能力,围绕主营业务深耕细作实现稳健增长 [68][69][70] - 聚焦资源打造大爆品,占领市场、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未来需精准创新和洞察市场 [71][72] - 持续保持强渠道力,根据产品特性建设渠道,未来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全渠道融合 [73][74] - 适时用利润稳定市场份额,在“保份额”和“保利润”间找平衡,掌握竞争主动权 [75][76] -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国际化扩张或产品创新寻找新市场,战略定位清晰并整合资源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