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香锅
搜索文档
“月薪万元,不敢吃麻辣烫”?杨国福“28.8元豆芽”上热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2:27
公司近期价格争议 - 公司因麻辣香锅品类中绿豆芽标价2.88元/50克(折合28.8元/斤)引发价格争议,该价格远高于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8.25元/斤的价格 [1][2] - 公司客服回应称因各门店房租、人工等成本不同,故未对全国门店售价进行统一要求 [2] - 在北京部分门店,麻辣香锅售价为39.8元/斤,麻辣烫售价为32.8元/斤,外卖平台上素食食材价格多为3.58元/50克(折合35.8元/斤) [5] 公司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 - 公司是“称重消费”模式的首创者,打破按碗售卖模式,该模式后被诸多麻辣烫品牌沿用 [6] - 公司采用“克重计价、荤素同价”策略,专家分析此策略是为保证自身利益,对荤菜标价显得便宜,但利润很多时候出在素菜上 [6] - 专家指出,此种定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误导消费者,换算后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对品牌整体口碑不利 [6][7]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地位 - 麻辣烫行业竞争激烈,门店在汤底口味、食材选择和计费模式等方面趋于相似,难以形成显著差异化 [10] - 公司及其主要竞争对手仍是行业第一梯队品牌 [6] - 连锁品牌门店人均消费为31.4元,比行业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35% [6] - 行业同时面临火锅、冒菜、串串香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 [10] 公司业务拓展与增长举措 - 公司为寻找新增长曲线,于今年6月推出“草本麻辣香锅”正式进军麻辣香锅市场,并于一个月后在青岛试运营自助旋转小火锅 [11] - 专家认为公司进军新业态有优势,原有供应链能力可延续,定价模式类似麻辣烫,可以较低成本切入新赛道 [11] - 但新进入的麻辣香锅和小火锅赛道竞争也非常激烈,面临同质化竞争挑战,低价、品控、食品安全是核心要素 [11] 公司发展历程与运营现状 - 公司曾于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旗下共有餐厅5783家,包括21家海外门店 [9] - 近4年门店版图迅速扩张,门店数已增长至近7000家,海外门店数增长至近200家 [10]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餐厅运营业务,包括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及销售货品 [9] 公司面临的运营挑战 - 公司门店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屡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今年3月苏州印象城店出现老鼠事件 [10] - 食安问题与价格争议交织,凸显连锁餐饮在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间的艰难平衡 [10] - 根据行业报告,与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的麻辣烫门店相比,连锁品牌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1][6]
“月薪万元,不敢吃麻辣烫”?杨国福“28.8元豆芽”上热搜,但外卖绿豆芽35.8元1斤!专家:利润往往出在素菜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1:40
核心观点 - 杨国福麻辣烫因“天价豆芽”等价格争议陷入舆论风波,其“称重消费”模式及定价策略被指容易误导消费者,对品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1][2][6] - 连锁麻辣烫品牌面临吸引力下降、行业同质化严重及近亲品类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正通过拓展麻辣香锅和小火锅等新业务寻找增长曲线 [1][7][9] - 公司在快速扩张至近7000家门店的同时,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之间的平衡难题 [8] 价格争议与定价策略 - 杨国福麻辣香锅的绿豆芽标价为2.88元/50克,折算约28.8元一斤,远高于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8.25元一斤的价格 [2] - 门店点菜柜仅标注“荤素同价 称重计价”,未明确公示多数菜品单价,需顾客查看墙上价目表或询问店员 [2][4] - 外卖平台显示,北京多家门店的素食食材价格多为3.58元/50克,折算高达35.8元一斤,荤菜价格多为3.98元/50克或4.28元/50克 [6] - 公司对全国门店售价未统一要求,理由是各家门店有房租、人工等不同成本 [2] - 专家分析,“克重计价、荤素同价”策略旨在保证自身利益,素菜是利润主要来源,但这种标价方式经换算后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容易误导消费者 [6]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杨国福麻辣烫与张亮麻辣烫仍是行业第一梯队品牌 [7] - 连锁品牌门店人均消费为31.4元,比麻辣烫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35% [7] - 与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的麻辣烫门店相比,连锁品牌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1][7] - 麻辣烫品类在汤底口味、食材选择和计费模式上趋于相似,难以形成显著差异化,品牌竞争压力大 [9] - 品类正面临火锅、冒菜、串串香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 [1][9]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公司曾在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1][8] - 面对竞争压力,公司于今年6月推出“草本麻辣香锅”进军麻辣香锅市场,并于一个月后在青岛试运营定价59.9元的自助旋转小火锅 [9] - 拓展新业务被视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优势在于可延续原有供应链能力,且定价模式类似,可以较低成本切入新赛道 [9] - 新进入的麻辣香锅和小火锅赛道竞争同样激烈,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做出差异化,核心要素包括低价、品控和食品安全 [9] 运营状况与挑战 - 公司门店版图迅速扩张,从2021年9月的5783家(含21家海外门店)增长至近期的近7000家(含近200家海外门店) [8]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及销售货品 [8] - 门店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屡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今年3月苏州印象城店出现老鼠,涉事门店已停业整改 [8] - 公司面临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间的艰难平衡,专家建议加强加盟商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和标准 [7][8]
杨国福能否靠麻辣香锅、小火锅赛道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1:33
核心观点 - 杨国福麻辣烫因高价豆芽等产品引发价格争议,其“称重消费”模式被指易误导消费者,损害品牌口碑 [1][2][3] - 连锁麻辣烫品牌吸引力下降,面临同质化竞争及火锅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公司正通过拓展麻辣香锅和小火锅业务寻求新增长点 [4][7][8] - 公司在快速扩张至近7000家门店的同时,面临食品安全问题和加盟商管理挑战,凸显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间的平衡难题 [6][7] 价格争议与消费模式 - 杨国福麻辣烫的绿豆芽标价2.88元/50克,折算为28.8元一斤,远高于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8.25元一斤的价格 [2] - 在外卖平台上,北京多家门店的素食食材价格多为3.58元/50克,折算高达35.8元一斤,荤菜价格则为3.98元/50克或4.28元/50克 [3] - 公司采用“克重计价、荤素同价”策略,但换算后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易误导消费者,对品牌整体口碑产生负面影响 [3] - 公司客服回应称,因各家门店有房租、人工等成本,故未对全国门店售价进行统一要求 [2]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杨国福麻辣烫与张亮麻辣烫仍是行业第一梯队品牌,但连锁品牌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1][4] - 截至2025年1月,麻辣烫连锁品牌门店的人均消费为31.4元,比麻辣烫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35% [4] - 行业竞争激烈,门店在汤底口味、食材选择和计费模式上趋于相似,难以形成显著差异化,同时面临火锅、冒菜等近亲品类的市场挤压 [7] 业务拓展与战略转型 - 公司于2022年2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试图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包括21家海外门店;近期门店数已增长至近7000家,海外门店数增长至近200家 [6] - 为寻找新增长曲线,公司于2025年6月推出“草本麻辣香锅”进军麻辣香锅市场,并于同年7月在青岛试运营定价59.9元的自助旋转小火锅 [7] - 新业务可利用原有供应链能力,并以类似的定价模式低成本切入新赛道,但面临激烈竞争,需在低价、品控和食品安全方面做出差异化 [8] 运营管理与品牌挑战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餐厅运营业务,包括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系统维护费及销售货品 [6] - 门店服务品质参差不齐,曾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如2025年3月苏州印象城店出现老鼠,涉事门店已停业整改 [7] - 行业专家建议公司实事求是,不要玩“克重”概念,应将精力集中于菜品品质和服务体验,并加强加盟商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和标准 [1][5]
标价按50克计,换算成1斤28.8元!“杨国福豆芽”冲上热搜,网友直呼“吃不起”,客服:全国门店售价不统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19:27
杨国福麻辣烫价格争议事件 - 杨国福麻辣烫上线麻辣香锅品类后,其店内绿豆芽售价为2.88元/50克,折算后高达28.8元/斤,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热搜[1][3] - 网友对此价格反应两极,部分认为“平价快餐变轻奢”,随随便便吃一碗麻辣烫需四五十元;也有网友认为餐饮店价格包含房租、人工等成本,与菜市场直接比较不合理[6] - 杨国福总部客服回应称,全国门店售价不统一,公司未对全国店面进行统一要求,原因是需考虑各家店的成本问题如房租和人工[6] 麻辣烫/香锅行业计价模式与市场现状 - 行业内普遍采用按克重计价、称重消费的方式,素菜普遍标价25元以上/斤,部分精品菜甚至高达100元/斤[6] - 计价单位多为50克或100克,看似单价不高,但易使消费者在结账时对总价感到意外,这种模式被餐饮业内人士称为“克重刺客”[6] - 江苏省消保委曾指出,商家采用非常规计量单位标注价格,弱化价格标示,制造单价较低的假象,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价格欺诈[6] 麻辣香锅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麻辣香锅企业数量已超过3万家,但行业规模化程度低,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的比例高达54.2%,存在大量个体经营店和夫妻店[8] - 门店人均消费集中在20至60元区间,其中20至40元的门店数占比最高,为51.4%,40至60元的占比为35.2%[8] - 行业增速显著放缓,2020至2023年净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但2024年大幅放缓至约7%,预计2025年开店率将反弹至38%,关店率将维持在约16%的高位[8] - 麻辣香锅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极高热度,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分别超过100亿和7.1亿,尤其在二三线城市门店占比较高[8]
杨国福1斤豆芽28元贵过山姆,年轻人为何对麻辣香锅越骂越上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6:00
行业核心观点 - 麻辣香锅行业呈现出“价升量增”的态势,尽管存在高单价、克重套路和卫生问题等争议,但门店数量持续增长,全国企业数量已超过3万家 [7][9] - 行业面临增长放缓的挑战,2024年净增长率大幅下降至约7%,同时市场格局高度分散,尚未出现千店级别的巨头品牌 [13][12] - 行业吸引力源于其“锅气”、社交属性和自由搭配的体验,能够精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但长期发展需回归餐饮本质,解决定价透明化、体验标准化和价值匹配度等核心问题 [8][14] 市场定价与消费者反馈 - 部分品牌定价高昂,素菜价格达到36.8元/斤,荤菜价格达到59.8元/斤,甚至有精品类菜品售价达100元/斤,被消费者称为“消费刺客” [1] - 杨国福麻辣烫推出的麻辣香锅业务中,一把绿豆芽的价格被抬至28.8元/斤,远超山姆超市同类产品 [1] - 消费者普遍反映存在“花六十元都没吃饱”的性价比问题,高单价并未带来相应的饱腹感 [3] 行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计价方式存在套路,许多菜品按50g或几两计价,折算成一斤后价格惊人,且食材浸泡水分会增加重量,导致消费者多花钱 [5][6] - 门店卫生问题频发,包括食材暴露有苍蝇、食材不新鲜导致消费者食用后身体不适等情况,消耗消费者好感度 [6] - 行业规模化程度低,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的比例高达54.2%,存在大量个体经营店和夫妻店 [12] 行业吸引力与增长动力 - 现点现炒的“锅气”是核心吸引力之一,满足了消费者对烟火气的需求,连杨国福都在海报上强调“现炒锅气” [8] - 具备强大的社交属性,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上,麻辣香锅话题的浏览量分别超过100亿和7亿 [8] - 为消费者提供了荤素、口味、分量自由搭配的快乐和确定感,部分品牌还推出减脂期专属菜单并标注卡路里,精准把握年轻消费心态 [8] 市场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麻辣香锅企业数量已超过3万家,门店在二三线城市占比高,重庆是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9][10] - 2024年,门店人均消费集中在20-60元区间,其中20-40元价格区间的门店数占比最高,达51.4%,40-60元门店占比为35.2% [10] - 行业增速显著放缓,从2020-2023年保持的20%以上净增长率,下降至2024年的约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