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草莓熊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必须软着陆
36氪· 2025-07-03 10:19
泡泡玛特的核心挑战与软着陆策略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首个大众意义上的顶流IP,此前Molly、Skullpanda等仅为潮玩圈层头部IP [3] - LABUBU的爆火源于明星带货、出海趋势、毛绒爆火、包挂热潮等时代趋势叠加 [2] - 顶流IP给公司带来经营扰动,包括上新节奏、库存规模、产能分配等,尤其影响海外激进扩张计划(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三倍增速,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销售额50亿)[4] - 公司面临二级市场高溢价导致的供需失衡,LABUBU隐藏款二手价格曾达4000+元,初版拍卖价108万 [8][11] IP运营机制与稀缺性平衡 - 潮玩IP稀缺性源自盲盒机制(随机供给+隐藏款设计+限量发售)和黄牛参与的二级市场 [6] - 黄牛炒作品牌成为行业共识,其离场标志IP热度下滑 [7] - 公司采取停售LABUBU系列、线上预售限购、抽选销售等措施应对黄牛问题 [12][14] - 面临供给两难:超量供给破坏稀缺性(参考卡游奥特曼卡牌案例),控制供给则放大黄牛套利空间 [14] 能力建设与战略选择 - 需借鉴迪士尼/三丽鸥经验:通过系统品类规划平衡稀缺性与大众性(如迪士尼"七宝"限定销售+其他IP广泛授权)[15] - 供应链体系2021年升级后具备周上新能力,但LABUBU需求暴增仍构成压力测试 [17] - 品类拓展已启动:LABUBU推出杯子/香薰/积木等衍生品,新设珠宝品牌popop、家居服装店,可能进军家电领域 [17][19] - 内容能力短板明显:LABUBU热度依赖明星带货而非IP故事深度,消费者对其背景认知不足 [20][22] IP长期价值开发路径 - 从产品优先转向内容建设:成立LABUBU电影工作室、开发动画剧集、上线自研手游《梦想家园》[26] - 参考三丽鸥模式:碎片化内容(漫画/表情包)+UGC生态参与+深度内容开发(如Netflix动画)[27][29] - 战略方向选择:继续时尚炒作(短期见效)或沉淀内容(需补故事能力),目前倾向后者但能力尚在初期 [20][22] 行业参照系与商业模式 - 迪士尼模式:以动画电影为核心,乐园和衍生品为延伸,内容驱动IP长线价值 [22] - 三丽鸥模式:广泛授权+地区限定产品组合,灵活参与社交平台UGC生态 [27] - 泡泡玛特本质仍是IP运营公司,核心能力在于持续孵化IP(Molly/LABUBU等爆款具有概率性)[6]
年营收超6亿,北京潮玩公司 52TOYS 赴港 IPO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16:25
公司概况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2TOYS)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计划通过港股主板上市募资1亿至2亿美元 联席保荐人为花旗集团和华泰国际 [2] - 若上市成功 将成为继泡泡玛特、布鲁可之后第三家登陆港股的本土IP玩具公司 [2]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业务覆盖IP玩具研发、生产与销售 旗下拥有35个自有IP 并与80个国际IP达成合作 [2] - 2024年公司营收达6.3亿元 同比增长30.7% 其中授权IP收入占比64.5%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 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和1.22亿元 主要因销售费用和行政开支增加 [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会计准则)转正至3201.3万元 [3] - 2024年毛利率为39.9% 远低于泡泡玛特的66.8% [3] - IP授权成本占营收比例高达7.26%(泡泡玛特仅3.89%) [3] IP布局 - 核心IP"蜡笔小新"2024年创造GMV超3.8亿元 贡献近六成营收 [2] - 授权IP"草莓熊"累计GMV达2.7亿元 [2] - 自有IP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8.5%降至2024年的24.5% [3] - 主力自有IP"猛兽匣"三年累计GMV超1.9亿元 平均年销售额仅6300万元 [3] - 至少有12份版权协议将在近两年内到期 包括迪士尼、20世纪工作室和《流浪地球》的合作关系将于年内结束 [3] - 蜡笔小新在中国内地的版权将在2027年届满 [3] 行业竞争 - 中国IP玩具2024年GMV市场规模为756亿元 预计2029年增长至1675亿元 [4] - 国内现存潮玩相关企业2.08万家 2024年注册9115家 同比增长30.27% [4] - 按GMV计算 52TOYS在中国IP玩具公司排名第三 市场占比1.2% 泡泡玛特、布鲁可分别为11.5%、5.7% [4] - 2024年泡泡玛特、布鲁可、52TOYS的GMV分别为87.2亿元、43.0亿元、9.30亿元 [4] 估值与战略 - 公司以42.73亿元估值冲刺港股 递表前夕完成C+轮融资 万达电影与儒意控股以1.44亿元收购老股及认购新股 [5] - 按40亿元估值测算的133倍市盈率(2024年净利润0.3亿元) 显著高于泡泡玛特的97倍市盈率 [5] - 与万达电影、中国儒意达成战略合作 产品可进入万达旗下711家影院渠道销售 万达影视IP资源可能优先授权给52TOYS开发衍生品 [5]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近千亿元 呈现"强者恒强"特征 [7]
估值20亿,套现6000万,52TOYS发招股书,靠什么上市?
36氪· 2025-05-23 10:0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3亿元,净利润约3000万元[1]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及6.3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及1.22亿元[2]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会计准则)2022-2024年分别为-5675.4万元、1910.3万元及3201.3万元[2] - 2024年毛利率为39.9%,较2023年的40.5%略有下降[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率为5.1%,较2023年的4.0%有所提升[4] 收入结构 - 2024年来自授权IP的收入达4.06亿元,占总收入64.5%[6] - 2024年自有IP收入1.54亿元,占比24.5%[7]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从50.2%提升至64.5%[7] - 2024年国内收入4.83亿元占比76.6%,海外收入1.47亿元占比23.4%[17] 业务模式 - 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8] - 头部授权IP包括迪士尼、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其中蜡笔小新2024年GMV超3.8亿元[10] - 2022-2024年支付IP授权金分别为3377.3万元、2321.8万元及4575.5万元[13] - 2024年IP授权成本占销售成本的12.1%,较2022年的10.3%有所上升[14] 销售渠道 - 2024年经销商销售收入4.21亿元,占比66.8%[15] - 2024年直营收入1.95亿元,占比30.9%[1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36家国内经销商和90家海外经销商[15] - 国内线下门店数量为5家[15]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6] - 2024年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1675亿元[6] - 按2024年GMV计算,公司在中国IP玩具市场排名第七[18] 公司治理 - 陈威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6.81%,为公司最大股东[19] - 上市前陈威及其合伙人通过股权转让套现近6000万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