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潮玩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09992):海内外市场双轮驱动,核心IP为业绩增长注入动能
华源证券· 2025-08-20 16: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海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核心IP为业绩增长注入动能 [5]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超预期 营收138 76亿元(同比+204 4%) 归母净利润45 74亿元(同比+396 5%) 国内/海外市场分别贡献82 83亿元(+135 2%)和55 94亿元 其中美洲市场增速达1142 3% [7] - IP运营能力突出 25H1有13个艺术家IP营收过亿 THE MONSTERS家族以48 14亿元领跑 LABUBU成为全球热门IP [7] - 全球渠道快速扩张 截至25H1拥有571家线下门店(中国443家/美洲41家)和2597台机器人商店 线上覆盖37个国家并上线34国自研APP [7] - 会员体系成效显著 会员数达5912万人(较24年底新增1304万) 会员销售额占比91 2% 复购率50 8% [7]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 46亿/162 47亿/197 72亿元 对应增速237 42%/54 06%/21 69% [6][7] - 营收预测:2025-2027年营收350 68亿/509 80亿/600 01亿元 对应增速168 97%/45 38%/17 69% [6] - 利润率提升:25H1毛利率72 6%(较24年提升5 8pct) 净利率30 1% ROE达49 68% [6][7] - 现金流充沛:预计2025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1 87亿元 货币资金存量140 44亿元 [8] 业务亮点 - 核心IP矩阵: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五大IP合计贡献97 15亿元营收 [7] - 海外扩张加速:美洲市场营收22 65亿元(同比+1142 3%) 门店数量半年净增19家 [7] - 数字化运营:线上渠道实现37国覆盖 自研APP在34国同步运营 [7]
年营收超6亿,北京潮玩公司 52TOYS 赴港 IPO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16:25
公司概况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2TOYS)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计划通过港股主板上市募资1亿至2亿美元 联席保荐人为花旗集团和华泰国际 [2] - 若上市成功 将成为继泡泡玛特、布鲁可之后第三家登陆港股的本土IP玩具公司 [2]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业务覆盖IP玩具研发、生产与销售 旗下拥有35个自有IP 并与80个国际IP达成合作 [2] - 2024年公司营收达6.3亿元 同比增长30.7% 其中授权IP收入占比64.5%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 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和1.22亿元 主要因销售费用和行政开支增加 [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会计准则)转正至3201.3万元 [3] - 2024年毛利率为39.9% 远低于泡泡玛特的66.8% [3] - IP授权成本占营收比例高达7.26%(泡泡玛特仅3.89%) [3] IP布局 - 核心IP"蜡笔小新"2024年创造GMV超3.8亿元 贡献近六成营收 [2] - 授权IP"草莓熊"累计GMV达2.7亿元 [2] - 自有IP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8.5%降至2024年的24.5% [3] - 主力自有IP"猛兽匣"三年累计GMV超1.9亿元 平均年销售额仅6300万元 [3] - 至少有12份版权协议将在近两年内到期 包括迪士尼、20世纪工作室和《流浪地球》的合作关系将于年内结束 [3] - 蜡笔小新在中国内地的版权将在2027年届满 [3] 行业竞争 - 中国IP玩具2024年GMV市场规模为756亿元 预计2029年增长至1675亿元 [4] - 国内现存潮玩相关企业2.08万家 2024年注册9115家 同比增长30.27% [4] - 按GMV计算 52TOYS在中国IP玩具公司排名第三 市场占比1.2% 泡泡玛特、布鲁可分别为11.5%、5.7% [4] - 2024年泡泡玛特、布鲁可、52TOYS的GMV分别为87.2亿元、43.0亿元、9.30亿元 [4] 估值与战略 - 公司以42.73亿元估值冲刺港股 递表前夕完成C+轮融资 万达电影与儒意控股以1.44亿元收购老股及认购新股 [5] - 按40亿元估值测算的133倍市盈率(2024年净利润0.3亿元) 显著高于泡泡玛特的97倍市盈率 [5] - 与万达电影、中国儒意达成战略合作 产品可进入万达旗下711家影院渠道销售 万达影视IP资源可能优先授权给52TOYS开发衍生品 [5]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近千亿元 呈现"强者恒强"特征 [7]
阿里影业20250528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现场演出行业、IP 产业链、潮玩行业、电影行业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阿里鱼、锦鲤拿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整体情况 - **战略转变**:战略重心转向现场娱乐和 IP 授权,更名为“大麦娱乐”体现对高质量内容和现场娱乐业务的重视,与注入优质资产、优化业务结构一致[2][6] - **业务结构**:2025 财年收入结构分为电影(约 40%)、大麦(约 30%)、IP 衍生品及创新业务(约 20%),从影视资产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发展,阿里鱼和大麦增长潜力显著[4] - **财务表现**:2020 - 2023 年营收受疫情影响波动,2024 - 2025 财年重回增长轨道,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经调整后的 EBITDA 稳步上升,经营状况改善[9] - **未来盈利预测和估值**:预计 26 - 28 财年收入分别为 80 亿元、90.8 亿元和 105.5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79 亿元、10.35 亿元和 11 亿元,目标市值 329 亿港币,对应目标价 1.1 亿港元,维持强推评级[24] 现场演出行业及大麦情况 - **行业表现**:2023 年票房收入同比增长 29%,较 2019 年增幅达 150%,2024 年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 50%,由供需共振驱动,00 后成主要受众占比超 40%,未来三年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2][10][11] - **大麦地位及优势**:国内领先的现场演出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票务市场龙头,一级市场市占率可能达 57% - 70%,在艺人、场馆和用户维度积累深厚,整合上下游能力强,具备线上平台高流量承载能力,竞争优势明显且稳定[12][13] - **大麦发展策略**:积极布局上游内容策划、制作和投资,如旗下虾米音乐等项目,挖掘上游弹性,参考海外龙头,电影投资成本低、生命周期长,ROI 可能更高,平台型内容厂牌有市场洞察数据与宣发能力优势[14] IP 产业链及潮玩行业情况 - **行业前景**:高速增长,自 2024 年 8 月关注以来增速达百分之四五十以上,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旺盛,是长期发展方向,相关标的有较好投资前景[7] - **阿里鱼情况**: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的 IP 授权公司,单独增速达 90%,采用 IP ToB to C 模式,从终端 GMV 中获 5% - 7.5%分成,全球授权零售额从 23 年的 27.5 亿美元增长到 41 亿美元,整合大量顶级头部 IP 资源,具备双边资源获取、标准化运营、生态赋能技术与营销三重优势[2][19][20][21] - **锦鲤拿趣情况**:占 IP 衍生品市场约 10%,类似影视版 IP 泡泡玛特,开发许多影视剧相关潮玩,是公司 ToC 业务重要组成部分[18][23] 电影业务情况 - **行业趋势**:预计 2025 年进入新一轮产品释放周期,因影视制作周期和疫情前库存积压,2024 年市场供给缺乏,25 年行业将迎来释放[15] - **公司策略**:票务平台承接行业好转,ToC 平台淘票票线上化程度高且格局稳定,ToB 平台凤凰云智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公司作为头部电影发行商,不缺席重要档期及头部影片,发行履历排名稳步上升,战略收缩注重原有投资库存释放,2025 - 2027 年将陆续上线储备影片[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麦积极拓展国际化方向,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5] - 阿里鱼 2024 年下半年获得日本知名 IP 奇伊卡哇的全中国所有权利,推动 B 端转授权业务发展,还与淘宝淘天联合运营潮玩类目,孵化线上旗舰店,计划推出更多 ToC 产品[22] - IP 潮玩赛道产业景气度高,线下商业体提升 IP 潮玩含量,代表中国文化出海的企业崛起,新兴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该领域,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发展机会[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