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有IP
icon
搜索文档
想做成泡泡玛特第二,TOP TOY还差什么?
新浪财经· 2025-11-20 13:41
文章核心观点 - 潮玩品牌TOP TOY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其母公司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有望拥有三家上市公司 [1] - TOP TOY被视为中国最大的集合IP潮玩品牌,其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显示出希望向泡泡玛特的商业成就靠拢 [1] - 公司通过快速提升自有IP比重、拓展海外渠道等方式,试图复制泡泡玛特的成功路径,但目前在利润率和品牌影响力上仍有显著差距 [3][4][6][9][14] 商业模式与IP战略 - 潮玩行业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授权IP、自有IP和他牌IP [2] - TOP TOY兼备三种模式,但在上市前夕迅速提升自有IP比重,通过收购将自有IP数量从8个扩充至17个 [3]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TOP TOY自有IP产品收入分别为680万元和610万元,占总收入的0.3%和0.9% [3] - 收购后,公司自有IP营收占比有望达到5%-10%,而泡泡玛特自有IP销售占比高达九成 [4] - 公司初期因缺乏经验走他牌IP路线以积累客群,目前正通过降低他牌IP比重和提升自研产品来改善利润率 [1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利润约46亿元,同期TOP TOY利润为1.8亿元 [6] - 利润差异源于营收规模相差10倍以及利润率差距,泡泡玛特毛利率达70.3%,利润率是TOP TOY的两倍多 [6][9] - 他牌IP业务拉低利润率,2025年上半年TOP TOY授权使用费为1971.1万元,仅占授权IP营收的3.2% [11] - 泡泡玛特线上收入占比达35.5%,而TOP TOY线上销售占比仅为8.5%,影响整体盈利能力 [14] 渠道拓展与海外战略 - TOP TOY拥有近300家品牌门店,并可借助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的8000多家门店作为线下触点 [19] - 公司启动全球化战略,计划5年内在海外建设1000家门店,而泡泡玛特截至2025上半年海外门店仅为130家 [18] - 泡泡玛特依靠线上宣传在海外成功,TOP TOY则延续名创优品重铺线下渠道的模式 [18][19] - 广泛的线下渠道被视作筛选IP的关键环节,可为公司提供全球潮玩线下动态数据 [19] 产品开发与IP运营 - 泡泡玛特的核心能力在于IP运营和创新载体设计,如盲盒和毛绒搪胶材质应用 [20] - TOP TOY更多采取跟随策略,例如在泡泡玛特推出毛绒搪胶产品后迅速跟进相关产品线 [20] - TOP TOY的毛绒搪胶产品线销售额从2024年全年的6400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亿元 [20] - 公司通过"钞能力"收购已有成功潜力的IP,例如收购HI TOY获得商业上已取得成功的IP糯米儿,该IP诞生一年半以来销售额达5000万元 [21] 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壁垒 - 自有IP是潮玩品牌建立心智壁垒的关键因素,授权IP难以培养消费者忠诚度 [9] - 微信指数显示,泡泡玛特主要IP的讨论度远高于TOP TOY的IP,品牌影响力形成飞轮效应 [9] - TOP TOY的优势在于资金实力和渠道网络,可通过大量门店和SKU测试IP潜力,并将营销资源匹配给有潜力的IP [21][22]
TOP TOY:成于渠道,困于渠道
36氪· 2025-11-10 17:50
公司上市与背景 - 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约3亿美元,分拆完成后仍为名创优品附属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定位“兴趣消费”,利用潮玩高毛利、强复购特点寻求增长,首店开设于广州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门店数量已从2022年的117家增长至293家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录得19.09亿元,同比增长30.64% [2] - 2023年净利润扭亏为盈,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和1.8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约13.2% [5]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中枢约28%-30%,低于同业布鲁可和泡泡玛特 [4] - 销售费用率较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2%、1.04%和1.06% [4] 业务模式与产品结构 - 核心业务为潮玩产品销售,截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约97% [4] - 产品分为自研产品(自有IP与授权IP)和外采产品(他牌IP)两类 [1] - 自研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9.6%提升至2024年的49.1% [7] - 截至报告期,公司拥有43个授权IP、600多个他牌IP,但自有IP仅17个,2025年上半年自有IP收入仅610万元 [7] 渠道结构与扩张 - 收入渠道以经销商为主,2025年上半年占比接近50%,加盟商、直营门店及其他渠道依次递减 [4] - 母公司名创优品是最大经销商,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通过其实现的营收分别为9.23亿元和6.19亿元,占总收入48.3%和45.5% [15] - 门店扩张速度放缓,2025年上半年新开门店仅17家,远低于2024年全年增长的128家,直营门店减少2家 [2] - 管理层计划至2025年底国内门店总数达380-400家,未来五年计划在海外覆盖100个国家并开设1000家门店 [17] 行业市场与竞争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人民币20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5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2%,预计到2030年将达21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9% [1] - 部分商圈中TOP TOY客流量不逊于泡泡玛特,并明显高于卡游、52TOYS等品牌 [1] - 公司定位为“IP聚集地”或“潮玩聚集地”,商业模式被类比为安卓平台,容纳多方产品与IP,区别于泡泡玛特的IOS闭环系统 [7] 战略挑战与未来方向 - 主要挑战是缺乏大爆款原创IP,在Z世代市场竞争力不足,且过度依赖外部IP存在授权成本攀升、合约到期等风险 [8] - 授权IP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稀缺性,公司常通过促销清理库存,削弱品牌价值并拉低毛利率 [9] - 公司正加码自有IP建设,2025年上半年斥资510万元入股HiTOY海创文化,获得三大IP,并在交表前收购多个IP [11] - 未来需降低对母公司渠道的依赖,向市场证明独立运营能力,否则港股市场可能给予估值折价 [17]
资本市场,被潮玩“坑”怕了
创业邦· 2025-11-03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对潮玩行业的态度转冷,尽管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龙头企业业绩高增与股价回调形成反差,新玩家IPO估值承压 [6][8] - 资本担忧主要源于行业对IP的过度依赖及IP生命周期的短暂性、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全球化扩张背后的潜在隐患 [9][10][13] - 行业普遍的高毛利率模式面临考验,依赖自有IP和依赖授权IP的商业模式各有其脆弱性,难以支撑起如迪士尼般的长期IP生态 [17][24][25][28] 资本市场表现与担忧 -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激增245%-250%,海外市场增速高达365%-370%,但业绩披露后股价单日暴跌8.08%,并连续5个交易日走低,市值缩水至3121亿港元 [6]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2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1%,预计2025年将达到877亿元 [10] - 资本担忧之一:行业对IP依赖过重,IP生命周期受审美疲劳制约,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自主产品收入中单THE MONSTERS IP贡献48.14亿元,但头部IP溢价阈值已从3-5倍降至1.5倍以内 [10][12] - 资本担忧之二:新兴品牌崛起导致同质化竞争白热化,行业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泡泡玛特,第二梯队为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第三梯队企业扎堆难以突破 [12][13] - 资本担忧之三:全球化扩张存在隐患,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总收入超55.9亿元,占总营收40%,但品牌出海多停留在渠道复制,缺乏本地文化融合 [14][16] 行业商业模式与毛利率分析 - 潮玩行业毛利率天然较高,泡泡玛特毛利率从2022年的57.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3%,卡游2024年毛利率高达71.3% [18] - 高毛利成因包括IP高溢价能力(如LABUBU溢价幅度可达30多倍)、产品材料成本极低(如卡牌直接材料成本仅约0.3元)、以及头部企业全产业链把控压缩成本 [19] - 商业模式出现分化:泡泡玛特以自有IP为核心,拥有超93个IP,其中5大头部IP,2023年销售额过亿IP达10个;TOP TOY则走IP授权路线,2024年其自有IP收入仅680万元,不足总收入的0.4%,导致授权成本高企 [19][23] - 高毛利模式暴露脆弱性,自有IP模式面临突发性外部IP分流(如《哪吒2》周边成交额突破3亿元),授权模式则受制于高昂授权费用 [24] 行业长期发展瓶颈与迪士尼对比 - 国内潮玩品牌与迪士尼存在巨大差距:迪士尼市值超2115亿美元(约为泡泡玛特4倍多),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3380亿元人民币(是泡泡玛特的24倍),净利润约611亿元人民币(是泡泡玛特的13倍) [28] - 迪士尼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故事-IP-衍生品"的完整生态闭环,通过主题公园、衍生品矩阵、流媒体平台实现多业务协同和持续造血 [28] - 国内潮玩行业陷入"无故事IP"的增长瓶颈,过度依赖外观设计与流量营销,IP生命周期短暂(往往2-3年),缺乏文化内核与情感共鸣 [29] - 行业普遍通过堆砌SKU驱动增长,例如52TOYS截至2024年累计开发近2800个SKU,覆盖逾100个IP,2024年一年内推出186个"猛兽匣"系列新品 [29] - 国内IP消费渗透率较低(约53%-56%),远低于日本(约国内11倍)和美国(约国内50多倍),消费土壤单薄制约了IP的长期发展 [30]
名创优品:再开100家泰国门店,并逐步拓展至全球丨消费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11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创始人认为中国IP处于爆发初期,出海潜力巨大,未来将带领公司"All in"文化消费 [1] - 公司目标是从零售公司转型为文化创意公司,完善自有IP矩阵是重要环节 [8] - 公司计划未来十年带领100个中国IP出海,包括自有IP [9] 海外市场拓展 - 泰国曼谷MINISO LAND海外首店于10月25日开业,为三层独栋建筑,容纳超8000个SKU [1] - 公司将东南亚视为海外"大本营",泰国因人口年轻、对IP接受度高、经营成本低及政策红利成为重点区域 [2] - 基于曼谷首店收入超预期,公司计划未来3-5年在泰国再开100家门店,以直营为主,并进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主要城市 [2] - 公司采用"高举高打"策略,以MINISO LAND大店快速提升品牌势能,开拓海外市场 [5] - 公司已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截至今年6月底门店总数达7612家,其中国内4305家,海外3307家 [7] - 海外门店扩张不追求过快,而是以每年双位数的稳健节奏增长 [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19.4亿元,同比增长28.6% [7] - 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42.6%,较2024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7] - 公司希望今年年底国内和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五五分,未来海外市场收入占大头 [7] IP产品策略 - MINISO LAND是战略级店态,面积约为常规店2倍,IP产品占比基本在75%-80% [2] - 曼谷MINISO LAND门店IP占比达到85-90% [6] - 公司针对不同市场进行IP差异化定制,泰国门店主推《疯狂动物城2》《哈利波特》等国际热门IP以及本土特色IP [6] - 公司已独家签约17个本土艺术家IP,目标今年签到20个以上,希望未来店内70%是自有IP,30%是国际IP [8] - 公司内部建立"富养"IP机制,给予自有IP充分尝试空间,不强加KPI考核 [9] IP运营成果 - 上海南京东路2000㎡的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在9个月内销售额突破亿元 [3] - 自有IP"右右酱"于今年6月推出,目前销售收入已达4000多万,明年有望超过1亿元 [9] - 自有IP"吉福特家族"于2023年10月推出,两年时间已实现约三亿元的全球销售额 [9] 运营优化与成本控制 - 公司在泰国建立区域物流分拣仓,以优化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 [6] - 公司对"关闭重开80%门店"的解释是"腾笼换鸟"式的系统性更新,属于加盟商合同内的常规优化动作 [10] - 泰国升级后门店的客流和销售超出预期,部分升级门店月销售额是之前的8-10倍 [10]
名创优品:再开100家泰国门店,并逐步拓展至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0:39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创始人认为中国IP正处于爆发初期,出海潜力巨大,未来将带领公司全面投入文化消费领域 [1] - 公司目标是从零售公司转型为文化创意公司,完善自有IP矩阵是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7] - 公司计划未来十年带领100个中国IP出海,这些IP将包括公司自有IP [8]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将东南亚视为海外大本营,泰国因其年轻化人口、高IP接受度及政策红利成为重点拓展区域 [2] - 泰国曼谷MINISO LAND店收入超预期,未来3-5年计划在泰国再开100家门店,并以直营店为主 [2] - 海外业务采用高举高打策略,通过MINISO LAND大店快速提升品牌势能,以开拓市场 [3] - MINISO LAND店态将陆续登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主要城市,并逐步拓展至全球 [5] - 海外门店扩张不追求过快,而是以每年双位数的稳健节奏持续增长 [6] - 公司希望今年年底国内和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五五分,未来海外市场收入占大头 [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门店总数达7612家,其中国内4305家,海外3307家 [6]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19.4亿元,同比增长28.6% [6] - 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42.6%,较2024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6] IP产品策略 - MINISO LAND是战略级店态,门店面积约为常规店2倍,IP产品占比基本在75%-80% [3] - 泰国曼谷MINISO LAND门店的IP产品占比达到85-90% [3] - 公司根据不同市场消费者取向进行差异化定制,例如在泰国主推国际热门IP和本土特色IP [4] - 公司已独家签约17个本土艺术家IP,目标今年签到20个以上 [7] - 公司希望未来店内70%是自有IP,30%是国际IP [7] - 公司内部对原创IP有强烈共识,将其视为未来赢得竞争壁垒的核心关键 [7] IP孵化与运营 - 公司内部采用“富养”IP策略,自有IP的孵化和运营是慢工细活,不强加KPI考核 [8] - 公司强调给予自有IP充分的尝试空间,从艺术家挖掘到IP孵化、运营,构建全链路IP运营平台 [8] - 自有IP“右右酱”于今年6月推出,目前销售收入已达4000多万,明年有望超过1亿元 [8] - 自有IP“吉福特家族”于2023年10月推出,两年时间已实现约3亿元的全球销售额 [8] 门店优化升级 - 公司对“关闭重开80%门店”的说法进行澄清,称其核心是对部分门店进行系统性更新,是常规优化动作 [9] - 以泰国门店为例,升级后门店的客流和销售情况均超预期,部分门店月销售额是之前的8-10倍 [9]
山姆中国换帅;京东折扣超市加速拓店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58
沃尔玛中国 - 任命刘鹏为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直接向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汇报 [1] - 此为持续加大对中国投资、实现业务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 [1] 7-ELEVEn日本 - 在全国门店发售与UCC上岛咖啡共同研发的氢烘焙咖啡,使用氢气作为烘焙热源 [3] - 氢烘焙咖啡售价149日元(约7元人民币),比普通热咖啡贵约20日元 [3] 盒马 - 正式启动火锅季,近一周火锅销售环比增长50% [5] - 推出多款地方特色新品,包括云贵风味“酸”锅,并首次推出微波炉加热即食的火锅杯系列 [5] 天猫超市/天猫双11 - 启动双11自营节,超过万款商品补贴10亿神券,消费者至多能领300元惊喜红包 [5] - 火锅底料、食材、调料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贵州酸汤”底料成交同比增长30%,“冬阴功”汤料成交同比增长52% [10] 华润万家 - 西安沣西统一西路店将于11月15日起闭店升级,并于12月底焕新开业 [6] - 在10月28日至11月14日期间开展全店商品清仓5折起活动 [6] 名创优品 - 创始人叶国富回应“一年浪费一亿培养IP”,称意为给予自有IP充分的尝试空间,以推动向文化创意公司转型 [7] - 泰国首家MINISO LAND在曼谷核心商圈开业,汇聚80余IP、超8000SKU,标志全球化进入品牌价值驱动新阶段 [13] 拼多多 - 直播公布双11玩法,面向新主播、潜力商家、优质主播推出扶持计划 [8] - 新主播完成任务可获得广告红包奖励,例如提报5个闪降商品可获得200元广告红包 [8] 娃哈哈集团 - 宗馥莉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身份回归娃哈哈上班 [9] 元祖股份 - 2025年三季度营收15.48亿元、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62%和48.28% [12] - 因中秋延后至10月导致旺季销售后移,公司正推动蛋糕业务转型 [12] 星巴克 - 与中国东方航空携手推出“云南咖啡主题航班”并完成首航,探索“咖啡+航旅”新模式 [15] 京东 - 折扣超市宣布11月将在宿豫、合肥双城同开新店,继续主打“硬核低价” [16] - 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拟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 [18] 百达翡丽 - 截至2025年1月底的财年,其在英国销售额同比上升12.4%至3.6亿英镑,超越劳力士及爱彼 [19] 太太乐 - 在第34届中国厨师节上,品牌IP“乐乐鸡”首次亮相 [20]
叶国富谈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相似发展路径
36氪· 2025-10-22 17:41
公司发展路径与模式 - 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的公司成长路径被认为是一模一样的,均从销售杂货起步,经历国际IP授权阶段,最终转向发展自有IP [1] - 泡泡玛特于2010年创业,初期以销售玩具为主的杂货,名创优品则以生活用品杂货为主,品类更为丰富 [1] - 泡泡玛特约在7年前开始转型发展自有IP,而名创优品自2016年开始运作IP授权,拥有十年国际IP运作和设计经验,但直到今年才开始发展自有IP [1] IP战略与运营 - 名创优品目前已签约17个被认为成功率很高的自有IP,其第一个自有IP产品在推出当年即实现成功,预计今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明年单个IP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1] - 公司拥有丰富的国际IP运作经验和IP设计能力 [1] - 两家公司的核心区别在于所拥有的IP不同,泡泡玛特拥有MOLLY、LABUBU等IP,名创优品则拥有左右酱、萝卜街等自有IP [2] 产品品类演变 - 泡泡玛特的产品品类从盲盒起步,逐渐扩展至搪胶毛绒、毛绒玩具、手机配件等 [2] - 名创优品本身是多品类经营,现已增加盲盒、手办、搪胶毛绒等产品线 [2] - 两家公司的产品品类未来将越来越相似,业务打法也越来越像 [2]
业绩失速的布鲁可,难成下一个泡泡玛特
36氪· 2025-10-22 10: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3.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9% [2][11][12]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结束了连续4年的净亏损 [2][11][12] - 净调整后净利润率为23.9%,较2024年同期的27.9%下降4.0个百分点 [11][12] - 扭亏为盈部分得益于非经常性收益,如政府补贴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2][13] 业务运营与市场策略 - 公司采取低价策略,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为20-100元人民币,同类产品价格约为乐高售价的30% [9] - 2025年上半年拼搭角色类玩具销量从0.56亿件增长至1.11亿件,同比增长96.8%,但同期营收增速仅为27.9%,呈现增量不增收现象 [1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28天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5天,反映产品在消费终端表现面临压力 [15] - 公司一年内能卖出1.35亿件玩具,2025年上半年其售价9.9元人民币的平价产品销量达4860万盒,贡献营收2.15亿元人民币 [9] IP战略与风险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授权IP,80%以上营收来自授权IP,其中奥特曼单一IP的贡献度在2024年仍高达49% [16] - 2025年上半年前四大IP产品的营收贡献度合计达83.1% [16] - 为降低对单一IP的依赖,公司积极扩张IP矩阵,2025年上半年新签约13个IP,推出273个SKU,截至上半年拥有19个商业化IP及累计925个SKU [16] - 授权费用持续攀升,例如奥特曼IP的授权费从2022年的约100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6310.5万元人民币,对公司盈利造成压力 [16]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达1.1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899%,主要增长来自北美和东南亚市场 [3][18] - 目前海外市场营收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度为8.3% [21] - 在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中,公司作为行业第三,市场占有率为6.3%,而乐高和万代南梦宫合计占据75%以上份额 [21]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为168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 [4] - 国内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乐高、灵动创想、奇妙积木、万代南梦宫等品牌 [17]
当不了Labubu的盲盒,堆满好特卖
36氪· 2025-10-15 11:52
行业现象:折扣渠道成为盲盒清货重要出口 - 好特卖等折扣店以“骨折价”销售盲盒,价格较原价有50%-70%的折扣,例如59元盲盒售价26元,35元盲盒售价18.9元 [1] - 折扣盲盒主要为过时、人气低迷或不知名的IP,以及有瑕疵的产品,难以拆到Labubu等热门新款 [1] - 好特卖全国有940家门店,但盲盒供应不稳定,非标准清货品导致各门店SKU不一致 [5] 公司案例:泡泡玛特的成功路径 - 公司市值从300亿港币增长至3500亿港币,关键在于成功打造了自有爆款IP矩阵,摆脱了对Molly单一IP的依赖 [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营收达138.76276亿元,同比增长204.4% [10][12] - THE MONSTERS(含Labubu)IP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0%;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四个IP营收均超过10亿元 [13][14] 行业挑战:IP生命周期与产能过剩 - 盲盒经济过热导致产能过剩,多数缺乏粉丝基础的IP最终只能流入好特卖等清货渠道 [1] - IP具有生命周期,例如泡泡玛特的小甜豆IP在2021-2023年贡献收入5.13亿元,但未出现在2024年年报中 [17] - 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能否持续打造爆款IP决定了企业是迈向高市值还是陷入中底部市场的激烈厮杀 [9][14] 企业经营策略:IP孵化与营销方法论 - 潮玩企业通过两种方式孵化IP:一是在市场寻找艺术家工作室的IP进行合作;二是依靠内部设计团队进行孵化 [15] - 营销上形成一套方法论,包括对新IP先进行社交媒体试水,然后小批量生产,最后进行全行业营销以图引爆市场 [16] - 拥有自有IP矩阵的企业能掌握定价权,这是构建护城河的重要表征;而依赖外部IP的企业毛利率必然受限 [14] 渠道分析:好特卖的定位与挑战 - 好特卖主营临期食品,但近年来加大盲盒和“谷子”品类陈列,热门IP谷子最低5元起步,进口日谷价格降幅达40%-50% [21] - 引入盲盒是“坪效经营调整”的结果,该品类能带来更快转化;传统引流商品如元气森林等部分已从货架消失 [21] - 渠道挑战在于未能完全掌握IP定价权,且存在供应不稳定和部分消费者的“山寨”印象,影响购买体验 [8][23]
TOP TOY港股IPO:依赖授权IP、外采占比过半、名创优品是最大经销商
新浪财经· 2025-10-14 15:16
上市申请与融资情况 - 公司于9月26日正式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和中信证券[3]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丰富IP矩阵、全球市场渠道布局、品牌建设、供应链及数字化能力提升等[3] - 2025年7月完成由淡马锡领投的战略融资,投后估值达13亿美元(约102亿港元)[7] - 母公司名创优品持有公司约86.9%的股份,叶国富夫妇为实际控制人[7]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6.79亿元增至2024年的19.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7.7%[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58.51%[9]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3820万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2.94亿元,2025年上半年盈利1.8亿元[9] - 海外收入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达5248.4万元,占总收入3.9%[9] 业务模式与IP结构 - 定位为"潮玩集合零售商",商业模式与泡泡玛特存在本质差异[10] - 自有IP产品收入贡献极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680万元和610万元[11] - 授权IP产品收入占主导,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89亿元和6.15亿元[11] - 外采产品收入占比超过一半,报告期内介于46.4%至60.4%之间[13] 销售渠道分析 - 线下经销商渠道占比最高,2025年上半年贡献总收入51.6%[17] - 母公司名创优品为最大经销商,占经销商收入比例达91.11%[20] - 加盟商渠道收入占比25.2%,但店均销售收入136万元远低于自营店433万元[19] - 直营门店数量38家,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12.4%[17] 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 - 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报告期内介于19.9%至32.7%之间[22] - 泡泡玛特毛利率高达57.49%至70.34%,约为公司的2-3倍[22] - 资产负债率长期超过100%,2025年6月末为106.03%[23] - 流动比率1.11,速动比率0.6已跌破理论安全值[23] 门店扩张与市场布局 - 国内门店数量快速增长,从2022年117家增至2024年272家[7] - 计划2025年底国内门店增至380-400家,未来五年全球开设1000家门店[8]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拥有299家门店,其中海外15家覆盖东南亚市场[9] - 门店主要布局在一线核心商圈,与泡泡玛特存在直接竞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