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必须软着陆
36氪· 2025-07-03 10:19
泡泡玛特的核心挑战与软着陆策略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首个大众意义上的顶流IP,此前Molly、Skullpanda等仅为潮玩圈层头部IP [3] - LABUBU的爆火源于明星带货、出海趋势、毛绒爆火、包挂热潮等时代趋势叠加 [2] - 顶流IP给公司带来经营扰动,包括上新节奏、库存规模、产能分配等,尤其影响海外激进扩张计划(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三倍增速,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销售额50亿)[4] - 公司面临二级市场高溢价导致的供需失衡,LABUBU隐藏款二手价格曾达4000+元,初版拍卖价108万 [8][11] IP运营机制与稀缺性平衡 - 潮玩IP稀缺性源自盲盒机制(随机供给+隐藏款设计+限量发售)和黄牛参与的二级市场 [6] - 黄牛炒作品牌成为行业共识,其离场标志IP热度下滑 [7] - 公司采取停售LABUBU系列、线上预售限购、抽选销售等措施应对黄牛问题 [12][14] - 面临供给两难:超量供给破坏稀缺性(参考卡游奥特曼卡牌案例),控制供给则放大黄牛套利空间 [14] 能力建设与战略选择 - 需借鉴迪士尼/三丽鸥经验:通过系统品类规划平衡稀缺性与大众性(如迪士尼"七宝"限定销售+其他IP广泛授权)[15] - 供应链体系2021年升级后具备周上新能力,但LABUBU需求暴增仍构成压力测试 [17] - 品类拓展已启动:LABUBU推出杯子/香薰/积木等衍生品,新设珠宝品牌popop、家居服装店,可能进军家电领域 [17][19] - 内容能力短板明显:LABUBU热度依赖明星带货而非IP故事深度,消费者对其背景认知不足 [20][22] IP长期价值开发路径 - 从产品优先转向内容建设:成立LABUBU电影工作室、开发动画剧集、上线自研手游《梦想家园》[26] - 参考三丽鸥模式:碎片化内容(漫画/表情包)+UGC生态参与+深度内容开发(如Netflix动画)[27][29] - 战略方向选择:继续时尚炒作(短期见效)或沉淀内容(需补故事能力),目前倾向后者但能力尚在初期 [20][22] 行业参照系与商业模式 - 迪士尼模式:以动画电影为核心,乐园和衍生品为延伸,内容驱动IP长线价值 [22] - 三丽鸥模式:广泛授权+地区限定产品组合,灵活参与社交平台UGC生态 [27] - 泡泡玛特本质仍是IP运营公司,核心能力在于持续孵化IP(Molly/LABUBU等爆款具有概率性)[6]
稀缺、时间与文化:解码茅台的长期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7-01 12:37
核心观点 - 茅台酒已超越单纯饮品范畴,融合金融属性、收藏稀缺性、长期增长确定性三重价值,构建起抵御市场波动的三维价值护城河 [1] - 稀缺性与时间淬炼是茅台价值放大的核心驱动力,其产能仅占中国白酒总产量0.6%,且扩产空间有限 [2] - 茅台在国际市场表现强劲,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27% [5] 稀缺性与收藏价值 - 2020-2025年茅台老酒拍卖均价年复合增长率达18.7%,远超同期黄金5.3%涨幅 [2] - 2025年顶级茅台老酒拍卖成交率维持在92%高位,较2024年同期逆势提升7个百分点 [2] - 2024年产能仅5.72万吨,占中国白酒总产量0.6%,受30道工序、165个环节、5年窖藏等工艺限制扩产空间小 [2] - 30年、50年茅台年份酒价格跃升至万元级,时间价值被精确量化 [3] - 限量版产品如"散花飞天"和"笙乐飞天"融合敦煌艺术与传统工艺,形成文化内涵与稀缺性双引擎驱动 [3] 长期价值与抗风险能力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06亿元、净利润268亿元的双增长,展现强大抗风险能力 [4] - 成功将政务消费占比降至5%以下,战略重心转向高净值人群和商务消费 [4] - i茅台平台上线三年累计创收超600亿元,注册用户达7600万,直销占比大幅提升 [4] - 渠道数字化显著削减中间环节,增强对终端价格和消费者数据的掌控力 [4] 国际市场表现 - 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51.89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27% [5] - 全年出口销量超2100吨,其中高附加值茅台酒销量突破100吨(同比+40%),酱香系列酒达150吨(同比+30%) [5] - 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高净值人群中逐渐形成消费风潮 [5] 工艺与文化内涵 - 53度飞天茅台需一年生产周期、五年陶坛窖藏,微氧反应使酒体持续老熟 [3] - 限量产品采用莫高窟盛唐飞天元素、紫胶虫分泌物染制传统色等文化符号 [3] - 产品设计需答题满分方能参与申购,强化文化认同感 [3]
帮主郑重:Labubu价格暴跌背后,资本如何用塑料娃娃割韭菜?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40
Labubu盲盒价格暴跌事件分析 - Labubu盲盒二手市场价格从最高2800元暴跌至650元 跌幅达77% [1] - 价格暴跌导火索为618期间官方突然大规模补货 打破稀缺性预期 [3] - 整盒回收价现仅剩原价零头 部分卖家连运费成本都难以覆盖 [3] 盲盒行业炒作模式分析 - 品牌方采用饥饿营销+定期放货组合拳 先限量制造稀缺再突然补货收割 [4] - 黄牛利用抢单软件囤货 通过社交平台包装收藏价值诱导消费者接盘 [4] - 中间商制造10倍溢价空间 单个娃娃转手利润可达上千元 [3] 潮玩行业运作机制 - 资本通过赋予普通商品情感价值和收藏属性制造泡沫 [5] - 实际生产成本仅几十元的塑料娃娃被包装成高价收藏品 [5] - 行业普遍存在利用消费者跟风心理和投机心态的现象 [5] 行业商业模式本质 - 稀缺性完全由人为制造 价格支撑缺乏基本面 [4][5] - 当官方放量或消费者审美疲劳时 价格体系必然崩溃 [5] - 该模式依赖营销套路而非产品创新或品牌价值 [5]
创投困局的本质:缺的不是钱,而是能力
36氪· 2025-06-17 11:21
行业困境本质 - 股权投资行业当前困境并非资本缺位,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缺位 [2] - 市场化LP消失、国资LP主导市场背景下,"缺钱"表象掩盖了能力稀缺的核心矛盾 [1] - 多数机构长期处于资金饥渴状态,仅少数知名机构能实现"项目优先"的正循环 [3] 核心竞争策略 - 差异化竞争壁垒构建关键在于主动创造稀缺性,而非同质化争夺头部项目 [5] - 逆向投资模型需建立"供给端自主可控-需求端精准匹配"的闭环体系 [5] - 商业本质遵循稀缺性法则,垄断和逆向投资都是人为制造稀缺性的手段 [6] 能力维度突破 - 认知层面需放弃大而全框架,聚焦特定产业环节提升搜索力 [7] - 执行层面谈判力比投研力更重要,需将研究转化为安全边际 [7] - 投资节点选择应避开中间阶段,专注关键转折点获取超额收益 [8] 业绩驱动逻辑 - 机构核心竞争力从品牌溢价转向实际DPI表现,业绩成为唯一护城河 [14] - 投资本质回归"低买高卖"的菜市场逻辑,中间环节效率决定回报 [14] - 单一项目超10倍回报案例证明业绩穿透力远胜品牌溢价 [15] 长期价值构建 - 能力圈边界认知比扩大能力圈更重要,需清晰界定策略有效范围 [16] - 持续年化19.9%的复合收益证明长期价值创造的复利效应 [17] - 投资需保持持续出手频率,通过时间沉淀积累财富振幅机会 [17]
创投困局的本质:缺的不是钱,而是能力
FOFWEEKLY· 2025-06-16 17:59
行业困境本质 - 行业困境的本质是价值创造能力的缺位而非资本缺位 [5][6] - 市场化LP消失导致国资LP主导市场,但核心矛盾在于能力稀缺而非资金短缺 [5][7] 募资与项目关系 - 多数机构长期处于"资金饥渴"状态,仅有少数知名机构不缺钱而更关注项目 [8][9] - 好项目与资金形成正向循环:因有好项目而不缺钱,因不缺钱可耐心投好项目 [10][11] - 虹吸效应导致20%机构掌握80%资金,多数企业难以融资 [11] 差异化竞争策略 - 构建稀缺性为核心竞争壁垒,避免同质化头部项目竞争 [11] - 逆向投资模型:通过供给端自主可控和需求端精准匹配掌握主导权 [11] - 商业底层逻辑强调垄断(稀缺性)、难而正确的事、逆向投资三大原则 [13] 能力与认知维度 - 认知维度需上帝视角识别好项目,心态维度需皇帝心态主导决策 [14] - 行动维度揭示表面缺钱实缺好项目,表面缺能力实缺勇气 [14] - 效率优先法则强调搜索力优于覆盖力、谈判力优于投研力、关键节点优于中间阶段 [15][16] 市场变革与核心竞争力 - 品牌溢价退潮,机构核心竞争力转向业绩而非品牌 [21][23] - 投资本质是低买高卖的买卖行为,需减少中间损耗 [23] - 业绩无法短期验证时需评估底层资产质量,回溯投资决策原点 [24] 投资实践与能力边界 - 投资策略具有阶段性,需清晰界定能力圈边界 [26] - 巴菲特案例显示长期年化19.9%回报的关键在于坚守能力圈 [26] - 持续投资实践("每年种树")才能捕捉财富增长机会 [26]
读研报 | 理解近期的行情特征,有何线索?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0 17:06
市场行情特征分析 - 近期市场风格呈现"新、小、快"特征:产业逻辑新(如AI、新消费)、小微盘活跃且跑出超额收益、行业轮动快(如AI和机器人从领涨转为近期最弱)[3] - 经济弱市场强的背景下,增量资金结构变化显著:主动公募资金萎缩,融资余额、游资量化等新资金强势[3] 增量资金驱动因素 - 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推动小微盘行情:2025年前5个月上交所新增开户数创2021年以来新高[5] - 保险资金与个人投资者形成双增量资金:两者增量规模相仿,共同推动小微盘和高股息银行表现[5] - 险资主导的红利资产选择逻辑:偏好股息回报稳定且EPS波动低的资产(如银行),回避业绩波动大的资源类红利细分[5] 稀缺性资产表现 - 港股跑赢A股的核心逻辑在于稀缺性:医药、科技、消费等顺应当前产业变革的港股资产(如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更受关注[6] - 新旧动能转换期稀缺性资产优势凸显:宏观弹性不足背景下,产业层面的结构性机会集中在港股稀缺性领域[6] 策略报告参考 - 信达证券强调"新、小、快"风格与2013-2015年类似[7] - 招商证券分析超额收益来源于个人投资者与险资的双重驱动[7] - 国泰海通证券将港股稀缺性定位为牛市主战场[7] - 华创证券提出"旧红利与新成长"的杠铃策略框架[7]
HashKey: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未来6–12个月内估值有望上调20-50%
智通财经· 2025-05-23 07:19
比特币价格突破11万美元大关,再度刷新历史纪录。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师Jeffrey Ding表示,历史 新高的突破不仅是数字资产市场的一次里程碑,更是一场全球金融格局重塑的序章。在贸易缓和、机构 加码与供应紧缩的三重逻辑共振下,比特币再次证明了其作为数字黄金的独特价值,稀缺性与共识性在 此刻被再次放大。 与美国类似,香港在昨日(5月21日)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条例预计将在今年内生效,让业界 有足够时间了解发牌制度下的要求,亦意味香港成为全球首批完成稳定币立法的地区之一。香港的稳定 币草案旨在为本地市场提供一个清晰的监管框架,促进稳定币的合规发展。 更重要的是,稳定币的合规化将吸引更多"准美元"资金入场,为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核心资产赋予更强的 避险与价值储存属性。该集团预计,未来数年内,全球稳定币市值预计将从当前的2500亿美元扩张至万 亿美元。随著这些资金的逐步流入,比特币和以太坊在未来6–12个月内有望迎来20%–50%的估值上 调。与此同时,合规通道的成熟将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长期资本提供进入加密市场的桥梁,大幅增 强市场的需求稳定性,并有效降低结构性风险。政策红利与市场共识的相互 ...
4255万元的刘野作品《张爱玲》引爆2025嘉德春拍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5:35
刘野作品《张爱玲》拍卖表现 - 刘野的《张爱玲》以4255万元成交,成为当代艺术夜场封面明星,超最低估价近5倍 [2] - 作品从9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价后以37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位列刘野个人拍卖纪录第四高价 [2] - 该作品创作于2004年,是刘野女性肖像系列中唯一以文学巨匠为主题的作品,兼具文化象征与艺术独创性 [3] 其他高价拍品市场表现 - 黄宇兴的《千里江山图》以368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第二高价 [4] - 周春芽的《山石与烟云》以2530万元成交,印证了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 仇晓飞的《平壤》以1035万元成交,成为其第二件破千万作品 [5] - 赵半狄的《小张》以2300万元成交,超估价3.5倍 [5] 市场整体趋势 - 成交前十的艺术家作品仅占拍品总量的3%,却贡献了总成交额的70% [7] - 年轻藏家偏好新锐艺术家,资深藏家聚焦二十世纪经典作品,形成多元收藏格局 [7] - 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3.6亿元,本土经典与新锐力量表现突出,西方艺术品试水效果不佳 [8] 艺术家市场地位 - 刘野作品通过卓纳画廊代理进入国际二级市场,形成稳定藏家群体 [3] - 黄宇兴作品展现70后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能力 [4] -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作品印证其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拍卖市场特点 - 市场偏好学术价值深厚、创作脉络清晰的"硬通货"作品 [4] - 头部效应加剧,顶尖作品吸引70%的财富追逐 [7] - 中国藏家对本土文化价值深度认同,西方顶级艺术品在内地市场消化能力待培育 [6]
被遗忘的“药茅”
雪球· 2025-05-11 15:01
核心观点 - 片仔癀2024年业绩增速显著放缓,营收增速7.25%创近十年新低,且首次出现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 - 公司过去依赖"稀缺性+资本炒作"的商业模式失效,与茅台类似的礼品/投资属性褪色导致价格体系崩塌[14][15] - 原材料成本飙升叠加消费降级,公司面临毛利率压力与增长瓶颈,市值较2021年峰值蒸发约1700亿元[15][16] - 公司正尝试通过临床研究回归药品本质,并布局创新药与日化业务寻求突破,但短期成效有限[19][20][21] 药中茅台发展历程 - 片仔癀锭剂源自明朝御医秘方,拥有国家级保密配方资质,原料含天然麝香/牛黄等稀缺材料[7] - 通过持续提价策略塑造高端形象:2000年内销价93元/粒→2023年760元/粒,累计提价超700%[8] - 2021年市值达3000亿元峰值,相当于其他品牌中药市值总和,黄牛价一度炒至1600元/粒[4][12] - 与茅台形成消费捆绑,"茅台+片仔癀"组合成为高端社交货币,两者市盈率均突破160倍[11][14] 当前困境分析 - 消费降级导致价格体系崩溃:片仔癀黄牛价从1600元跌至500元,临期产品仅350元[15] - 原材料成本压力剧增:天然牛黄价格从65万/公斤(2023)飙升至165万/公斤(2025),麝香价格十年涨3倍[15] - 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107.87亿元(+7.25%)、净利润29.77亿元(+6.42%),增速较历史20%+大幅放缓[16] - 2024Q4营收23.2亿元(-5.7%),2024Q1营收31.42亿元(-0.92%),出现罕见连续季度下滑[16] 转型突破举措 药品属性强化 - 开展11项临床研究(含肝癌治疗/术后防复发等),新增23项药理研究及23篇论文[19] - 2017年启动的肝癌临床试验显示延长生存期趋势,但中药保密配方可能增加临床不确定性[19] 创新药布局 - 新增2个中药1.1类新药,温胆片进入Ⅲ期临床,肠激安胶囊即将进入Ⅲ期临床[20] - 化药PZH2107完成Ⅰ期临床,PZH2108启动Ⅱa期,但研发费用占比仅2%,经验匮乏[20] 日化业务拓展 - "片仔癀"+"皇后"品牌覆盖护肤/洗护品类,2024年日化营收7.52亿元(占总营收7%)[21] - 较2020年后持续下滑,距离10亿元目标差距明显,渠道创新亟待突破[21]
当市场分化时,如何找到那些能穿越周期的赛道?
吴晓波频道· 2025-03-20 00:44
点击上图▲锁定课程 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2025年3月14日,A股破净率(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占比) 达8.18%,接近2018年市场底部13.5%的历史极值。但市场分化愈演愈烈:贵州茅 台、宁德时代等公司市盈率长期在20倍以上,而与此同时,大量传统行业龙头估值不 足10倍,银行板块破净率甚至达到了90%以上。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估值鸿沟,反映了当下投资者的核心困惑:哪些行业能真正穿越 周期?高估值背后是泡沫狂欢还是硬核护城河? 本文内容节选自"从0—1构建长期有效的投资体系"领教营,从刚需、稀缺、成长和稳 定四个角度,帮助投资者穿透"估值幻觉",寻找能持续创造价值的黄金赛道。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行业无贵贱",然而从投资角度来看,行业的投资价值存在明显差异。衡量的关键 标准,就是行业的股票能否为投资者赚钱,是否具备增长价值,能否持续创造价值。 A股市场上的行业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持续上涨,有的持续下跌,还有的波动起伏。 所谓核心行业,是 指那些能够持续或周期性地为我们带来盈利增长和股价上涨的行业。 像某些行业,可能在十年间仅有某个季度突然大幅反弹,这种行业难以把握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