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搜索文档
中企品牌出海下一程:流量之后,何以立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0:11
中国品牌出海趋势 - 中国品牌出海呈现多元化、集群化新生态,具备高溢价能力和技术话语权,打破旧刻板印象,步入国际竞争深水区 [1] -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毛利率改善、定价权增强等财务指标印证转变成效 [1] -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过去5年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 [1] 品牌国际化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海外市场首次超中国市场,贡献近40%营收,毛利率因海外销售占比提升增长4个百分点 [4] - 泡泡玛特海外门店140家,预计年底超200家,国际化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4] - 中国品牌在500美元以上中高端型号占绝对优势,800美元以上旗舰类别掌握行业定价权 [5] 行业竞争力体现 - 约764家中国企业参展IFA 2025柏林展,占比38%,除海尔、美的等老品牌外,追觅、石头科技等新品牌占据重要位置 [3] -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1126.3万台,同比增长16.5%,前五企业中有四家是中国企业,集中度持续向头部厂商倾斜 [4] - 中国制造依托供应链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契合美国消费升级中"更精准的个性化适配"需求 [1] 营销与本地化挑战 - 企业营销预算分配更审慎精准,注重资金使用效率,聚焦高质量客户线索和销售转化场景 [6] - 传统广告效果持续减弱,高昂预算和攀升投放成本成为显著挑战 [6] - 许多中国企业重点仍放在促销冲量,未能讲清品牌故事和理解当地文化,导致用户缺乏复购和忠诚度 [7] 信任建立与合作伙伴 - 89%消费者更信任个人推荐而非广告渠道,90%会在购买前阅读评论,购买前至少进行三次产品调研 [8] - 品牌出海关键在于合作伙伴如创作者、品牌大使等,这种关系超越传统渠道更易建立信任 [8] - 韶音与高度本土化组织合作,例如英国最大跑团组织Park Run,组织目标客群线下试戴体验,实现精准渗透 [8] 生态共建与长期战略 - 中国品牌出海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共建,基于文化共鸣与价值共创形成合作网络 [2] - 全球竞争新阶段比拼的是高效、稳定、可信的合作网络,而不仅是产能与价格 [9] - 消费电子、时尚等利润敏感品牌合作选择审慎,AI及软件类公司几乎不受关税掣肘,付费意愿更高 [9]
泡泡玛特要与黄牛「决裂」
36氪· 2025-09-13 09:19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财经 ,作者谢芸子 张帆 36氪财经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王宁把LABUBU的价格"打下来了"。 文 | 谢芸子 编辑 | 张帆 来源| 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在泡泡玛特2025年的中报会上,王宁从上衣口袋掏出了"迷你LABUBU",现场一片欢呼,董事长的亲自"代言"让与会者印象深刻。消息一经放出,迷你 LABUBU迅速火爆网络。 出人意料的是,包括LABUBU在内,泡泡玛特在二手市场的爆款产品,几乎全面价格下跌。 社交媒体上,一边是消费者的发文庆祝,另一边则是黄牛及潮玩投资者的"哀鸿遍野"。 得物APP价格趋势显示,近90天以来,LABUBU第三代的成交均价始终呈下滑趋势。截至发稿前,LABUBU第三代单个未拆盒、端盒的成交均价,皆较峰 值下降了80%左右。 单看刚发布不久的"搪胶4.0 mini LABUBU",在得物APP销量最高的"L"款,成交均价也基本下降了30%。 | 10:24 | | | .11 5G 714 | | 10:28 | | 11 排机App .. II 5G 734 | | 10 ...
泡泡玛特要与黄牛“决裂”
36氪· 2025-09-12 10:57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通过主动扩大产能和打击黄牛策略 显著挤压二手市场投机泡沫 导致LABUBU等核心产品二手价格大幅下跌 并引发短期股价调整 但公司意在强化产品定价权与IP长期价值 [1][2][4][5] - 公司面临单一IP依赖风险 LABUBU所在系列上半年营收占比近三分之一 同时积极推动IP多元化和生命周期延伸 包括跨界联名与影视内容开发 [7][9] 产品价格动态 - LABUBU第三代未拆盒及端盒成交均价较峰值下降80% 新款搪胶4.0 mini LABUBU各规格均价下降约30% [1] - 其他IP产品价格同步回调:星星人系列未拆盒均价较峰值降35% 隐藏款降42% MOLLY系列未拆盒均价降51% 隐藏款降69% [8]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从8月26日339.8港元/股高点回落至9月11日273.4港元/股 跌幅达19.5% [2] - 机构认为调整受技术及情绪因素驱动 恒生指数调仓带来短期抛压 但基本面未恶化 [2] 产能与供应链策略 - 毛绒产能提升至去年同期10倍以上 8月达3000万只 [3] - 迷你LABUBU发售30分钟内售出71万单且全部为现货 LABUBU 3.0系列通过多批次预售仅天猫渠道销量超70万件 [4] IP运营与营收结构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上半年营收48.1亿元 占总营收近三分之一 [7] - 其他头部IP增速显著:MOLLY营收13.6亿元(+73.5%) SKULLPANDA营收12.2亿元(+112.4%) CRYBABY营收12.2亿元(+248.7%) DIMOO营收11.1亿元(+192.5%) [8] - 13个艺术家IP营收突破亿元 [8] 战略转型方向 - 削弱产品投资属性 通过直营渠道直面消费者 重新掌控定价权 [5] - 推进IP跨界合作(VANS/优衣库/GODIVA) 并布局影视内容(《LABUBU与朋友们》动画剧集) [7][9] - 依托明星效应(泰国明星Lisa推广)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7]
LABUBU、WAKUKU“闪耀”服贸会,潮玩出海开辟文化输出新窗口
华夏时报· 2025-09-12 08:38
核心观点 - LABUBU爆火推动潮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宠儿 潮玩公司借助服贸会展示原创IP实力 行业正从玩具向文化符号转型 出海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1][4][6][7] 服贸会参展情况 - 泡泡玛特作为独家潮流文化品牌合作伙伴设立两大展台 1号馆展出LABUBU 星星人 9号馆展出MOLLY 并设置星星人主题大型装置艺术打卡点 [2] - Letsvan奇梦岛重点展出WAKUKU SIINONO 又梨等核心IP WAKUKU因明星带货成为全场焦点 现场出现排队购买现象 [2] - 52TOYS展出涵盖静态玩偶 可动玩偶 变形机甲 拼装模型 发条玩具 毛绒玩具及衍生周边等多品类产品 [3] - 52TOYS首次展示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品牌"国博衍艺"合作的多款创意玩具 [1][3] - 52TOYS展出与《草莓熊》《猫和老鼠》《疯狂动物城》《超人》《蜡笔小新》等全球知名IP合作产品 [3]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从家居摆件转变为街头潮流穿搭元素 实现从玩具到文化符号的蝶变 [7] - 社会发展趋势显示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和情绪价值满足 悦己消费 兴趣消费需求上升 IP玩具成为朝阳产业 [3] - 中国潮玩正从小众走向大众 从潮流玩具升级为潮流文化 并从中国垂直市场迈向全球时尚市场 [4] 出海战略进展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收入暴增375%至50.7亿元 首次在财报中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 [6] - 泡泡玛特在全球18个国家开设共571家门店 进驻英国剑桥 印尼巴厘岛等全球知名地标 [6] - Letsvan奇梦岛已进入东南亚和北美市场 开展本地化运营 今年6月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首场海外快闪活动 [6] - 出海不仅开拓更广阔市场 也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破圈"的重要力量 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 [5] 产品市场表现 - LABUBU从2024年开始爆火 2025年热度持续攀升 4月25日LABUBU3.0系列发售当晚引发全球抢购潮 [6] - WAKUKU系列产品在北京朝阳合生汇经常需要排长队 热门产品容易售罄 [3] - 泡泡玛特在服贸会设置以甜品屋为灵感的展区 观众可现场品尝 出现排队购买现象 [2]
泡泡玛特“戳破”二手市场泡沫:扩大产能挤压投机,LABUBU能否续写IP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9-12 00:01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推出迷你LABUBU新品引发市场热度 但导致LABUBU系列二手价格集体暴跌 公司通过供应链扩张打破黄牛囤货逻辑 转向保障消费者权益 但单一IP依赖风险凸显 [1][3][4][6] 产品价格动态 - LABUBU第三代产品近90天成交均价持续下滑 未拆封单盒及整盒价格较峰值暴跌80% [3] - 新推出的搪胶4.0 mini LABUBU的L款销量冠军产品价格跌幅达30% [3] - 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未拆盒价格下跌35% 隐藏款"好彩天天来"跌幅达42% [5] - MOLLY"口袋朋友"系列未拆盒价格较峰值腰斩 隐藏款"最好别惹我"暴跌69% [5] 资本市场反应 - 泡泡玛特股价在半个月内从339.8港元/股跌至273.4港元/股 跌幅超过19.5% [3] - 机构观点分化 中泰证券强调头部IP势能持续增强 摩根士丹利认为波动属技术性调整 二手市场占比极小不应作为核心指标 [3] 供应链变革 - 2025年8月毛绒玩具产能较去年同期激增10倍 达到每月3000万只规模 [3] - 迷你LABUBU发售当晚30分钟内售出71万单且全部现货供应 此前LABUBU 3.0系列通过8个批次预售仅天猫渠道卖出70万件 [3] - 7月10日官方大规模补货后二级市场投机泡沫消散 黄牛恐慌性抛售 [4] - 公司商业模式从维持产品稀缺性转向保障消费者权益 明确要卖"好产品"而非"理财产品"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自主产品收入137.53亿元人民币 占比99.1% 较2024年同期的43.83亿元增长213.8% [5]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收入48.14亿元 占比34.7% 较2024年同期的6.27亿元增长668.1% [5][6] - MOLLY收入13.57亿元(占比9.8%) SKULLPANDA收入12.21亿元(占比8.8%) CRYBABY收入12.18亿元(占比8.8%) DIMOO收入11.05亿元(占比8.0%) 五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 [5][6] IP运营与风险 - LABUBU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 2024年前属小众圈层 通过泰国明星Lisa推荐和海外门店扩张实现全球破圈 目前与VANS、优衣库等品牌合作 [6] - THE MONSTERS系列贡献公司近三分之一营收 单一IP驱动增长格局未改变 结构性风险在二手市场价格崩盘时突出 [6]
主动戳破泡沫?泡泡玛特的终极战略浮现
财富FORTUNE· 2025-09-11 21:10
二手价格的下探,与泡泡玛特扩大产能,加大市场供给有关。 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表示,"当前一个月的毛绒品类产量,等同于过去一年的产量"。今年8 月产量大约3000万只,产能同期提升10倍以上。 市场已开始对这家炙手可热的新消费公司持警惕态度。近期,泡泡玛特卖空数据大幅上升。数据显示, 其卖空股数自8月29日的近30万股,在一周后快速攀升至600余万股,同期卖空金额也从不足亿元激增至 近20亿元。 类似的情形曾在今年6月上演——当时多个国家掀起抢购LABUBU的热潮,黄牛横行,影响了消费者体 验。当月中旬,泡泡玛特股价出现下跌,做空规模增加。6月18日,公司出手大规模补货,LABUBU首 次开启线上预售,二手市场价格随之下探。 在那之后,泡泡玛特股价横盘震荡近两个月,直到泡泡玛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史上最强"数据带领公 司股价于8月20日再创新高,公司总市值突破4200亿港元。在同天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 特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宁宣布了mini版LABUBU的上市计划。 或许是新产品并未迅速打开新的想象空间,亦或是股价创新高后,现有价格已经包含了市场对新产品的 预期,新系列的发售并未 ...
泡泡玛特爆火密码:为何“无用”却让人上瘾?
混沌学园· 2025-09-11 20:08
从商业角度看,泡泡玛特的成长故事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显示出在产品功能趋同、渠道同质化的今天,真正的竞争优势往往不再来自"效 率"或"性能",而是来自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在过去一年里,泡泡玛特频频登上热搜。从LABUBU引爆全球潮玩市场,到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一票难求,再到最新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超越 去年全年总和。 这一连串高光时刻,不仅让泡泡玛特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明星企业,更令公众好奇:一家看似"卖玩具"的公司,究竟凭什么能在短短十余年间,从小众潮流走向国 际舞台? 答案或许不在于"玩具",而在于"情绪"。 盲盒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猎奇与愉悦,LABUBU形象所唤起的共鸣与陪伴,同好社群所构建的归属与身份标签,这些都成为支撑其商业模式不断扩张的底层逻 辑。 为什么情绪价值变得如此珍贵? 上周六的课程中,混沌创新领教、欧瑞吉国际创始人&CEO张乐用"一"思维深刻剖析了泡泡玛特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她不仅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一条值得借 鉴的路径:如何在物质过剩的时代,通过洞察情绪构建可持续的商业竞争力。更为大家揭示了,情绪价值背后的底层成因。 扫描海报二维码 学习完整课程 物质过 ...
LABUBU、WAKUKU“闪耀”服贸会,潮玩出海开辟文化输出新窗口|聚焦2025服贸会
华夏时报· 2025-09-11 19:59
核心观点 - 潮玩公司借助服贸会平台展示原创IP与创新力 LABUBU和WAKUKU成为人气焦点 行业通过文化融合与出海战略实现从玩具到潮流文化的转型 [2][3][7] 服贸会参展表现 - 泡泡玛特作为独家潮流文化品牌合作伙伴设立两大展台 1号馆展出LABUBU和星星人IP 9号馆展出MOLLY IP 并设置星星人主题大型装置艺术打卡点 [3] - Letsvan奇梦岛重点展出WAKUKU、SIINONO、又梨等核心IP WAKUKU因明星带货成为全场焦点 消费者反映服贸会货源齐全且购买便捷 [3] - 52TOYS展出涵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变形机甲等多品类产品 首次展示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品牌"国博衍艺"合作创意玩具 并展出与《草莓熊》《猫和老鼠》等全球知名IP合作产品 [2][4]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行业从小众走向大众 从潮流玩具升级为潮流文化 并从中国垂直市场迈向全球时尚市场 [5] - 潮玩被视为情绪价值陪伴与文化创新载体 逐渐从家居摆件转型为街头潮流穿搭元素 实现产品形态颠覆式变革 [7] - 社会发展趋势显示大众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和情绪价值满足 悦己消费和兴趣消费需求上升 IP玩具成为朝阳产业 [4] 出海战略与全球化进展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收入暴增375%至50.7亿元 首次在财报中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 截至6月30日在全球18个国家开设571家门店 并在英国剑桥、印尼巴厘岛等地标位置开设首店 [6] - Letsvan奇梦岛加速出海 已进入东南亚和北美市场开展本地化运营 6月初在泰国曼谷举办首场海外快闪活动 初步验证IP出海可行性 [7] - 出海成为潮玩企业重要发展方向 既能开拓广阔市场挖掘商机 又能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升文化话语权 [6] 文化价值与创新 - 潮玩公司通过服贸会国际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原创潮玩创新力量 体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为行业注入文化自信并开启全球市场新可能 [2] - 泡泡玛特通过IP创新运营思路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多元情感体验与文化价值 坚持IP多样性与延展力 [7] - 52TOYS通过IP创意融合呈现兼具趣味和文化内涵的玩具产品 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2][4]
泡泡玛特股价回落超15%
深圳商报· 2025-09-11 07:11
股价表现 - 港股潮玩龙头泡泡玛特股价延续跌势 9月10日收盘报275.2港元/股 单日下跌4.51% [1] - 自8月26日创下339.8港元历史高位后持续调整 半个月内累计跌幅达15.74% [1] 业务运营 - 线下消费场景保持活跃 深圳多家门店客流不断 包括福田领展中心城机器人商店及深业上城旗舰店 [1] - 门店不乏外国消费者身影 有消费者一次性购买4个单价129元的"光织园"系列SKULLPANDA盲盒 [1] IP业务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作为核心IP阵营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8.1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68% [1] - 该系列占公司总营收的35% LABUBU、SKULLPANDA、CRYBABY等子IP市场表现强劲 [1] - LABUBU凭借独特设计语言成为全球畅销IP [1] 市场观点 - 股价调整反映投资者对IP可持续变现能力的担忧 [2] - 市场担心产品生命周期存在不确定性 热度消退可能影响公司盈利稳定性 [2] - 尽管被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 部分投资者选择在利好兑现后获利了结 形成短期抛压 [2]
消费分裂时代:年轻人买盲盒不买房,中年人囤黄金不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9-11 04:39
消费市场宏观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加快1.5个百分点 [3] - 消费对GDP贡献率达52% 核心CPI连续三个月扩大 [1] - 居民存款新增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13] - 消费信贷增速仅5.6% 创七年新低 [13] 消费行为分化特征 - 情绪消费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 预计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3] - Z世代每月平均支出近千元用于情绪消费 超两成年轻人每天都需要情绪消费 [17] - 高端餐饮营业额同比下滑15.3% 快餐门店人均消费50元以下店铺增长9.7% [11] - 外卖平台15元以下订单量暴增62% [11] - 奢侈品销量最高跌幅超20% 二手奢侈品平台成交额增长34% [11] 代表性企业表现 潮玩行业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6] -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 同比增长396.5% [6] - LABUBU单产品创造48.1亿元收入 [6] -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等IP均创造超10亿元收入 [6] - 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 同比增长73% [14] 传统高端消费 - 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5家营收利润双倒退 [8] - 白酒行业第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0%和7.5% [8] - 片仔癀总市值从2900亿元降至1200亿元 近十一年首次营收净利双下滑 [8]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 同比下滑17.1% [8] 其他行业 - 五星级酒店入住率降至52% 创五年新低 [9] - 经济型酒店和民宿入住率反涨7% 房价上涨5% [9] - 小米汽车第二季度营收1160亿元 同比增长30.5% [14] -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14]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市场呈现"性价比"与"情价比"双轨发展模式 [16] - 代际红利/国货全球化/渠道重构成为三大确定性机会 [16] - AI应用为产品端变革和效率提升提供新动力 [16] - 企业战略转向IP设计零售集团定位 [13] - 消费REITs等新基础设施替代传统分销渠道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