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声检查
icon
搜索文档
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数量增多!早期有哪些症状?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59
乳腺癌疾病负担与流行病学 -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1] - 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30万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 全球与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不在少数[3] - 乳腺癌好发于55至60岁女性,40岁左右女性出现另一波发病小高峰[3] 乳腺癌临床特征与疾病进展 - 年轻乳腺癌进展比老年乳腺癌更快,肿块生长速度快,出现淋巴结转移概率偏高[3] - 乳腺癌典型症状是乳腺肿块,约80%患者以乳腺肿块为首诊[5] - 大多数早期乳腺癌患者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在没有形成肿块前一般无明显前兆[5] 乳腺癌筛查与诊断方法 - 定期自查很重要,推荐自检频率为一到两个月一次[7] - 自检包括观察乳房皮肤和乳头有无凹陷或水肿,挤压乳头看有无异常颜色[7] - 由于自检不确定性较高,医院定期筛查是关键,包括超声、钼靶、核磁共振、乳管镜四种检查[9] -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出现乳腺钙化,超声检查难以检出,需进行钼靶检查[9] - 建议40岁以上女性进行钼靶体检,推荐频率为一到两年一次[11]
中新健康丨乳腺癌有张“高危清单” 专家:这类人需更早启动早筛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5:46
乳腺癌疾病负担与筛查重要性 - 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5.6% [1] - 早期发现乳腺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将近90%,远超晚期不足30%的5年生存率 [3] - 专家指出目前30多岁女性群体问题增多,建议将筛查干预节点前移 [3] 乳腺癌高危因素识别 - 存在直系亲属(如母亲)在50岁之前患乳腺癌的家族史,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1] - 高危因素清单包括:女性生理特性(初潮过早、闭经过晚、多次生产史)、肥胖、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早发家族史、既往有良性乳腺疾病史 [2] - 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如夜班、精神压力变化、家庭或工作中的突发变故,可能通过引发免疫系统改变而增加患病风险 [2] - 基因检测相关的特定指标异常也需警惕,可能提示潜在风险 [1] 不同人群筛查方案建议 - 针对40岁以下女性,尤其是有高危因素者,优先选择无辐射、便捷、价格合理的超声检查 [2] - 40岁以上女性建议采用钼靶配合超声检查的方案,钼靶可弥补超声对病灶结节微钙化筛查的不足 [2] - 若检查发现四级以上结节,需进一步进行增强核磁等检查,最终确诊需依靠组织学病理检查 [2] - 高危人群需纳入个性化管理 [2] 早期症状识别与就医建议 - 年轻女性若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异常(如橘皮样改变)或腋窝、锁骨处出现包块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3] - 专家提醒不要因年轻而掉以轻心,临床中遇到过19岁的年轻患者 [3]
精准诊断与治疗,助力高危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新京报· 2025-08-18 16:48
乳腺癌生存率与复发风险 - 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83.2% [1] - 约72%中国乳腺癌患者于疾病早期确诊 但30%高风险特征患者仍可能在初期几年内复发 [1] - 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20% 中位生存时间2-3年 [1] 遗传性乳腺癌与基因突变 - 5%-10%乳腺癌患者携带明确遗传基因突变 如BRCA1/BRCA2等 [2] - 5%-20%中国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突变 其中60%-80% BRCA1突变患者为三阴性乳腺癌 [2] - BRCA突变患者发病年龄更早 恶性程度更高 无病生存期更短且远处转移风险更高 [2] BRCA基因检测指南与精准诊断 - BRCA检测推荐人群包括:确诊年龄较低者、有高风险家族史者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3]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明确BRCA突变检测为诊断组成部分 [3] - 基因检测可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3] 筛查与疾病管理策略 - 35-70岁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癌筛查 包括钼靶检查及腺体密度高者的超声检查 [4] - 每月月经后7天建议自查乳房对称性与异常触摸 助力早期发现与诊断 [4] - 确诊患者需严格遵从医嘱治疗 定期复查随访并实施长期疾病管理 [4]
广东公布透析超声中医类医疗服务最高限价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04 15:46
医疗服务价格整合 - 广东省医保局优化整合泌尿系统透析类、超声和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并制定全省最高限价 泌尿系统透析类自7月15日起实施 超声和中医类自7月31日起实施 [1] - 原32项血透类项目整合为21项 "血液透析费"全省最高限价每次390元 涵盖全部操作步骤 腹膜透析费(人工)限价每次45元 腹膜透析费(自动)限价每小时16元 [2] - 公立医疗机构必须按整合后项目收费 禁止拆分收费 如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需按"血液透析灌流费"统一收费 [2] 血透类项目调整 - 废止"人工肝治疗"项目 血浆置换等操作可按相应项目叠加收费 废止住院患者床旁治疗加收政策 [3] - 各地市需确保血透患者负担不增加 在省最高限价基础上可下浮定价 综合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 [2] 中医类项目规范 - 原60项中医针法类整合为10项 计价单位由"穴位"改为"次" 体现劳动和技术价值 [4] - 原105项中医骨伤类整合为9项 如手法整复术(关节脱位)全省限价每关节138元 复杂关节脱位限价每关节328元 [4][5] - 原9项中医特殊疗法整合为6项 如小针刀治疗项目 [4] 超声类项目改革 - 原84项超声检查类整合为13项 将超声图文报告服务纳入检查价格 不再单独收费 [4] - 各市具体项目价格不得高于省最高限价 下浮比例不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