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线圈

搜索文档
上海超导科技IPO:技术光环下的财务隐忧与领导人迷雾
搜狐财经· 2025-06-20 21:58
IPO基本信息 - 上海超导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18日获受理 计划募资12亿元 [1][3] - 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18日 注册资本5.2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马韬 定位高温超导材料研发商 [3] - IPO进程:2024年11月28日启动辅导(中金公司辅导) 2025年6月18日获受理(中金保荐) [3] 业务与客户结构 - 客户集中度畸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81.93%营收 其中中国科学院占比30.26% 联创超导24.20% 能量奇点14.77% [5][6] - 国家电网招标量2024年下滑30% 导致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180天增至287天 [5] - 技术商业化存疑:核聚变装置(如洪荒70)未商业化放量 医疗设备处试验阶段 行业预计大规模应用需5-10年培育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快速增长:0.35亿元→0.83亿元→2.39亿元 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0.72亿元(前两年亏损) [12] - 2024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达52% 前五大客户中联创超导、能量奇点等成立不足5年 交易真实性待考 [12] - 募投项目拟新增6000公里年产能(现有1000公里) 但2024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仅约50公里 供需严重错配 [12] 公司治理与监管风险 - 董事长马韬背景信息有限 其控制的共青城超达投资含3家2021年注销的关联公司 其中上海超导能源曾因税务违规被处罚 [8][10] - 监管可能质询:技术变现能力、无控股股东架构下的决策机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及关联交易披露 [13]
联创光电(600363):核聚变行业发展加速 高温超导磁体龙头迎订单高增期
新浪财经· 2025-06-03 20:26
核聚变行业发展加速驱动因素 - 资金助力: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分别投资10亿元和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次直投该公司,后续或有更多资金支持 [1] - 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明确支持核聚变技术研发,华盛顿州简化审批流程为聚变电站建设开辟快速通道 [1] - 技术突破:东方超环创造1066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纪录 [1] 国内外聚变项目进展 - 合肥BEST装置项目预计2027年建成,2030年有望实现核聚变发电 [2] - 合肥CRAFT"夸父"项目进入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 [2] - "星火一号"项目完成评审进入招投标阶段,技术目标Q值大于30,连续发电功率100MW,总投资超200亿元 [2] 联创超导业务发展 - 联创超导参与"星火一号"项目,有望成为核心超导磁环供应商,2024年底已中标中核集团超导线圈研制与测试服务分包项目 [2] - 公司在金属热加工、光伏、半导体及核聚变领域均有成熟产品布局 [2] 公司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7.5亿元、41.2亿元、4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10%、12%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亿元、7.7亿元、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0%、27%、29% [3]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46倍、36倍、28倍 [3]
超导:让电流“零阻力”奔跑的奇迹(瞰前沿·@科学家)
人民日报· 2025-05-10 06:29
超导技术发展现状 - 南方科技大学团队在常压环境下实现镍氧化物薄膜超过"麦克米兰极限"(40开尔文以上)的超导电性 使镍基材料成为常压下第三类高温超导材料体系 [9] - 该突破性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 刷新超导材料家族图谱 为破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关键拼图 [9] - 中国科学家在铜基、铁基、镍基三类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从跟跑变为领跑 [9] 超导技术应用案例 - 广东深圳平安大厦2021年启用自主研发的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 电流承载量是同等铜缆5倍 输电损耗降低约80% [8] - 医院核磁共振成像仪采用超导线圈 通电后可永久维持磁场 能耗近乎为零 [7] - 中国在成都建成全球首条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线 车辆在液氮温区实现自稳定悬浮 [10] 超导技术原理特性 - 超导体具有零电阻特性 如同为电子铺设无摩擦"高速公路" 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发现汞在零下269℃时电阻消失 [7] - 超导体展现"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 是磁悬浮技术物理基石 [10] - 超导体中电子结成"库珀对"形成宏观量子态 成为量子科技核心元件 [10] 超导技术经济价值 - 全球每年因输电损耗电量高达总发电量5%-10% [7] - 传统半导体芯片中约40%电能转化为热量 超导技术可大幅节省能源 [7] - 超导量子计算机运算能力可比现有超级计算机快百万倍以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