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梦启云数据库云服务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达梦数据(688692):高增长强盈利,信创+云原生双驱动
华创证券· 2025-08-31 16:35
投资评级 - 强推(维持)评级 目标价392元 当前价285.99元 [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3亿元 同比增长48.65% 归母净利润2.05亿元 同比增长98.36% 扣非净利润1.89亿元 同比增长98.14% [2] - 单季度表现:2025Q2营业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42.44%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124.08% [8]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毛利率维持96.22%高位 净利率同比提升10.08个百分点至38.69% 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8] -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销售费用1.71亿元(+25.19%)管理费用0.48亿元(+6.43%)研发费用1.12亿元(+21.55%)三项费用增速均低于营收增速 [8] 业务发展驱动因素 - 信创领域深度布局:在金融、能源、党政等七大关键行业实现收入正向增长 典型客户包括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武汉地铁轨道交通AFC清分中心等 [8] - 技术研发持续加码:上半年研发投入1.12亿元 同比增长21.55% 占营收比例21.36% 推出GDMBASE V4图数据库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8] - 云原生技术领先:达梦启云数据库云服务系统在广安市政务云平台成功应用 分布式数据库集群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2025年3月获央视报道 [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营收预测:2025E 15.15亿元(+45.1%)2026E 21.68亿元(+43.1%)2027E 30.37亿元(+40.1%)[4][8] - 净利润预测:2025E 5.55亿元(+53.5%)2026E 8.22亿元(+48.0%)2027E 11.50亿元(+40.0%)[4][8] - 每股盈利预测:2025E 4.90元 2026E 7.25元 2027E 10.16元 [4][8] - 估值水平:基于2025年80倍PE 对应市值444亿元 [8]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国内数据库行业龙头之一 核心产品具备高技术壁垒与定价权 [8] - 多模融合数据库技术领先 支持图、关系、键值、向量等多种数据类型 [8] - 主营业务包括软件授权、运维服务、行业解决方案与数据库一体机 均实现稳步增长 [8]
达梦数据(688692):高增长强盈利 信创+云原生双驱动
新浪财经· 2025-08-31 16: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48.65% [1] - 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98.36%,扣非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98.14% [1] - 单季度2025Q2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42.44%,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24.08% [2] - 毛利率维持96.22%高位水平,净利率同比提升10.08个百分点至38.69% [2] - 销售费用1.71亿元(+25.19%)、管理费用0.48亿元(+6.43%)、研发费用1.12亿元(+21.55%),三项费用增速均低于营收增速 [2] 业务发展 - 公司在金融、能源、党政等七大关键行业实现收入正向增长,应用于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武汉地铁轨道交通AFC清分中心等高安全场景 [3] - 研发投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1.55%,占营收比例21.36% [3] - 推出GDMBASE V4图数据库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支持多模融合技术 [3] - 云服务系统在广安市政务云平台应用,分布式数据库集群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3] 增长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5.15/21.68/30.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55/8.22/11.50亿元 [4] - 基于80倍2025年PE估值,对应目标市值444亿元 [4]
数据库大内卷 AI功能竟成为“皇帝的新装”
搜狐财经· 2025-07-19 08:09
信创产业时间窗口 - 国资发79号文件要求2027年底前实现央企信息化系统信创替代,数据库作为核心组件面临紧迫时间窗口 [2][3] - 目前距离大限仅剩不到两年时间,行业进入"生死时速"阶段 [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数据库企业近300家,形成三大阵营:学院派(达梦/金仓/南大通用/神舟通用)、巨头系(OceanBase/腾讯云/华为GaussDB)、创业新势力(海量数据/星环/亚信) [3] - 金融业占据数据库市场20%份额,是兵家必争之地,"得金融者得天下" [6] - 当前国外数据库在银行核心系统占比仍超80%,存量市场巨大 [18] 技术发展现状 - 国产数据库在党政领域替换率达80%,金融非核心系统达50%,但核心系统仅15% [9][10] - 与Oracle相比,国产数据库在性能差距较小,但易用性和生态工具链(监控/备份/迁移等)存在明显短板 [15] - 银行核心系统迁移面临零宕机、零数据丢失、随时可回退等严苛要求,难度堪比"飞行中换发动机" [13] 金融行业挑战 - 银行核心业务(存贷汇)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目前由腾讯TDSQL、OceanBase、华为GaussDB等五大厂商主导 [13] - 保险行业面临业务复杂(保单周期数十年)、非结构化数据多、系统迁移难度高等特殊挑战 [19][20][21] - 证券行业对微秒级响应要求苛刻,国产数据库在极端场景稳定性仍待验证 [21] 市场发展趋势 - 2020-2023年为银行选型测试期,2023-2025年进入建设交付期,2025年后将全面切入核心业务 [13] - 区域性银行和证券保险机构从2024年开始加速国产化改造 [18] - 数据库厂商为抢占市场采取低价策略,2024年仅2-3家上市公司盈利,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26] AI技术应用 - 70%数据库厂商已标榜AI属性,但实际生产环境中AI功能多为噱头,非核心需求 [28][29] - AI在查询优化、自治运维、数据备份等环节具有应用潜力,但短期内难改行业格局 [30] - 向量数据库声量与市场份额不成比例,过度投入AI可能拖累企业真实竞争力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