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客
搜索文档
“四十不惑”的日产看得更清了:为中国造车,才能走向全球
观察者网· 2025-10-17 18:5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速其中国化战略以图复兴,并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转型的关键[3][4][6] - 公司推出全球复兴计划“Re:Nissan”,旨在强化核心优势、重燃品牌激情并聚焦产品策略[4][6] - 公司在中国团队从产品定义到市场打法拥有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标志着深刻的战略与组织变革[7] 产品布局与规划 - 公司发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和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均将于未来几周内推出[1][10] - 公司正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计划于2026年上市[1][10] - 到2027年夏季前,公司将陆续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轿车、SUV及皮卡,并提供多元动力组合[9] - 公司首款由中国主导设计研发并面向全球市场的皮卡Frontier Pro亮相,开启“中国研发定义全球标准”的新阶段[10] 中国市场表现与基础 -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40年,累计用户超过1900万,轩逸等车型曾长期占据销量榜首[3] - 公司年销量于2020年达到113万辆的高峰,但自2022年起在华销量持续下滑,面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带来的竞争压力[3] - 公司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果,今年4月上市的东风日产N7迄今销量达3.3万辆[9] 研发与供应链本土化 - 公司在郑州日产正式揭牌成立LCV(商用车)研发中心,将承担日产全球LCV车型开发工作[10] - 公司发布“新奋斗100”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100亿元,目标将研发团队规模提升至4000人以上[10] - 公司正对零部件供应链进行改革,考虑利用中国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以显著降低成本[15] 品牌形象与团队建设 - 公司品牌主张向“年轻、创新、充满激情”方向转变,通过高管互动、启用年轻人才等方式推动年轻化[12] - 新车型如N7、N6等均由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团队打造,更懂中国年轻用户需求[13] - 公司采用Glocal(全球+本土)模式,依托本土精英与全球人才融合的团队作为核心竞争力[15]
日产汽车,昔日辉煌难再续?
虎嗅· 2025-06-10 14:49
日产汽车业绩困境 - 公司宣布全球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 [1] - 2024财年在华销量暴跌12.2%至69万辆,连续六年下滑 [3][4] - 2024财年净亏损达6709亿日元 [5] 中国市场表现 - 在华销量从2021年138万辆骤降至2024年69.6万辆,三年内腰斩 [3][4] - 市占率从6%下滑至不足4%,外资品牌整体市占率从50%降至40% [6] - 销量严重依赖轩逸轿车,新能源车型占比仅1% [6][10] 产品与技术问题 - 电动化转型滞后,仅有两款新能源车型在售 [10] - 研发周期长达55个月,远超行业平均 [11] - 传统燃油车型更新缓慢,配置落后于中国消费者需求 [10] 管理决策失误 - 戈恩离职后战略收缩,新品投入不足 [10] - 管理层频繁变动导致决策迟缓,错失战略窗口期 [12][13] - 2025年更换CEO,调整执行团队以应对危机 [13] 外部竞争环境 - 中国新能源车2023年销量774.8万辆,渗透率35.7% [14] - 比亚迪2023年销量257万辆,超越一汽-大众成为冠军 [15] - 本土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全面领先 [15][16] 未来战略调整 - 计划2027年前推出10款中国导向新车型,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20] - 与东风合作开发代号"N7"纯电轿车,续航635公里 [20] - 首次在华推出插电混动产品以丰富新能源谱系 [20]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降价引发价格战,合资品牌利润空间被挤压 [16] - 丰田在上海建独资电动车工厂,计划2027年投产豪华纯电车型 [20] - 本土品牌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领域领先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