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奥迪利润暴跌37.5%!关税重拳与转型阵痛重创德国汽车工业
华夏时报· 2025-07-31 09:33
奥迪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325.7亿欧元,同比增长5.3% [1] - 营业利润暴跌45.2%至10.87亿欧元,税后利润重挫37.5%至13.46亿欧元 [1] - 营业利润率从6.4%腰斩至3.3%,净现金流萎缩至9亿欧元(同期为11.3亿欧元) [1] 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 美国关税冲击:4月起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从2.5%提高至25%,7月降至15%,但上半年已造成6亿欧元额外支出,占营业利润的55% [2] - 上游供应商因美国钢铝50%高关税转嫁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 [2] - 电动化转型投入巨大:研发纯电平台、智能驾驶技术等,燃油车业务收缩但固定成本短期内难以下降 [2]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全球交付量783531辆,同比下降5.9% [3] - 欧洲(除德国)销量231505辆,同比下滑4% [3] - 德国本土销量103273辆,同比微增0.7% [3] - 北美(除墨西哥)销量98712辆,同比下滑9%,美国市场暴跌19.4% [3] - 中国市场销量287600辆,同比暴跌10.2%,占全球总销量的36.7% [3] 电动化进展与挑战 - 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暴涨76.2%至20505辆 [4] - 中国纯电动车销量仅7897辆,同比暴跌23.5%,产品力、品牌认知等落后于本土新势力 [4] - 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奥迪在智能座舱、智驾、性价比等方面难以抗衡 [4] 行业整体困境 - 大众集团(奥迪母公司)因美国关税额外成本1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3% [5] -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业务现金流从94亿欧元锐减至30亿欧元,宝马从48亿欧元降至44亿欧元,大众从71亿欧元降至33亿欧元 [5] - 德国车企面临"双轨困境":传统优势领域受政策狙击,电动化转型滞后 [5] 技术代差与生态短板 - 中国已建成120万座超充站,800V高压平台车型占比45%,德国仅18万座超充站,高压平台普及率不足15% [6]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电池-电机-电控"闭环,宁德时代、华为等技术标准输出全球 [6] - 德国北伏电池工厂规划产能200GWh,仅相当于宁德时代2024年实际出货量 [6] 转型应对措施 - 奥迪计划2029年底前在德国裁减7500个岗位,中期每年节省10亿欧元成本 [3] - 大众集团与国轩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7] - 大众集团向小鹏汽车增资15亿欧元深化技术合作 [7]
"十四五"新突破:科学仪器引领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创新生态迎黄金时代!
仪器信息网· 2025-07-30 12:08
导读: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稳步发展,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区域经济协调性增强,科学 仪器产业迎来国产替代与全球化新机遇。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十四五"期间税收改革与发展情况召开了主题新闻发布会。根据发票数据,"十四五"期间,中国实体经济基础稳 固,其中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所有企业收入的约29%,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尤 其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在 制 造 业 向 高 端 化 和 智 能 化 转 型 的 过 程 中 , 装 备 制 造 业 和 高 技 术 制 造 业 的 销 售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率 分 别 达 到 了 9.6% 和 10.4%。而在本年度上半年,这两项指标进一步增长到了8.9%和11.9%,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3.2%和17.2%。民营经济表现活跃,上半年其销售收入占比高达71.7%,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年均24.1%和 5 ...
维珍妮2025财年筑底企稳:收入增长11.7%至78.4亿港元,运动板块大涨26.9%成增长引擎,越南产能占比85%应对贸易挑战
金融界· 2025-07-28 14:5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收入增长11.7%至78.4亿港元,实现筑底企稳 [1] - 贴身内衣业务收入42.43亿港元,同比增长3.0%,占总收入54.2%,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24.7% [3] - 运动产品业务收入29.34亿港元,同比增长26.9%,占总收入37.4%,运动胸围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3] - 消费电子配件业务收入4.09亿港元,同比增长43.2%,主要由上半年新产品订单带动 [3] - 维密中国业务收入19.66亿港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8560万港元,电商渠道表现突出 [4] 业务战略与创新 - 优化品牌伙伴组合,聚焦"Better&Best"产品定位,创新研发产品订单显著提升 [3] - 利用专利贴合工艺技术发展差异化功能性服装产品,成为运动产品增长核心引擎 [3] - 采取动态订单预测和供应链管理策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拓展高附加值产品 [3] - 将Bonding工艺技术从内衣拓展至运动业务,并复制至服装业务,Bonding系列服装成为重要开发项目 [5] 产能布局与智能化转型 - 推进智能化转型,通过架构垂直化、管理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等措施提升效率 [4] - 深圳厂房全面搬迁至肇庆基地,研发部门迁移计划推进,强化本地创新与生产联动 [4] - 越南基地产值占总收入85%,越南雇员31900名,中国内地雇员4900名 [4] - 依托越南厂房满足国际需求,肇庆厂房配合"China for China"规划,构建双轨模式 [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前景未明,品牌伙伴订单趋于审慎 [5] - 供应链竞争激烈,产品差异化成为突围关键 [5] - 推行研发、生产、营运等多环节降本增效措施,提升组织效能 [5] - 深化与战略供应链伙伴协作,引入新供应商伙伴,拓展中国、欧洲及日本等多元市场 [5]
一块钢板看转型
辽宁日报· 2025-07-28 06:30
盛夏,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里,一条条代表本钢高端冷轧产品的极限规格0.8毫米吉帕级复相 钢,正在生产线上缓缓行进。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以高端化为引领推动转型升级是钢铁企业决 胜未来市场的必由之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企业从顶层设计着手,不断谋势、蓄势、聚 势,全面构建高端化发展体系,通过制定"技术引领+产品跃迁"双轮驱动策略,持续推动企业高端化发 展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本钢板材对标行业先进,梳理各工序关键控制点,形成核心技术清单56项,技术骨干随即进 行技术攻关并逐月跟踪进展,推动指标不断提升。炼铁工序成本指标持续优化,上半年,燃料比创近10 年历史同期最优水平,焦比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产能瓶颈实现新突破。同时企业还聚焦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需求,形成战略性新兴产品目录,多类新开发产品成功被高端用户、大型项目、重点工程等应 用。本钢板材热连轧厂2300毫米生产线连续成功轧制出2175毫米、2180毫米、2190毫米超宽幅热轧板, 不断刷新国内宽幅板材纪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加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还有智能化转型、发展绿色制造的实践。本钢板材全力推进智慧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再添佳绩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9:48
山东省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2025年山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公布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五家化工龙头企业成功入选 [1] - 入选工厂代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智能化建设顶尖水平 包括海科瑞林高端油品炼油智能工厂 威联化学精益生产智能化工厂 联合石化卓越智能制造智能工厂 赫邦化工特种化学品智能工厂 天弘化学基于智能数字孪生的石化智能制造工厂 [2]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智能化转型措施 - 开发区管委会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依托全省首家化工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 实施确定性网络项目 搭建"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 [3] - 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顶层设计 按照"场景 车间 工厂 标杆"发展路径 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 智能工厂 [3]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3]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智能化转型成果 -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被评为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和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4] - 累计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优秀场景及省级各类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近20项 [4] - 智能化应用密度与深度在全省化工园区中名列前茅 [4]
新华财经|浙江绍兴:金融“引擎”驱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跑
新华社· 2025-07-24 16:42
新华社杭州7月24日电(记者王涛)在浙江省绍兴市,汽配产业作为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拥有200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产 品涵盖汽车制动系统、转向助力泵、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底盘及悬挂系统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通用零部件市场,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绍兴市深化产业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赋能,为汽配产业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 图为博众公司汽配产品生产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浙江博众车用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众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营车用空调两器配管、发动机周边配管、新能源冷却管路 总成等零部件,获得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玛弗罗、康迪泰克等企业的全球供应商资格认证。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这家企业的配套产品不断更 新换代。前不久,企业接到一笔来自欧洲的、金额约2000万欧元的订单,因急需购置新设备扩大产能,流动资金吃紧。 在企业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关口,邮储银行绍兴市分行既是成长见证者,也是坚定支持者。浙江特一忠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 企业,有着较为成熟稳定的生产技术及销售市场。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企业近期有扩大厂房规模及智能化改造的计 ...
时代的眼泪,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观察者网· 2025-07-23 21:09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 三菱汽车宣布终止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并终止合资伙伴关系,意味着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1] -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等原投资人退出,新进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为投资人 [2] - 三菱汽车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曾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发动机业务一度占据国产车型三成市场份额 [2] 三菱汽车在华发展历程 - 三菱汽车在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分公司,销售第一代帕杰罗 [2] - 90年代成立沈阳航天三菱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两家合资公司,为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发动机 [2] - 21世纪初年销量一度突破14万辆,力压本田成为日系车销量冠军,但随后因市场竞争和帕杰罗刹车事故影响逐渐边缘化 [5] 三菱汽车在华合资业务 - 2012年与广汽集团组建广汽三菱,推出欧蓝德、劲炫等SUV车型,2018年销量恢复至14万辆以上 [5] - 2020年以来销量由10万辆以上降至2022年的3万余辆,最后推出的纯电动SUV阿图柯未能挽救市场份额 [7] - 2019年起逐步终止合资业务,先后出售东安三菱股份、退出东南汽车股份,广汽三菱工厂于2023年停止生产并重组 [7] 三菱汽车在华业务终结 - 2023年初广汽三菱工厂停止生产,10月宣布重组,重组后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 [7] - 2024年7月沈阳航天三菱合资业务终止,标志着三菱汽车在中国的最后一块商业版图落幕 [7]
长城汽车(601633):中报快报点评:高价车型占比及政府补贴增加,二季度业绩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7-23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 Q2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23.5亿元,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对应单车收入16.7万元,单车盈利1.5万元 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坚定新能源转型,持续的新车周期有望推动公司销量与业绩改善 长期来看,公司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销量长期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长城汽车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快报,2025 Q2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23.5亿元,归母净利润45.9亿元 [4] 事件评论 - 短中期看,公司出海加速叠加国内新能源转向加速及坦克等高价值车型占比提升有望推动公司销量与业绩成长 长期看,公司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销量长期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3、170.7、214.8亿元,对应A股PE分别为13.6X、11.3X、8.9X,对应港股PE分别为7.3X、6.1X、4.8X [6] 公司二季度销售情况 - 公司Q2销量31.3万辆,同比+10.1%,环比+21.9%,其中新能源销量9.8万辆,同比+33.7%,环比+56.4%,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36.8%,同比+5.7pct,环比+6.5pct;海外销量10.7万辆,同比 - 1.8%,环比+17.5%,海外占比达34.1%,同比 - 4.1pct,环比 - 1.3pct 分品牌来看,WEY牌、哈弗占比同比提升,其中坦克销量6.3万辆,同比 - 5.9%,占比达20.1%,同比 - 3.4pct,环比+3.8pct,WEY牌销量2.1万辆,同比+106.3%,占比达6.8%,同比+3.2pct,环比+1.6pct [10] 公司二季度营收及利润情况 - Q2受益于坦克、WEY等高价值车型销量环比增长,公司单车收入达16.7万元,同比 - 0.4万元,环比+1.1万元,实现营收523.5亿元,同比+7.8%,环比+30.8% 受益规模效应,加之政府补贴等非经增加,公司二季度业绩表现超预期 公司Q2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19.5%,环比+161.9%,对应归母净利率8.8%,同比+0.9pct,环比+4.4pct;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 - 41.5%,环比+43.8%,对应扣非后归母净利率4.0%,同比 - 3.4pct,环比+0.4pct 由此测算,公司单车盈利1.5万元,同比+0.1万元,环比+0.8万元;扣非单车盈利0.7万元,同比 - 0.6万元,环比+0.1万元 [10] 公司战略布局 - 国内方面,长城在产品、渠道、供应链三个维度充分调整 公司坚定深化新能源转型,产品上重点发力插混赛道,新车定位清晰,加速智能新能源产品投放,哈弗、坦克、WEY、欧拉、皮卡等多个品牌多款新车有望未来贡献重要增量 [10] - 出海方面,公司“ONE GWM”战略加速出海,海外市场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过1400家,在泰国、巴西等地建立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拥有多家KD工厂,未来将加速推动公司销量增长 [10] - 智能化时代下,数据与算法为竞争核心,长城汽车积极推动销量与车型智能化的发展,持续夯实智能算法、数据、算力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未来在智能化的实力有望不断加强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报告给出了长城汽车2024A、2025E、2026E、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基本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市净率等数据 [15]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骨干煤炭生产企业,1984年开发建设,41年发展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1] - 公司坚持"五高"发展路径(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1] - 累计创造中国企业新纪录百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76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 [6] 技术突破与装备国产化 - 初期通过自主研发攻克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研发适合地质条件的高强度支护技术 [2] - 联合国内机构实现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等核心装备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国产化突破 [2] - 成功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采高成套智能综采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智能化转型成果 - 大柳塔煤矿建成首个高级智能综采工作面"太空舱",融合5G、AI、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远程操控和无人作业 [3] - 解决井下5G信号传输稳定性问题,建立统一设备通信标准实现跨厂商设备互联 [3] - 运输、通风、排水环节全面智能化改造,胶轮车无人驾驶、通风系统实时调节、排水设备24小时监测 [4] 创新生态构建 - 与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机构合作研发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技术 [5][6] - 内部搭建首席科学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平台,鼓励一线员工参与技术改进 [6] - 主导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1项、行业标准63项、国家标准8项,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 [6]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智能化建设和绿色开采技术应用 [7] -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目标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 [7]
包钢股份钢管分公司斩获“2025中国管道管材十大领军品牌”殊荣
内蒙古日报· 2025-07-20 17:34
公司荣誉与品牌影响力 - 包钢股份钢管分公司在2025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中荣获五项殊荣,包括"2025中国管道管材十大领军品牌"等 [1] - 评选依据品牌影响数学模型,综合考量企业基础数据、盈利能力、客户满意度等多维度指标,并结合公众投票 [1] - 公司品牌及钢管分公司分别获得"2025中国工程管道十大领军品牌""2025中国钢管十大品牌"等称号,体现行业领先地位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包钢集团钢管公司产品覆盖石油套管、锅炉管、船用管等领域,是国内无缝钢管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之一 [3] - 公司产品具备抗腐蚀、高强度、耐高温等性能优势,已成功进入延长石油非API油套管供应体系 [3] 行业发展趋势 - 评价活动旨在推动工程管道管材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