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转型
搜索文档
从智能制造到智能出行,上汽大众构建“油电同智”新生态
北京商报· 2025-11-01 16:28
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下半场"的胜负手。2025年10月16日,上汽大众与德国认知机器人"顶 流"Neura Robotic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聚焦汽车制造核心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上汽大众持续推进"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布局,以智能制造升级打底,向智能出行跃迁。此前,从 全新奥迪A5L Sportback、E5 Sportback,再到大众品牌Pro家族2026款多款智能新车密集落地,上汽大众 在油电双布局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化成果矩阵,在合资车企智能升级中形成独有路径。 在业界从"堆料"比拼转向系统能力构建的关键阶段,上汽大众秉持用户导向与产品价值协同演进的逻 辑,系统性构建涵盖研发、制造、生态、产品四位一体的智能化底座。这种战略节奏的背后,是对用户 体验与产品安全边界的深度认知,是对智能车时代"品质+技术"双轮驱动路径的清晰把握。 1 携手Neura Robotics,智能制造再升级 制造体系的智能化水平,是决定车企智能化竞争力的地基。10月16日,上汽大众与德国认知机器人企业 Neura Robotic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认知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 。Neura Rob ...
国内外龙头机构及专家学者齐聚山西运城 共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20:51
中新网运城10月31日电 (任丽娜)10月30日—31日,2025(第十四届)SMM铜业年会暨山西省第二届铜基新 材料产业链发展大会在山西运城举行。在全球铜产业正处于供需格局重塑、技术创新加速、绿色转型迫 在眉睫的关键节点,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国内外龙头机构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智创铜基新材 料,绿启产业新未来"为主题,搭建政策解读、技术交流、供需对接与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为铜产业 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会现 场。任丽娜 摄 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姚逊表示,运城矿藏资源丰富,冶铜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良好。近年来,运城立足 资源禀赋,抢抓发展机遇,将铜基新材料产业作为培育"合汽生材"战新产业的核心抓手,全力推动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运城已形成以北方铜业为龙头,从铜矿开采、冶炼到精深加工的 完整产业链,拥有5个省级创新平台和山西省唯一的铜基新材料实验室,多次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 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200余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高性能压延铜箔材生产技术,培育 出6微米"手撕铜"等优质成果,与国内外众多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驱动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引擎。 论坛上, ...
突破3000万辆!“中国创造,反哺全球” 跨国公司加速与中国市场同频发展
央视网· 2025-10-31 11:25
央视网消息: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成为国内达成这一成绩的首家乘用车企。 从1991年一汽大众生产第一辆汽车到2004年突破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0年;从1000万辆到2020 年第2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6年;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用时5年多。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贝瑞德表示,从2026年起,他们将与一汽大众共同推出超过10款新能源车型,他们正在持续强化本地研发能力,深度 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 合资车企加速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 2025年以来,多家合资车企正在加速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也就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不少合资车企还在积极构 建"技术输入+本土自研+生态共建"的新发展模式。此外,还在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塑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出海"的新形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汽车下线,充分说明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正在加速与中国市场同频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跨国车企正在与中国本土创新科技供应链企业深度合作,密集推出基于本土研发的智能电动车新产 ...
硬核穿越周期!马可波罗重塑建陶行业价值标尺
犀牛财经· 2025-10-31 09:12
公司财务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2亿元,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24亿元,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 [3] -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确认,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位列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第一,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在行业压力下保持领先 [3] 行业政策环境与影响 - 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以及建陶行业多个标准实施,公司有望凭借品牌、渠道和产品优势率先受益 [3]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好房子”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3] - 陶瓷砖产品质量分级新标准GB/T 45817-2025于2025年5月30日发布,将于2025年12月1日实施,通过引入清晰等级标识简化消费者品质认知 [4] - 新国标以统一客观的等级标准作为衡量依据,有助于打破区域认知壁垒,为非广东产区的优秀企业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5] 公司战略转型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通过布局数智工厂、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8] - 2024年3月20日公司数智工厂顺利点火,以生产超大规格高端陶瓷岩板为核心,依托智能系统实现全流程精准控制,并应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8] - 公司依托国内五大生产基地,将“机器换人”战略贯穿于各环节,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减少误差,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稳定性 [9] - 公司工厂全面采用光伏发电、风电照明及AGV新能源自动运输系统,并探索氢能应用,实现从生产到运输的全链条绿色化改造 [9] 产品创新与市场前景 - 建筑陶瓷具有难以替代性,是家居装修的重要材料,市场依然很大 [8] - 行业去产能过程可能是公司在马太效应下稳固头部地位并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8] - 2022年公司核心品牌推出曲面岩板、3mm SPT智能抛光亮面岩板以及AI随机无限连纹岩板等创新产品,将环保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 [10] - 公司坚持将绿色发展成果赋能于最终产品,为消费者创造健康、环保、舒适的家居环境,实现从绿色生产到绿色产品的价值传递 [10]
我国乘用车企首次实现产量突破3000万辆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
环球网· 2025-10-31 08:3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成为国内达成这一成绩的首家乘用车企。 从1991年一汽大众生产第一辆汽车,到2004年突破100万辆,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0年;从1000万辆到2020年第2000万 辆下线,用时不到6年;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用时5年多。 中国一汽总经理 刘亦功: 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既体现了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优势和旺盛活力,也展现了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定了跨国企业在中国持续投资布局的信心。 合资车企加速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汽车下线,充分说明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正在加速与中国市场同频发展。 今年以来,多家合资车企正在加速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也就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不少合资车企还在积极构建"技术输入+本土 自研+生态共建"的新发展模式。此外,还在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塑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出海的新形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跨国车企正在与中国本土创新科 ...
比亚迪三季报出炉:营收5663亿创新高 毛利率回升明显
第一财经· 2025-10-30 21:38
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出炉,比亚迪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公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 1949.9 亿元,实现净利润 78.2 亿元,环比增长 23% ,此外毛利率环比上升 1.6 个百分点。尽 管行业竞争加剧,但比亚迪核心经营指标向好趋势明显。 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比亚迪营收达 5662.7 亿元,同比增长 13% ,再创同期新高;研发费用 437.5 亿元,同比大增 31% ,远超同期 233.3 亿元的净利润,累计研发投入超 2200 亿元。过去 14 年间,比亚迪有 13 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屡屡实现技术突破的核心支撑。 2025 年,比亚迪连出三张技术王牌:天 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其中,"天神之眼"正成为比亚 迪加速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截至 9 月累计搭载车型销量已突破 170 万辆,成为国内装车量领先 的辅助驾驶系统,其媲美 L4 级的智能泊车及"安全兜底"承诺,充分彰显技术自信。 技术优势持续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推动销量稳步攀升。今年 1-9 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 326 万 辆,同比增长 19% ,稳居全球新能源汽 ...
比亚迪三季报出炉:营收5663亿创新高 毛利率回升明显
新浪财经· 2025-10-30 20:33
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比亚迪营收达5662.7亿元,同比增长13%,再创同期新高;研发费用437.5亿元, 同比大增31%,远超同期233.3亿元的净利润,累计研发投入超2200亿元。过去14年间,比亚迪有13年 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 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出炉,比亚迪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公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 1949.9亿元,实现净利润78.2亿元,环比增长23%,此外毛利率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尽管行业竞争加 剧,但比亚迪核心经营指标向好趋势明显。 在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比亚迪积极携手上下游供应商。从三季报可以看到,比亚迪应付账款及应付票 据金额明显下降,且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平均周期进一步缩短,通过加快向中小供应商付款,打造共建 协作共赢发展生态。 顶级投行花旗最新研报预计,比亚迪今明两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467万辆和539万辆,发展后劲十足。此 外,就在上个月,比亚迪5名高管及32名核心人员斥资超50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无疑是用真金白银为 公司发展前景投下信心票。 展望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比亚迪将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深化电动化与智能化布局, 加快全球化拓展步伐,为全球消 ...
长城汽车(601633):三季报点评:新能源及海外销量表现优秀,政府补贴等因素短期扰动公司盈利
长江证券· 2025-10-30 07:33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2.5亿元,同比增长20.5%,环比增长17.1% [2][4][8]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3.0亿元,同比下滑31.2%,环比下滑49.9% [2][4][8]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8.4%,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8] - 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0.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8]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3.8%,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0个百分点 [8] 销量与业务亮点 - 2025年第三季度总销量为35.4万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13.0% [8] - 2025年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达11.8万辆,同比增长49.2%,环比增长20.6% [8] - 2025年第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升至37.6%,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8] - 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销量为13.7万辆,同比增长11.2%,环比增长27.9% [8] - 2025年第三季度海外销量占比为38.6%,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5个百分点 [8] - 2025年第三季度单车收入为17.3万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提升0.6万元 [8] 盈利扰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 盈利能力短期受到政府补贴减少、所得税率提升及汇兑亏损等因素影响 [8] - 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下滑30.4%,环比下滑10.3% [8] - 公司坚定新能源转型,重点发力插混赛道,并加速智能新能源产品投放 [8] - 公司通过“ONE GWM”战略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市场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400家销售渠道 [8] - 公司在智能化领域持续投入,夯实智能算法、数据、算力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7亿元、163.0亿元、201.7亿元 [8]
云南铜业:“十四五”加速跑,“十五五”蓄力出发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21:38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产能升级、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及深化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为“十五五”期间建设世界一流铜业公司奠定坚实基础 [1] 产能升级与规模效益 - 截至2024年末精炼铜产能达160万吨 实现历史性跨越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377亿元 较2020年增长56% 资产总额达543.6亿元 较2020年增长36% 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 增幅308% [2] - 通过成本管控 矿山C3成本跻身全球前2/4分位 矿产铜加工成本居行业前1/4分位 连续五年现金分红累计派现达22.84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项目投资超百亿元 西南铜业搬迁、东南铜业提质增效等项目建成投产 普朗铜矿等矿山项目达产 资源勘探新增铜金属资源量显著增长 [4]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 攻克5N铼、高纯铜、高纯金、高纯银等关键制备技术 形成国际领先技术体系 [5] - 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11个 研发人员专利申请强度达每百人每年26件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7项 [5] - 组建云南省低品位绿色智能化采选工程研究中心及三大专业技术中心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7] - 西南铜业搬迁项目机器人密度达780个/万员工 部署智能场景22个 迪庆有色智能矿山项目实现井下14台铲运机无人驾驶及AI皮带异物识别 [7]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十四五”期间粗铜综合能耗最高下降16.89%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7.70% 西南铜业连续三年获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 [8] - 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应用分气预转化制酸工艺降低碳排放强度 “铜冶炼全流程智控一体化智能工厂”获评2025年度国家卓越级工厂 [8] - 滇中有色再生铜项目2021-2024年消纳高品位再生铜7.17万吨 2024年稀散金属回收营收达3.11亿元 并从阳极泥中提取金、银、铂、钯等实现5N高纯化制备 [8] 深化改革与治理效能 - 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70项任务 截至2024年末三年行动总体任务累计完成82.51% [8] - 通过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压减 减少法人户数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运营成本 [9] - 10户符合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实现应建必建 东南铜业、迪庆矿业等通过精准帮扶实现扭亏为盈 [9] - 18家单位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4家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劳动用工累计优化30% [10] 未来战略方向 - “十五五”时期将聚焦“双资源”“双金属”战略 加大资源获取技术、复杂铜钼分离回收技术研发 推进智能矿山与工厂建设 开展绿色低碳项目 [12]
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中国矿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新华社· 2025-10-28 19:31
行业智能化转型核心观点 - 中国矿业全产业链正从劳动密集型运营模式向技术密集型的数字智能模式转变 [4] - 智能化采掘、无人驾驶、井下5G专网等技术应用已进入准成熟期 [2] -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推动实时监控、精准决策和远程操控,加快智慧矿山建设 [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中铝集团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矿石异物识别率提升至95%,已推动首批18个应用场景落地 [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盘活海量历史地质资料,助力快速确定找矿目标 [4] - AI找矿、智能采矿机器人、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幅提升勘查采矿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4] 企业具体实践案例 -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已实现地下无人化开采以及全流程智能管理 [2] -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新成立数据公司,构筑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算法中心基础平台,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智慧矿山 [3] - 中铁十八局在矿山配套铁路基建中研发“有砟轨道长轨推送导向装置”,应用智能技术提升铺轨效率并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4]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 企业在绿色开发利用、污染高效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2] - 全球业界倡议共建创新生态,促进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协同,推动新兴技术创新以实现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