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N6
搜索文档
东风日产亏钱也要卖的N7,没有爆款命
凤凰网财经· 2025-10-30 09:34
日产N7车型市场表现与定价策略 - 日产N7是东风日产在华新能源市场的关键车型,被视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翻身之作 [1] - 公司采取激进定价策略,将起售价大幅降至11万元级别,而同级别纯电新车起售价在15万元区间,内部承认该定价不赚钱 [1] - 9月N7销量跌至6410辆,较8月的10148辆环比下降高达36.8%,甚至低于7月的6455辆,未能达成月销破万的爆款目标 [1] 订单与产能交付问题 - 低价策略初期见效,N7上市50天大定数量突破2万辆 [2] - 产能未能跟上节奏,导致新车交付不及时,引发消费者投诉交付延迟且不退还定金,直接影响最终成交表现 [2] - 公司虽承诺缩短交付周期至2-4周,部分区域仅需1-2周,但与公司在华整体战略收缩态势形成反差 [4] 产品配置与质量问题 - N7外观设计向中国年轻消费群体靠拢,配备贯穿式日行灯、无边框车门及智能交互灯语系统 [7][8] - 为追求低价,低配版本配置被指让步,仅配备倒车影像,前后驻车雷达、电动后尾门等需选购中高配,而国内造车新势力10万级车型已将其作为标配 [8] - 部分用户提车后出现产品问题,包括提车当天行驶不到20公里即提示“智驾系统故障”、踩油门不加速、续航不足300公里等 [9] - 智能驾驶系统采用Momenta方案支持L2级智驾,但用户反馈显示其在识别和决策逻辑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1] 公司战略背景与财务压力 - N7是合资公司拥有产品定义权的突破性产品,公司能决定99.9%的内容,其失利被视为新能源转型关键战略试错的落空 [13] - 日产中国区销量从2021年的138万辆降至去年的约69万辆,接近腰斩,并已连续6年下降 [13][14] - 公司面临巨大财务压力,2024财年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698亿日元同比下滑87.7%,净亏损6709亿日元,由盈转亏 [14][15] - 公司在华产能缩减,常州工厂关停(年产能12万辆),武汉云峰工厂被收购(年产能15万辆),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其履约能力的质疑 [4][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N7的失利反映出公司的战略误判,中国新能源赛道已非单纯价格游戏,产品、交付和口碑的系统性短板会加速透支品牌信誉 [15] - 与N7同平台的N6车型预计第四季度上市,但其前景因N7表现不及预期而堪忧 [13] - 日产全球零售销量预计在2025财年下降2.9%至325万辆,主要原因正是预计中国市场销量下降 [13][14]
轩逸再夺冠,日产“苟着”看
钛媒体APP· 2025-10-24 19:46
日产轩逸车型表现 - 轩逸车型荣获2025年9月国内燃油车销量冠军并实现“五连冠” [1] - 2025年9月轩逸单月销量约3.33万台,占日产品牌当月总销量约5.51万台的60.47% [8] - 近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轩逸累计销量约32.59万台,占日产品牌同期总销量约57.93万台的56.26% [8] 日产品牌整体销量趋势 - 2025年1-9月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累计销量约41.86万台,同比下降9.4% [2] - 2024年全年销量约63.16万台,同比下降12.72%,为连续第七年销量下滑 [2][3] - 相比2018年历史峰值销量131.69万台,2024年销量63.12万台下降52.07% [3][4] 日系品牌对比 - 2024年本田年销量约89.88万台,较2020年峰值下降44.76% [4] - 2024年丰田年销量约177.60万台,较2021年峰值下降8.64% [4] - 日产是三大日系品牌中最早进入下行周期的,拐点出现在2018年 [4] 销售策略与价格 - 轩逸车型以大幅降价换取销量,在武汉地区最大降价幅度达41% [11] - 2026款1.6L省心版上市价11.39万元,直降4.53万元,降幅39.77% [11] - 2024款经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进入五万级市场 [11][12] 非核心车型困境 - 骐达车型在2025年4-9月月均销量不足300台,远低于2024年月均千余台 [10] - 劲客车型近半年累计销量仅108台,不及上年同期4122台的零头 [10] - 艾睿雅车型9月仅售出1台,近一年累计销量126台 [10] 新能源车型N7表现 - 日产首款纯电车型N7于2025年4月上市,8月销量达10148台,为当月合资纯电销量冠军 [14] - 上市半年累计销量达3.29万台 [14] - 9月销量回落至6410台,环比8月下降36.83% [14][15] 产能与未来展望 - 武汉云峰工厂因产能严重过剩已转让给岚图 [15] - N7车型目前交付周期缩短至“半个月可提车”,显示订单后劲不足 [15] - 日产计划推出N7同平台插混车型N6及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天籁车型 [15]
日产中国,四十不惑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2 07:08
公司战略与品牌焕新 - 公司正推进“Re:Nissan”计划,旨在重新定义企业价值,意味着更聚焦的产品策略、更强大的品牌实力以及对客户全新的承诺 [2] - 公司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发布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加速向“年轻、创新、充满激情”的方向全方位转变 [5][12] - 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中国市场对公司至关重要 [3] 在华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自1985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起步,与东风汽车集团携手二十二载,经历了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向全球”的深度转型 [5][8][9] - 公司获得总部更大程度的信任和授权,中国团队在产品定义、研发节奏、供应链整合等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以更敏捷地响应中国市场独特需求 [18][19] - 公司战略定位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中国不仅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更被定位为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和技术与出口创新的重要起点 [5][2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在品牌之夜发布两款重磅新品: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以及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 [2][25][27] - 公司正积极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于明年引入中国市场,体现其将电驱化与性能并举的“两条腿走路”产品策略 [2][29][30] - 公司以电驱化和智能化为引擎,致力于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并解决“油电同智”的用户痛点 [25][27][29]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局,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增长35.2%和34.9%,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46.1% [16] - 电驱动和智能网联技术加速普及,2025年1至7月全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渗透率高达62.6% [16] - 新旧玩家围绕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16]
离谱!某车企试行研发部门两班倒,程序员也要上夜班;闻泰安世半导体对抗升级:中国员工被断薪、系统全面中断,官方回应;王腾称考虑创业
雷峰网· 2025-10-20 08:39
汽车行业动态 - 某车企(疑为奇瑞)试行研发部门“两班倒”制度,计划将整车研发周期从传统的20个月以上压缩至12个月,以应对智驾软硬件匹配等核心瓶颈 [2][3] - 蔚来汽车CEO李斌内部强调四季度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并将目标拆解为三项具体行动:重点车型营销、供应链保供与降本、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版本 [11] - 中国新能源汽车9月均价降至15.8万元,较去年同期17.2万元下降超8%,2025年前9个月均价为16万元,价格下探得益于电池成本较2022年下降约15%及规模化生产 [12] -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已接近总收入一半,未来海外贡献将远大于国内,前三季度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007,768辆,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936,428辆,同比增长12.9% [23] - 日产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及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N6采用1.5升发动机搭配21.1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 [24] - 保时捷宣布迈克尔·莱特斯将于2026年接替奥利弗·布鲁姆出任CEO,布鲁姆将继续执掌大众集团,此次人事变动正值保时捷2025年预计营业利润率仅为2%的关键阶段 [35] 半导体与芯片产业 - 闻泰科技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内部管理对抗升级,部分中国员工称被断薪且系统权限中断,闻泰科技回应称中国区正采取独立自救行为以保障国内客户供应 [5][6] - 士兰微拟联合多方共同增资51亿元,推进总投资达200亿元的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达产后合计月产能为4.5万片 [15]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已100%退出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95%降至0%,相关政策导致公司承受约45亿美元库存损失及80亿美元潜在收入损失 [26] - 国产GPU厂商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其下一代旗舰产品C700号称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公司2024年营收为7.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为3.2亿元 [19][20] - 黄仁勋计划出席韩国APEC峰会,并将与三星电子、SK海力士高层会面 [36] 科技与互联网公司要闻 - 小红书将员工期权授予价上调至25美元/股,此为年内第三次上调,较年初价格实现翻番,公司2024年营收预计在40-42亿美元之间,利润约10亿美元,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3.5亿 [12] - 小米集团任命魏思琪为新任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魏思琪此前兼任小米手机市场部总经理和小米汽车市场部副总经理,原总经理王腾因泄密被辞退后表示在考虑创业项目 [8][9] -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指出,部分手机宣传边框宽度存在“测算猫腻”,未计算屏幕全部“有效黑边”,一加15手机报出的1.15mm为完整的“真视宽” [13] - 苹果CEO库克透露,Apple Intelligence正努力进入中国市场,预计年底前上线,库克此次访华核心为推动iPhone Air国内上市及国行AI入华 [27][28] - iPhone 17 Pro系列星宇橙色机型出现褪色问题,博主分析称因其采用的7系铝合金含锌量高导致氧化膜孔内染料易脱落 [28][30] - OpenAI官方否认了今年将推出GPT-6的传闻,表示将继续对GPT-5系列进行迭代,其默认版本GPT-5 Auto可在标准模型与推理模型间自动切换 [32][3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 智元机器人高管称,其远征系列人形机器人已出货约1000台,公司目前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最大的企业,2024年营收规模相比去年增长可能十倍不止 [14] - 优必选Walker人形机器人中标1.26亿元项目,使得其全年订单总金额已超过6.3亿元,此次采购涵盖其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23][24] 消费电子与营销 - 京东宣布将于11.11期间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一款“国民好车”,001号车辆以1元起拍价在京东拍卖频道开启预订,传闻该车定价在10万至12万之间 [16][17] - 车评人陈震就其劳斯莱斯闪灵辅助驾驶事故发表声明,称因过于信赖辅助驾驶功能及分心导致事故,其已依法承担全部责任,并表示事故车辆已售出,大概率不会再购买劳斯莱斯 [20][21]
日产亏着卖的N7,销量跌了近40%
第一财经· 2025-10-19 17:05
日产N7车型的市场表现与挑战 - 日产N7在9月销量跌至6410辆,较8月的10148辆环比下降36.8%,甚至低于7月的6455辆 [5] - 公司对N7采取“以价换量”的亏损策略,起售价大幅下探至11万元级别,而同级纯电新车起售价在15万元区间 [5] - 尽管低价策略引起关注,但车型面临交付延迟问题,消费者投诉未及时交车且不退还定金 [6] - 公司称N7交付周期已缩短至2-4周,部分区域仅需1-2周 [6] 日产在中国的产能调整 - 公司已收缩在华产能,东风日产陆续暂停或转让3个工厂 [6] - 2024年常州工厂暂停生产,约占在华总产能的10%;武汉云峰工厂和襄阳工厂转让给东风汽车旗下品牌 [6] - 产能缩减引发市场对已上市N7和即将上市N6交付能力的质疑 [7] 日产整体在华销售状况 - 今年1-9月公司在华累计销量约为45.71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9.70万辆减少约8% [7] - 燃油车仍是销售主力,东风日产轩逸同期销量累计约22.37万辆,占总销量的48.93% [7] - 为保持市场份额,轩逸在部分地区通过终端降价和补贴,起售价落在6万元区间,与比亚迪秦PLUS DM激烈竞争 [7] - 2024年日产中国区销量仅约69万辆,较2021年的138万辆呈现“腰斩” [8] - 公司在华销量已连续6年下降,并预计2025财年全球零售销量下降2.9%至325万辆,主因是中国市场销量预期下降 [8] 合资车企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合资车企采取两手抓策略:持续迭代经典燃油车型和加速推出新能源车 [8] - 乘联会9月数据显示,零售销量前十车企中有4家合资车企,但承压明显 [8] - 东风日产销量低于上汽大众、广汽丰田等车企,未进入前十 [8]
日产亏着卖的N7,销量跌了近40%
第一财经· 2025-10-19 16:40
日产中国官网显示,9月,被日产寄予厚望的纯电车日产N7销量跌落至6410辆,较8月的10148辆环比下 降36.8%,甚至低于7月交付量6455辆。 在日产的规划中,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翻身仗"押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日产N7正是这场"翻身仗"打出 的一张明牌,这也让市场解读N7是一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车型。为了让N7能够一炮而红,日产不 惜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以价换量"、亏钱卖车。在同级别纯电新车起售价落在15万元区间时,日产N7 将起售价大幅下探至11万级别。东风日产商品规划总部副部长尚顺事在今年4月N7上市时曾表示,合资 公司新车售价不赚钱需要说服两大股东方,但东风日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失去几年的客户找回来, 但他并未透露具体亏损额。彼时,日产汽车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第一季度亏损,且对2025财年中国区 销量预判仍为下降。 低价策略让日产N7一上市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急切追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日产忽略了产能也需要跟上节奏。自日产N7上市以来,在车质网等投诉平台中,许多消费者陆续反映 日产N7未及时交付车辆且不退还定金。消费者李先生表示,自己于5月在武汉下定了一辆日产N7,4S店 ...
“四十不惑”的日产看得更清了:为中国造车,才能走向全球
观察者网· 2025-10-17 18:5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速其中国化战略以图复兴,并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转型的关键[3][4][6] - 公司推出全球复兴计划“Re:Nissan”,旨在强化核心优势、重燃品牌激情并聚焦产品策略[4][6] - 公司在中国团队从产品定义到市场打法拥有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标志着深刻的战略与组织变革[7] 产品布局与规划 - 公司发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和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均将于未来几周内推出[1][10] - 公司正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计划于2026年上市[1][10] - 到2027年夏季前,公司将陆续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轿车、SUV及皮卡,并提供多元动力组合[9] - 公司首款由中国主导设计研发并面向全球市场的皮卡Frontier Pro亮相,开启“中国研发定义全球标准”的新阶段[10] 中国市场表现与基础 -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40年,累计用户超过1900万,轩逸等车型曾长期占据销量榜首[3] - 公司年销量于2020年达到113万辆的高峰,但自2022年起在华销量持续下滑,面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带来的竞争压力[3] - 公司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果,今年4月上市的东风日产N7迄今销量达3.3万辆[9] 研发与供应链本土化 - 公司在郑州日产正式揭牌成立LCV(商用车)研发中心,将承担日产全球LCV车型开发工作[10] - 公司发布“新奋斗100”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100亿元,目标将研发团队规模提升至4000人以上[10] - 公司正对零部件供应链进行改革,考虑利用中国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以显著降低成本[15] 品牌形象与团队建设 - 公司品牌主张向“年轻、创新、充满激情”方向转变,通过高管互动、启用年轻人才等方式推动年轻化[12] - 新车型如N7、N6等均由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团队打造,更懂中国年轻用户需求[13] - 公司采用Glocal(全球+本土)模式,依托本土精英与全球人才融合的团队作为核心竞争力[15]
为日产中国40周年庆献上贺礼,两款全新车型在华联袂首秀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8:09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该车型基于全新新能源技术架构,将搭载先进混合动力系统[1][9] -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定位超舒适中高级智能燃油旗舰,联合华为打造燃油车智能新标杆[1][9] - 公司正积极筹备于明年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该车型承载纯粹赛道基因[1][9] - 两款全新车型N6和天籁·鸿蒙座舱均将于未来几周内正式推出市场[9]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清晰标定中国市场对于其全球战略具有关键意义,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3] - 公司提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蓝图,2025年将继续践行该承诺,以定制化市场战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3] - 公司通过“Re:Nisan”商业计划重新定义价值,旨在强化核心优势、重燃品牌激情,并认为这场转型的关键在中国市场[3] - 公司采用Glocal模式,旨在真正实现为中国造车,并从中国走向全球[5] 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7] - 合资公司助力公司实现了产品本土化与加速创新,打造出契合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的车型[5] - 股东双方不仅实现了资本的合资,更做到了战略上的合心与行动上的合力[7] - 公司在华团队正加快电驱化进程,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并将中国定位为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5] 品牌与技术优势 - 公司以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焕新启航,品牌和技术长期积累所代表的可靠、安全、好品质始终受到认可[3][5] - 公司在Formula E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证明在新能源时代依然有实力站在赛场中央[5] - 公司拥有一支由本土精英与全球人才融合而成的团队,这种多元协作结构被视为最核心竞争力[5] - 公司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落地执行者是成立22年的东风日产[5]
四十年深耕,日产“敢为人先”开启中国新篇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7 17:27
战略转型 - 公司在中国市场40周年之际,宣布加速智能电动化转型,并将中国市场置于其全球战略的核心位置 [1] - 公司战略从“在中国”升维至“为中国,向全球”,中国成为驱动其未来转型与增长的“关键支柱” [4] - 公司总部对中国团队给予更高信任与授权,在产品定义、开发节奏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实践“Glocal”新模式 [6] - 公司基于与东风汽车22年的合资基础,正实践从“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创造”,并最终“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路径 [8] 产品布局 - 公司推出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作为纯电之外的战略补强,基于全新新能源技术架构,满足消费者对续航与经济性的需求 [9][11]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与华为合作,旨在打造“燃油智能第一车”,将智能化红利扩展至燃油车 [13] - 公司筹备引入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布局从PHEV、智能燃油旗舰到性能车的多元化产品矩阵,构成应对中国市场的立体攻势 [15] 品牌与用户运营 - 公司推动品牌年轻化,提出“尽兴由NI”主张,高管与用户互动,并启用本土年轻设计师主导重磅车型设计,以与年轻群体情感共鸣 [16] - 公司通过用户故事和共创场景化用车方案,将“舒适、安全、可靠”的优势转化为具体体验,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生活服务商转变 [18] - 公司以“四十载,伴NI行”为主题,试图与用户建立长久、共同创造价值的关系,开启下一段崭新篇章 [18][20]
首搭华为鸿蒙座舱!新一代天籁四季度正式推出 日产汽车:2027年前要在华推10款新能源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5:45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在日产中国成立40周年品牌之夜上,公司正式亮相多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一代车型,包括轿车N6、新一代天籁以及皮卡FRONTIER PRO [1] - 日产N6是公司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配备21.1度电池,更多产品细节将于11月技术发布会公布 [1] - 新一代天籁成为公司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车型,并采用HUAWEI SOUND音响系统 [1] - FRONTIER PRO是公司全球首款插电混动皮卡,由中国团队设计并在中国制造,面向全球市场,新一代天籁和FRONTIER PRO均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正式推出 [1] - 公司正积极筹备将传奇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预计于2026年正式入华 [4] - 公司强调将坚定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承诺,计划到2027年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新能源车,涵盖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等动力形式 [4] 公司销售业绩 - 2025年9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为61552辆,较上年同期的61395辆略有增长 [4] - 2025年9月,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57161辆,环比增长4.6%,日产品牌销量为55110辆,环比增长4.4% [4] - 纯电轿车N7在2025年9月销量为6410辆,累计交付量达32901辆 [4] - 2025年1月至9月,日产汽车中国区累计销量为457138辆 [4] 行业市场表现 -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6% [5] - 2025年9月,日系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各品牌表现分化 [5] - 东风日产(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等品牌与合资板块整体趋势一致,呈现同比下滑、环比增长的态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