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信号链产品

搜索文档
纳芯微(688052)2025年半年报点评:25Q2收入创历史新高 毛利率持续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21 16: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毛利率35.21% 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78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07亿元 同比增长65.83% 环比增长12.49%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1][2]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35.97% 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60个百分点 [1][2]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0.2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41亿元 亏损环比收窄 [1][2] 收入结构 - 按下游应用划分:2025年上半年泛能源占比52.57% 汽车电子占比34.04% 消费电子占比13.38% [2] - 按产品线划分:2025年上半年信号链芯片占比38.45% 传感器芯片占比27.11% 电源管理芯片占比34.09% [2] 行业趋势 - 汽车电子领域国产化率仍较低 公司卡位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 累计出货超9.8亿颗 其中汽车电子执行器MCU+产品累计出货超400万颗 [3] - AI服务器市场快速发展 带动高密度电源管理和高速数据传输芯片需求 公司高压GaN驱动芯片已批量量产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兴起 公司磁性角度编码器芯片采用双码道+可离轴设计 适用于关节等核心部件 [3] - 光伏储能市场需求复苏 工业控制领域进入上行通道 [3] 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61亿元 占收入比例23.71%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同比增长51.43% [4] - 成功推出全国产供应链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传输速率达6.4Gbps [4] - 首款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完成多家汽车大客户DV验证 [4] - 通用信号链产品累计获得超百家客户订单 [4] 并购整合 - 公司与麦歌恩在产品、客户和供应链整合顺利 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4] 业绩预测 - 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至30.23亿元 2026年38.28亿元 2027年47.25亿元 [4]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亏损0.32亿元 2026年盈利2.21亿元 2027年盈利4.25亿元 [4]
从IP到集成方案,纳芯微通用信号链为何赢得头部客户信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5 09:07
公司动态 - 纳芯微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展示了收购麦歌恩后的磁传感器系列、联合芯弦推出的实时控制MCU NSSine™系列以及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等产品系列,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光伏储能、白电、消费电子等领域[1] - 公司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协同方面不断突破,汽车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并加速渗透至智能化和安全领域[2] 产品战略 - 纳芯微通用信号链产品聚焦泛能源和汽车电子两大方向,重点服务光伏、储能、充电桩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对信号采集精度、抗干扰能力、长期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4] - 公司采取"聚焦特定客户和场景"的策略,与国际大厂的"全品类覆盖"模式形成差异化,通过深度理解客户系统需求反向推动芯片设计优化[4][5] - 产品开发理念强调"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过度追求实验室极限指标,而是注重系统稳定性与适配性,在晶圆设计和封测环节优化成本结构[6] 技术优势 - 在通用信号链领域,公司通过运放、ADC等基础IP的有机组合,针对高功率、强干扰场景开发专用或集成芯片[4] - 具备方案级集成能力,可将多个分立器件整合成一颗芯片,节省空间和BOM成本,提升性能一致性和系统稳定性[7] - 针对ADC等使用门槛高的产品,提供demo code、外围参考设计、EVM评估板和可视化开发环境等全套技术支持[9] 市场拓展 - 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公司通用信号链产品已进入多家客户的正式BOM,性能逐渐逼近国际水准且服务响应更快[9] - 建立专业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采用"贴身陪跑"模式,从原理图设计评审到MCU对接代码调通提供全程协助[9][10] - 未来将坚定服务可再生能源、工业与汽车三大主航道市场,这些领域对产品稳定性要求极高,是练基本功的最佳场景[10] 行业趋势 - 国内模拟芯片市场从过去"卷参数"转向重视系统适配力,客户逐步淘汰"听参数选型"的老路子[11] - 国产通用信号链芯片替代路径从"有人用"向"好用、会用"发展,从"硬性能"向"软支持"延伸[11] - 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公司选择"系统支持+稳定性能"的长期主义发展道路[11]
纳芯微(688052)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收入再创新高 汽车+机器人驱动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5-01 08:4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49.53%,毛利率32.70%,同比-5.89pct,归母净利润-4.0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57亿元 [1] - 2025Q1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97.82%,环比+20.66%,毛利率34.37%,同比+2.37pct,环比+2.84pct,归母净利润-0.5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 [1] - 2025Q1收入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改善 [2] 收入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电子业务增长,2024年收入占比36.88%,同比+5.93pct [2] - 麦歌恩并表贡献7319万元收入 [2] - 2024年信号链/传感器/电源管理收入占比分别为49.14%/13.98%/35.87% [2] - 泛能源领域需求回暖推动2025Q1收入增长 [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中国大陆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较低,公司卡位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车规MCU+产品累计出货超200万颗,马达驱动类芯片与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取得多个项目定点 [3] - AI服务器市场发展带动电源管理、信号转换、通信接口需求激增 [3] - 人形机器人作为AI硬件新载体,公司布局磁编码器、霍尔开关等关节核心部件 [3] - 光储市场去库存结束,行业景气度回升,消费电子领域复苏 [3] 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5.40亿元,占收入比例27.55% [4] - 通用信号链产品在工业和汽车领域头部客户完成项目导入 [4] - 车规级40/6V DC DC进入量产爬坡 [4] - 推出全国产供应链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4] - 收购麦歌恩补全磁传感器矩阵 [4] 未来展望 - 2025-2026年收入预测上调至28.86/35.95亿元,新增2027年收入预测44.05亿元 [4] - 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0.78/1.33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3.61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