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钢

搜索文档
四川四线小城人均GDP超成都:60多年前,中国一次伟大的产业备份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2 12:06
攀枝花经济表现 - 2024年攀枝花人均GDP达11.43万元,超过成都的10.97万元,位居四川省第一 [4] - 常住人口120万的城市拥有4家三甲医院,餐饮消费水平与成都相当 [4] 三线建设背景与规模 - 1964年启动三线建设,历时16年,涉及上千万人口迁徙,覆盖川、贵、云等13个省区 [6][9] - 核心目标为分散工业布局,构建战略纵深,应对当时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威胁 [6][9] - 全国动员口号包括"好人好马上三线"和"先生产,后生活",东北技术骨干成批支援西部 [10] 关键工业成就 - 攀枝花凭借钒钛磁铁矿(钛储量世界第一、钒第三)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冶金部108名专家攻克钒钛钢冶炼技术,1967年实现铁水合格率超90% [11][23][25][27] - 成昆铁路建设牺牲2100人,1970年运输六盘水300万吨洗精煤至攀枝花,支撑年产150万吨钢和200万支枪械 [10][17][19] - 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48家单位形成军工集群,攀钢供应其40%特种钢 [15] 教育与科研遗产 - 北京多所高校迁至三线地区后扎根,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参与成昆铁路设计 [21] - 绵阳发展为"中国科技城",保留九院(30+院士)、亚洲最大风洞群(单次耗电可供特斯拉绕地球14圈)及长虹等军工企业 [29][30] 长期经济影响 - 1964-1980年国家投入2000亿元(占全国基建40%),建成1100多个企事业单位 [32] - 六盘水煤矿2020年产能突破8000万吨,攀钢成为全球最大钒制品供应商 [20][29]
四川四线小城人均GDP超成都:60多年前,中国一次伟大的产业备份
搜狐财经· 2025-08-05 14:56
攀枝花经济表现 - 2024年人均GDP达11.43万元 超越成都的10.97万元 位居四川省首位 [4] - 常住人口120余万 餐饮消费水平与成都相当 拥有4家三甲医院 [4] 三线建设背景与战略 - 1964年启动三线建设 应对国际地缘政治危机 苏联撤援并陈兵百万 美国虎视眈眈 [7] - 工业布局调整前 东北集中全国70%钢铁 80%机械制造 60%电力产能 [19] - 三线区域覆盖川黔云陕甘宁青等省 核心目标为分散隐蔽关键产业 创造战略纵深 [9] 资源与产业布局 - 攀枝花探明76种矿产 钛储量世界第一 钒储量世界第三 成为三线建设核心 [16] - 重庆常规兵器基地48家单位 攀钢供应40%特种钢 六盘水煤矿提供焦煤 [19] - 成昆铁路承担35%原材料运输 建设过程牺牲2100余人 1984年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 [15][21] 技术创新突破 - 攀钢108位专家攻克钒钛磁铁矿冶炼难题 1967年实现铁水合格率超90% 钒回收率60%以上 [30][32] - 1980年代掌握钒氮合金与钛白粉深加工技术 成为全球最大钒制品供应商 [34] 教育与科研迁移 - 北京多所高校迁至三线:石油学院发展为中石油大学 地质学院升级为中国地质大学 矿业学院重组为中国矿业大学 [26][27] - 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参与成昆铁路关键技术设计 1995年入选211工程 [27] 工业遗产与持续影响 - 三线建设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 占全国基建投资40% 建成1100余家工矿企业与科研机构 [37] - 绵阳发展为科技城与军工重镇 拥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风洞群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5] - 长虹由军用雷达制造商转型家电龙头 九州集团由涪江机器厂与有线电厂合并组建 [35]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 四个成语里的“小城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5-22 08:37
产业发展 - 沙湾区以钢立城,当前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实现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转变,钒产量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2024年沙湾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2] 农业经济 - 沙湾区地形为"七山两丘一坝",通过"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山下保粮蔬,山上育药材、搞旅游,探索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 - 2024年沙湾被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沙湾川佛手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文旅产业 - 沙湾区激活文脉,保护、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创新打造"沫若文化年""沫若戏剧周"活动,创排音乐剧《少年郭沫若》、舞剧《屈原》等文艺精品 [4] - 将水电遗址改造为影视基地,"看剧到沙湾""跟着热播剧打卡沙湾"成为出行选择,文旅产业迎来发展 [4] 城市建设 - 沙湾区一手抓旧城蝶变,一手抓新城崛起,打造精致小城 [5] - 旧城区整合8亿元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四公一农"建设,推进7个城市公园、20个重要节点提质改造 [5] - 新城区高起点规划,推出城市会客厅、人民食堂、铜心驿站、暖心之家等便民惠民举措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