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人三项
icon
搜索文档
在有条不紊的紧迫感中进入冲刺阶段——专访香港特区政府全运会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
新华网· 2025-10-18 09:01
香港赛区将负责承办全运会八个竞技项目,包括男子22岁以下组篮球、场地自行车、击剑、高尔夫 球、男子手球、七人制橄榄球、铁人三项和沙滩排球;以及一个群众赛事活动——保龄球。残特奥会则 承办四个竞赛项目、一个大众项目的比赛。 "两年筹备,整体进度理想" "特区政府在2023年10月份成立全运会统筹办,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可以说能做的准备,我们都已 经完成。"杨德强说。 整个比赛期间,预计将有2100多名运动员、1000名代表团官员和800多名技术官员,合共近4000人 参与香港赛区赛事,另有数百名媒体工作人员来港采访。 杨德强表示,过去两年,统筹办在场地建设、赛事编排、志愿者培训、运动员食宿和交通保障等方 面全面推进。"从运动员的训练场地到他们的食宿安排,我们都制定了详细方案。" 全运会安保规格较以往在香港举办的体育赛事更高。杨德强介绍,相关工作由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 大力协助,警务处、消防处、海关、入境事务处等多部门参与。"安保方案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 求执行,每个区域、每类人员证件、出入权限都有详细规定。" 志愿者是全运会的重要力量。2024年7月,香港启动志愿者招募,短时间内即收到超过3万份申请。 经过面试 ...
成都世运会契合中国体育时代之需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16:11
赛事规模与意义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3942名运动员参与 创世运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盛会 [2] - 世界运动会以非奥运项目为主 包含棍网球、荷球、浮士德球等冷门项目 以及技巧、健美操、武术等中国优势项目 [3] - 赛事首次落地中国大陆 填补中国承办此类国际赛事空白 推动运动多样化理念传播 [2][5] 与奥运会互补关系 - 世界运动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为非奥运项目提供国际性综合运动会舞台 被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为"二级奥运会" [3] - 世运会扮演"奥运会实验室"角色 羽毛球、跆拳道、霹雳舞等项目通过世运会平台最终进入奥运会 [4] - 奥运会聚焦高竞技性项目 世运会注重包容性和创新性 两者形成互补促进全球体育多元化发展 [4] 成都承办价值 - 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2018年协助成都申办 深度参与全流程协调 助力成都获得2025年世运会举办权 [5] - 成都首创世运会火炬传递 火炬设计融合大熊猫、芙蓉花等本地元素 彰显中国文化与体育精神交融 [6] - 成都利用现有和改造体育设施办赛 被国际世运会协会评价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树立办赛新标杆" [5] 群众体育推动 - 截至2023年底中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 经常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8] - 世运会推动飞盘、软式曲棍球等小众运动进入公众视野 激发市民体验新潮运动的兴趣 [8] - 成都打造130个"世运空间" 开展项目进社区、进学校系列活动 深化"全民体育"理念实践 [6][9] 体育产业影响 - 世运会"包容与多样性"理念契合中国体育从"唯金牌论"向"全民体育"转型趋势 [9] - 赛事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化探索 为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 - 国际运动员对成都城市文化展现浓厚兴趣 体现赛事对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 [7]
去腻了健身房的新中产,开始滚泥巴了
虎嗅· 2025-07-26 15:41
中产运动新趋势 - 斯巴达勇士赛五一期间在北京上海等地走红 小红书词条浏览量超6000万次 北京站吸引近5000人参与 [3] - 赛事设置5-50公里不等距离 包含20-60个障碍 如攀岩/扛沙袋/跳泥坑等 被称作荒野版"男生女生向前冲" [3] - 2024年国内越野跑赛事达505场 较10年前65场增长近8倍 崇礼168赛事30公里组中签率仅46% [7] - 铁人三项赛事火爆 IRONMAN 70.3上海站300个早鸟名额1分钟售罄 [10] 运动消费特征 - 斯巴达勇士赛报名费499-1699元/次 越野跑报名费199-1299元/人 远超城市马拉松80-150元标准 [7][14] - 越野跑装备投入差异大 从学生党2000元"穷跑"到专业玩家单次花费超万元 [15] - 铁人三项初始装备投入超1万元 自行车运输软袋等配件需额外3000元 [16][17] - 专业玩家每月训练支出约5000元 含教练/补给/场地费用 铁三车等装备升级另计 [29] 用户画像与行为 - 参与者多为30-49岁中产 具备健身/马拉松等基础 互联网/律师/企业家等职业占比高 [4][30][35] - 用户追求"荒野体验卡"与社交货币 200元报名费包含专业摄影服务 出片率成关键吸引力 [4] - 运动成为个人IP塑造方式 律师用户反馈客户因运动形象增强信任感 [35][36] - 时间成本成最大门槛 高管用户全年出差250天仍坚持每周15小时训练 [29][30]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城市生活同质化催生需求 用户转向自然场景寻求"对抗生活重锤"的体验 [11][12] - 运动技术门槛构建身份区隔 越野跑需ITRA积分 铁三需深水证等专业认证 [22] - 社交媒体放大传播效应 泥坑图/跳火图等视觉内容形成病毒式传播 [1][3] - 装备产业链持续升级 从5000元基础配置到3D打印水壶装置等专业改装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