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驱动芯片

搜索文档
TI芯片涨价幅度大范围广,模拟芯片进一步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1 09:36
德州仪器涨价计划 - 德州仪器将在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 幅度超过6月涨价 重点涉及工控类 车载类以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 覆盖LDO DC-DC 数字隔离 隔离驱动等品类 [1][2] - 调价范围覆盖除超级大客户外的几乎所有客户群体 价格上调通过代理商传导至分销渠道 甚至在途货物也面临价格上调 [2] - 约9%的料号涨幅高达100%及以上 主要为停产料号或极低利润产品 55%的料号涨幅为15%-30% 30%的料号涨幅低于15% [3] 各领域涨价幅度差异 - 工业控制产品提价幅度较为迅猛 超过40%的工控类芯片涨价 代表性产品如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涨至4.1美元 涨幅28% [1][2] - 车规级芯片方面 新能源车BMS隔离芯片涨22% 车载娱乐电源管理IC涨18%-25% [2] - 消费电子和普通通信设备涨幅温和 电源管理及射频前端芯片仅涨5%-15% [2] - 信号链产品成为涨价重点 ADC 运算放大器等核心品类部分型号涨幅超100% [3] 国产替代机遇 - 模拟芯片后续交易将从大国博弈基础转向更进一步的国产替代 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将会拥有更多替代空间和机遇 [3] - 消费电子从新项目到量产转化的周期相比工业和汽车领域更短 迭代更为容易 这亦是2021年芯片缺货时代国产模拟芯片迅速在消费电子市场替换的主要原因 [4] - 工业和汽车应用领域由于涨价函较为突然 客户无法对现有量产产品进行直接替换 但若特定料号TI涨价幅度较大且国产厂商维持价格或降价 则在新品量产中可进行国产替代 [4] - TI目前涨价将使得公司保障其现有财务表现但牺牲产品份额 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将有更多机会实现在工业和汽车应用领域以及高端消费领域的国产替代 [4] 相关公司 - 模拟芯片领域相关公司包括思瑞浦 杰华特 圣邦股份 纳芯微 艾为电子 希荻微 必易微 南芯科技等 [5]
德州仪器大规模调价国产品牌迎来窗口器,半导体ETF(159813)多股飘红
新浪财经· 2025-08-07 11:14
半导体ETF紧密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为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芯片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丰 富指数化投资工具,编制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芯国际(688981)、 寒武纪(688256)、海光信息(688041)、北方华创(002371)、豪威集团(603501)、中微公司(688012)、澜起 科技(688008)、兆易创新(603986)、长电科技(600584)、紫光国微(00204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 67.23%。 消息面上,德州仪器(TI)启动了一轮大规模价格调整,涉及超过6万款产品型号,较6月调整的3300款 激增近20倍。此次涨价覆盖全系产品,整体价格区间上移10%-30%,其中超四成产品涨幅超过30%。工 业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受影响最大,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芯片等关键器件价格普遍上涨25%以上。消 费电子和通信设备则温和调价,涨幅在5%-15%。 机构指出,模拟芯片目前处于一个国产替代的中期阶段,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40%,海外大厂像德州 仪器的市场份额在60%。模拟芯片整体技术迭代比较慢,对芯片 ...
TI 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涨价!6 万余款产品全面调价!
是说芯语· 2025-08-05 13:00
德州仪器新一轮大规模涨价 - 公司于8月4日启动史上最大规模调价,涉及料号超6万个,较6月3300款增长近20倍,覆盖几乎所有客户,仅极少数超级大客户除外 [1] - 涨幅集中在10%-30%,其中41.3%料号涨幅超30%,工业控制与汽车电子领域高涨幅产品占比显著 [2] - 结构性调价策略明显,通过提高老料号价格(如2018年款DCDC转换器涨22%)推动客户转向新款(替代型号仅微调5%) [2] 涨价产品分类特征 - **工业控制领域**:占比超40%的工控类产品重点调价,如PLC用模拟前端芯片、工业通信接口芯片,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涨至4.1美元(涨幅28%) [3] - **汽车电子领域**:车规级产品涨幅普遍高于消费级,车载PMIC涨18%-25%,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涨22%,Q2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中个位数 [3] - **消费电子与通信设备**:手机快充IC等电源管理芯片涨5%-15%,通信设备射频前端芯片同步调价,Q2通信设备业务营收同比激增50% [3] 涨价背景与行业影响 - 成本压力驱动:中国区毛利率长期低于全球水平,叠加高纯度硅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 [5] - 市场窗口期:2025年Q1-Q2营收连续两季同比增长(11%、16%),工业与个人电子需求回暖 [5] - 战略转型:从"低价抢份额"转向"保利润率",可能短期影响市场份额但为国产替代(如圣邦股份、思瑞浦)创造机会 [6] - 潜在连锁反应:下游企业或加速库存消化,国际大厂(ADI、英飞凌)可能跟进,反映半导体行业向"质升"转型趋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