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隔离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北大复旦校友联手创业,看上了国产自给率仅9%的市场,年入20亿冲刺港股
创业邦· 2025-05-11 11:25
公司概况 - 纳芯微是一家主营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研发的企业,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产品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数字隔离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 [3] - 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在汽车模拟芯片、数字隔离类芯片、磁传感器市场均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 [3] - 2022年已在A股上市,最新市值达266.5亿元(截至5月6日收盘) [4] 行业背景 - 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从2019年的9%提升至2023年的15%左右,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3] - 数字隔离芯片市场长期被欧美企业主导,如安华高、ADI、Silicon Labs、德州仪器等 [8] - 2018-2021年间全球芯片供应链剧烈震荡,美国对华实施芯片管制叠加疫情导致"缺芯潮",为国产替代创造窗口 [10] 发展历程 - 2013年由王升杨、王一峰、盛云创立,初期主攻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2014年推出首款三轴加速度计信号调理ASIC并实现收支平衡 [7] - 2015年拓展至工业和汽车赛道,2017年发布首款数字隔离器 [7][8] - 2021年实现全品类车规隔离产品量产,2022年科创板上市,当年营收超16亿元,净利润超2.5亿元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70亿、13.11亿和19.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0亿、-3.05亿和-4.03亿元 [13]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48.5%降至2023年的33.9%,2024年进一步降至28.0% [14] - 亏损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费用 [14] 竞争压力 - 2023年德州仪器在中国市场发起价格战,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成为"重灾区" [15]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04亿、5.22亿和5.40亿元 [14] 战略布局 - 汽车领域:2023年车用小电机驱动SoC和磁开关量产,汽车芯片出货量超1.64亿颗,汽车业务占比超30% [16] - 国际化:2024年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设立子公司,境外营收占比15.58%,与大陆集团等国际Tier1合作 [18] - 人形机器人:将汽车电子技术迁移至该领域,聚焦感知链和控制链解决方案,推出全链路控制方案及兼容GaN器件的驱动芯片 [19][21] 资本运作 - 2022年成立纳星创投,已对外投资超100起 [11] - 2025年初全资收购麦歌恩,拓展磁传感器领域 [16]
国内汽车模拟芯片龙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21:13
公司动态 - 公司于4月2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于同日刊登申请资料 [1] - 公司专注于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提供3300余款产品型号 [1] - 公司2021年4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约264亿元 [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70亿元、13.11亿元、19.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3.05亿元、-4.03亿元 [1] - 亏损原因包括加大研发及市场拓展投资、调整产品价格、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 [1] 业务规划 - 计划通过收入增长、优化毛利结构及提升经营效率来改善盈利能力 [2] - 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利用传感器产品、马达驱动芯片等实现精准感知和运动控制 [3] 行业地位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 [2] - 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前十名中唯一重点布局传感器、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产品的公司 [2] - 2024年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名 [2] - 中国数字隔离类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厂商第二名,市场占有率15.6% [2] - 中国磁传感器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市场占有率7.1% [2] 行业概况 - 模拟芯片占2024年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约15% [3]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消费电子占比37%,市场规模722亿元 [3] - 2024年汽车应用领域市场规模371亿元,预计2029年达858亿元 [3] - 泛能源领域市场规模2024年507亿元,预计2029年1038亿元,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14.5% [3] 国产化进程 - 20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消费电子40%-50%,通信20%-25%,工业10%-15%,汽车约5% [4] -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将快速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