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晶丰明源(688368):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打开空间
东北证券· 2025-08-15 14:4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晶丰明源维持"增持"评级 [4][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微降0.44%),归母净利润1576万元(扭亏为盈),Q2单季营收环比增长23.99%至4.05亿元,归母净利润0.22亿元,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1]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成为增长核心引擎,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19.81%至0.35亿元,毛利率达48.39%(同比提升11.42pts),DrMOS及多相控制器全系列产品实现规模销售,为国内首家进入NVIDIA推荐供应商名单的电源芯片企业 [2] - 电机控制驱动芯片收入同比增长24.3%至1.92亿元,车规级MCU在空调出风口实现超百万颗销量,并拓展至热管理、座椅通风等领域 [2] - 传统LED照明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02%至3.76亿元,但通过智能调光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毛利率提升4.46pcts [3] - 拟收购无线充电领域领先企业易冲科技,强化汽车电源管理布局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2/19.26/22.54亿元,对应PS为5.0/4.2/3.6倍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125/234百万元,对应EPS为0.80/1.42/2.66元 [3][10]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37.1%提升至2027年的41.6%,净利润率从-2.2%改善至10.4% [10] 业务亮点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基于自研第二代40V BCD工艺平台的DrMOS芯片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已获客户量产导入,受益于AI服务器功率密度需求提升 [2] - 电机控制驱动:通过收购凌鸥创芯实现100%控股后协同效应显著,电动出行、清洁电器等细分市场竞争力增强 [2] - AC/DC电源:小家电电源在九阳、小米份额提升,大家电电源进入格力、美的供应链,快充业务在国际一线品牌取得突破 [3]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91.19元,总市值80.29亿元,12个月股价区间47.83~125.78元 [4]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71%,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44% [7]
TI芯片涨价幅度大范围广,模拟芯片进一步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1 09:36
德州仪器涨价计划 - 德州仪器将在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 幅度超过6月涨价 重点涉及工控类 车载类以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 覆盖LDO DC-DC 数字隔离 隔离驱动等品类 [1][2] - 调价范围覆盖除超级大客户外的几乎所有客户群体 价格上调通过代理商传导至分销渠道 甚至在途货物也面临价格上调 [2] - 约9%的料号涨幅高达100%及以上 主要为停产料号或极低利润产品 55%的料号涨幅为15%-30% 30%的料号涨幅低于15% [3] 各领域涨价幅度差异 - 工业控制产品提价幅度较为迅猛 超过40%的工控类芯片涨价 代表性产品如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涨至4.1美元 涨幅28% [1][2] - 车规级芯片方面 新能源车BMS隔离芯片涨22% 车载娱乐电源管理IC涨18%-25% [2] - 消费电子和普通通信设备涨幅温和 电源管理及射频前端芯片仅涨5%-15% [2] - 信号链产品成为涨价重点 ADC 运算放大器等核心品类部分型号涨幅超100% [3] 国产替代机遇 - 模拟芯片后续交易将从大国博弈基础转向更进一步的国产替代 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将会拥有更多替代空间和机遇 [3] - 消费电子从新项目到量产转化的周期相比工业和汽车领域更短 迭代更为容易 这亦是2021年芯片缺货时代国产模拟芯片迅速在消费电子市场替换的主要原因 [4] - 工业和汽车应用领域由于涨价函较为突然 客户无法对现有量产产品进行直接替换 但若特定料号TI涨价幅度较大且国产厂商维持价格或降价 则在新品量产中可进行国产替代 [4] - TI目前涨价将使得公司保障其现有财务表现但牺牲产品份额 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将有更多机会实现在工业和汽车应用领域以及高端消费领域的国产替代 [4] 相关公司 - 模拟芯片领域相关公司包括思瑞浦 杰华特 圣邦股份 纳芯微 艾为电子 希荻微 必易微 南芯科技等 [5]
思瑞浦(688536):科创板公司深度研究:主要下游复苏明确,信号链与电源管理双翼齐飞
国海证券· 2025-08-01 17:35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42.49元[2][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35/27.56/36.31亿元,同比增速67%/35%/32%[4] - 归母净利润预计1.15/2.56/4.58亿元,同比扭亏/+123%/+79%,对应PE 74/41倍[4] 公司业务布局 - 产品覆盖信号链芯片(营收占比79.91%)和电源管理芯片(20.04%)[26] - 拥有2800余款产品,车规级芯片超200款,覆盖智能驾驶/座舱等场景[13] - 2024年汽车电子收入2.07亿元(+80%),占比提升至16.95%[4] 下游应用领域 - 汽车电子:200余款车规产品,第三代CAN收发器实现全国产化[13][24] - 泛工业:新能源领域36V同步降压DC-DC等产品批量出货[79] - 消费电子:收购创芯微后收入增长23.01%,协同效应显著[4][44] - 通讯:受益5G基站建设,6G技术标准研究将启动新需求[84]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4.22亿元(+110.88%),毛利率46.43%[26] - 研发费用5.77亿元(+4.1%),研发人员518人[32] - 供应商集中度显著改善,前五大采购占比从98.42%降至78.62%[55] 行业分析 - 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794亿美元,中国占近六成(3175.8亿元)[46] - 国产替代空间大:汽车/工业领域国产化率仅5%/10-15%[59] - 汽车芯片2030年将达1150亿美元,中国CAGR 10%[62] 增长驱动因素 - 创芯微并表增厚消费电子业务,2024年11-12月贡献营收5881万元[4] - 信号链产品在工业/汽车领域持续突破,线性产品技术领先[15] - 电源管理芯片扩展至车规/服务器市场,PMIC系列获客户定点[24]
新股前瞻|收入新高盈利尚需时日,国产车规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688052.SH)赴港备战突围赛?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21:39
行业背景 - 模拟芯片作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纽带,处理连续性模拟信号,中国模拟芯片供应链发展较晚,市场供应严重依赖国际供应商 [1] - 20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在消费电子领域为40-50%,通讯领域为20-25%,工业领域为10-15%,汽车行业最低仅约5% [1] - 汽车电子模拟芯片市场规模2024年约371亿元,预计2029年扩大至858亿元,国产化率有望从5%提升至20% [9] 公司概况 - 纳芯微是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是中国模拟芯片前十大厂商中唯一重点布局上述方向的企业 [1] - 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厂商中排名第五,汽车模拟芯片收入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 [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已实现科创板上市,目前递表港交所主板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9.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近五成,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3.11亿元、19.6亿元 [2] - 2024年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收入分别为7.19亿元(+77.9%)、9.76亿元(+26.5%)、2.66亿元(+95.8%) [2] - 按产品类型划分,2024年信号链芯片占比49.1%(较2022年62.6%下降),电源管理芯片占比35.9%,传感器产品占比14% [3]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8.1亿元、4.44亿元、5.49亿元,对应毛利率48.5%、33.9%、28%,全线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 [4][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3.05亿元、-4.03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利润小幅回正 [6] 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等高壁垒领域,已提供超过700款汽车电子产品型号,实现头部客户全面覆盖 [8] - 泛能源领域包括光伏、储能等场景,受益于能源转型和工业升级,AI发展对模拟芯片需求有正向影响 [9] - 公司早期聚焦消费电子,后前瞻性布局汽车和泛能源市场,管理层展现较强前瞻能力 [8] 发展前景 - 汽车电子是模拟芯片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公司作为稀缺国产车规模拟芯片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9] - 行业技术壁垒高,依赖长期经验积累,公司差异化聚焦高壁垒市场实现突围 [7][8] - 当前竞争烈度高,公司需持续融资支持发展,赴港上市或为补充资金应对持久战 [10]
韦尔股份:年报点评:不断丰富CIS产品矩阵,持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20250418
中原证券· 2025-04-18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持续强化高端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力,丰富汽车CIS产品矩阵,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丰富显示解决方案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预计25 - 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5][8][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57.31亿元,同比+22.41%;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498.11%;扣非归母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2114.72%;2024年四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8.22亿元,同比+14.87%,环比+0.08%;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406.35%,环比 - 5.98%;扣非归母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9266.18%,环比 - 17.10% [5] - 预计25 - 27年营收为301.60/352.10/403.57亿元,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43.38/54.00/66.23亿元,对应的EPS为3.57/4.44/5.44元,对应PE为34.33/27.59/22.49倍 [11]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44%,同比提升7.68%,24Q4毛利率为28.98%,同比提升6%,环比下降1.46%;2024年净利率为12.76%,同比提升10.17%,24Q4净利率为13.46%,同比提升10.37%,环比下降1.29% [8]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研发投入金额约为32.45亿元,占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收入的15%,同比增长10.89% [8] 产品竞争力 - 2024年公司推出多款高端智能手机CIS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推出多款汽车图像传感器产品,丰富车规级产品矩阵,有望推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8] 模拟芯片市场 - 2024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为794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038亿美元,预计2024 - 2029年复合增速将为5.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IC市场,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5%;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为15%左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9]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 - 2024年公司显示解决方案业务销售量同比增长16.84%,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为业务成长创造更多机遇 [11]
韦尔股份(603501):年报点评:不断丰富CIS产品矩阵,持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
中原证券· 2025-04-18 18: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持续推进各产品领域研发投入,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强化高端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力,丰富汽车CIS产品矩阵;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丰富显示解决方案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预计25 - 27年营收为301.60/352.10/403.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38/54.00/66.23亿元,对应EPS为3.57/4.44/5.44元,对应PE为34.33/27.59/22.49倍 [8][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收257.31亿元,同比+22.41%;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498.11%;扣非归母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2114.72%;2024年四季度单季实现营收68.22亿元,同比+14.87%,环比+0.08%;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406.35%,环比 - 5.98%;扣非归母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9266.18%,环比 - 17.10% [5] 投资要点 - 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毛利率29.44%,同比提升7.68%,24Q4毛利率28.98%,同比提升6%,环比下降1.46%;净利率12.76%,同比提升10.17%,24Q4净利率13.46%,同比提升10.37%,环比下降1.29%;2024年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研发投入约32.45亿元,占比15%,同比增长10.89% [8] - 强化高端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力,推出OV50K40、OV50M40、OV50H等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丰富汽车CIS产品矩阵,推出采用TheiaCel™技术的多像素汽车图像传感器及高性能前置机器视觉摄像头新品 [8] -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4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794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1038亿美元,2024 - 2029年复合增速5.5%,中国市场规模占比超35%,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15%左右;公司持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推进多产品验证导入,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9] -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受行业供需影响,LCD - TDDI产品单价承压,但销售量同比增长16.84%,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 [1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5 - 27年营收为301.60/352.10/403.57亿元,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43.38/54.00/66.23亿元,对应的EPS为3.57/4.44/5.44元,对应PE为34.33/27.59/22.49倍,维持“买入”评级 [11]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给出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