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冰淇淋
搜索文档
数据首发:2025Q3乳制品市场回顾
36氪· 2025-11-04 18:44
乳制品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乳制品市场结构以常温纯牛奶和雪糕/冰淇淋为主导,两者占比分别接近40%和近30% [4] - 低温酸奶和常温酸奶处于中腰部位置,占比分别约15%和8%,而低温纯牛奶、中老年奶粉等品类占比均不足5% [4] - 市场结构加速调整,低温品类占比显著提升,低温酸奶和低温纯牛奶占比同比上涨均超过1%,而常温纯牛奶占比收缩近3%,常温酸奶占比下滑约1% [4] - 从销售额同比看,品类分化显著,低温纯牛奶销售额同比增速超过19%,而常温酸奶同比下滑约20%,常温纯牛奶下滑超过15% [6] 品类价格指数走势 - 乳制品整体价格指数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间呈先升后降的波动趋势,2025年9月降至近一年低点97,显示整体价格水平承压 [12] - 常温纯牛奶价格走势与行业整体基本一致,2025年9月维持在97左右 [13] - 低温纯牛奶价格下降最为明显,从2024年10月的98一路降至2025年7月的94,虽在8-9月略有回升但整体仍处低位 [13] - 雪糕/冰淇淋价格水平持续修复,在年内大多数月份均处于100的荣枯基准线以上,表现优于其他品类 [13] 重点品类SKU动态 - 雪糕/冰淇淋类目SKU规模最大且市场活跃度高,2025Q3存续SKU达9262款,新品SKU达4868款,远高于消失SKU的1888款 [16] - 低温酸奶类目SKU数量位居第二,存续SKU为2598款,且新品SKU数量远高于消失SKU数量 [16] - 各品类存续SKU均价变化呈现“降价占主导、涨价有限”格局,约三分之一存续产品价格维持稳定,低温纯牛奶、常温纯牛奶及低温酸奶降价SKU合计占比约40% [18] - 雪糕/冰淇淋类目存续SKU中处于轻微上涨和明显上浮区间的占比最高 [18] 常温纯牛奶市场深度 - 常温纯牛奶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高达87.15%,市场集中度高,伊利股份在份额占比最高的情况下依旧同比提升 [23] - 非组合装产品平均规格和平均价格在2025Q1春节季后均有所下移,2025Q3件均规格为246ml,件均价约3.1元,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22] - 非组合装市场份额TOP 5 SKU均被伊利和蒙牛包揽,规格均为200ml或250ml的小包装,均价在2-5元之间 [24] - 组合装产品头部效应更为显著,TOP 5 SKU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6%,件均价在2025Q3继续小幅下滑 [25][26] 雪糕/冰淇淋市场深度 - 雪糕/冰淇淋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为57.21%,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伊利股份和蒙牛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巩固头部阵营地位 [27] - 非组合装产品件均价在2024Q4提升后连续下降至2.6元,恢复至2024年同期水平 [29] - 非组合装TOP 5 SKU中,伊利股份占据四席,其经典子品牌“巧乐兹”以多种风味占据显著市场份额 [31] - 组合装产品件均规格与件均价呈反向变动,或体现企业在销售旺季通过“以量换价”策略刺激增长 [33] 低温酸奶市场深度 - 低温酸奶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为70.84%,集中度较高,君乐宝、伊利股份与蒙牛市场份额已相当接近 [35] - 非组合装产品件均规格在2025Q3超过270ml,达到近五季高点,同时件均价也同步走高,显示产品规格与价格升级趋势 [37][38] - 非组合装TOP 5 SKU覆盖从150g小包装到1.1kg大容量,产品风味和健康导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39] - 组合装市场中,君乐宝虽仅有一款产品上榜TOP 5,但市场份额达4.07%,展现出强势竞争力 [41] 常温酸奶市场深度 - 常温酸奶是乳制品中集中度最高的类目,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达到92.17%,其中伊利股份一家份额超过60% [42] - 非组合装产品件均规格和件均价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2025Q3件均规格回升至204ml [43] - 非组合装TOP 5 SKU由伊利股份独揽,主要为安慕希系列产品,均价区间在5.5元-8元 [47] - 组合装产品TOP 5 SKU也均由伊利股份占据,其安慕希系列组合装产品市场份额合计达43.04% [48] 低温纯牛奶市场深度 - 低温纯牛奶CR5集团市场份额合计为69.99%,光明乳业和君乐宝市场份额同比增长,而伊利股份、蒙牛及新乳业份额同比下降 [51] - 非组合装产品件均规格持续提升至近500ml,达到近五季最高水平,件均价在2025Q3波动回升至7.50元 [50] - 非组合装TOP 5 SKU在规格上涵盖450ml个人饮用至1.5L家庭分享装,体现消费需求的多元化 [52] - 光明乳业主打平价消费,君乐宝以“悦鲜活”系列占据中高端市场 [52]
2025Q2乳制品市场回顾
36氪· 2025-07-22 15:28
乳制品市场概况 - 乳制品包含10个三级类目和16个四级类目,涵盖成人奶粉、纯牛奶、酸奶等细分品类 [2] - 2025Q2常温纯牛奶市场份额36.97%仍居首位,但同比下滑2.73% [3][7] - 雪糕/冰淇淋季节性占比提升至27.03%,低温酸奶增长显著达15.72% [3][7] - 低温品类(纯牛奶+酸奶)市场份额合计19.52%,呈现结构性升级趋势 [5] 品类表现分析 - 低温酸奶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73%,销售额增长3.31%,增速领先 [7] - 低温纯牛奶销售额同比大增19.38%,但价格指数降至95显示竞争加剧 [11][55] - 常温纯牛奶和常温酸奶销售额分别下滑14.39%和18.86%,持续承压 [7] - 雪糕/冰淇淋价格指数突破100,显示行业从"雪糕刺客"事件后回归理性 [11] 市场竞争格局 - 常温纯牛奶CR5达87.57%,伊利蒙牛合计超80%份额 [30][36] - 常温酸奶CR5高达92.54%,伊利独占75%市场份额 [48][53] - 低温酸奶CR5为66.99%,君乐宝/蒙牛/伊利居前三但份额均下滑 [38] - 雪糕/冰淇淋CR5仅58.74%,伊利以34.33%领跑且份额增长 [62][68] 产品策略动态 - 低温纯牛奶SKU新品净增长明显,显示厂商积极布局增量市场 [16] - 雪糕/冰淇淋存续SKU中29.6%价格同比上涨,高端化趋势延续 [20] - 常温酸奶非组合装件均价持续走低,2025Q2降至5.5元 [49][52] - 组合装产品在常温纯牛奶和低温酸奶中市场份额集中度显著 [37][43] 头部SKU表现 - 伊利安慕希系列包揽常温酸奶组合装TOP5,合计份额44.28% [54] - 光明950ml鲜奶和君乐宝悦鲜活450ml占据低温纯牛奶非组合装前二 [59] - 伊利巧乐兹四款产品进入雪糕非组合装TOP5,显示品牌统治力 [68] - 梦龙可爱多系列在雪糕组合装市场占据三席,主打多口味组合 [69]
2025Q2线下零售速报
36氪· 2025-07-08 16:17
季度整体概况 - 食品、饮料、酒、日化四大类目销售额同比普遍下跌但降幅收窄,其中销售额同比-7%,订单量下滑优于订单平均花费下滑,显示消费预算和价格压力大于到客量[4] - 马上赢价格指数(WPI)显示食品、饮料和酒、日化品价格水平仍低于基准线100,但呈回升趋势:饮料和酒最接近100,食品99以上,日化不足99[6] - 价格回升通道中,饮料和酒类价格指数3月起持续回升,食品次之,日化品回升力度最弱但趋势向好[6] 重点类目表现 食品类 - **速冻食品**:速冻肠以31%市场份额同比增速断层领先,速冻饺子/汤圆重回正增长,速冻包子同比-5%[13] - **乳制品**:纯牛奶/酸奶增速下滑显著放缓(<3%/<1%),成人奶粉维持涨势,雪糕/冰淇淋因夏季消费份额小幅提升[13] - **调味品**:新晋类目表现分化,酱油/复合调味料/火锅底料增速显著,中式调味酱增速有限但均为正增长[15] - **休闲零食**:受健康化趋势和零食量贩业态冲击,膨化食品/肉干肉脯等子类目销售额同比下滑超20%[14][23] 饮料类 - **运动饮料/植物饮料**:市场份额同比增速均超30%,但规模较小;即饮果汁因销售规模大成为市场份额增长第一[17] - **含乳饮料**:受去年异常波动影响,市场份额大幅回调,健康化趋势下含糖量争议加剧类目下滑[17] - **即饮茶**:销售额/件数/订单量同比均下降,显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29] 零售订单维度分析 - **每订单平均花费**:即饮果汁/包装水/植物饮料/方便面同比增长,其中方便面价格指数自2024年10月起持续高于100基准线[34][26] - **速冻肠**:销售额同比+20%但件数同比+31%,件单价显著下降,价格战风险凸显[22][35] - **休闲零食**:所有子类目每订单平均购买件数均同比下降,反映消费量减少或大包装偏好[40] 商品与新品动态 - **Top SKU变动**:复合调味料中小龙虾调料占4席(天味/筷手小厨各2款),火锅底料规格小型化趋势明显[46] - **新品上市**:速冻肠/运动饮料/酸奶上新数量同比正增长,即饮茶/酱油等类目新品数量同比下滑超50%[50] 渠道与业态表现 - **城市等级差异**:一线城市销售额同比下滑幅度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近2倍,新一线/二线城市每订单平均花费降幅最大[54] - **业态分化**:大超市订单量同比唯一正增长,店均SKU数量显示酸奶/速冻肠受渠道青睐,休闲零食类目普遍承压[58][62][65] - **饮料渠道适配**:大业态中即饮果汁/运动饮料店均SKU增长,小业态即饮茶/含乳饮料下滑,运动饮料在小业态增速显著高于植物饮料[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