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汾酒20
搜索文档
白酒的漫长凛冬
雪球· 2025-11-04 16: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白酒行业当前正经历深度调整,远未触底,预计见底周期将延续至2027年前后 [5][18][31] - 行业面临库存高企、价格倒挂、需求疲软等多重压力,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极端分化格局 [7][11][13] - 通过对比历史危机与国际烈酒行业经验,行业复苏需满足库存去化、价格修复、需求转型等多重条件共振 [27][34][48] 财报的寒意 - 头部酒企增速放缓但韧性凸显,贵州茅台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但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微增0.56%,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8] - 第二梯队高端酒企承压显著,五粮液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0.2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72%,核心产品普五批价长期低于出厂价 [9] - 次高端及区域酒企集体沦陷,洋河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26%,Q3出现3.69亿元净利润亏损;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265.5万千升,同比下降9.9% [10] - 行业健康度持续恶化,现金流收紧,五粮液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同比下降5.19%;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攀升至900天,同比增加10%;多数酒企毛利率同比下降 [11] 恶化的动态 - 价格体系全线崩塌,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价跌至1640元/瓶,较年初跌幅超28%;五粮液普五批价低于出厂价,价格倒挂幅度超10%;次高端及区域酒企价格战全面升级 [14] - 库存水平分化加剧,高端酒企呈现“小商清库、大商压库”的两极分化;次高端及区域酒企库存压力失控,部分中小酒企库存消化周期需1-2年 [15] - 需求端持续疲软,双节期间白酒动销同比下滑约20%,传统核心场景占比从2019年的45%降至不足20%;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12%;渠道端信心崩溃,预收款占营收比重行业平均仅12% [16] 迟到的见底 - 库存去化距离目标差距悬殊,行业整体库存周转天数需降至300天以下,但当前高达900天;头部酒企库存压力缓解需至2026年中,腰部及以下酒企则需1-2年 [19] - 价格修复的企稳信号完全缺失,高端酒批价需站稳关键关口(飞天2000元),但当前仅1640元;价格企稳通常比库存去化滞后3-6个月 [20] - 需求转型的新场景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家庭自饮与社区团购占比仅35%,Z世代消费占比12%,低度酒占比18%,均未达到目标值 [22] - 竞争格局集中度CR5约35%,距离全球烈酒稳定期水平(CR5≥50%)仍有差距;政策与流动性支持力度不足,M1增速仅4.3%;估值底已现但基本面底尚未确认 [23][24][25] 历史的回望 - 第一次危机(1998-2004年)成因于亚洲金融危机、假酒案及消费税改革,行业产量腰斩,淘汰30%低端产能;见底特征为产能去化彻底、价格体系触底企稳、消费结构转型 [28] - 第二次危机(2012-2015年)成因于“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及塑化剂事件,飞天茅台零售价从2200元跌至800元;见底特征为供需再平衡、大众消费承接、行业出清加速 [29] - 两次危机见底均以价格企稳、库存去化、消费承接为核心信号;本轮调整是宏观经济疲软、消费代际更替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慢性病”,调整深度和复杂性远超以往 [30][31] 国际的镜鉴 - 苏格兰威士忌通过主动控产、分级消化库存及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复苏,出口额占比突破70%;见底信号为库存周转降至400天及单一麦芽占比提升至50% [36][37][38] - 日本清酒通过产品低度化、场景多元化及文化绑定实现逆袭,低度产品占比升至40%,家庭自饮占比提升至60%;见底标志为CR5提升至55%及海外收入占比15% [39][40][42] - 法国干邑通过场景转移至大众消费及行业协同的价格管控实现转型,自饮消费占比从20%提升至45%;白酒需借鉴其协会牵头与利益绑定的模式 [43][44][45] - 国际烈酒行业复苏的共性规律是去库彻底、需求替代、格局优化;白酒见底需满足库存周转≤300天、低度酒占比≥30%、CR5≥50%等条件 [46][48] 春来的啼声 - 白酒行业渡过危机后,将迎来品牌化、全球化、健康化的新时代,彻底告别野蛮生长的过去 [54] - 行业需加速产品低度化、渠道数字化、文化年轻化转型,警惕重规模、轻价值的复苏误区 [49][50]
汾酒30亿,河北300亿+白酒市场生变,清香“群狼”正撕开浓香防线
搜狐财经· 2025-10-23 01:22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北白酒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 由泸州老窖主导的浓香型格局受到以汾酒为首的清香型军团的强劲挑战 市场竞争从香型博弈进入更深层次的价格带和消费场景争夺 [1][5][7][9][10] 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崛起 - 汾酒在河北市场取得系统性成功 2024年销售额已达约30亿元 [1] - 产品策略清晰 大众价位段的玻汾系列贡献销量80%-90% 是打开市场和进行口感教育的尖刀产品 [1] - 青花汾酒20在200-400元价格带表现突出 成功卡位次高端商务宴请 实现从流量产品到价值产品的结构性跨越 [1] - 汾酒的强势为整个清香品类打开市场空间 宝丰、汾阳王等品牌纷纷涌入河北 [3] - 河北市场已形成龙头引领、多品牌跟进、消费基础稳固的良性清香发展生态 [4] 浓香型白酒的竞争态势 - 泸州老窖仍是河北市场第一品牌 市场规模超50亿元 [5] - 38度低度国窖1573是关键单品 在河北市场贡献约40亿元规模 是高端商务宴请首选 展现深厚渠道与品牌护城河 [5] - 丛台酒、板城酒业等本土浓香品牌面临消费者分流与增长压力 [7] - 浓香阵营出现战略调整信号 例如丛台酒业已在云南投产生产荷花清香型白酒 为品类格局变化预留后手 [7] 河北白酒市场格局分析 - 当前香型格局为多香型混战 浓香型仍以60%以上份额占据主流 [7] - 清香型(含老白干、二锅头)占比已突破20% 且增势强劲 [7] - 山西与河北地理区位相近 饮食文化与口感偏好相似 为清香品类渗透提供土壤 [3] - 衡水老白干的"老白干香型"属"大清香"品类 意味着河北消费者已接受数十年清香口感培育 [3] - 毗邻北京 牛栏山、红星等"二锅头"品类长期以河北为重点市场 进一步巩固"大清香"消费基础 [3] 未来市场竞争维度 - 竞争焦点转向价格带争夺 清香品牌能否在300元以上价位持续突破关乎其利润空间与品牌高度 [9] - 消费场景渗透是关键 宴席、礼品及年轻消费群体的接受度将决定清香酒增长天花板 [10] - 本土酒企面临战略抉择 如何借势"大清香"品类热潮同时应对全国性品牌挤压成为核心课题 [10] - 河北市场变迁是全国白酒行业格局演变的缩影 后续战役将考验品牌对市场结构的理解、渠道精耕能力及长期品牌建设战略耐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