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

搜索文档
维科精密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2.58% 推中期分红拟10派0.5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0:56
维科精密通过深度参与下游客户的同步研发,与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等下游客户建立了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喷油器部件、电磁阀线圈、传感器组件等产品相关技术处于行业前列。 8月26日,维科精密(301499)披露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7亿元, 同比增长12.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8.98万元,同比增长9.15%。此外,公司披露了 中期分红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 维科精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非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 中,在汽车电子方面,公司经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动力系统零部件、底盘系统零部件、汽车连接 器及零部件等核心产品体系,与国内外知名的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电子、博世、博格华纳、意力 速电子等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维科精密的产品多为平台项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供整车厂商选用并配备在不同车 型上使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长城、吉利、比亚迪 (002594)、奔驰、宝马、奥迪、日产、菲亚特、广汽本田、广汽 ...
维科精密2025年一季度净利增长22.37% 去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板块收入增长47.19%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21: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4.83%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00.81万元,同比增长22.37%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1.13% [1]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4530.33万元 [1] - 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2元(含税) [1] 业务板块 - 2024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11.88% [1] - 2024年非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业务收入5276.74万元,同比增长9.77% [1] - 2024年新能源产品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47.19% [2] 研发与产品 - 2024年研发费用5678.96万元,同比增长21.52% [1] -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部件等产品陆续量产 [1] - 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类项目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 [1] 战略布局 - 重点布局新能源三电系统及智能驾驶产品 [2] - 产品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为主 [2] - 持续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降低成本 [2] - 积极拓展新客户及新产品,提高产能利用率 [2]
维科精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3-07-19 20:41
上市信息 - 公司股票于2023年7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4] - 本次公开发行3456.3717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3825.486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3278.1774万股,占比23.71%[7] - 发行价格为19.50元/股[70] - 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9.92倍、33.13倍、39.89倍、44.17倍[72] - 发行市净率2.29倍[73] - 本次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7399.25万元,扣除发行费用7270.84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0128.41万元[77]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收分别为55440.43万元、67972.84万元、70690.3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0.00万元、5035.93万元、6103.88万元[15] - 2021 - 2022年公司燃油车产品收入分别为46060.14万元、46469.36万元,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分别为2719.99万元、4423.65万元[18] -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占汽车电子收入比重分别为3.59%、5.01%、7.83%[18] 市场数据 - 2019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4.80%提升至27.25%[17] - 2018 - 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780.92万辆降至2522.50万辆,销量从2808.06万辆降至2531.10万辆;2021年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2022年同比增长3.60%和2.24%[20] 技术与客户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9项模具设计类、6项模具制造类、29项产品制造工艺核心类及3项自动化产线设计类核心技术[21] - 公司已取得上汽英飞凌等新客户项目定点,上汽英飞凌、均胜均安、中芯绍兴定点产品已于2022年量产[25] 股权结构 - 新加坡天工发行后持股9625.9831万股,占比69.62%,可上市交易日期为2026年7月21日[38] - 陈燕来直接持股4761.9738万股,持股比例45.9246%,通过天工控股间接持有2405.5332万股,通过维科控股间接持有2356.4407万股[42][43] - 张茵直接持股4575.2298万股,持股比例44.1236%,通过天工控股间接持有2311.1985万股,通过维科控股间接持有2264.0312万股[42][43] 风险与措施 - 公司股票上市后社会公众股比例为25%,低于此比例公司存在退市风险[88] - 公司拟采取保证募集资金规范有效使用等多种措施提升盈利能力,降低运营成本[128] 承诺事项 - 控股股东新加坡天工承诺自公司本次发行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36个月内锁定股份[96] - 实际控制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的股份[99] - 若招股书等资料有虚假记载等,上市前按申购款加利息退款,上市后5个工作日内回购新股[137]
维科精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7-17 07:0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456.371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825.4866万股[9][47]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19.50元,发行市盈率44.17倍,市净率2.29倍[9][47] - 发行日期为2023年7月11日,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保荐人为国泰君安证券[9] - 募集资金总额67399.25万元,净额60128.41万元,发行费用概算7270.84万元[47][48]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收分别为55440.43万元、67972.84万元和70690.3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0.00万元、5035.93万元和6103.88万元[25][125] - 2023年1 - 3月营收16787.85万元,同比降3.18%,净利润978.40万元,升10.85%[85] - 2023年上半年预计营收34000 - 36000万元,同比增3.83% - 9.94%,预计净利润2400 - 2600万元,增6.33% - 15.19%[92]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00106.60万元,资产负债率42.67%,2023年3月末资产总额降2.27%,负债降7.66%,所有者权益升1.73%[79][83] 用户与市场数据 - 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交易金额合计57669.79万元,占营收比例81.58%,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14014.19万元,占采购总额38.53%[62][54] - 2022年喷油器部件内销3442.51万件,市场占有率43.95%;高压传感器组件内销619.71万件,占有率31.65%等[64] - 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9年的4.80%提升至2022年的27.25%[28][117] - 2021 - 2022年燃油车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46060.14万元和46469.36万元,新能源车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2719.99万元和4423.65万元[28][117] 技术与研发 - 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4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多项核心技术[32][69][104]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2560.56万元、3092.48万元和3583.37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4.62%、4.55%和5.07%[67][133] 市场扩张与并购 - 2021 - 2022年新项目数量从26项提升至30项,精密模具收入大幅提升[25][125] - 公司收购维科电子100%股权,业务重组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170][17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协同开发机制,提供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73] - 搬迁后厂房面积提升27708.66㎡,增长138.54%,主要生产经营场所变为自有[180]
维科精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6-29 20:38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3456.371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11] - 发行后总股本为13825.4866万股[11]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7月11日[11] - 拟上市板块为深交所创业板[11]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11] 业绩数据 - 2019 - 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从4690.71万元降至3740.00万元,2020 - 2022年营收分别为55440.43万元、67972.84万元和70690.3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0.00万元、5035.93万元和6103.88万元[27]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16787.85万元,较上年同期降3.18%;净利润978.40万元,升10.85%[88][89] - 2023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34000 - 360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300 - 2500万元[94] 用户数据 - 2022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合计57669.79万元,占营收81.58%;对联合电子销售收入占比41.25%[66] 未来展望 - 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EMC滤波器组件、IGBT功率模块部件等已量产[12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截至2022年末,拥有4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72]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2560.56万元、3092.48万元和3583.37万元,占比分别为4.62%、4.55%和5.07%[7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19年9月受让维科电子83%股权,2021年10月完成17%股权收购[173] 其他新策略 - 采用“以产定采”采购策略,采购塑料粒子、漆包线等原材料[56][57] - 生产以“以销定产”为主,汽车电子按订单和预测安排,非汽车电子以订单为主适当备货[59]
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5-05 19:01
发行相关 - 本次拟发行股份不超过3456.371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3825.4866万股[12][48] - 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上市深交所创业板[12]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2] 业绩情况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5440.43万元、67972.84万元和70690.3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0.00万元、5035.93万元和6103.88万元,业绩呈增长趋势[27]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16787.85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3.18%;扣非归母净利润966.56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9.93%[84] - 2023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34000 - 360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83% - 9.94%;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2300 - 25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5.86% - 15.07%[90] 市场数据 - 2019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4.80%提升至27.25%[30][115] - 2018 - 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780.92万辆降至2522.50万辆,销量从2808.06万辆降至2531.10万辆,2021年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2022年同比增长3.60%和2.24%[32][33][99] 产品业务 - 2021 - 2022年公司燃油车产品和新能源汽车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46060.14万元和2719.99万元以及46469.36万元和4423.65万元,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59%、5.01%和7.83%[30][115] - 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动力系统零部件主营业务收入39327.13万元,占比57.62%;非汽车连接器及零部件主营业务收入7385.75万元,占比10.82%[54] 技术研发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9项模具设计类、6项模具制造类、29项产品制造工艺核心类及3项自动化产线设计类核心技术[34][102]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2560.56万元、3092.48万元和3583.3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2%、4.55%和5.07%[67][131] 市场份额 - 2022年喷油器部件内销3442.51万件,中国市场占有率43.95%;高压传感器组件内销619.71万件,占有率31.65%;自动变速箱电磁阀线圈内销1679.84万件,占有率10.72%;尾气处理单元部件内销39.39万件,占有率17.20%[64] - 自动变速箱零部件产品国内市场份额10.72%,全球市场份额4.21%;尾气处理单元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17.20%,全球市场占有率3.74%[64] 客户与采购 -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9.08%、85.52%和81.58%,对联合电子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8.90%、46.09%和41.25%[37][110] - 2022年公司向大通(福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漆包线交易金额4802.38万元,占采购总额比例13.20%;向巴斯夫集团采购塑料粒子交易金额2983.88万元,占采购总额比例8.20%[53] 公司架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新加坡天工,实际控制人为陈燕来、张茵[45] - 公司行业分类为汽车制造业C36[45] 项目投资 - 本次募集资金项目总投资44401.18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额43500.00万元[96]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生产线扩建项目已发生设备采购款7554.58万元,智能制造数字化项目尚无资金投入[41][134] 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的情形,有被追缴或处罚风险[119] - 公司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索赔、合作关系终止风险[112] - 公司外协供应商管理不善会导致产品质量瑕疵、供货不及时等问题[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