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转债

搜索文档
银行转债加速“缩编”:年内千亿规模或将蒸发
第一财经· 2025-07-14 20:35
银行转债市场供给收缩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高峰的近3000亿元减少至当前约1500亿元,市场占比由38.97%下滑至22.64% [2] - 年内已有5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叠加中信转债、浦发转债到期,退出规模或达千亿元 [1][2] - 目前市场上仅存9只银行转债,其中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转债价格接近赎回触发价 [3] 银行转债退市驱动因素 - 银行板块指数(882115.WI)7月10日创7923.95点历史新高,近20日累计涨8%,年内涨幅超20% [5] - 正股股价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即触发强赎条款 [5] - 四大国有银行股价刷新历史高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表现亮眼 [5] 机构配置策略调整 - 银行转债因高股息、低信用风险成为公募基金、险资、理财子核心配置品种,此前占比接近30% [8][9] - 券商自营6月大幅加仓转债,公募基金减仓38.89亿元 [9] - 部分机构转向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类AAA评级转债,余额分别为146亿元和100亿元 [12] 替代资产选择方向 - 非银金融与银行同属强监管行业,信用违约风险低,可能受益于权益风险偏好改善 [12] - 光伏设备+生猪养殖AAA评级转债余额分别为190亿元和168亿元,光伏设备板块2024年净利润转负 [12] - 可转债基金关注到期收益率(YTM)为正且正股信用资质好的个券,或构建对冲组合 [12] 市场整体规模变化 - 截至7月14日,市场可转债总量为6665.53亿元,较年初减少670.69亿元 [7]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慢,市场整体缩量 [4]
债券动态跟踪报告:银行转债陆续退市,如何选择底仓品种
平安证券· 2025-07-07 1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银行转债退出市场且暂无供给补充迹象,投资者或回归24年以前投资模式,更重视微观择券;若其他商业银行跟进国有大行定增,银行转债有补充供给可能 [40] - 替代底仓品种应具备高评级、低波动、高资金容量特征,配置是首要功能,弹性收益是副产品 [40] - 低波动、高评级可关注非银金融与广义公用事业的AAA评级转债,资金容量大可关注光伏设备与生猪养殖转债 [40] 各部分总结 年内银行转债余额或收缩约1000亿元 - 截至25年6月30日,市场有10只银行转债、余额1349亿元,较23年末降7只、1110亿元;若杭银、南银、齐鲁、浦发转债退市,25年末较24年末余额将缩1013亿元至898亿元 [3][4] - 银行转债规模收缩短期不可逆,需银行股回升至多数股价达1倍PB以上,银行或发行可转债;25年四家国有大行定增价较二级市场溢价10%-60%,PB约0.7-1倍;22年以来已公告未发行银行转债290亿元,正股PB在0.5-0.7倍 [4] 替代底仓品种应具备高评级、低波动、高资金容量三个特征 - 24年以前银行转债收益贡献有限,夏普比率低于市场整体和成长型行业;24年红利风格走强,银行转债收益、波动有优势,夏普比率达3.37倍;银行转债退出,投资难度增加,可转债纯债替代价值低,部分投资者或离场 [13] - 替代底仓品种应高评级、低波动、高资金容量,配置是首要功能,确保回撤不拖累组合收益,评级要高,弹性收益是副产品 [13] 低波动、高评级:非银金融+广义公用事业的AAA评级转债 - 非银金融转债截至6月30日有4只,3只AAA评级规模146亿元,与银行同属大金融,强监管下正股退市、信用违约风险低;5月30日前2只余额118亿元的转债价格111元,6月受信息催化价格升至115-125元,不建议追高,正股回调使价格到110-115元或为买点 [17] - 广义公用事业含公用事业、交通运输,AAA评级转债3只,余额100亿元;6月30日2只价格120-125元,1只130元;缺点是价格高、对正股下跌防御不足,优点是剩余期限长 [18][20] 资金容量大:光伏设备+生猪养殖转债 - 光伏设备转债发行集中在22-23年,余额608亿元,评级AA-至AAA,AAA、AA+评级余额均190亿元;生猪养殖转债发行集中在20-21年,余额272亿元,AAA评级3只余额168亿元,AA+评级1只余额95亿元 [21] - 光伏设备基本面弱化或在初期,24年净利润转负;生猪养殖或已度过艰难期,24年净利润转正,但8月后猪价下行,利润回升或有波折 [21] - 光伏设备转债优势是价格低、资金容纳度高,可筛选龙头个券,为评级下调留余地;生猪养殖转债优势是资金容量大,关注猪价边际变动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