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测性维护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勇于技术攻关 传好接力棒——一名“85后”基层工程师的担当
新华社· 2025-06-29 16:27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预测性维护系统",通过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设备运行参数变化,提前发现零件磨损、老化迹象,大幅降低故障发生率 [2] - 系统实现设备"治未病"功能,早发现早处理,为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2] - 自动化生产线常见故障包括传感器故障、电气故障、机械故障和控制系统故障,需定期检查润滑和损坏情况 [1] 人才培养机制 - 公司采用"传帮带"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李海桦14年来培训超180人次,累计课时达300小时 [5] - 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育复合型工匠 [6] - 技术团队通过日常交流对比实践,不断摸索更高效的设备维修调试方法 [1][2] 生产运营优化 - 技术团队从被动维修转向预测性维护,避免故障影响生产进度 [2] - 数控设备与自动化装配线的维修调试工作由特级技师团队负责 [2] - 车间采用智能物联技术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维修部门可提前介入保养 [2]
揭开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神秘面纱的四大关键要点
36氪· 2025-06-06 14:38
人工智能用例开发的核心原则 - 人工智能用例开发的关键在于实现企业数据资源与具体业务问题或机遇的"精准匹配",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尝试和持续优化[2][3] - 成功的人工智能用例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业务与数据的反复匹配调整、聚焦行业细分领域、3-9个月的中期推进周期、明确里程碑和KPI[10] - 用例开发应遵循四个关键原则:精准匹配项目类型、确定匹配关键点、迭代匹配过程、尽早计划扩展[4][14][19][22] 人工智能项目类型与演进路径 - 人工智能实验(AI experiments)规模较小且有明确时间限制,旨在验证特定假设,例如测试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历史数据中的欺诈模式[4] - 概念验证(POCs)和试点项目属于聚焦性工作,调用部分真实数据并接入业务系统测试,例如用小规模客户服务数据集检验聊天机器人效果[5] - 人工智能项目是结构化工作,周期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例如全公司推广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系统[5] 业务问题与数据匹配方法论 - 业务问题定义需具备具体性、相关性、客观性和可量化性,例如医疗行业将"提升入院效率"细化为"降低10%再入院率"的目标[15] - 数据集可作为切入点挖掘潜在模式,例如信用卡公司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发现跨商户欺诈团伙的异常交易规律[16] - 匹配过程需评估业务可行性/影响力与数据可获取性/可访问性,并通过迭代调整匹配维度[18] 用例迭代与扩展规划 - 匹配过程应组建跨职能团队,结合数据科学与业务知识,经历假设构建、验证和洞察形成三个阶段[19][22] - 扩展规划需考虑战略影响、问题可重复性、资源支持、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可持续性等要素[23] - 可扩展性应作为核心目标,例如制药行业通过6个月临床试验中心选址项目验证假设后推动全公司部署[11] 行业应用案例 - 制药行业运用机器学习优化临床试验中心选址,通过历史数据和绩效指标开发模型,设定招聘速度提升等KPI[11] - 医疗行业通过AI识别30天内高风险再入院患者,整合电子健康档案和治疗方案数据实现10%再入院率降低目标[15] - 信用卡公司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分析交易日志,发现跨商户协同欺诈模式并开发针对性检测模型[16]
山东移动威海分公司: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跑出转型“加速度”
齐鲁晚报网· 2025-04-30 18:50
面对电子信息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管理难题,山东移动威海分公司联合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创 新引入AI大模型技术,通过"生产排程智能优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双轮驱动,实现排产准确率突破 80%、单次排产效率提升12倍的突破性进展,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新标杆。 深挖产业生产痛点,制定数字转型解决方案 在威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正经历智能化蜕变。作为月均处理5000个订 单、管理上万种物料的电子元件制造商,企业长期受困于离散型生产模式带来的管理挑战。山东移动威 海分公司通过三个月的专项调研,协调优化产品、物料、订单之间关系,精准锁定订单响应滞后、设备 运维被动、质量追溯困难三大痛点,推动AI大模型应用在生产关键环节落地,量身打造"数智工厂"解决 方案。 创新数字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能 协同中移齐鲁创新院,联合生态伙伴国投融合(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中国移动(600941)九天大模 型能力,项目团队在生产排程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创新构建起"AI+APS+SCM"智能管理系统,将供应链 与生产排程数字化融合。传统需6小时的人工排产压缩至30分钟,不良率降低20%,生产排程准确率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