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搜索文档
信用卡币种“升级”,多银行将美元切换为人民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41
信用卡外币交易币种升级 - 多家银行对信用卡外币交易进行币种升级 将美元入账切换为人民币入账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已完成调整 [1] - 币种升级缩短跨境支付汇兑流程 从当地币种→美元→人民币两次汇兑变为当地币种→人民币一次汇兑 降低汇损摩擦成本 [1] - 招商银行自2025年10月28日起对万事达标准信用卡芯片版等三款产品进行结算币种切换 直接由万事达卡组织转换为人民币金额提交 [3] - 平安银行自9月25日起支持外币交易以人民币或美元入账 涉及万事达 Visa JCB信用卡 主卡持卡人可通过APP操作开通或关闭 [3][4] 卡组织业务策略与竞争格局 - 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已完成本土化 获得中国内地银行卡清算牌照 与银联组成三大持牌卡组织 [5] - 万事达中国运营主体万事网联于2024年5月开业 协同银行对仅限境外使用的存量信用卡进行升级迁移 [5] - 银联卡支持境外消费由当地货币直接转换为人民币入账 汇率以银联为准 覆盖度部分地区不足 [6][7] - 万事达布局借记卡业务 招商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中信银行新发或升级万事达借记卡 [9] 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 - 信用卡数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2025年第二季度为7.15亿张 较一季度减少600万张 三年内减少9200万余张 [10] - 11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额或交易金额同比下滑 招商银行下降8.54% 中信银行下降12.54% 兴业银行下降11.27% [10] - 信用卡户均消费和笔均消费金额下降 成为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拖累项 [10] 业务调整影响与实施范围 - 币种升级实际主要为银行应卡组织要求作出的调整 市场解读不一 包括营销行为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11] - 万事达卡升级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原仅支持境外使用的存量卡迁移 第二阶段为8月以来的币种升级 [4] - 光大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广发银行 浦发银行 邮储银行等上半年对万事达品牌存量单标信用卡进行升级 拓展境内人民币交易功能 [4] - 币种切换后汇率以万事达卡官网公布为准 境外预借现金手续费收费标准变更为人民币结算线路 [10]
多家银行信用卡外币交易,支持人民币直接入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1:23
信用卡外币交易币种升级 - 多家银行对信用卡外币交易进行币种升级 将过去以美元入账切换为支持人民币入账 截至公告时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已完成调整 [1] - 币种升级缩短跨境支付汇兑流程 非美元境外消费从"当地币种→美元→人民币"两次汇兑简化为直接人民币入账 降低汇损带来的摩擦成本 [1] - 市场解读不一 有观点认为是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压力下的营销行为 也有观点将其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联系 但实际主要为银行应卡组织要求作出的调整 [1] 银行具体调整方案 - 招商银行自2025年10月28日起 将指定万事达信用卡产品的跨境交易结算币种由美元切换至人民币 涉及万事达标准信用卡芯片版 万事达白金信用卡和万事达世界信用卡三款产品 [2] - 平安银行自9月25日起 信用卡支持外币交易以人民币入账 客户可选择人民币或美元入账 涉及万事达 Visa和JCB信用卡 主卡持卡人可通过APP操作开通或关闭该功能 [2] - 万事达卡的升级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原仅支持境外使用的存量卡迁移 第二阶段为8月以来的币种升级 [2] 银行存量卡升级情况 - 今年上半年 光大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广发银行 招商银行 浦发银行和邮储银行等均对原仅支持境外使用的万事达品牌存量单标信用卡进行升级 主要拓展境内人民币交易功能 [3] 卡组织竞争格局 - 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已完成本土化 获得中国内地银行卡清算牌照 与本土企业中国银联组成目前能在内地发卡的3个持牌卡组织 [4] - 万事达在中国内地的运营主体为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于2024年5月开业 [4] - 币种升级涉及卡组织间竞争 银联卡支持境外消费由当地货币直接转换为人民币入账 汇率以银联为准 而万事达卡和VISA等需要经过"当地币种→美元→人民币"的流程 [6][7] - 万事达的升级有助于其内地发卡规模扩大 同时首批合作银行受益 中国境内发行的万事达卡可分为双标卡 套卡 外币单标卡和中国万事达卡 [6] 信用卡行业现状 - 信用卡行业持续承压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为7.15亿张 较一季度减少600万张 环比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 三年内减少9200万余张 [9] - 银行中报数据显示11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额或交易金额同比下滑 其中招商银行同比下降8.54% 中信银行同比下降12.54% 兴业银行同比下降11.27% [9] - 信用卡承压成为各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的拖累项 招商银行副行长表示信用卡户均消费和笔均消费金额下降是信用卡收入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9] 升级影响评估 - 币种升级对境外消费刷卡的促进作用有限 预计对普通人的影响更多体现为成本上的微小浮动 除非消费者对此十分在意 [10] - 不同银行万事达卡的升级存在先后之别 是否会对市场份额有短期影响尚不明确 [10] - 银行人士表示币种升级更多是银行和卡组织之间的调整 不直接涉及顾客 客户体感是否有变化不好下结论 [10]
中国版 “黑卡”?美团阿里靠吃喝玩乐杀出血路,狂分2000亿大蛋糕
搜狐财经· 2025-09-17 21:10
核心观点 - 美团与阿里通过大会员体系复制美国运通"高消费高权益"模式 旨在筛选中国高价值用户并建立商业护城河 [1] - 平台以全场景消费数据为基础构建会员体系 但消费金额与真实高净值人群存在筛选偏差 [3][4] - 大会员模式通过权益整合连接多方生态 并非替代航司或酒店会员而是形成互补增值 [11][13] 会员体系设计 - 会员等级权益与消费金额挂钩 黑金会员享不限次免费升房/提前入住等高端酒店权益 [4] - 出行权益包含免费贵宾厅(1次/年)和安心退(1次/季度) 生活权益含免费充电宝(4次/月) [4] - 黄金会员享酒店9折起折扣 黑金会员享8.5折起折扣且免费开房次数无限制 [4] 筛选机制优劣 - 单纯依赖消费金额可能混入月光型高消费人群 短期消费高但长期价值存疑 [4] - 平台通过跨场景消费数据(餐饮/酒店/购物)追踪长期消费轨迹 持续优化筛选精度 [6] - 美国运通同样以消费能力为核心筛选标准 非单纯依赖资产规模 [5] 商家合作模式 - 平台与商家采用自愿权益置换模式 非强制收取手续费 商家通过提供折扣换取高价值流量 [8][9] - 当高等级会员贡献商家营收超30%时 自然形成定价权 成本转移形式未必是直接手续费 [9] - 对比外卖平台历史佣金上涨引发抵制 当前模式更易被商家接受 [8] 生态整合逻辑 - 大会员体系与航司/酒店会员双向打通 用户可同步累积积分实现权益互补 [13] - 弱权益体系(视频网站/奶茶店会员)可能被边缘化 强场景会员(航司/高端酒店)通过联动增值 [11][13] - 美国运通通过整合PP卡权益验证生态连接模式可行性 [13] 商业价值潜力 - 中国信用卡生态缺位给予互联网平台发展机会 全场景消费数据支撑生态位构建 [15] - 2000亿美元商业价值实现取决于跨场景用户信任与粘性建立 [1][15]
可选消费W37周度趋势解析:9月博彩板块延续景气度,跑赢其他可选子行业-20250915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5 19:3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覆盖的可选消费子行业及个股给予明确评级 其中博彩、国内化妆品、奢侈品等子行业表现突出 多数个股获得"优于大市(Outperform)"评级[1] - 具体获得"优于大市"评级的公司包括:耐克、美的集团、京东集团、海尔智家、安踏体育、格力电器、三花智控、中国中免、百胜中国-S、小商品城、TCL科技、申洲国际、安克创新、德业股份、华利集团、科沃斯、石头科技、永辉超市、波司登、李宁、苏泊尔、海信家电、珀莱雅、兆驰股份、华熙生物、海信视像、视源股份、萤石网络、宋城演艺、锦江酒店、稳健医疗等[1] - 仅露露柠檬(Lululemon)获得"中性(Neutral)"评级[1] 核心观点 - 9月博彩板块延续景气度 跑赢其他可选消费子行业 周涨幅达1.8%[4][5][6] - 根据高频数据 9月上半月博彩总收益(GGR)仍坚挺 表现好于淡季预期 各家赌企对9-10月表现乐观积极[6][16] - 旺季十一黄金周到来 叠加NBA赛事、鹿晗及王嘉尔等演唱会催化 10月行业表现可期[6][16] - 国内化妆品板块表现次之 周涨幅0.7% 其中巨子生物上涨5.5%[5][6] - 贾乃亮空降可复美直播间2小时GMV约2600万元 超过去年双十一贾乃亮可复美日销 是7-8月可复美日销的8倍以上[6][16] - 锦波生物上涨5.5% 其"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成功完成药用辅料登记 可适用于注射剂、生物制剂、皮肤外用制剂等领域[6][16] 板块表现回顾 周度表现 - 各板块周涨跌幅排序:博彩(+1.8%) > 国内化妆品(+0.7%) > 奢侈品(+0.3%) > 信用卡(-0.6%) > 美国酒店(-0.8%) > 国内运动服饰(-1.3%) > 海外运动服饰(-3.0%) > 生活用品(-3.3%) > 海外化妆品(-3.4%) > 黄金珠宝(-3.4%) > 宠物(-3.7%) > 零食(-4.1%)[5][13] - 所有国内板块表现低于MSCI China指数(周涨幅3.1%)[4][14] - 信用卡、美国酒店、国内运动服饰、海外运动服饰、生活用品、海外化妆品、黄金珠宝、宠物和零食板块为负增长[4] 月度表现 - 各板块月涨跌幅排序:国内运动服饰(+5.6%) > 奢侈品(+4.3%) > 博彩(+4.3%) > 国内化妆品(+3.4%) > 零食(+2.0%) > 信用卡(+1.8%) > 海外化妆品(+1.4%) > 黄金珠宝(+0.9%) > 美国酒店(-0.2%) > 宠物(-2.1%) > 海外运动服饰(-7.6%) > 生活用品(-7.6%)[13] - 所有国内板块表现低于MSCI China指数(月涨幅6.7%)[4][14] - 美国酒店、宠物、海外运动服饰和生活用品板块为负增长[4] 年初至今表现 - 各板块年初至今涨跌幅排序:黄金珠宝(+167.1%) > 国内化妆品(+60.6%) > 海外化妆品(+46.6%) > 宠物(+38.8%) > 博彩(+32.7%) > 零食(+30.6%) > 生活用品(+20.3%) > 国内运动服饰(+12.2%) > 信用卡(+9.1%) > 美国酒店(+3.3%) > 奢侈品(-8.8%) > 海外运动服饰(-13.6%)[13] - 黄金珠宝、国内化妆品和宠物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指数(年初至今涨幅34.7%)[4][14] - 奢侈品和海外运动服饰板块为负增长[4] 个股表现分析 涨幅显著个股 - 博彩板块:金沙中国上涨5.8% 美高梅中国上涨3.4%[6][16] - 国内化妆品板块:巨子生物上涨5.5% 锦波生物上涨5.5%[6][16] - 奢侈品板块:拉夫劳伦上涨2.0% 爱马仕上涨2.3% 普拉达上涨1.8%[15] 跌幅显著个股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昂跑下跌5.1% Lululemon下跌4.9%[8][17] - 国内运动服饰板块:华利集团下跌4.6% 李宁下跌4.2%[6][16] - 海外化妆品板块:欧莱雅下跌5.2% 雅诗兰黛下跌5.9%[8][17] - 黄金珠宝板块:老铺黄金下跌7.0%[8][17] - 宠物板块:中宠股份下跌4.9% 乖宝宠物下跌2.6%[8][17] - 零食板块:万辰集团下跌11.9% 盐津铺子下跌4.6%[8][17] 板块估值分析 估值水平比较 - 各板块2025年预期PE均低于历史五年平均PE[10][20] - 美国酒店板块估值折扣最大 2025年预期PE为30.3倍 仅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18%[10][20] - 博彩板块2025年预期PE为34.2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40%[10][20] - 奢侈品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4.6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44%[10][20] - 黄金珠宝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6.3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47%[10][20] - 零食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6.3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47%[10][20] - 宠物板块2025年预期PE为43.8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51%[10][20] - 国内化妆品板块2025年预期PE为33.9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58%[10][20] - 信用卡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8.8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58%[10][20]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2025年预期PE为33.4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59%[10][20] - 生活用品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6.1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72%[10][20] - 海外化妆品板块2025年预期PE为44.8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76%[10][20] - 国内运动服饰板块2025年预期PE为14.1倍 相当于过去5年平均预测PE的80%[10][20] EV/EBITDA估值 - 仅生活用品板块2025年EV/EBITDA(17.7倍)高于历史五年平均EV/EBITDA[10][20]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EV/EBITDA为24.1倍[10][20] - 国内运动服饰板块EV/EBITDA为8.0倍[10][20] - 黄金珠宝板块EV/EBITDA为12.4倍[10][20] - 奢侈品板块EV/EBITDA为14.4倍[10][20] - 博彩板块EV/EBITDA为10.1倍[10][20] - 海外化妆品板块EV/EBITDA为16.0倍[10][20] - 国内化妆品板块EV/EBITDA为24.5倍[10][20] - 宠物板块EV/EBITDA为27.4倍[10][20] - 零食板块EV/EBITDA为15.6倍[10][20] - 美国酒店板块EV/EBITDA为21.1倍[10][20] - 信用卡板块EV/EBITDA为19.1倍[10][20] 解禁提示 - 万辰集团9月22日解禁9.83%[9][18][19]
金融为民显担当 光大信用卡以实干赋能消费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55
核心观点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创新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消费场景[1][2][3][4] 政策响应与大宗消费支持 - 公司深度绑定金融服务与政策落地 通过金融杠杆撬动商品消费提质增效[2] - 针对汽车消费领域 联动蔚来等车企及特来电 星星充电等头部充电桩企业推出充电立减活动[2] - 在中国石化车友节期间叠加加油满减福利 让燃油车主享受金融让利[2] - 在消费电子与家电领域优化分期服务并叠加满减优惠 降低高端科技产品购置门槛[2] 消费场景创新与生态建设 - 基于高频刚需场景切入 以生态思维创新培育消费新动能[3] - 联合美团每日发放外卖红包与立减优惠 将金融实惠融入日常民生场景[3] - 将分期支付渠道拓展至微信收银台场景 适应数字消费新趋势[3] - 优化积分体系 线上线下消费享多倍积分 推出积分+现金兑换模式降低使用门槛[3] - 推出阳光惠生活App关怀模式服务银发群体 面向年轻客群发布熊喵卡等产品实现全龄段精准服务[3] 生态协同与合作模式 - 构建政府引导 金融赋能 平台承接 百姓受益的生态闭环[4] - 与京东强强联手 在2023年6月18日至12月31日期间 指定地区客户在京东商城选购享受国家补贴的实物类指定商品时可叠加享受满减优惠[4] - 通过联动头部平台和整合政策资源 充分释放国补政策的乘数效应[4]
可选消费W36周度趋势解析:关注消费各板块risk/reward占优的底部机会-20250907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07 21:04
报告投资评级 - 报告对覆盖的多数消费子板块及公司给予积极评级 其中耐克 美的集团 京东集团 海尔智家 安踏体育 格力电器 中国中免等24家公司获得"优于大市(Outperform)"评级 仅露露柠檬(Lululemon)获得"中性(Neutral)"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强调关注消费各板块中风险收益比占优的底部投资机会 指出大多数消费子板块估值仍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 呈现较好的投资价值 [4][9] - 黄金珠宝板块表现突出 本周上涨4.0% 年初至今涨幅达175.3% 主要受金价大涨4.9%推动 [5][12]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大幅下跌4.2% 主要因露露柠檬(Lululemon)公布疲软业绩并大幅下调财年展望 股价单周暴跌17% [6][15] 板块表现回顾 周度表现 - 黄金珠宝板块涨幅居首达4.0%(周大福涨7.4% 老铺黄金涨5.5%) [5][12] - 海外化妆品板块涨1.7%(E.L.F. Beauty涨7.2% 美国市场份额提升90个基点至16%以上) [6][15] - 国内化妆品板块涨1.4%(巨子生物涨8.6%) [6][15]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跌幅最大达4.2%(露露柠檬跌17%) [5][12] 月度表现 - 海外化妆品板块涨幅居首达8.8% [12] - 国内运动服饰板块涨6.8% [12] - 零食板块涨6.4% [12] 年初至今表现 - 黄金珠宝板块涨幅惊人达175.3% [12] - 国内化妆品板块涨57.9% [12] - 海外化妆品板块涨44.8% [12] 估值分析 市盈率(PE)估值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2025年预期PE为34.3倍 为过去5年平均的61% [9][18] - 国内运动服饰板块2025年预期PE为14.1倍 为过去5年平均的80% [9][18] - 黄金珠宝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7.1倍 为过去5年平均的48% [9][18] - 奢侈品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4.3倍 为过去5年平均的44% [9][18] - 博彩板块2025年预期PE为30.2倍 为过去5年平均的35% [9][18] EV/EBITDA估值 - 海外运动服饰板块EV/EBITDA为24.1 [9][18] - 国内运动服饰板块EV/EBITDA为8.0 [9][18] - 黄金珠宝板块EV/EBITDA为12.4 [9][18] - 奢侈品板块EV/EBITDA为14.4 [9][18] - 博彩板块EV/EBITDA为10.1 [9][18] 个股表现亮点 - 露露柠檬(Lululemon)美国同店增速剔除汇率影响后下降3% 对比第一财季下降1% 管理层预期约220个基点关税冲击(此前预期40个基点) 约50个基点利润率逆风(此前预期10-20个基点) [6][15] - 万辰集团9月22日解禁9.83% [8][16] - 周大福年初至今涨幅达138.0% 老铺黄金涨幅达218.2% [12]
央行拟修改电子支付及信用卡规范:单笔不超1000、日付不超5000将删除
观察者网· 2025-09-01 10:41
央行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央行发布《修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有关公告(征求意见稿)》,旨在适应数字支付快速发展与市场成熟需求,对电子支付交易限额、信用卡透支利率管理等多项规定进行调整 [1] - 调整推动支付体系从"小额便民"向"全场景覆盖"转型,增强金融机构定价灵活性 [1] - 征求意见期至2025年9月30日 [5] 电子支付领域调整 - 删除交易限额相关规定:取消个人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无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单笔支付限额不超过1000元、日累计不超过5000元限制;取消单位客户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支付单笔不超过5万元限制;取消信用卡网上支付限额不超过取现额度限制 [3] - 金融机构可根据风险管理自主设定交易限额 [3] - 完善交易纠纷处置:修订要求银行及时妥善处理客户纠纷,履行投诉办理责任,并鼓励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 [3] 信用卡业务调整 - 删除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取消原透支利率上限(日利率0.05%)和下限(上限的0.7倍,即0.035%)规定 [4] - 发卡机构可自主确定透支计息方式,并根据客户信用状况灵活定价 [4] - 删除业务信息披露规定:取消原要求发卡机构通过网站公开信用卡申请条件、费用标准、标准协议等,并提前45天通知利率变动的规定 [4] - 删除利率报送相关规定:取消每月9日前向央行报送信用卡利率的具体要求,仅保留月度利率监测义务 [4] 消费者影响 - 提升支付便利性和个性化服务:取消电子支付限额后,大额交易需求将得到极大满足,如购房、跨境电商或高端消费时可更便捷使用银行卡或移动支付 [6] - 利率市场化允许银行根据个人信用记录、消费习惯和风险水平差异化定价:信用良好消费者可能享受更低透支利率,信用较差者可能面临更高利率 [6] - 消费者需注意潜在"隐形"费用上涨,并加强信用管理 [6] 金融机构影响 - 银行可自主设定交易上限,根据客户风险评估灵活调整,降低监管合规成本,开发更多定制化支付产品 [8] - 利率上下限取消增强定价自主权:银行可通过降低优质客户利率吸引流量,或上调高风险客户利率控制坏账 [8][9] - 信息披露和报送要求简化减少行政负担,允许机构更专注于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 [9] - 但可能考验银行自律性,若披露不足可能引发消费者不满或监管干预 [9] 行业生态影响 - 电子支付领域变革推动行业从限额约束向风险导向转型,促进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台与银行深度融合,支持"全场景覆盖"如大额B2C交易和跨境支付 [9] - 信用卡利率市场化加剧竞争:中小银行可能通过低利率策略抢占份额,大型机构凭借数据优势精细定价 [9] - 符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导向,或进一步激发数字金融活力 [9]
财经观察:多重压力下,美国信用卡消费增速放缓
环球时报· 2025-08-19 06:56
信用卡消费趋势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美国借记卡支出同比增长6.57% 信用卡支出同比增长5.65% 信用卡增速14个季度来首次落后于借记卡 [1] - 2022年信用卡开支增速比借记卡高出7倍多 但自2023年底开始信用卡开支增速持续低于借记卡 [1] - 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放缓 逾期率同比下降 显示消费者正积极管理债务 [2] 债务结构与偿还行为 - 美国信用卡负债总额达1.21万亿美元 与历史最高水平基本相当 [5] - 每月坚持全额还款的持卡人比例略高于50% 超过40%的持卡人选择部分还款或最低还款 [6] - 仅偿还最低还款额以避免违约的持卡人数量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2] 年轻群体债务风险 - 18至29岁持卡人中近10%逾期金额属于90天以上严重逾期 [5] - 40岁以下人群信用卡逾期率异常偏高 18至29岁群体严重逾期率持续徘徊在10%左右 [5] - Z世代财务安全状况持续恶化 传统信用卡和"先买后付"消费贷共同加剧债务问题 [5] 债务转移尝试与效果 - 2024年第一季度个人贷款发放量同比激增18% 总额达2570亿美元创纪录 [2] - 消费者通过个人贷款(平均年利率约22%)偿还信用卡债务 初始可使信用卡欠款减少57% [2] - 但一年半后信用卡债务会重新被刷爆 债务转移方案实际效果有限 [2]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调整 - 42%的美国人担心无法偿还信用卡欠款 焦虑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和工作表现 [5] - 消费者优先事项排序为:确保日常开支 存钱 减轻债务 [5] - 牙齿正畸行业出现消费降级 患者选择廉价金属牙套替代隐形牙套 日化产品开支缩减 [11] 信用卡产业生态 - 美国81%成年人持有至少一张信用卡 信用卡成为家庭必备工具 [7] - 发卡机构通过联名卡建立情感联系 降低最低还款额 提供诱人利率转移债务等方式吸引用户 [9] - 银行向信用不佳的贫困少数族裔发放信用卡 这些群体更易陷入高息债务陷阱 [9] 宏观经济背景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服装涨价38% 鞋类涨价40% 生鲜涨价7% 推高生活成本 [10] - 学生贷款恢复追缴加重家庭还款压力 就业市场转凉使7月非农新增就业仅7.3万人 [11] - 借贷消费模式面临高利率环境挑战 消费者转向理性债务管理 [12]
可选消费W30周度趋势解析:大基建落地带来低估值低预期传统消费Beta走强,新消费概念股继续承压-20250727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7 2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耐克、永辉超市、美的集团等多家公司评级为Outperform(优于大市),露露柠檬评级为Neutral(中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基建落地带来低估值低预期传统消费Beta走强,新消费概念股继续承压[1][4][10] 各部分内容总结 本周覆盖板块表现回顾 - 周涨跌幅排序为生活用品>国内化妆品>国内运动服饰>奢侈品>美国酒店>信用卡>零食>博彩>海外化妆品>海外运动服饰>宠物>黄金珠宝,其中生活用品、国内化妆品和国内运动服饰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海外运动服饰、宠物和黄金珠宝板块为负增长[4][10] - 月涨跌幅排序为博彩>奢侈品>国内运动服饰>国内化妆品>美国酒店>生活用品>海外运动服饰>信用卡>海外化妆品>黄金珠宝>零食>宠物,其中博彩和国内运动服饰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海外化妆品、黄金珠宝、零食和宠物板块为负增长[4][10] - 年初至今涨跌幅排序为黄金珠宝>国内化妆品>宠物>海外化妆品>生活用品>零食>信用卡>国内运动服饰>美国酒店>博彩>海外运动服饰>奢侈品,其中黄金珠宝、国内化妆品、宠物、生活用品和零食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海外运动服饰和奢侈品板块为负增长[4][10] 各板块涨跌幅原因剖析 - 雅鲁藏浦江下游水电站项目开工,大基建带动经济复苏预期提升,风格切换,低估值低预期传统消费走强,高估值高预期新消费概念股承压[5][12] - 生活用品板块上涨7.6%,百亚股份上涨15.5%[5][12] - 国内化妆品板块上涨2.8%,润本和上海家化因防蚊虫产品需求上涨,丸美生物上行,锦波生物和巨子生物股价下挫[5][12] - 国内运动板块上涨2.3%,李宁、特步等表现较好,安踏因传闻表现较弱[5][12] - 奢侈品板块上涨2.2%,LVMH业绩公布显示复苏迹象[5][12] - 零食、博彩、海外化妆品板块分别上涨0.8%、0.7%、0.4%,逸仙电商下跌受618后资金退场影响[5][12] - 海外运动板块下跌1.3%,除NIKE外股价下挫,露露柠檬股价新低[5][12] - 宠物板块下跌1.4%,乖宝宠物下跌2.5%[5][12] - 黄金珠宝板块下跌1.5%,老铺黄金股价下挫,潮宏基因店效增长股价上涨[5][12] 部分新消费公司解禁提示 - 巨子生物7月27日解禁3.3%;古茗8月12日解禁94%;卫龙美味8月13日解禁3.3%;蜜雪集团9月3日解禁37%;万辰集团9月22日解禁9.83%[6][13][26] 可选消费子板块估值分析 - 各板块2025年预期PE均低于历史五年平均PE,美国酒店<博彩<零食<奢侈品<宠物<黄金珠宝<海外运动服饰<国内化妆品<海外化妆品<信用卡<国内运动服饰<生活用品[8][15] - 仅生活用品板块2025年EV/EBITDA高于历史五年平均EV/EBITDA[8][15]
可选消费W26周度趋势解析:新老消费共振向上-20250629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9 2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耐克、永辉超市、美的集团等公司评级为优于大市(Outperform),珀莱雅评级为中性(Neutral)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新老消费共振向上,各板块表现有差异,部分公司因业绩、事件等因素出现股价变动,且大多板块估值低于过去5年平均 [4][5][9] 各部分总结 本周覆盖板块表现回顾 - 周涨跌幅排序为博彩>海外运动服饰>美国酒店>国内运动服饰>海外化妆品>国内化妆品>奢侈品>信用卡>宠物>零食>黄金珠宝>生活用品,其中博彩、国内运动服饰和国内化妆品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黄金珠宝和生活用品为负增长 [4][11] - 月涨跌幅排序为海外化妆品>黄金珠宝>博彩>美国酒店>奢侈品>国内运动服饰>宠物>信用卡>海外运动服饰>零食>国内化妆品>生活用品,其中黄金珠宝和博彩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国内运动服饰等多个板块为负增长 [4][11] - 年初至今涨跌幅排序为黄金珠宝>国内化妆品>宠物>海外化妆品>零食>生活用品>信用卡>奢侈品>美国酒店>国内运动服饰>海外运动服饰>博彩,其中黄金珠宝等板块表现优于MSCI China,海外运动服饰和博彩板块为负增长 [4][11] 各板块涨跌幅原因剖析 - 博彩板块本周表现最优,6月16 - 22日周度日均GGR恢复至686百万MOP,达疫情前89%水平,6月整体GGR预期同比增长9%,市场预期2Q25的GGR同比增长5%,行业EBITDA利润率将扩展 [5][14] - 海外运动板块中NIKE大涨18.5%,因4QFY25业绩超预期且展望好,带动上下游企业表现,国内运动板块中滔搏国际上涨11%,申洲国际上行5.7%,李宁也有增持股权和签约球员等正面催化剂 [5][14] - 海外化妆品和国内化妆品板块本周均上涨3%,逸仙电商涨幅大因品牌矩阵更迭和高端品牌表现好,巨子生物回升6%因经营更新会议表态,锦波生物上涨10.2%因引入战略投资者,上美股份上涨9.4%因618表现亮眼 [5][7][14] 部分新消费公司解禁提示 - 老铺黄金6月28日解禁40%,盐津铺子6月30日解禁0.36%,布鲁可7月10日解禁90%等 [8][15][16] 可选消费子板块估值分析 - 各板块2025年预期PE均低于历史五年平均PE,美国酒店<博彩<零食<奢侈品<黄金珠宝<宠物<海外运动服饰<国内化妆品<信用卡<海外化妆品<生活用品<国内运动服饰;仅生活用品板块的2025年EV/EBITDA高于历史五年平均EV/EBITDA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