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治理对人工智能的成功至关重要
36氪· 2025-07-21 11:09
大语言模型(LLM)的应用与潜力 - 自ChatGPT发布以来,大语言模型(LLM)已成为主流,推动各行各业探索其在业务转型中的潜力 [1] - 多种技术如RAG、向量数据库、重排序器等应运而生,帮助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 [1] - 提升AI系统业务影响力的最有效方法依然是数据 [1] 人工智能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 AI需要输入数据才能发挥作用,催生了RAG(检索增强生成)架构 [2] - 输入数据可以是合同、采购订单、工程文档等,具体取决于用例 [2] - 以航空公司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为例,RAG架构包括构建知识库、索引分块文档、检索相关文档块并生成响应 [2] - 数据层的工作对业务影响更为合理和有效,知识存储的质量直接影响AI响应质量 [2] 知识库数据的问题 - 提供的文档可能与用例无关,增加噪音 [5] - 可能缺少解决任务所需的文档 [5] - 文档可能过时或未及时更新 [5] - 文档可能存在版本冲突或包含敏感信息 [5] 数据治理的发展 - 数据治理角色正在扩展,以支持AI系统和非结构化数据治理 [6] - 传统数据治理主要关注结构化数据,但GenAI的出现使其涵盖非结构化数据 [6] - 数据治理通过与业务、AI技术和数据团队协作,可构建安全、准确且可扩展的AI系统 [6] NoSQL数据库的设计 - 许多开发人员在设计NoSQL数据库时仍使用关系型思维模式 [8] - NoSQL数据库有多种类型,设计时需根据其特定用途仔细考虑 [8]
企业AI聊天机器人:2025年值得关注的趋势
36氪· 2025-06-30 07:49
企业级AI聊天机器人发展现状 - 企业级AI聊天机器人已从简单客户服务工具发展为智能、可扩展、集成化的系统,能彻底改变客户互动和运营方式[1] - Gartner预测到2025年底超过80%的客户互动将涉及聊天机器人,反映客户期望的根本转变[1] - 市场从Drift、Intercom等基础平台发展为数十种先进解决方案,核心挑战转为如何选择合适方案[1] 技术演进与核心功能 - 现代AI聊天机器人具备自然语言理解(NLU)能力,能识别意图而非字面意思,处理拼写错误/俚语/复杂句子[3][4][9] - 关键功能包括:多渠道支持(网站/WhatsApp等12平台)、CRM集成(Salesforce/Shopify)、用户情境记忆、分析跟踪、人工客服无缝切换[12] - 与GPT-4等生成式AI集成使其能处理复杂查询,保持多主题连贯对话[24] 商业价值与应用案例 - 核心优势:24/7支持(降低人工成本40%)、缩短响应时间、可扩展性(旺季咨询量激增)、数据收集(跟踪购买模式)[5][6][10] - 典型案例: - 达美乐披萨:在线订单增30%,电话量大幅减少[11] - 美国银行Erica:年处理超10亿次互动,减少线下网点访问[11] - 荷兰航空:周处理1.5万次对话,客户满意度提升25%[11] 实施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主要挑战:初始训练数据需求大、遗留系统集成兼容性问题(需定制API)、客户对机械回复的抵触[13][14] - 解决方案:分阶段试点部署、持续优化算法(根据70%常见问题优化)、保留人工客服处理复杂场景[14][21] 市场趋势与选择策略 -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70亿美元,语音技术(移动场景)、超个性化(基于购买历史)成为关键趋势[22][23][25][26] - 选择策略:明确目标(支持/销售)、评估现成方案(Tidio)vs定制开发、测试关键功能(分析仪表盘/安全控制)[16][17][18][20] 行业影响 - 跨行业应用:电商(H&M销售增)、金融(美国银行)、航空(荷兰航空)、美容(丝芙兰参与度提升40%)[11] - 中小企业可节省40小时/周客服时间,实现与巨头的服务竞争[11][6]
技术赋能签证服务,架设文化沟通桥梁
北京商报· 2025-06-10 22:50
公司发展历程 - 2005年2月在北京开设中国首家英国签证申请中心,目前在中国16个城市运营超过400个签证申请中心,服务40个国家 [1] - 2005年11月在上海推出首个申根签证中心,开启多国签证服务模式 [3] - 2016—2020年为快速扩张和服务升级阶段,运营城市从12个扩展至16个,上海落成全球最大联合签证中心,服务21国政府 [3] - 2019年签证申请处理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服务覆盖35国政府 [3] - 2023—2024年开启重启与数字化转型阶段,推出本土化品牌"威孚仕VFS Global" [4] 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区签证申请处理量同比增长32% [3][4] - 暑期旅游旺季临近,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瑞士、英国和美国为长线游热门目的地,日本、韩国、泰国为短线游热门目的地 [9] 技术创新 - 2025年2月推出全球首款签证服务聊天机器人,面向141个国家的英国签证申请人,采用生成式AI技术 [6] - 在广州推出首个数字化签证申请中心,配备数字化标牌、电子公告板、智能排号系统和在线预约平台 [7] - 正在开发一系列由AI和数字技术驱动的产品,推动签证和领事服务变革 [6] 服务升级 - 推出移动生物识别采集服务、数字化文档解决方案(LIDProTM)、"上门签证"服务和"尊享VIP服务"等高端体验 [4] - 提供多项可选附加服务,遵循自愿原则,对签证结果无影响 [10] 文化交流 - 在北京意大利签证申请中心设立意大利文化展示区,展示意大利风情和文化 [11] - 计划通过无缝的签证申请服务,帮助申请人探索多元文化、参与全球活动 [11] 市场趋势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中产阶级崛起推动出入境需求爆发式增长 [3] - 中国用户对高端个性化服务需求增加,公司优化服务向数字化和普及化发展 [4]
揭开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神秘面纱的四大关键要点
36氪· 2025-06-06 14:38
人工智能用例开发的核心原则 - 人工智能用例开发的关键在于实现企业数据资源与具体业务问题或机遇的"精准匹配",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尝试和持续优化[2][3] - 成功的人工智能用例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业务与数据的反复匹配调整、聚焦行业细分领域、3-9个月的中期推进周期、明确里程碑和KPI[10] - 用例开发应遵循四个关键原则:精准匹配项目类型、确定匹配关键点、迭代匹配过程、尽早计划扩展[4][14][19][22] 人工智能项目类型与演进路径 - 人工智能实验(AI experiments)规模较小且有明确时间限制,旨在验证特定假设,例如测试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历史数据中的欺诈模式[4] - 概念验证(POCs)和试点项目属于聚焦性工作,调用部分真实数据并接入业务系统测试,例如用小规模客户服务数据集检验聊天机器人效果[5] - 人工智能项目是结构化工作,周期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例如全公司推广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系统[5] 业务问题与数据匹配方法论 - 业务问题定义需具备具体性、相关性、客观性和可量化性,例如医疗行业将"提升入院效率"细化为"降低10%再入院率"的目标[15] - 数据集可作为切入点挖掘潜在模式,例如信用卡公司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发现跨商户欺诈团伙的异常交易规律[16] - 匹配过程需评估业务可行性/影响力与数据可获取性/可访问性,并通过迭代调整匹配维度[18] 用例迭代与扩展规划 - 匹配过程应组建跨职能团队,结合数据科学与业务知识,经历假设构建、验证和洞察形成三个阶段[19][22] - 扩展规划需考虑战略影响、问题可重复性、资源支持、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可持续性等要素[23] - 可扩展性应作为核心目标,例如制药行业通过6个月临床试验中心选址项目验证假设后推动全公司部署[11] 行业应用案例 - 制药行业运用机器学习优化临床试验中心选址,通过历史数据和绩效指标开发模型,设定招聘速度提升等KPI[11] - 医疗行业通过AI识别30天内高风险再入院患者,整合电子健康档案和治疗方案数据实现10%再入院率降低目标[15] - 信用卡公司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分析交易日志,发现跨商户协同欺诈模式并开发针对性检测模型[16]
AI聊天机器人已进入工作场所,但尚未改变工作方式
财富FORTUNE· 2025-05-21 21:14
人工智能对就业和生产力影响研究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普及速度创历史纪录 但对企业生产力和员工薪酬影响有限[1][2] - 研究覆盖7000个工作场所的2 5万名员工 发现使用AI平均仅节省3%工作时间 薪资增长转化率仅3%-7%[2] - 生产力提升受阻主因包括雇主支持不足 员工时间管理低效 以及工作场景复杂性[5][6] 行业应用现状 - 多邻国 Shopify等企业已用AI替代部分人力 但Klarna等公司修正了过度激进的人力替代策略[3][7] - IBM调查显示仅25%的AI项目达成预期投资回报率 近三分之二CEO因FOMO效应盲目投资AI[7] - 诺贝尔奖得主预测AI十年内对GDP增长贡献约1 1%-1 6% 远低于技术专家翻番预期[7] 职业影响分析 - 研究聚焦11类易受冲击职业(会计师 软件开发等) 发现AI未显著改变收入或工时记录[2] - 软件开发 营销文案等特定任务效率提升明显 但整体职业场景节省时间幅度较小[4] - 80%节省时间被重新分配至其他工作任务 仅不足10%转化为休息时间[5] 技术落地挑战 - 组织架构革新和系统性配套投资是AI转化生产力的关键前提[8] - 员工接受AI培训后生产力提升更显著 但工业革命历史表明技术应用存在滞后性[9] - 现实工作场景中 缺乏雇主明确支持导致员工难以基于AI效率提升协商加薪[6]
速递|DeepSeek等开源模型触发云服务定价权崩塌,咨询业是成AI最后付费高地?
Z Finance· 2025-04-03 11:20
人工智能支出趋势 - 大型云客户因价格下跌正在减少人工智能费用的支出 [1] - 网络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发现DeepSeek开源模型成本仅为OpenAI的5%并计划减少AI支出 [1] - 汤森路透在微软和谷歌云上的AI支出"基本持平"得益于模型价格下降 [7] - Intuit转向混合使用免费开源模型和OpenAI更便宜模型减缓了Azure上的AI支出增长 [8] 成本下降驱动因素 - Nvidia服务器芯片在过去一年中更容易以更低价格获取 [2] - 开源模型与OpenAI等商业模型的性能差距缩小导致成本急剧下降 [7] - DeepSeek模型成本仅为OpenAI一小部分引发行业震动 [8] 行业分化现象 - OpenAI、xAI、Anthropic和字节跳动等少数AI开发者推动云服务商收入增长 [6] - 开发AI驱动应用的年轻初创公司仍在增加AI投资 [11] - 普华永道等咨询公司增加AI支出以跟踪客户数据并提供最新技术 [13][14] - 仅OpenAI、Cursor、Glean和Perplexity等少数公司通过AI应用获得可观收入 [15] 商业生态影响 - 微软CEO认为成本下降将遵循杰文斯悖论带动整体AI需求增长 [8] - 微软Copilot和Salesforce Agentforce面临来自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定价压力 [16] - 微软将多个Azure销售团队销售配额降低多达40%可能与AI支出放缓有关 [17] 长期展望 - 价格下降可能吸引老旧行业公司加速AI技术采用 [9] - Palo Alto Networks计划在安全软件的其他AI技术领域增加投资 [10] - 工业机器人和复杂白领任务领域仍会为尖端模型支付高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