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断保险
搜索文档
科技保险发展驶入“快车道”:前三季度保费激增30%,有望迎来历史性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21:30
市场增长与驱动因素 - 2025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1][11] - 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2] - 政策与产业双驱动,七部门出台新政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险体系[1]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方案,首次明确未来5年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发展目标[5] - 2025年9月政策加码,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范围,该机制自2015年试点以来已累计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4][5] - 深圳、上海等地出台地方方案,上海引入“沪科积分”探索精准定价,深圳研究拓展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新赛道保险[6] 产品创新与案例实践 - 2024年6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药品研发中试环节保险共保体“药研保”,单项目可获得百万元级风险覆盖[8] - 2024年8月推出全国首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发专属保险“智研保”,首次将技术方案缺陷和原材料缺陷纳入保障范围[8] - 2024年9月推出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专属保险“机智保”,支持按天、周、月投保[9]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科技保险风控、定价难题是制约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导致定价困难[2][3] - 科技企业核心资产转向数据、算法、专利等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和损失计量缺乏成熟范式[3] - 保险公司特定领域专业人才储备有限,无法制定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2] 风险管理与科技赋能 - 头部机构推动风险管理体系迭代,中再产险推出国产汽车芯片、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定价模型[11] - 平安产险借助数字工具构建科技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其网络安全保险定价工具已累计提供超过19亿元风险保障[11] - 行业深度运用数字化手段输出风险减量管理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支撑[1] 市场基础与未来机遇 - 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1][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为科技保险提供丰厚土壤[12]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商业航天催生前所未有的责任风险和技术失效风险保障需求[10]
科技保险驶入快车道:前三季度保费激增30%,全周期保障体系加速成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20:57
行业市场概况 - 科技保险市场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1][12] - 行业保障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2] - 市场根基深厚,已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1][2] 政策支持与驱动 - 顶层设计持续发力,2025年3月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未来5年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发展目标[6] - 政策支持力度加码,2025年9月三部门联合通知扩大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范围并优化条款费率[6] - 地方多维探索落地见效,深圳、上海等地率先出台实施方案推动新领域保险保障[6][7] 产品创新与分类 - 科技保险分为科技活动保险和科技主体保险两大类,覆盖创新过程不确定性和创新组织运营风险[4]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自2015年试点以来累计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提供近万亿元风险保障[5] - 专利保险发展成熟,2011年至2022年底累计为超过2.8万家企业的4.6万余件知识产权提供逾1100亿元风险保障[2] 创新实践案例 -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药品研发中试环节保险共保体,填补国内药品前端研发风险保障空白[9] - 人保财险推出全国首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发专属保险"智研保",实现三大突破性创新[9] - 中国太保产险推出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专属保险"机智保",形成三大核心保障体系[10] 机构竞争格局 - 头部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推动风险管理体系迭代,中再产险推出四大行业服务平台及专项定价模型[11] - 平安产险借助数字工具构建科技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其网络安全保险定价工具已累计提供超19亿元风险保障[11] - 共保体模式有效破解高风险领域保障难题,实现多机构联合保障解决单一公司不愿承接的困境[7][9] 发展挑战与瓶颈 - 科技保险面临定价与风险评估核心难题,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导致产品开发困难[2][3] - 科技活动保险承保"从无到有"创造性过程,每一项重大科技创新都具有独特性,传统精算模型面临挑战[3] - 科技企业核心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与传统财产险承保逻辑有本质区别,价值评估缺乏成熟范式[3]
专访平安产险个人平台研发团队总经理邓校锋:推动AI与各个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22:14
公司AI战略与实施 - 平安集团提出全面智能化战略"AI in All" 涵盖智能营销 智能服务 智能运营 智能管理和智能经营 旨在用AI重构金融价值链[2] - 车险业务86%以上保单由AI自动出单 46%案件实现自动化查勘 推动过去3年车险运营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2] - 构建千卡规模算力集群 沉淀万亿级token知识库 支持大模型快速部署 一周内完成DeepSeek等模型测试上线[3] 技术架构与组织保障 - AI大模型布局围绕算力 数据 算法和场景四大核心要素 配套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机制[3] - 成立AI转型工作组 创新L1-L4四级AI能力认证体系 打造"AI+数据+工程"全栈科技队伍[4] - 低代码开发模式支持全员构建数字员工 累计开发超2万个数字员工 覆盖1000多个业务场景[3] 科技保险创新与成效 - 针对60万家科技型企业开发网络安全保险等产品 提供超19亿元网络安全风险保障[6] - 搭建首个网络安全保险风险评估定价工具 解决科技保险定价和风险评估难题[6] - 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提供全球风险管理服务 包含风险地图 灾害预警和卫星监控三大功能[7] 全球化服务布局 - 为654家新能源出海企业提供供应链保障 助力减损超2亿元[7] - 依托全球救援网络为40万名海外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覆盖意外 疾病和救援服务[7] - 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 提供自然灾害服务 安全风险服务和产业生态服务三重保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