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蔬锅

搜索文档
对话超级碗创始人高松:规模不急一时,今年重点加密华东区域
虎嗅APP· 2025-07-20 13:1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从"更健康的麦当劳"转向"中国风味热烹轻食",强调符合中国消费者对热食的需求[10][8] - 坚持直营和联营模式,10年仅拓店100多家,2025年计划新增30~50家店,重点加密华东区域[3][36] - 强调长期主义,认为餐饮行业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更注重持续创新而非快速扩张[33][34] 产品策略 - 产品逻辑从"打造爆品"转向"持续上新",每周二固定召开新品会,最快新品从测试到上线仅需一个月[6][16][20] - 2023年推出的鲜蔬锅帮助公司增收20%,周复购率达10%~12%,外卖平台复购率46%~48%,高于行业平均35%[14] - 针对儿童市场推出"babybowl儿童餐"并配套儿童友好餐厅,目前在北京上海各有一家门店[28][29] 门店运营 - 主流店型包括商场旗舰店、写字楼配套店和园区店三类,强调选址需精准捕捉目标客群健康需求场景[27][5] - 社区店曾因脱离核心模型导致失败,迅速闭店并吸取教训[5][35] - 单店全职员工2~3人,通过优化兼职占比提升人效,目前重点打磨单店模型[31][44] 组织管理 - 团队文化强调扁平化和创新能力,核心团队多来自跨界背景如互联网、物理学、金融等领域[40][45] - 店长全部由总部招聘并需创始人亲自面试,重视店长选育用留各个环节[47][48][50] - 提炼"专业、靠谱、真诚、有爱"作为团队核心价值观,认为餐饮行业最终比拼的是组织能力[51][52] 市场表现 - 过去一年主动降价7%,客单价降至25元左右,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38] - 轻食品类被视为增量市场,增速高于整体餐饮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38] - 2023年进入上海市场时因"冷食"问题遭遇消费者质疑,促使公司反思产品定位[8]
对话超级碗创始人高松:规模不急一时,今年重点加密华东区域
虎嗅· 2025-07-20 10:11
公司发展策略 - 超级碗坚持直营模式,仅在北京、成都、上海采用直营,杭州、深圳开启联营,目前联营店不超过10家,成立10年总拓店100多家 [1] - 2025年计划新增30~50家店,重点加密华东区域,深圳作为大湾区起点目标8~9家,明年才计划提速 [1] - 2021年曾加速扩张,门店从20家翻倍至40家,但因选址脱离核心模型在社区店栽跟头,迅速闭店 [4][5] - 今年预计新开30~50家店,华东区域再加密,深圳开到8~9家,每年设置50%增长目标,明年会加快门店速度 [42][44] 门店运营模式 - 主流店型有三类:商场旗舰店、写字楼配套店、园区店,社区店因需求不匹配已调整 [5][30] - 推出两家儿童主题友好餐厅,配套儿童三件套,定位小朋友和小鸟胃用户,目前上海、北京各一家 [31][32] - 100家店仍只有区域店一个层级,中后台管理精简,全职员工2~3人/店 [33] - 兼职员工占比不断提升,通过每小时产出预估工时优化人效 [53] 产品创新逻辑 - 产品定位从"更健康的麦当劳"转向"中国风味热烹轻食",强调热食和本土化 [6][7] - 产品逻辑从"打造爆品"变为"持续上新",每周二固定新品会,最快新品1个月上线 [5][16][22] - 鲜蔬锅新品帮助增收20%,周复购率10%~12%,外卖平台复购率46%~48%,高于行业平均35% [12] - 每个季度推出3~4个新品,测试方式从用户群闪送改为直接门店销售 [16][20][21]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客单价主动降价7%,江南咬春鸡肉菜饭定价25元,会员价更低,源于上游规模采购成本下降 [46] - 轻食品类增速高于餐饮整体,属于增量市场,受益于健康饮食风潮 [47] 组织管理能力 - 团队偏好跨界人才,CFO来自互联网,供应链负责人为物理学硕士,门店拓展合伙人原为证券分析师 [54] - 店长全部由总部招聘,入职前需创始人面试,重视店长选育用留 [59][60][61] - 提炼团队文化:专业、靠谱、真诚、有爱,强调组织能力是终局竞争力 [63][64] - 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需解决效率与组织能力问题,复盘迭代速度较快 [40][39]
轻食正在发生几个关键变化
36氪· 2025-07-17 03:09
健康餐饮行业趋势 - 健康化是餐饮行业确定的大趋势,消费者健康意识已渗透到食材、配料、加工等各个环节 [1] - 餐饮健康化需求可分为三类:食品安全基础需求、膳食结构进阶需求、精准营养配比硬核需求 [2] - 轻食品类是健康化先行者,2024年市场规模达3200亿元,年增速41.7%,预计2026年突破5000亿元 [2] 轻食市场发展现状 - 传统轻食受限于冷食高客单价(50元以上),核心受众局限在小众健康圈 [2] - 新兴品牌如超级碗通过中式热烹轻食和亲民价格(客单价36元)拓展增量用户,复购率超60% [3][20] - 肯德基、奈雪、海底捞等跨界品牌加速布局,赛百味通过本土化改良实现年销售额增长30% [6][21][2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健身人群渗透率仅26.5%,健康餐饮主要依赖普通消费者的脉冲式需求(如节后/减肥季) [10][11] - 银发族(占人口22%)对健康餐厅意愿达40.5%,儿童餐市场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11][12] - 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有堂食展示的明厨亮灶品牌,超级碗因此获得额外外卖订单增量 [9] 产品创新与竞争策略 - 超级碗推出四条产品线:自选碗(30+SKU)、季节主食、鲜蔬锅物、便携卷类,覆盖全场景需求 [18] - 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客单价下降7%,鲜蔬锅等新品显著提升冬季销量 [17][20] - 行业竞争核心从单一健康属性转向"健康+好吃"双驱动,中式风味成为差异化关键 [16][18] 餐饮行业结构性机会 - 餐饮连锁化率仅23%,米饭快餐前十品牌门店数仅1.3万家,食品安全存在巨大升级空间 [7][8] - 平台型企业如美团加速布局品质外卖基建,计划三年建设1200家浣熊外卖门店 [8] - 70平以下小型门店通过开放式自选模式更易获得消费者信任,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