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碳中和基金

搜索文档
鹏华碳中和基金二季度遭93.6亿赎回,净值跌6.86%跑输基准7.72%!
搜狐财经· 2025-07-19 18:23
资金流动情况 - 鹏华碳中和基金C类份额二季度申购金额超过100亿份 同时赎回达到93 6亿份 [1] - 相比一季度55 8亿份的赎回规模 二季度赎回金额显著增加 [1] - 资金快进快出模式反映投资者对热门概念的追逐心理 [1] 基金业绩表现 - C类份额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负6 86% 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0 86%的增长率 [3] - 业绩表现与一季度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热形成鲜明对比 [3] 重仓股调整 - 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个股发生更换 [4] - 新进入前十大持仓的个股包括肇民科技 隆盛科技 北特科技 祥鑫科技 浙江荣泰 斯菱股份 [4] - 退出前十大持仓的个股包括双林股份 中大力德 华辰装备 捷昌驱动 兆威机电 绿的谐波 [4] - 调整后投资主线仍聚焦机器人概念板块 体现对产业链内部结构的重新配置 [4] 市场环境影响 - 全球重构叙事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关税等政策不确定性给制造业产业链带来压力 [5] - 家电 工程机械 汽车 光模块 军工等行业面临挑战 [5] - 光伏 锂电等行业盈利实现困难 [5] - 制造业出海业务不确定性促使重新评估相关标的投资价值 [5]
均衡基金经理正在陆续离开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6-04 14:57
公募基金行业老将流失与均衡风格稀缺 - 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新老交替时代,周海栋、曹名长、鲍无可等均衡风格老将相继离职,继任者风格差异大且难以延续老将投资理念 [1] - 鲍无可产品由邹立虎(周期)、张仲维(科技)、王勇(大类资产配置)等不同风格基金经理接管,仅刘苏风格相近但更侧重食品饮料(2018年起该行业持仓持续高于其他行业) [1][2] - 周海栋继任者同样存在风格分化现象,包括行业比较型、科技成长型和相对均衡型等多种类型 [4] 老将稀缺性与市场表现 - 全行业3850名基金经理中仅27.58%从业超7年,超10年者更稀缺 [6] - 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2019-2024年年化收益27.82%,远超沪深300的4.16%,2022-2023年市场低迷期仍保持正收益 [8] - 2019年以来连续6年正收益的主动权益产品仅14只,其中8只未更换基金经理,5只由鲍无可和周海栋管理 [8] 老将流失原因分析 - 规模增长困境: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耗时6季度份额从2.26亿份增至14.57亿份,而鹏华碳中和成长基金单季度份额就从10.51亿飙升至69.13亿份 [9] - 职业晋升受阻:2020-2022年68%的副总晋升案例中,鲍无可业绩优于高管但未获晋升,周海栋止步于权益投资总监 [11][12] - 行业激励机制变化:限薪政策与赛道型基金经理更易获得规模增长形成双重压力 [12] 均衡风格基金经理培养困境 - 新生代基金经理倾向选择已验证的成长股路径,2019年后新发产品中成长风格占比从65.29%升至76%,均衡风格从27.67%降至18.58% [14][15] - 多基金经理制度兴起,通过专业分工组合替代单一均衡型基金经理,降低培养全能型人才动力 [17] - 历史数据显示均衡风格基金经理牛市表现稳定(如大成徐彦、中泰姜诚连续5年战胜基准),但新生代知名度远不及成长股明星 [18][20] 行业格局变化与历史经验 - 主动权益基金风格从多元化走向单一化,成长股集中度提升挤压均衡基金生存空间 [14] - 均衡风格基金经理能带来品牌增值:中泰资管2022-2024年规模逆势增长,安信基金人事变动引发行业关注 [20] - 历史教训表明押注单一赛道的主动权益基金波动剧烈,而均衡风格产品舆情风险更低 [20]
业绩相同,“命”却不同!人形机器人疯狂吸金,3个月基金规模暴增51倍
券商中国· 2025-05-02 18:30
基金业绩与规模对比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年内收益率排名全市场第二,达59.77%,但一季度规模仅增长23%,截至3月末资产规模约2.8亿元 [1][4] - 鹏华碳中和基金年内收益率排名第一,达64.87%,一季度规模增长10倍,从1月初11亿元暴增至3月末116亿元 [2][3] -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年内收益率排名第三,达58.23%,一季度规模增长51倍,从1月初5200万元增至3月末27亿元 [2][3] -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年内收益率52.59%,规模从1月初4900万元增至3月末近14亿元 [5] 赛道热度差异 - 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实现规模翻倍或十倍增长,而医药主题基金规模增长幅度有限 [1][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规模仅相当于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的20%,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的10% [5] - 医药作为古老赛道在热度和弹性上无法与人形机器人新兴赛道相比 [4] 人形机器人赛道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6] - 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随着中国制造与AI快速发展,具身智能将提升制造业效率并降低成本 [7] - 主流车企纷纷加入机器人产业化阵营,有汽车巨头预计未来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500亿-1000亿元 [7] - 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但个股可能去伪存真,分化加剧 [7] 基金经理建议 - 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分批投资,因板块静态估值较高、短期涨幅较大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6] - 若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未来发展,可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 [7] - 目前行业仍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空间巨大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