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主持人

搜索文档
央视开始采用AI主持人!0失误宣布AI取代人类,我们还有班上吗?
新浪财经· 2025-05-16 07:20
AI主持人应用 - 央视在2024年3月两会期间推出AI主持人"小东"和"小天",基于真人主播郭若天和孟湛东形象开发,具备24小时无间断互动能力且实现"0口误"[3][5] - 2024年6月央视"AI盛典"推出升级版AI主持人"小小尼""马小凡""AI冰冰",1.0版本可实现多语言交互、流畅肢体动作并与真人无缝互动[7][9] - 杭州电视台2025年春节启用AI主播"小宇",深圳福田同期部署70名AI公务员,公文格式正确率达95%,文件审核效率提升90%,招商效率提高30%[12][14] 行业渗透与技术接纳 - DeepSeek技术获政务系统及跨国企业青睐,一周内超200家单位接入,覆盖金融、芯片、云计算及微软、英伟达等头部企业[16] - AI技术因计算力提升和跨行业适配性被视作行业"心脏",尤其在标准化流程处理领域展现显著效率优势[18] 技术局限性 - 当前AI主持人缺乏即兴应变能力,AI公务员存在人情味不足缺陷,仍需人工干预[20] - 行业共识认为AI尚处辅助阶段,人类需通过技能升级与场景限制设定维持竞争力[22]
让平等参与成为现实,科技助力残健“融合无界”,2025年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在沪开幕
华夏时报· 2025-05-14 11:23
全国助残日及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 - 第35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5月18日举行 [2] - 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和第二十六次上海助残周主题活动以"融合无界,科技无限"为主题,5月13日在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综合馆举行 [2] - 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开幕式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等领导参加 [2] 运动会目的与意义 - 运动会旨在通过残健共融机制打破传统运动界限,增进社会对残障群体的认知关怀 [4] - 成功搭建长三角区域体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沪苏浙皖残疾人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4][5] - 运动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是残障人士绽放生命光彩的舞台,也是健全伙伴体现包容互助的平台 [4] 科技应用与创新 - 运动会采用多区联办模式,整合上海各区优质资源,形成残疾人事业跨区协作典范 [5] - 融合乒乓球赛将设置乒乓球机器人挑战赛,运动员将与乒乓球机器人进行面对面竞技 [5] - 无介质全息提词器技术、AI手语主持人、无人机编队等科技元素贯穿开幕式 [7] - 科技集市展示外骨骼康复训练器、智能仿生手、六足机器狗等高科技辅具和生活科技产品 [9] 运动会特色与影响 - 运动会首次开创性采用多区联办模式,融合电竞赛、融合乒乓球赛、融合飞镖赛、融合定向赛分别在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同步举行 [5] - 残健融合运动会Logo以红蓝色调交织,将"CJ"字母变形为轮椅与健步者携手剪影,传递"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精神内涵 [7] - 运动会以残健融合为载体,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联通长三角、携手华东区、迈向全中国,推动残健融合队伍发展壮大 [12] 运动员体验与社会反响 - 上海市崇明区代表队运动员张佳诚表示能和来自长三角不同地区的选手一起比赛非常开心,许多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协作才能完成 [10] - 体验者感慨科技可以如此有温度,真正帮助残障人士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9]
AI推动数字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日报· 2025-05-12 07:40
数字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科大讯飞打造的"AI孙悟空",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复刻经典动画形象[1] - 数字人技术作为AI、元宇宙关键连接点,正从"可用"向"好用"升级[1] - 截至2024年,中国数字人相关企业达114.4万家,2024年前5个月新增注册17.4万余家[2] 数字人技术演进 - 发展经历三阶段:真人驱动→程序驱动→AI驱动,AI驱动阶段实现高拟真度交互与思维[4] - 科大讯飞2023年发布超拟人数字人,基于多模扩散生成大模型实现实时动作生成[5] - 腾讯智影支持形象/声音克隆,阿里巴巴EchoMimic可赋予静态图像语音表情[6] 数字人应用场景分类 - 形成三大类:媒介数字人(场景占比50%)、服务数字人(30%)、行业数字人(20%)[3] - 媒介数字人案例:央视"AI主持人"与真人同台,交互流畅度达真假难辨水平[3] - 服务数字人应用于政务/电商/金融,行业数字人渗透医疗/教育/企业管理[3] 技术突破与行业趋势 - 科大讯飞研发动作表征抽取技术,提升数字人视频生成效率30%以上[7] - 生成式AI降低制作门槛,用户可通过单张照片+语音生成个性化数字人[7] - 行业专家认为数字人将成为AI创新入口和下一代互联网交互界面[6] 商业化发展方向 - 当前存在同质化问题,个性化定制成为未来重点[7] - 数字分身概念兴起,未来或协助处理工作与生活事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