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导览
icon
搜索文档
“机械巨兽”“AI学者”……AI赋能激发文旅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与降本增效动力十足
央视网· 2025-09-24 17:42
央视网消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走进千行百业正在不断深化。近两年,各类仿生机器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游乐园、艺术展等文 旅场景中。 这条"机甲鲸鲨"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仿生鱼,它身长约5米,体重达350公斤。它运用AI算法和仿生技术,能高度模拟鲸鲨在水中游弋的姿 态。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仿生鲸鲨的采购成本约1000万元。目前,乐园引进了仿生鲸鲨、仿生江豚。接下来,和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仿生魔鬼鱼 也已在实验阶段。 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AI导览产品经理谢雨晴介绍,他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儿童、学者、游客,有不同的讲解风格和音色。输入形态,可以进 行即拍即讲的照片、文本和语音的方式进行输出以及输入。不管是整体角度还是局部角度,任何角度拍都可以识别成功,这也是AI的厉害之 处。 上海某主题乐园文化演艺部工作人员李洪林介绍,整个熊的身体都能动,四肢的行走,还能跃起,头部以上还能做出喷水、喷雾的动作,还有 面部表情,愤怒开心这些。 上海某主题乐园生物保育总监聂恒表示,机械生物后期运营成本肯定比活体生物要少很多,从人工费用包括一些饵料的摄食,还有能源费用上 都会减轻很多。让更多的游客去观看到一些在大自然中很少去接触到的 ...
智能科技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经济日报· 2025-04-24 06:16
行业核心观点 - 智能科技正为红色旅游产业注入新动能,通过VR、AR、AI、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创新展示方式和优化管理模式 [1] - 政策支持是智能科技在红色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重要驱动力,相关行动计划为技术应用提供了明确保障 [2] - 当前行业面临技术应用创新度不足、内容同质化、技术与文化内核割裂以及运营模式不成熟等挑战 [2] - 未来行业需在深化资源开发、优化技术赋能路径和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三方面持续发力 [3][4] 智能科技应用现状与成效 - VR技术用于重现革命场景,AI导览用于讲述红色故事,区块链用于确权数字藏品,元宇宙用于构建体验空间 [1] - 贵州“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利用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长征体验,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观演游客超90万人次 [1] - 辽宁朝阳的“赵尚志纪念馆”等景点引入AR导览系统和动画还原历史场景,开发出受欢迎的研学产品,打造了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合理运用大数据、AR、VR、AI等信息技术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 [2] - 2024年11月相关部门公布了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反映了行业在智能科技应用方面的有益探索 [2] 行业发展挑战 - 部分景区VR、AR项目内容同质化严重 [2] - 智能化产品与红色文化内核割裂,出现“技术空转”现象 [2] - 运营模式不成熟,存在重硬件投入轻内容运营、重短期效益轻长期价值的问题 [2] 未来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利用 - 需系统梳理区域红色文化特征,以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为核心资源,夯实差异化发展基础 [3] - 重点推进特色化技术应用体系建设,促进智能科技与地方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 [3] - 以通用技术手段增强个性化表达效果,帮助游客深入理解不同区域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 [3] 未来发展方向:技术赋能路径 - 系统发挥智能科技在沉浸式场景构建、互动化知识传播和精准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优势 [3] - 建立基于红色文化特质的智能科技适配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红色资源和差异化需求科学运用技术手段 [3] - 通过VR场景还原、AI深度解说、大数据个性化推荐等技术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实现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共融 [3] 未来发展方向:运营管理模式 - 构建“内容持续更新+技术迭代升级”驱动机制,组建专业团队定期优化数字内容生产 [4] - 建立定时内容更新机制,开发系列化、精品化的数字内容产品 [4] - 完善游客体验反馈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互动数据和满意度评价,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到优化提升的工作链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