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应用文旅新场景迎来国家级政策支持 大丰实业领航机器人文旅场景落地
全景网· 2025-11-08 08:30
政策导向与市场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 明确在数字经济领域探索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技术应用场景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1] - 2024年中国文旅融合市场规模增长至2.32万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7万亿元[1] - 2023年数字文旅市场规模达1.1万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1.5万亿元[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文体旅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核心业务涵盖文体旅科技装备、数字艺术科技和轨道交通装备[2] - 公司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 聚焦"技术+场景+IP"融合等高附加值内容开发[1] - 公司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文体旅业务融合 已落地应用包括交互式展现、智能导览、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场景[3] 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 - 公司成立全球首支人机互动机器人乐队"艾瑞巴迪"乐队 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首个人机共生长期艺术与商业项目[2] - 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锁定"人形机器人+文体旅"高潜交叉赛道成立合资公司[3] - 机器人导游、机器狗巡逻、机器人表演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成为构建智慧文旅生态的重要内容[2] 行业趋势与外部合作 - 券商认为文旅或是人形机器人的最先落地场景 文旅运营相关公司有望受益[4] - 公司与阿里云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围绕全栈AI与具身智能技术展开深度协同 开发轻量化模型[3]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000余项专利 主导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
新城市志︱中国科技城,争当文旅优等生
新浪财经· 2025-10-26 17:39
文章核心观点 - 绵阳通过将科技基因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并采取全域融合、差异化发展的策略,在缺乏传统顶流文旅IP的情况下,成功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文旅发展路径,实现了游客人次和收入的显著增长 [5][7][11][16] 地方足球联赛的文旅融合成效 - 以川超为代表的地方足球联赛成为绵阳“以赛谋城”的综合性舞台,赛事与文旅融合效果显著 [2] - 在主场对阵广元的比赛中,赛前举办的“乐享川超当燃绵阳”专属消费集市成功点燃消费热潮 [2] - 开幕式上的千人齐舞以及特邀邓稼先之子邓志平、于敏之子于辛作为开球嘉宾,将城市精神与体育赛事巧妙连接,提升了活动影响力 [2][4] 文旅增长的关键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绵阳,其A级景区接待游客128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2% [5] - 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中,绵阳文旅十余次登上央视,六次亮相《新闻联播》 [5] - 北川在国庆假期共接待游客85.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8%和97.97% [11] “科技+文旅”的深度融合模式 - 绵阳的“科技+文旅”模式具有极强的“在地性”,开幕式上使用的无人驾驶公交车、长虹机器人、“机器狼”等均出自本地企业或科研成果,彰显科技城定位 [6] - 科技游体验维度覆盖全面,从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的实物感受到航天科技馆的模拟太空飞行,链条长、场景多元 [6] - 科技产业与文旅协同程度深,游客可率先体验顶尖科技在文旅应用的最新成果,如科技博览会上引入的“南天门计划”科幻IP及全尺寸模型 [7] - 科技之于文旅不仅是技术赋能,更是打通从科技精神、产品、场景到文旅的全链条融合 [7][9] 全域融合与差异化发展策略 - 绵阳明确擦亮“科技之城、李白故里、熊猫家园”三大文旅品牌,全域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 [11] - 采取“抓好市本级、统筹主城区、指导县市区”机制,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特色”的全域布局 [11] - 江油聚焦“李白故里+肥肠之乡”,国庆假期李白故居接待量同比增长18%;平武依托王朗自然保护区,假期接待游客近37万人次,同比增长24% [11] - 拥有江油、北川、梓潼三个连续多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的县市,通过众多IP协同发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 [12][16] 城市营销与创新举措 - 绵阳主动开展城市品牌推广,其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去年全国巡演100场,荣登2024年中文音乐剧票房榜首 [18] - 结合自身优势推出“MYBA(绵阳篮球超级联赛)”,聚集全市13个区县队伍,有效挖掘“以赛促旅、以赛兴商”的潜力 [19] - 积极“触网”,如平武借助《黑神话:悟空》等顶流IP吸引打卡;江油与腾讯“王者荣耀”联合推出李白主题皮肤,5次登上微博热搜,全网阅读量超10亿人次 [19] - 联动美团推出“川超美食套餐”,联合高德地图上线“川超绵阳消费地图”,为城市形象注入时尚、活泼的新底色 [19] 未来机遇与挑战 - 绵阳将举办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并发布全新文旅消费主品牌“青睐绵阳”,推出系列提振消费举措 [23] - 挑战在于如何将众多标签和IP(如作为“中国大熊猫第一市”的资源优势)整合转化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品牌辨识度和流量爆点 [22][23] - 整体上仍需在IP转化和推介上更接地气,平衡“书生气”与“烟火气”,以进一步提升吸引力 [23]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自10月25日起启动文旅试运营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9:51
项目概况 -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创下十项世界之最,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1] - 项目历经7年论证和7年建设,于2024年6月30日建成通车,有超过15000名建设者参与 [1] - 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承载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科普教育等功能 [3] 文旅运营启动计划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拟于10月25日起启动文旅试运营,并于12月正式开放 [1] - 试运营首期主要围绕岛上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开展研学、观光活动 [3] - 10月25日起将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运营前压力测试,周一至周五面向企业和研学团体预约,周六、周日面向社会公众个人预约 [3] 票务与预约信息 - 10月25日首批招募的内测游客将免票参加,后续参加内测的游客将享受早鸟票价,游览时间约2小时 [4] - 正式开放后的成人票价为188元,学生票为158元,小童票和优待票为128元,含往返车程及岛上游览时间约为3小时 [4][5] - 团队预约以线下联系对接为主,个人游客预约以官方小程序“深爱票”线上购票确认为准 [4] 游客体验与设施 - 游客可在西人工岛中庭观景台打卡深圳机场、深中大桥等标志性地标 [5] -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设有VR、AR、全息投影等数字化体验场景,打造互动绘画、AI风格拍照等多套互动体验 [5] - 西人工岛户外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钢壳试验段及多个工程实物构件,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超级工程 [5] - 餐饮等设施服务预计12月底正式上线 [5] 未来发展规划 - 远期规划将运用科普基地、救援码头、停机坪等区域,逐步拓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功能 [6] - 计划开展海中看大桥、低空观光飞行等项目,并导入机器人、VR、低空飞行等深圳特色产业业态 [6] - 目标是将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工程+文旅”复合型超级IP [6]
“演出+”“赛事+”“科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文旅场景上新 消费活力焕新
新华网· 2025-10-03 07:21
文旅消费整体态势 -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热潮持续升温,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全国消费月活动,围绕观演赏剧、游历山河等主题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 - 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 [1] 深度文化体验新场景 - 沉浸式文化体验受到欢迎,例如上海商船会馆上演半流动式园林实景音乐剧《耋戏生》,观众可跟随角色穿梭于会馆实景空间,结合数字媒体互动技术提供全新体验 [2] - 非遗文化体验成为亮点,四川德阳中江县推出挂面制作技艺体验,游客可参与从和面到晾晒的18道工序,当地农特产品备受欢迎 [2] - 行业趋势显示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注重深层次个性化文化体验,如古老街巷体验民俗、特色村落感受技艺、博物馆挑选文创产品等 [3] 赛事旅游激活消费 -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时尚,四川遂宁凭借足球赛吸引数万观众,推出凭票根在295家商户享优惠的政策,并通过小程序发放700万元餐饮、住宿、加油立减消费券 [4] - 四川成都新津区以赛艇公开赛为契机,发放“津鲤卡”吸引消费者参与鱼头火锅美食消费季,将文化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4] - “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新消费业态有效激活文旅消费 [5] 科技跨界融合创新 - 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创新文旅模式,如杭州由老胶片厂改造的M511光影汇,设有16米L形屏幕的8K沉浸式宇宙剧场,运用AI实时交互和激光动态追踪技术 [7] - 虚拟现实项目如《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展,通过数字技术将历史、科幻主题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实现传统与未来的交融 [7] - 农文旅融合项目受到亲子游家庭青睐,山东烟台龙口市生态牧场通过科普观光和主题游乐,展示养殖全过程智能化自动化,并打造动物友好基地等新场景 [7] - 新疆喀什地区景区上演结合光影科技与丝路文化元素的水舞秀,通过投影、激光水幕和智能喷泉等技术呈现沉浸式演出 [8]
“演出+”“赛事+”“科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场景上新 消费活力焕新(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10-03 05:56
文旅消费整体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热潮持续升温,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全国消费月活动,围绕观演赏剧、游历山河等主题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 - 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激发消费新活力 [1] 深度文化体验与场景更新 - 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新趋势,例如上海商船会馆上演半流动式实景音乐剧《耋戏生》,结合数字媒体互动技术提供全新体验 [2] - 非遗文化体验受欢迎,四川德阳中江县推出挂面制作技艺体验,游客可参与从和面到晾晒的5次发酵、18道工序 [2] - 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注重深层次、个性化文化体验,文化创意融入文旅消费解锁新场景 [3] 赛事旅游与消费联动 -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时尚,四川遂宁凭借足球赛吸引数万名观众,推出凭票根在295家商户享受优惠的政策,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发放700万元餐饮、住宿、加油立减消费券 [4] - 四川成都新津区以赛艇公开赛为契机发放“津鲤卡”,吸引消费者参加鱼头火锅美食消费季,将文化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4][5] 科技跨界融合与模式创新 - 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创新文旅模式,如杭州由老胶片厂改造的M511光影汇,通过16米L形8K屏幕、AI实时交互、激光动态追踪等技术打造宇宙剧场沉浸式体验 [7] - 山东烟台龙口市生态牧场实现养殖全过程智能化、自动化,打造科普观光与主题游乐结合的农文旅融合新场景,吸引亲子游家庭 [7] - 新疆喀什地区景区上演结合光影科技与丝路文化元素的水舞秀,通过投影、激光水幕和智能喷泉等技术呈现沉浸式演出 [8]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新业态频涌现!文旅“玩”出科技感
央广网· 2025-10-01 09:23
行业发展趋势 - 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激发新发展动能,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 - 智慧旅游对整个旅游经济的体量占比预计可能会超过三分之一[2] - 2025年暑期全国科技馆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3] 科技赋能文旅的具体应用 - 景区推出AI机器人导览员提供景点讲解和特色表演[1] - 泰山、黄山等景区引入登山助力外骨骼设备帮助游客[1] - 千年古刹潭柘寺使用机器狗运输物资并与游客互动[1] - 百花山景区引入智能登山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游客轻松登顶[1] - 中国天眼景区通过模拟操作与VR观星让游客感受科技与自然交融[2] - 文化和旅游部推广36个智慧旅游解决方案、39个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及42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2] 科技游兴起的驱动因素 - AI、VR、5G等技术赋能使“大国重器”以更直观方式走近观众,提升民族自豪感[3] - 伴随科技长大的年轻一代对科技感产品有浓厚兴趣,推动“研学游”火热[3] - 科技游是科技发展硬实力与文旅行业软实力的结合,公共服务如智能导览系统、无障碍设施和专业科普志愿者是关键桥梁[3]
邮轮、赛事、惠民红利,市北区十月推出多元文旅促消费活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30 14:53
活动核心主题 - 青岛市北区于10月聚焦“邂逅金秋烟火市北”主题 围绕邮轮拉动、活动带动、场景驱动、惠民撬动四大维度打造文旅促消费活动 [1] 邮轮经济与入境旅游 -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作为山东省唯一专业邮轮码头 将于10月14日和10月19日接待招商伊敦号邮轮外籍游客航次 带来1000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游客 [2] - 外籍游客将通过差异化主题岸上游线路 到访青岛啤酒博物馆、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崂山风景区等标志性景区 构建“邮轮+”入境文旅消费生态圈 [2] 体育赛事与文博活动 - 10月24日-26日将在邮轮母港举行2025年全国青少年跑酷锦标赛 全国顶尖选手齐聚对决 [3] - 中国首个以“高铁”为主题的探索互动型科技馆中车四方文化科技馆于9月28日开馆 [3] - 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节日专场戏剧《月亮月亮》、联合故宫等知名文博单位举办“中秋月饼文化展”并上线红歌快闪等特色服务 [3] -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等场馆将推出30余场次多元化活动 [3] 历史城区与美食活动 - 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举办“QTV老城生活节” 设置非遗文化体验展、潮流市集并引入“星级夜摊海鲜”业态 [4] - 10月1日至10月8日举办“全城欢动艺起来”系列活动 呈现京剧、话剧、喜剧等近10场高品质演出 [4] - 10月10日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鲍岛食里美食消费节暨满汉全席青岛厨皇争霸赛 包含名厨大师表演、美食联赛等多主题活动 [4] 科技赋能消费场景 - 和达中心城XR时空推出新作品《漫游浪浪山的小妖怪:妖你同行》并保留《太空奥德赛》等XR互动体验作品 [5] - 中车四方文化科技馆打造“明日征途”XR大空间 青岛悦荟广场举办宇树机器人互动体验 新业广场引入环球少年地理《生命奇旅》XR项目 [5] 特色场景与演艺资源 - 深化培育波螺油子·拾贰阶、青岛啤酒交易所等特色消费场景以提升消费黏性 [6] - 依托永安大戏院、市北剧场等优质剧场资源推出戏剧、儿童话剧、脱口秀、音乐会等演出150余场次 [6] 旅游线路与便民服务 - 策划发布“邂逅金秋情定市北”“夜色台东半城烟火”等主题旅游线路以培育日间游、夜间购习惯 [6] - 在“爱市北”官方平台上线博物馆、演艺文化空间等场景的电子地图 提供一站式旅游攻略 [6] 惠民措施与消费促进 - 通过市北区文馨惠民数字服务平台、携程网等渠道持续发放近万张惠民消费券 覆盖万达影城等核心院线 [7] - 举办“书香市北”惠民书市推出折扣优惠政策 青岛台东记忆博物馆等场馆推出门票优惠及特色研学 [7] - 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双节限定文创产品、啤酒面包及文创商场折扣活动 台东步行街等商贸街区推出专属优惠政策 [7]
旅游“新”潮涌动:“科技+文旅”释放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9-27 20:08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升级 - VR/AR技术在文旅项目中的应用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如上海前滩公园巷"光域奇境"VR展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凡尔赛宫园林艺术[1] 上海天文馆在徐家汇书院等场所设立VR元宇宙体验站提供沉浸式赏月体验[1] - 裸眼3D和交互技术增强参与感 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投影技术实现恐龙化石"复活" 观众可通过手势交互参与投喂恐龙的互动体验[3] -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上海自然博物馆让和平永川龙"走"出博物馆 实现跨地域虚拟游览[3] 科技优化文旅服务体系 -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集成一站式服务 文旅智能体"沪小游"涵盖26大类语料库资源 提供实时商业网点 景区客流 交通路况及城市气象等综合出行信息[4] - 科技助力文化旅游形成新质生产力 通过信息化 网联化 数字化 智能化等技术实现产业高效化与绿色化升级[4] 科技与内容深度融合 - 优质内容是科技赋能成功的关键 业界认为科技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在于优质内容支撑[3] - 科技创新为文旅产业提供试验和应用平台 文化旅游作为生产场景最丰富的产业之一 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落地空间[4]
“科技+文旅”重塑“诗和远方” “情绪消费”成为景区“破圈”密码
央视网· 2025-09-27 15:24
行业核心趋势 - 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2023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达32.85亿人次 同比增长20.6% [1] - 数字技术全面重塑文旅消费体验 从传统观光打卡转向沉浸式、互动式场景 消费链条持续丰富 [5] - 智慧旅游在整体旅游经济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预计全年占比可能超过三分之一 [7]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 数字艺术空间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实现传统文化可体验化、可互动化 [3] - 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运用脑机应用、体感雕刻技术实现千年石刻数字化复原与沉浸式再现 [5] - 互动技术实现文物细节360度展示与智能匹配 显著提升游客参与度与体验感 [3][5] 新兴消费模式崛起 - "慢节奏度假"成为新趋势 注重情绪价值与身心疗愈的产品订单量显著上升 [9][11] - "情绪+旅游"产品组合快速发展 包含游艇、海钓、风筝冲浪等主题的放松疗愈型产品受追捧 [9] - 远途目的地酒店搜索热度大幅提升 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国庆期间搜索热度同比上升60% [11] 产品形态升级 - 复合型旅游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形成"场景+文化+体验"多维融合模式 [11] - 特色体验项目搜索热度激增 包括观景酒店、庭院温泉、民宿观景等差异化产品 [11] - 传统项目创新升级 如"窝囊漂"以慢节奏、松弛感调性重构漂流体验 [9] 市场发展方向 - 文旅行业需要持续拓展新场景 研发新产品 创造消费新模式 培育新业态 [13] - 情绪价值与文旅融合成为底层逻辑 旅游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 科技与艺术结合形成的新型体验空间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重要载体 [3][5]
科技赋能 让文旅遇见“数智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0:13
行业发展趋势 -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文化和旅游行业正迎来深刻的数智变革 [1]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开展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评选发布活动,目前已征集并发布88项优秀案例和9项优秀解决方案 [1] - 未来将聚焦技术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文旅场景的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 [3] 2025年优秀案例与解决方案概览 - 2025年再次遴选出14项优秀案例和8项优秀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文旅领域落地应用 [2] - 案例和解决方案在提升游客体验、助力企业管理等方面表现优异,展现了“科技+文旅”的融合深度 [2] 优秀案例技术亮点与应用 - 国家大剧院项目实现舞台艺术演出4K超高清影院、剧院实时直播,全流程采用原生4K分辨率,落地全国20余家剧院、100余家影院 [7] - 阿派朗创造力乐园采用混合现实体验技术,通过智能手环、AI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营造沉浸式环境 [7] - 首旅酒店集团“AI数字店长”基于酒店经营、运营数据结合大数据算法和AI大模型,从五大角度展开深度分析,落地集团旗下3000余家酒店 [8][9]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采用“院线式”复合型VR大空间运营模式,设五大沉浸主题空间与两大发布场域 [11] -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创新应用情绪计算疗愈系统、AI形象生成等多元技术,打造多感知深度体验 [14] - 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构建“数据+算法”双轮驱动的服务新范式,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形成可复用资产池 [16] - 北京艺术中心AI智能导览服务支持一键上传企业自有数据自动生成知识库,可多语种切换接待海内外观众 [18] - 《永不消逝的圆明园》VR体验融合VR与LBE大空间定位技术,整合建筑、文物等多类数据复原景观 [20] - 如见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通过高精度传感、多点触发技术构建沉浸式空间,动态捕捉技术实现互动展项触发 [22] - 京东大溶洞沉浸式体验研发溶洞环境专用沉浸式投影系统,实现沉浸式影像与溶洞地貌融合 [25] - 大兴机场多语种AI透明屏支持14种语种实时互译,应用多模态降噪技术过滤背景噪音 [28] - 海淀公园AI科技主题公园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AI科技主题公园智慧管理平台 [30] - 《星际奇观:太阳系》VR体验通过高度还原的太阳系虚拟场景结合VR技术,让用户探索宇宙 [33] - 《一梦入大唐》多人大空间沉浸式互动体验通过AI端到端学习训练,建立3D手势追踪识别系统 [35] 优秀解决方案技术亮点与应用 - 大型实景演出的任意曲线轨迹运行无线智能控制车台解决了车台在任意轨迹上运行时各个驱动车轮转速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37] - 星火伴游AI大模型驱动平台在多语种支持、个性化智能讲解等领域形成系统性创新,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讲解 [39] - 文化数据资产柜实现“采集-加工-标注-确权-上传”全流程一体化操作,集成国家文化数据标准体系 [42] - 文旅展演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实时引擎、图形学、交互算法等软件技术,升级文化媒介的生产逻辑 [44] - 乡村数字文旅服务平台自主研发VR制作引擎,可自动完成照片调色与拼接,提升制作交付效率 [47][48] - 5G+VR全景智慧文旅沉浸式制播系统核心由32个麦克风形成的三维球阵列全景声场采集与4镜单目8K一体化集成 [50] - “Unicity”轻量化文旅空间智能交互解决方案优化三维高斯泼溅算法,实现快速、高效实景三维重建 [52] - 声智AI耳机集成自研64通道算法与物理约束多模态大模型,实现0.2秒低延迟翻译、98%准确率语音转文字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