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SKG915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医药: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二)再论细胞因子IL-2/12/15
长江证券· 2025-06-03 0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细胞因子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抗肿瘤反应,但多数相关药物因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未获批,免疫细胞因子策略潜力大,市场关注的主要为 IL - 2、IL - 12 和 IL - 15 [2][6] - 信达生物 IBI363 在多项适应症临床研究进展中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亮眼,奥赛康两款 IL - 15 产品、君实生物 PD - 1/IL - 2 融合蛋白也有布局和进展 [7][44][52][60] - 2025 年医药投资逻辑集中在创新出海与内需复苏,创新药出海是重要投资主线,同时看好院内业务恢复、消费内需型企业改善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激活免疫,降低毒性:工程化免疫因子启新章 - 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信号传导激活免疫细胞,常用细胞因子可激活 T 细胞和 NK 细胞,但多数相关药物未获批 [6] - 天然细胞因子存在问题,工程化技术转化的细胞因子可提高治疗效果,常用工程化技术有基因座突变等几类 [18] - 免疫细胞因子是抗体 - 细胞因子融合蛋白,能延长半衰期、减少系统性毒性,市场关注的主要为 IL - 2、IL - 12 和 IL - 15 [24] IL - 12 与 IL - 2/IL - 15:求同存异,特点鲜明 - IL - 12 由抗原呈递细胞分泌,可强效诱导 IFN - γ产生,多机制协同杀伤肿瘤细胞,重塑肿瘤微环境 [31] - IL - 2/IL - 15 共属 γc 细胞因子家族,促进 CD4⁺、CD8⁺T 细胞增殖与激活、持续增强 NK 细胞杀伤功能,但不具备强效诱导 IFN - γ产生的功能 [34] - IL - 2 维持调节性 T 细胞稳态,抑制 IL - 2 介导的 AICD;IL - 15 对 Tregs 功能影响小,促进免疫细胞存活;IL - 12 依赖工程化递送技术以降低毒副作用 [40][43] 国产企业布局各具特色,肿瘤免疫疗法有望突破 - 信达生物 IBI363 是全球首创 PD - 1/IL - 2α - bias 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疗效与安全性数据良好 [44][48][49][50] - 奥赛康 SmartKine®技术平台孵化了 ASKG315 和 ASKG915,两款药物均在国内开展临床 I 期实验,有望解决传统细胞因子疗法问题 [52][55] - 君实生物 AWTO20(JS213)为 PD - 1 和 IL - 2 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获批临床,临床前研究显示出优势 [60][66] 投资观点 - 药品方面,医保“腾笼换鸟”持续,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有源头创新能力等的创新药企,关注新赛道 [67] - CXO 方面,外向型 CDMO 订单回暖、基本面向好且估值低;内需型 CRO 有望受益于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上升 [67] - 医疗器械方面,2025 年看好院内业务恢复,关注设备更新和院内耗材,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 [69] -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或周期见底,关注初现拐点或持续向上的标的 [69] - 中药关注基药目录等,预计 2025 年迎来收入利润拐点,看好品牌 OTC 药企和稳健资产 [69] - 生物制品优先关注胰岛素/血制品,持续关注疫苗 [69]
长江医药: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二)再论细胞因子IL-2、12、15-20250603
长江证券· 2025-06-03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细胞因子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抗肿瘤反应,但多数相关药物因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未获批,免疫细胞因子作为新策略潜力大,市场关注的主要为IL - 2、IL - 12和IL - 15 [2][6][24] - 2025年投资逻辑集中在创新出海与内需复苏,创新药有望借船出海获溢价,院内业务、消费内需型企业基本面和估值有望改善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激活免疫,降低毒性:工程化免疫因子启新章 - 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信号传导激活免疫细胞,常用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但天然细胞因子存在问题,工程化技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免疫细胞因子潜力大 [6][18][20] - 介绍了部分在研细胞因子的药物名称、靶点、细胞因子、适应症、临床阶段、临床试验编号和开发企业等信息 [29] IL - 12与IL - 2/IL - 15:求同存异,特点鲜明 - IL - 12由激活的抗原呈递细胞分泌,可促使CD8⁺T细胞和NK细胞增殖、活化,强效诱导IFN - γ产生,改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进展 [31] - IL - 2/IL - 15共属γc细胞因子家族,促进CD4⁺、CD8⁺T细胞增殖与激活、持续增强NK细胞杀伤功能,与IL - 12有区别,IL - 2和IL - 15也存在功能差异 [34][40] 国产企业布局各具特色,肿瘤免疫疗法有望突破 - 信达生物的IBI363是全球首创PD - 1/IL - 2α - bias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三项适应症上临床研究进展良好,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亮眼 [7][43][47] - 奥赛康的SmartKine®技术平台孵化了ASKG315和ASKG915两款药物,目前均在国内开展临床I期实验,有望解决传统细胞因子疗法问题 [51][56] - 君实生物的AWTO20(JS213)为PD - 1和IL - 2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已获批临床,临床前研究显示其有显著肿瘤抑制效果和良好安全性 [60][62][65] 投资观点 - 药品方面,医保“腾笼换鸟”持续,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有源头创新能力等的药企,关注新赛道 [66] - CXO方面,重视外向型CDMO和内需型CRO的投资机会 [66] - 医疗器械方面,2025年看好院内业务恢复增速,关注设备更新和院内耗材,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板块 [68] - 生命科学服务方面,板块或周期见底,重视初现拐点或持续向上的标的 [68] - 中药方面,关注基药目录等,预计2025年行业迎来收入利润拐点,看好品牌OTC药企和稳健资产 [68] - 生物制品方面,优先胰岛素/血制品,持续关注疫苗 [68]
奥赛康(002755):业绩符合预期 利厄替尼顺利商业化
新浪财经· 2025-05-23 18:3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8亿元,同比增长23.15%,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13.39%,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73.50% [1] - 2024年毛利率81.34%,同比提升0.53个百分点,净利率7.23%,同比转正 [1] - 2024年销售费用10.16亿元(+20.93%),管理费用1.35亿元(+1.13%),研发费用1.77亿元(-62.43%),研发费用下降主要因ASKB589项目进入3期临床后支出资本化 [1] 业务分项表现 - 抗感染业务2024年收入4.94亿元(+74.94%),慢病业务收入3.23亿元(+57.65%),增速较快受益于品类拓展 [1] - 抗肿瘤业务2024年收入6.31亿元(+2.31%),消化业务收入2.70亿元(-9.74%),受集采影响承压 [1] 核心产品进展 - 利厄替尼片(第三代EGFR-TKI)2025年1月获批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NSCLC治疗,4月获批用于EGFR 19DEL/L858R突变NSCLC一线治疗 [2] - 利厄替尼联合cMET抑制剂(ASKC202)治疗第三代EGFR-TKI耐药NSCLC的1/2期临床试验进行中,与信达生物达成独家商业化合作 [2] 研发管线亮点 - ASKB589(CLDN18.2单抗)3期临床入组中,2a期数据显示mPFS 12.45个月,cORR 76.1%,18个月OS率65.2% [3] - ASKG712(VEGF/ANG-2融合蛋白)为全球第二家进入临床的同类药物,nAMD处于2a期,DME完成1期 [3] - ASKG915(PD-1/IL-15前药融合分子)采用SmartKine技术平台,处于1期临床 [3] - 公司拥有细胞因子前药技术等核心技术,已申请20多件PCT专利 [3] 增长驱动因素 - 短期增长依赖新品种仿制药上市 [4] - 中长期增长动力来自抗肿瘤药物ASK120067、ASKB589等高潜力管线,以及ASKG315等同类靶点领先产品 [4]
奥赛康:创新转型成果初现,前药平台市场潜力可观-20250513
天风证券· 2025-05-13 0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6 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 17.21 元,目标价格 29.35 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赛康聚焦消化、肿瘤、耐药感染、慢性病 4 个治疗领域,截至 2024 年 9 月有 32 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13 个产品中标国采,后续创新品种有望带动业绩加速发展 [1]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总体收入分别为 19.18/21.69/29.3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7.92%/13.07%/35.30%,归母净利润 1.90/2.89/5.30 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价 29.35 元/股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战略转型,困境突围,老牌企业再焕生机 - 底蕴深厚,是消化类药品领域龙头企业,以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起家,聚焦 4 个治疗领域,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资历深厚 [14][15][18] - 主动适应国家集采,营收结构不断优化,集采影响边际消化,公司扭亏为盈,2024 年总营收 17.78 亿元,同比增长 23.15%,归母净利润 1.6 亿元,同比增长 207.92%,消化业务收入占比下降,肿瘤业务成营收支柱,综合成本管控加强 [20][24][26] - 加速布局创新药领域,创新药迎收获期,聚焦小分子靶向创新药和肿瘤免疫生物创新药,有丰富药物管线,高强度研发投入加速进度,多个产品有进展 [28][29][30] SmartKine®:创新细胞因子前药平台,市场潜力可观 - 细胞因子抑制剂运用广泛,集中于自免类疾病,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调节生理各方面,细胞因子抑制剂在临床上有成功应用 [31][33][41] - 癌症治疗中,过多细胞因子可引起毒性反应,限制免疫调节剂/受体激动剂使用,早期研究延长半衰期有局限性,需优化靶向性 [43][44] - 工程化策略为细胞因子提供更广阔安全窗口,前药可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增强靶向能力,包括反式免疫细胞因子、顺式信号免疫细胞因子、前药细胞因子等策略 [45][47][48] - 遮蔽肽技术有望精准解决肿瘤治疗中的毒性问题,Janux 的遮蔽肽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56][62][67] - SmartKine®细胞因子前药平台,2 款创新分子已进入临床,具有避免“细胞因子陷阱”等四大优势,ASKG315 和 ASKG915 处于临床Ⅰ期 [68][70][72] ASKB589:临床进度领先,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 CLDN18.2 单抗 - 胃癌市场规模大,患病率逐年攀升,全球每年新增约 96.9 万例,我国每年新增约 35.9 万例,死亡约 26 万例,治疗需求迫切,现有靶向药覆盖患者有限,预计 2030 年全球胃癌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至 364 亿美元 [86] - CLDN18.2 是胃癌治疗新兴靶点,具有“高表达,特异性”,在胃癌等多种瘤种中表达有特征,是继 HER2 之后胃癌治疗的关键靶点,全球有多种靶向药物在研发 [93][97][100] - ASKB589 临床进度领先,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 CLDN18.2 单抗,在 CLDN18.2 高表达人群中,三联疗法的 ORR 为 81.8%,DCR 为 100% [3] 利厄替尼:公司首个上市的创新品种,瞄准 EGFR 突变 NSCLC 市场 - EGFR 突变 NSCLC 发病人数多,药物竞争激烈 [4.1] - 利厄替尼一线和二线适应症均已上市,商业化交予信达负责,2025 年 1 月二线适应症获批,4 月一线适应症获批 [3][4.2] 盈利预测与市场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总体收入分别为 19.18/21.69/29.3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7.92%/13.07%/35.30%,归母净利润 1.90/2.89/5.30 亿元 [4] - 市场估值以 DCF 法对公司市值进行估计,假设 WACC 为 7.47%,永续增长率为 0.5%,目标价 29.35 元/股 [4]
奥赛康(002755):创新转型成果初现,前药平台市场潜力可观
天风证券· 2025-05-12 2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6 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 17.21 元,目标价格 29.35 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赛康聚焦消化、肿瘤、耐药感染、慢性病 4 个治疗领域,截至 2024 年 9 月有 32 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13 个产品中标国采,后续创新品种有望带动业绩加速发展 [1]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总体收入分别为 19.18/21.69/29.3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7.92%/13.07%/35.30%,归母净利润 1.90/2.89/5.30 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价 29.35 元/股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战略转型,困境突围,老牌企业再焕生机 - 底蕴深厚,是消化类药品领域龙头企业,以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起家,聚焦 4 个治疗领域,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资历深厚 [14][15][18] - 主动适应国家集采,营收结构不断优化,集采影响边际消化,公司扭亏为盈,抗肿瘤等业务增长,消化业务占比下降,成本管控加强,费用结构改善 [20][24][26] - 加速布局创新药领域,创新药迎收获期,聚焦小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生物创新药,有丰富药物管线,研发投入高,多个产品有进展 [28][29][30] SmartKine®:创新细胞因子前药平台,市场潜力可观 - 细胞因子抑制剂运用广泛,集中于自免类疾病,细胞因子家族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TNF 超级、趋化因子超家族,抑制剂在临床上有成功应用 [31][33][41] - 癌症治疗中,过多细胞因子会引起毒性反应,限制免疫调节剂/受体激动剂使用,早期研究延长半衰期有局限,需优化靶向性 [43][44] - 工程化策略为细胞因子提供更广阔安全窗口,前药可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增强靶向能力,包括反式免疫、顺式信号、前药细胞因子等策略 [45][47][50] - 遮蔽肽技术有望精准解决肿瘤治疗中的毒性问题,Janux 的遮蔽肽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56][62] - SmartKine®细胞因子前药平台,2 款创新分子已进入临床,具有避免“细胞因子陷阱”等四大优势,ASKG315 和 ASKG915 处于临床Ⅰ期 [68][70][72] ASKB589:临床进度领先,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 CLDN18.2 单抗 - 胃癌市场规模大,患病率逐年攀升,全球和中国新增病例多,死亡病例多,治疗需求迫切,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86][90] - CLDN18.2 是胃癌治疗新兴靶点,具有“高表达,特异性”,在多种癌症中表达有特征,是继 HER2 之后的关键靶点,全球有多种靶向药物在研发 [93][97][100] - ASKB589 临床进度领先,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 CLDN18.2 单抗,在胃癌一线治疗竞争格局中位列前茅,全球首款 CLDN18.2 的 IgG1 单抗临床表现有待提升 [102][105] 利厄替尼:公司首个上市的创新品种,瞄准 EGFR 突变 NSCLC 市场 - EGFR 突变 NSCLC 发病人数多,药物竞争激烈 [未提及相关内容] - 利厄替尼一线和二线适应症均已上市,商业化交予信达负责,2025 年 1 月二线适应症获批,4 月一线适应症获批 [3][29] 盈利预测与市场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总体收入分别为 19.18/21.69/29.3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7.92%/13.07%/35.30%,归母净利润 1.90/2.89/5.30 亿元 [4] - 市场估值以 DCF 法对公司市值进行估计,假设 WACC 为 7.47%,永续增长率为 0.5%,目标价 29.35 元/股 [4]